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其前我們還能用「打工妹」這個詞稱呼周群飛,而面對1970年出生的她,現在只能尊稱為「大媽」。
沒錯這就是我們曾經的的女首富,藍思科技的創始人!
2015年3月,藍思科技成功登陸創業板
然而,本應該是打工妹子到女首富的感人勵志故事瘋狂刷屏,沒想到卻讓一個狗血段子正在網絡上瘋傳。
「某女,農村寒門出身,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歷任老闆的小三,二老板娘,正牌老闆娘。做正室不久,說服老公為她新開一家公司,挖走原工廠絕大數中高層及客戶。然後和老公李金泉離婚,獨自經營。如今公司即將上市,她可能成為新的中國女首富。這是聽過最勵志的小三成長史。」傳伯恩光學公司老闆李金泉曾是周群飛前夫,周群飛小三上位和伯恩的老闆李金泉結婚,拿了技術和幾億資金後,蹬了李金泉,跟司機鄭俊龍結婚。開了藍思,搶伯恩生意。把前夫活活氣死了。 然後李金泉的弟弟臥薪嘗膽,又把李金泉的伯恩光學做大了。於是伯恩光學和藍思科技成為死對頭。
勵志故事瞬間變成了霸道總裁的小三轉正後與司機私奔的狗血劇情,從狗血程度來看,故事極有可能是杜撰的。
藍思科技是做什麼的
藍思科技(300433)的主要產品是玻璃蓋板和防護玻璃。
說白了就手機玻璃正面和背蓋,還有貼膜。所處的領域競爭比較小,屬於寡頭壟斷。
在這個行業,新進入者門檻比較高,良率提升比較慢,同時還要契合市場發展方向提前布局。
總體來說,新進入者競爭力不強。
目前由於5G天線的需求,以及無線充電的普及,非金屬外殼,有可能會向低端手機普及。當然業界也有替代方案,例如改性塑膠後蓋(類金屬手感),畢竟玻璃是塑料價格的好幾倍。
但是在高端手機上,玻璃和陶瓷後蓋,特別是玻璃後蓋,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小米8透明後蓋款的外觀震撼力,很值得一提,也可能引發仿效,就像當年手錶的透明後蓋給人帶來的科技感。
藍思科技的開端
2003年,摩託羅拉找到藍思科技,希望採購藍思科技生產的玻璃屏。
但摩託羅拉要求玻璃屏在一定高度自由跌落後不會破碎,手機在使用中,如果玻璃破碎也不會傷人。
藍思科技團隊在周群飛董事長的帶領下,通過在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突破性創新實驗,做出了令客戶讚嘆不已的產品,開啟了雙方的長期深度合作。
現如今,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特斯拉、亞馬遜等一眾國內外知名優秀品牌均與藍思科技達成長期深度核心戰略合作。
藍思科技9大行業首創成為行業的通用技術,推動了3D玻璃、漸變色、藍寶石、陶瓷等新技術、新材料在消費電子產品上的應用,引領了消費電子產品外觀創新變革潮流。
周群飛她也是白手起家,當年從一家很小的手錶玻璃店到現在的玻璃大王。
蘋果產業鏈的宿命
蘋果是「藍思科技」的大客戶,並且在以往的財報中,蘋果的銷量和「藍思科技」的營業額有著密切的關係,另外三星也是「藍思科技」的又一大客戶。
不過一直以來蘋果給「藍思科技」帶來的利潤遠比三星的要多,不過利潤對於蘋果過度的依賴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蘋果的銷量下降了,於是「藍思科技」的利潤直接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實在可怕。
看來客戶不給力,自己的日子也不好受,不僅主要的大客戶銷量減少,而且對手也在一直努力追擊。除了「藍思科技」,還有富士康、伯恩光學。
他們也是很大型的玻璃巨頭。(尤其是富士康,可不僅僅是組裝)
所以競爭對手也給了「藍思科技」很大的壓力。面對這樣的情況,「藍思科技」也採取了措施,它開始加大研發力度,並且從一五年開始就已經砸錢了,最近三年分別砸了11.4億、13.8億和15.8億元。
雖然花費比較多,但是錢不能不花,不花錢就很難再賺錢。
利潤越來越少,支出越來越多
現在是消費降級的時代,「藍思科技 」竟然還擴大了生產,那多出來的到底怎麼處理了呢?不用多想,「藍思科技」一定避免不了大失血的慘狀。並且現在的負債也越來越大。
這幾年年來「藍思科技」的負債基本上沒低過,分別是49.09%、40.87%和52.98%,看來這些已經不是小數目了,現在必須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呢。畢竟大家都不想看到「藍思科技」以後的慘狀。
之前周群飛曾經說過,創業是她這輩子最有意義的事,這句話一出,又帶動了一群年輕人的熱血,看的出來周群飛是個很感性的老闆。
希望在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周群飛能夠認真做事,研發出更好的產品,給用戶更高的用戶體驗,給大家帶來一個十分有乾貨的公司。
而對於A股來說,現在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具有活力,敢拼敢創的公司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年業績逐步回暖,未來可期!
既有「機遇」,也有「憂慮」
藍思科技最近表示,自己是特斯拉的全球一級核心供應商,已經交付批量產品給特斯拉中國上海、美國等工廠超過一年,並且在多款暢銷車型的汽車電子整部件開展技術創新、工藝研究和批量生產合作。
就在藍思科技股價不斷上升的不同,藍思科技又放出了一個消息,將要開始生產防疫物資。
因為藍思科技的註冊地和主工廠正在湖南的一個生物醫藥園內,這也為藍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幫助藍思儘快的開啟防疫物資的生產。
藍思現在的發展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如虎添翼。
但是行業內依舊有不少人對藍思並不好看。
因為2018年藍思計提了將近7億元的存貨跌價損失,並且報廢了高達7000多萬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而這些存貨跌價,正是藍思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就會被計算進利潤當中,但是由於電子行業的淘汰速度過快,就導致了很多存貨無法按照預期售出,沒人為藍思買帳,這些產品雖然在帳面上是高價的資產,但是實際上會是砸在手裡的存貨。
如果企業的存貨佔到了資產總額的10%以上,或者淨利潤和存貨的比超過了30%,就需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對企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這些巨額資產將會無法變現,甚至導致虧損,如果這個時候經營者盲目自信,那麼帶來的影響也將會是連鎖性的。
選公司更是選人
引用周群飛的話:「人總會進步的,他們說得我像個文盲,我要是不繼續練功練到七八級,怎麼管得了下面那麼多博士啊……」
人,總會進步的。
關鍵,還得有要進步的意識。
周群飛,我會繼續關注你。
也許你未來的故事,將是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