這幾天,在杭州火車東站,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穿防護服、戴N95口罩的忙碌身影。從火車站的一頭到另一頭,這個身影奔走在東站的各個監測點……
她是杭州市江幹區人民醫院東站門診部護士張義枝。
張義枝和丈夫二人都是安徽人,平時工作繁忙的兩人,本想趁著春節回老家陪陪老人,儘儘孝心,誰知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夫妻二人的計劃。
為做好東站樞紐聯防聯控工作,江幹區衛健局組建了東站樞紐疫情防控小組。其中,江幹區人民醫院承擔了人工體溫複測工作,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發熱預檢。
「可以,我留下。」1月22日,張義枝接到臨時值班電話後毫不猶豫就接下了這一任務,儘管在這之前她剛剛申請了過年的假期。
張義枝說,家裡人的支持給了她很多溫暖。丈夫陪著自己在杭州過了除夕夜,年初一當天丈夫便孤身一人回了老家,代替自己回去看望父母。「心裡的愧疚肯定有,但家人的支持讓我明白,只有更好地完成任務,才能對得起他們的理解。」張義枝說。
為了高效地進行疫情防控,東站樞紐建立了防疫的路地聯動機制,即在站內關鍵點位設置了20處紅外體溫感應檢測儀,實現了進出站旅客體溫監測全覆蓋。測溫儀24小時連續不間斷作業,張義枝也跟著連軸轉。
24小時的值班工作對於50歲的張義枝來說,不管從體力上還是精神上,都是不小的考驗。她的手上隨時攥著對講機,一旦紅外體溫感應檢測儀檢測到某位旅客體溫異常,張義枝就需要馬上趕往監測點,對旅客進行進一步的體溫篩查。
連日的工作,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有驚無險的「烏龍」事件。當時,一位從湖北趕來杭州和兒子過年的旅客,在測體溫時紅外線檢測為38度,她馬上趕過去對其進行再次的體溫測量。
結果,該旅客的兩次腋下溫度均顯示為36.2度。但張義枝仍不放心,又對這位旅客進行了口腔溫度的檢測,結果顯示36.7度,這才放下心來。後來問起來才知道,這位旅客中午在家喝了不少高度白酒,面部比較紅,再加上車廂溫度高,這才導致了紅外線檢測顯示異常。張義枝說,紅外線檢測會受到旅客飲食、車廂溫度等的影響;但不管怎樣,只要顯示異常,他們都會馬上趕到,對旅客進行進一步篩查。一旦檢測出疑似病人,她就會聯繫指定醫院,陪著患者等待轉運車到來。
「火車東站是杭州重要的一道『門』,而我就是這道門的守護者,如果因為我的關係讓疑似病人進入杭州,那我就對不起家人、同事對我的信任和囑託。」張義枝說。
為了降低傳染風險,張義枝每次都將疑似患者帶到通風處等待,常常在通風口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最長的一次等了5個小時,張義枝為此得了感冒。
這幾天,張義枝的丈夫也被單位緊急召回,下到社區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夫妻倆人一起投入「戰鬥」,築起疫情防範的一道牆。
記者從杭州市江幹區人民醫院了解到,為更好地保障火車東站疫情防控工作,該院還組織了「非常志願者服務隊」以及「非常之疫防控先鋒隊」,全院職工積極報名,主動接過張義枝、等同事的「接力棒」,投入到東站的24小時值班任務中去。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要是怕的話,旅客們該怎麼辦,她們該有多怕。」張義枝說,自己確實也有過顧慮,怕萬一感染了會影響家人;但作為專業的醫護人員,她更相信,通過完善的防護措施和科學的消毒清洗,可以把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