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街》講述的是一個鄉村女孩成長為百老匯明星的故事
《42街》炫亮登場 資料圖片
美國經典百老匯音樂劇《42街》將於11月13日正式進京,在北展劇場連演8場。主辦者稱,由於《42街》表現了一部百老匯音樂劇如何被搬上舞臺的全過程,因此它可以說是百老匯音樂劇在中國的普及讀本。同時,為了幫助觀眾欣賞該劇,主辦者還特地從美國進口了500套同聲翻譯器。
演出帶來純正「百老匯」口味
據了解,英國叫音樂劇為「musical」,而美國人稱音樂劇為「show」,兩個單詞揭示出了兩者間的微妙差異。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模式是:激昂的旋律、動感的踢踏舞、龐大輝煌的場面。被譽為「踢踏舞天堂」的《42街》設計宏大,配樂華美,擁有人數最多的舞臺合唱團,50多名演員在舞臺上共同演繹美式踢踏舞是該劇的最大亮點。《42街》作為土生土長的百老匯音樂劇,其明顯的「百老匯」特性還體現在:以歌舞演繹故事,其中舞蹈的成分要比來自倫敦西區以歌為主的音樂劇更為豐富。另外,該劇豪華的布景和服裝帶來的絢麗色彩,更體現了美國百老匯音樂劇典型的「秀」的特色。《42街》講述的是一個來紐約尋夢的鄉村女孩成長為百老匯明星的故事。導演馬克·布拉姆伯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成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具備才能並辛勤努力,就能將夢想變為現實。《42街》的故事結構接近當代美國年輕人的生活,這也是它作為純正「百老匯」音樂劇的重要特性所在!
「美國製造」匹敵英國音樂劇
上世紀80年代,以《貓》、《悲慘世界》、《劇院魅影》為代表的英國音樂劇橫掃美國百老匯,其強烈攻勢讓大多數美國音樂劇黯然失色,《42街》是同時期惟一一部能與之抗衡的美國音樂劇!《42街》被公認為是一部讓人百看不厭的百老匯音樂劇,曾創造了連演3486場的輝煌成績,是百老匯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十部劇之一。其間,自1984年起《42街》在倫敦開演,隨後其巡演腳步遍布歐洲,還延伸到日本、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受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喜愛。主辦者稱,如果說,1980年的原版《42街》使美國百老匯音樂劇走出了被英國音樂劇侵佔的局面,帶動了美國百老匯音樂劇整體的復興。那麼,2001年的復排版《42街》則將當代美國社會娛樂精神的富足與繁榮體現得淋漓盡致,使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創作激情再一次被點燃。同時主辦者也相信此次演出必將成為中國演出界年度文化盛事。
通過《42街》可以了解百老匯
《42街》是一出典型的「幕後舞臺劇」,講述的是如何將一部音樂劇搬上舞臺的故事,觀眾們除了能在現場見證整個幕後製作過程的艱辛與刺激之外,還能親身領略到百老匯大街上演員們的工作生活狀態。主辦者稱,《42街》既是人們了解百老匯音樂劇的「普及讀本」,也是人們了解紐約百老匯大街的最通俗的「讀本」。該劇通過看似奢華的歌舞表演,來揭示被華麗外表所掩蓋的暗箱操作內幕和眾人的辛酸血淚,故事雖寓意深刻卻不失輕鬆幽默,「幕後舞臺劇」的特性使得《42街》淺顯易懂,沒有英語基礎的觀眾也能從中獲得歡樂。看過《42街》,觀眾將發現音樂劇並不是高不可攀的高雅藝術,而是適合16歲到60歲的大眾娛樂。
據悉,為了消除語言障礙,東方百老匯還特地從美國進口了500套同聲翻譯器,在演出中為觀眾時時介紹劇情,讓北京觀眾不至於因為語言不通而產生「隔膜」。據悉,這種高科技翻譯儀器還是首次在北京的演出中使用。(記者 張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