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在2020年蓬勃發展,為傳統線下經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應對之道。在此背景下,12月6日,2020年「第一財經新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以「唯變不變 存真求穩 開放生態」為主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全球經濟金融體系遭遇嚴峻的挑戰。但與此同時,疫情也進一步催生了以數位化為代表的新金融業態加速發展。在金融開放大勢之下,科技賦能開放潛力初顯,金融與科技的融合不斷深入。
金融科技正在重構全球金融格局,在談及金融科技發展與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問題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認為,金融科技公司有效監管是防範金融風險傳遞的重點。需要掌握好四個關係,即創新監管試點,穩定金融科技市場環境;不同發展階段的政策與監管應有所側重;政策與監管是金融科技發展的壓艙石。
當然,金融科技在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安全、科技監管等方面還面臨一些挑戰。全國政協委員、銀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建議,在保險領域,應積極應用保險科技提供的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率,使保險業真正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加強底層技術的研發力度,增強自主智慧財產權開發研發的能力;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的保障機制,引導網絡安全保險市場的發展;合理布局雲計算;推動金融科技的監管與時俱進,不斷健全金融科技體系的建設。
科技賦能金融行業發展,數據是核心。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在數據技術推動下,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將對傳統金融業流程改造產生深刻影響。周延禮稱,數據技術可以為潛在的保險市場提供參考的數據,誰掌握更多的客戶,誰掌握更多的數據,誰就有產品定價權,誰就有市場開發權。
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楊強表示,人工智慧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雖然有大數據和先進的模型,但一個短板就是數據的獲取。「現在有了曙光,我們有了隱私加密的分布式計算,來幫助人工智慧解決數據缺乏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合法合規,是人工智慧,是符合人類道德的人工智慧。」
隨後的圓桌論壇聚焦「大資管時代的資產配置新機遇」。與會嘉賓普遍認為,近年來,資管行業逐步轉型升級,銀行理財開啟淨值化轉型,保險資管新規配套細則落地,雖然疫情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對資管業務產生了雙向衝擊,但並不改市場蓬勃發展趨勢。
「資管新規出臺後,對公司業務發展影響不是特別大,反而帶來更多機遇。這一年,雖然總量不大,但是期貨領域的資管增幅是全行業第一。」興業期貨董事長吳若曼表示。
中信建投證券執委會委員張昕帆稱,資管新規對國家的垂直類市場發展有非常好的推動,金融機構對市場的資產應該有理性的態度,應在資管新規的前提下,把老百姓的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重要使命。
匯添富基金副總經理婁焱稱,2020年是公募基金行業的一個大年,行業規模快速增長,向頭部集中的效應非常明顯,投資管理規模化、集約化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中郵理財副總經理劉麗娜表示,2020年對銀行理財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一個是整改,一個是轉型。目前產品淨值化率已達40%以上,這是24萬億元大資產範圍內的巨變。同時,理財子公司和資管內部也發生了全流程變化,從投研到後臺運營,這是銀行理財在轉型發展中新的起點。
大資管時代來臨,也給私募行業帶來新的機遇。遠策投資總經理張益馳表示,私募基金這幾年獲得很大發展,大量的資金融入到主動權益私募基金,特別是資管新規出臺後,從規模調整看,更多的錢湧入到權益市場,推動市場繁榮。另外,過去雙重嵌套問題仍然存在,這部分的需求還未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