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新技術試錯過程出現金融科技...

2020-12-11 和訊銀行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備受業界和學界關注的《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也於當天重磅發布。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 黃震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出席論壇並以「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數位化」為主旨發表演講,他表示,「央行提出的科技賦能,是當前金融科技推動銀行業轉型的重要動力,這一輪新的科技革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我們生逢其時,趕上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數位化浪潮席捲而來,早些年,數位化主要是指網絡化、電子化,當前主要是智能化。我們把這場數位化主要稱之為數字和智能結合的『數智化』。進一步,我們又把數據和治理結合,下一步可能是『數治化』。數位化轉型還在路上,沒有終點,我們將繼續一路探索。」黃震稱。

  科技賦能,賦的是什麼能?黃震認為,主要是數字能源,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能量,怎麼樣去激發,是銀行業要真正認真思考的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機遇,同時也面臨諸多考驗和挑戰,特別是當銀行業被技術滲透而進行碎片化的支解時,銀行業務、分支機構都可能被科技機構的某些產品、服務替代時,都會讓銀行業徹夜難眠。

  他指出,新的技術在試錯過程中,出現了金融科技的「三化」,即產業金融化、資源金融化、金融個人化。產業金融化,即所有的企業都想辦金融,脫實向虛的問題就比較嚴重;資源金融化,即有一點數據、用戶,企業都想進行導流,轉化為金融資源;金融個人化,即每個個體都希望享有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帶來的效應是,既要發揮技術力量推動金融普惠化,同時也要防止其過度發展。

  就銀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黃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隔代布局,二是換道超車,三是金融賦能。銀行不能亦步亦趨地跟隨熱點新技術走,需要有超前眼光,看到下兩代、三代技術,然後去重點攻破;換道超車是有風險的,換道超車時要慢、準、穩,網際網路的打法是唯快不破,金融機構恰恰要發揮「穩」的優勢,不能與其搶快;科技界講科技賦能,但金融界要講金融賦能,資本蘊藏巨大的能量,一旦金融資本與科技相結合,把科技內化為一種金融資本能夠駕馭能量,再去賦能合作夥伴和產業,發展空間和價值將無限擴大。

  面對銀行業推動金融賦能產業變局問題,黃震強調了如下五點:

  第一,牢牢將安全築底作為工作底線。沒有金融的安全,就沒有轉型的成功。在金融科技賦能的背景下,網絡、數據、資金三重安全風險同樣要高度重視,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可能重視資金,這些年重視網絡數據,需整體重構安全體系;

  第二,帳戶為王。過去,銀行不太重視帳戶,如清理小額帳戶、收帳戶管理費等。根據對外資銀行的發展調研,帳戶是其合作和服務的基礎,應牢牢把握住帳戶,才能進一步延伸服務;

  第三,數位化金融。銀行要融入到各種場景,打造各種新的平臺;

  第四,監管科技。要高度重視監管科技的影響,在國外,被監管機構會主動應用技術達到合規要求,因此,被監管機構要高度重視合規科技,作為監管科技的一個構成部分;

  第五,全球拓展。當前,疫情的影響使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是,全球的合作、互動依然在金融領域不斷深化、加強,尤其是數字人民幣,以及「一帶一路」等,在外貿出現新特點、新機遇時,金融科技要為金融機構賦能,金融機構要為產業賦能,賦能鏈要進一步延伸,觸達全球。

  基於多年的行業洞察、研究,黃震預測了「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十大趨勢」:

  1、大數據產業升級發展,數字經濟全面提速;

  2、人工智慧將在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3、區塊鏈、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會繼續升溫;

  4、互金風險整治結束,持牌金融機構優勢凸顯;

  5、生態競合,科技賦能成為金融科技新常態;

  6、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常態化、合規化、科技化;

  7、民間金融空間收縮、網際網路金融將進一步深度洗牌;

  8、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與地方金融監管局將進一步聯動;

  9、一帶一路戰略和疫情推動下,金融科技全球化將進一步加強;

  10、十四五期間制度創新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責任編輯:李崢 )

相關焦點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數字貨幣將極大...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謝惠茜「作為新經濟的『發動機』,數字貨幣將極大地促進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12月9日平安集團舉辦的「平安大講堂·解讀金融新趨勢」活動上表示。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數字貨幣作為「發動機」,將促進新的...
    12月9日,由平安集團和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平安大講堂活動在深圳舉辦,特邀多名金融領域權威專家齊聚於此,探討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新銳話題,展望2021年中國金融及宏觀經濟走勢,一起解讀金融發展新趨勢。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平安大講堂活動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在題為《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的演講中提出,數字貨幣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和價值尺度
  • 新經濟「發動機」數字貨幣對傳統金融是衝擊還是機遇?
    與此同時,香港也與央行著手研究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數字貨幣下一步走向何方,與我們又有何關係?12月9日,在深圳「平安大講堂·解讀金融新趨勢」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分享了他的觀點。
  • 數位化浪潮現身,平安大講堂把脈金融發展新趨勢
    來源:大貓財經貓哥數位化浪潮現身大咖解讀金融發展新趨勢近幾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不少新動能。在新技術的助推下,不僅金融科技迎來了興起與發展,在承受到衝擊和變革的同時,也孕育出了市場的新興力量。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定方向:金融科技助力國家戰略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第一年,是中國全面步入小康社會的第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還是建黨一百周年,發展和穩定成為監管重點,也是2021年金融科技重點發力的方向。
  • 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 飛貸金融科技推動破解小微融資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部門、各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也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銀行陸續開啟數位化轉型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科技,通過自主研發或外部合作的方式獲得科技助力。
  •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科創板...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昌校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科技創新板塊有一些重複,互相競爭,缺乏功能定位。三是科創板是一個完全為科技創新企業服務的板塊,科創板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比較成熟的科創企業,也應該包括不成熟但是有成長性的科創企業。四是科創板不僅要為PE提供退出的通道,也應該考慮是否為VC提供退出的通道。(編輯才山丹)
  •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加快...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昌校宇「科創板顧名思義應該是科技創新板塊,它不僅要促進科創板上市公司創新發展,而且自身也要不斷創新。因此,科創板在交易規則、制度設計上不僅要創新,而且必須要科學創新。」12月11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導,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在交易制度創新方面,賀強認為,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是我國股票發行制度的一大創新。但註冊制的創新不可能單兵突進,實行註冊制涉及一系列制度、體系、規則甚至思維模式的調整與改變,必須要充分思考、認真研究、努力完善。
  • 7.29今日 資訊 中央財經黃震:美國將比特幣宣布為「貨幣」有全球性...
    韭菜幣圈區塊鏈 今天北京市或將建設基於區塊鏈等技術的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昨天上午,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審議《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訂草案)》。修訂草案增加了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內容,規定,本市支持金融機構基於供應鏈核心部門及企業的信用和交易信息,為上下遊中小企業提供應收帳款融資。
  •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未來十年希望中國股市真正...
    12月12日,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在由《財經》雜誌、財經網、《財經智庫》、《證券市場周刊》聯合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後疫情時代的應對與抉擇」上如是說。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賀強暢想未來十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前景時表示,希望中國股市真正發展成投資型市場。
  • 打擊逃廢債肅清風氣,中騰信以科技賦能金融機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政府出臺多項政策為小微紓困,疫情期間放寬對特殊群體的還款,體現出監管的人文關懷。但是這一善舉又被惡意逃債者視為」機會「,甚至出現了各類材料、證件造假的情形。更為惡劣的是,惡意逃債者已經不是單兵作戰,而是形成團夥,更有甚者投靠了所謂的「反催收」聯盟,希望藉助他們的力量逃避債務,甚至放話「我憑實力借來的錢,為什麼要還?」
  • 圖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  和訊銀行消息 2013年11月1日,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學術峰會暨2013年《國際金融研究》論壇(秋季)在京舉行,和訊網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報導。圖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主持論壇並發表致辭。
  • 中央財經大學私募投資基金與投融資決策研修班
    ●產業投資與戰略併購:制定企業擴張戰略的步驟,通過對同業、上下遊企業的投資分析,掌握如何通過併購、參股,實現對自身企業的做大做強的戰略;如何藉助跨行業併購實現多元經營;如何藉助併購國內外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實現企業的脫胎換骨與跨越式發展。
  • 南昌理工學院建立全國民辦高校第1所金融科技研究所
    發展金融科技教育,強化金融創新發展,培育金融科技人才是南昌理工學院辦學的使命之一。9月16日下午,南昌理工學院與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金融科技研究院共建金融科技研究所籤約儀式在學校圖文信息中心五樓會議室舉行。標誌著南昌理工學院成為全國首個建立金融科技研究所的民辦高校。
  • 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2020-12-14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開幕致辭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論壇主席張禮卿網易財經12月17日訊 第三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今日在中央財經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後危機時期全球經濟面臨的新挑戰」為主題,網易財經作為獨家戰略合作門戶為您圖文報導本次會議。以下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論壇主席張禮卿開幕致辭: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第三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隆重開幕。首先我代表金融學院與論壇其他組織者一起對所有參會者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升任社科院副院長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官網簡歷顯示,現年59歲的高培勇出生於1959年1月,中共黨員,現為研究員、教授。1978年至1985年,高培勇在天津財經學院財政學系先後獲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1985年至1994年,高執教於天津財經學院,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91年至1994年,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 銀行大咖復盤2020不凡之年: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逆風前行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舉行。活動現場,來自監管部門、學術機構、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的三百餘位業內人士出席本次峰會,共商數字經濟發展新策略,探尋數字普惠發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