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2020中新金融峰會上,「一行兩會一局」有關負責人及代表齊聚重慶,發布在重慶的最新金融支持政策,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領域開放,在內陸金融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人民銀行:
三方面為金融開放提供新動力
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高度重視重慶的金融發展,將從三方面支持重慶改革和金融發展。
在金融供給側改革方面,陳雨露表示,人民銀行積極制定有利於重慶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規劃方案,充分發揮重慶的產業、體制、生態優勢,優化重慶金融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在重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科技、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開放市場和金融生態體系。
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對標國際高水平擴大金融業準入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支持重慶在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要深化與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合作,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將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完善開放市場導向的投融資體系和金融風險審慎管理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重慶在這些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一定能夠在構建內陸開放新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陳雨露說。
此外,支持中新金融合作取得更大成功。中新金融合作是中新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在帶動中國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拓展中國與新加坡及東協各國經濟金融合作方面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5年來,人民銀行積極推動投融資便利化,優化金融服務,支持陸海新通道深化合作,取得顯著的成效,為今後實現共享共建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中國將與新加坡金管局加強合作,為雙方金融機構務實合作,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開放更好的條件。
銀保監會:
探索建設跨境貿易融資服務平臺
「剛剛舉行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中國發展的新藍圖,為深化中新合作提供了廣泛空間。」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作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紐帶,其功能將更加豐富,作用更為突出,將有助於重慶進一步整合西部地區資源要素,進一步發揮內陸開放高地的輻射作用,融合國內國際雙循環,助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更大的發展。
黃洪說,銀保監會繼續加強中國與東協金融服務互聯互通,攜手開闢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新局面,進一步深化合作、擴大開放,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支持中國以東協在RCEP協議框架,擴大雙向合作,強化境內境外聯動,降低融資成本。
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建設方面,銀保監會積極支持互聯互通項下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提升跨境服務能力,創新貿易融資產品。
同時,支持金融機構依託互聯互通項目的渠道和成本優勢,在服務重慶本地的同時,逐步輻射四川、陝西、青海、貴州等西部省份,不斷擴大中新合作金融成果。
積極推進銀行業、保險業創新,鼓勵中外銀行保險機構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新各自優勢,大力推動金融科技合作,探索建設跨境貿易融資服務平臺,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領域的支持發展創新。
證監會:
研究推出中新ETF互通的可行性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焦津洪介紹道,中新跨境投融資、證券期貨金融機構互設和金融人才交流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新加坡也成為中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沒有因為疫情的因素放緩,反而在不斷的加快。「今年初,我們提前取消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持股比限制。」焦津洪談到,這進一步降低了國際投資者的準入門檻,擴大了投資標的範圍。他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開放,將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的投資渠道和日益豐富的投資及避險工具,促進中新兩國資本市場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監會也將全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陸海新通道建設,著力構建國內國際新格局,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放寬投資範圍,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完善互通機制,深入推進證券期貨行業開放,並研究推出中新ETF互通的可行性,繼續加強中新監管和執法合作,互換監管信息等。
國家外匯管理局:
探索開展QDLP、基金互認試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近三年來,重慶陸續實施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企業外債登記便利化等20多項外匯政策創新試點,金融外匯服務實體經濟效能不斷提升。
「外匯管理部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重慶開放創新,支持中新金融合作拓展深化。」
宣昌能介紹道,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外匯管理部門將推動外匯管理方式,從事前審查全面轉向事後核查。支持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便利重慶的市場主體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同時,以中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助推資本項目穩步開放。外匯管理部門將以金融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為重點積極支持重慶金融創新發展,探索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探索開展兩地基金互認試點,支持重慶地區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此外,加強與東協國家投融資合作。今年,東協已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立足中新合作,面向廣大的東協成員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將以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深化與東協國家的金融合作,持續構建開放的、市場化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侯佳 圖片/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