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浪潮現身,平安大講堂把脈金融發展新趨勢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大貓財經貓哥

數位化浪潮現身大咖解讀金融發展新趨勢

近幾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不少新動能。

在新技術的助推下,不僅金融科技迎來了興起與發展,在承受到衝擊和變革的同時,也孕育出了市場的新興力量。

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市場上也萌生出了一些新的挑戰,比如數據信息的風險、智能系統的風險、混業跨界風險等等,這都亟需有力而及時的監管。

風險如何應對、問題如何解決、趨勢如何把握,這些都成了如今市場上討論最熱切話題,在很業內人士的眼中,其中自然蘊藏著不少挑戰和機遇。

12月9日,平安集團和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舉辦了「平安大講堂·解讀金融新趨勢」活動。

在會上,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東協金融合作學院院長楊再平,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長江學者楊東,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鍾正生共同出席,一起探討了下數位化浪潮下的金融發展新機遇。

既積極又審慎先進技術助力金融科技監管

隨著科技與金融嫁接日益緊密,在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的同時,也暴露出部分風險因素——比如技術應用的風險、數據信息的風險、智能系統的風險、混業跨界的風險、影子銀行的風險、權益保護的風險等等。

想要面對這些挑戰,有著先進技術助力的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再平提出,面對金融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要堅持「既鼓勵創新,又守牢底線」的積極審慎態度。

在他看來,監管是公共必需品。

金融科技要遵循金融的行業規則和客觀規律,有效而具有公信力的金融監管,是受監管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最有價值的背書。

持有類似觀點的學者也不在少數。

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長江學者楊東表示,可依託先進的科技手段,構建科技驅動型監管。

在會上,他還列舉了一些例子:

比如以區塊鏈技術為依託的「以鏈治鏈」即「法鏈」,監管者通過實時透明的共享帳簿,能夠在結果惡化之前就予以識別和回應,甚至可以將合規機制直接內嵌到區塊鏈系統之內,有助於金融領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楊東認為,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作用於監管。

科技在金融行業的滲透和應用,顯然離不開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發展,在數字經濟穩定增長的浪潮之中,區塊鏈的作用自然是日益顯著。

「如果說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是河流,區塊鏈技術就是河床,沒有河床的底層基礎,就不會有河水的流動。區塊鏈技術的成熟,使得真正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邁向一個智能化的時代,也標誌著人類社會走向數字文明。」

數字貨幣不斷推進大力促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在應用層面,數字貨幣也在新技術的助推下不斷推進。

繼深圳為市民派發數字貨幣大禮包後,最近,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人民銀行開展的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工作也正式啟動了預約。

除此之外,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技術測試,並作相應的技術準備。

也正因為如此,數字貨幣也成了此次大講堂活動中被熱點討論的話題之一。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指出,央行推出數字貨幣,不僅是順應貨幣演進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保護人民幣主權地位的重要舉措。

數字貨幣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它與數字金融和數字經濟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作為新經濟的「發動機」,數字貨幣將極大地促進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就應用場景而言,黃震表示,數字人民幣初期主要應用於C端的零售支付場景,今後會慢慢延伸向B端;

當然了,數字人民幣也可以考慮沿著「一帶一路」進行拓展,實現跨境支付,融合進入全球的支付體系。

也有很多人好奇,數字貨幣是否會對傳統金融帶來衝擊?

針對這個問題,黃震認為,數字貨幣並不會對銀行的儲蓄、理財等產品造成太大衝擊,反而可能帶來顯著的導流效益。

如果能用好數字人民幣帶來的機會,這甚至可能成為商業銀行在新一輪數字金融浪潮中的一大機遇。

不過這也是有前提的。

從可實現性的角度來看,銀行應儘快推出相關APP,以滿足數字人民幣一鍵轉換、快速支付、存款理財等需求,並在基礎設施、API接口對接等技術方面抓緊和央行對接。

針對數字貨幣帶來的變化,黃震也做了一寫總結。

在他看來,要堅持從市場、技術、監管多層面進行觀察、分析、思考和協調發展,推動經濟「數位化」「數智化」「數治化」改革,通過數據進行治理,消除數字鴻溝,讓更多人實現和享受數字紅利。

全球經濟掃去疫情陰霾科技推動金融新趨勢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不可避免得陷入到停擺和衰退的漩渦當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4%,這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次非常嚴重的全球性經濟衰退。

不過在諸多萎靡不振的經濟體中,也有不少難以忽視的閃光點。

得益於前期金融科技的廣泛布局和深入應用,我國基礎金融服務成功實現了「非接觸」和「不間斷」,這不僅為抗疫情、穩經濟、促復甦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世界其他國家貢獻了寶貴的中國經驗。

回顧2020年,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鍾正生指出,中國出口表現超預期。出口逆勢增長的根源,在於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使得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大幅提升——

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在疫情之下得到凸顯,而RCEP的籤署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出口的穩定性。

展望2021年,鍾正生認為,伴隨新冠疫苗的推出、推廣,全球經濟將逐漸掃去疫情的陰霾。

不過考慮到中國在2020年率先成功遏制疫情、實現了強勁復甦之後,經濟復甦的動能有可能面臨轉弱,這也需要我們做好相應的準備。

如若是中國經濟想要更多轉換成內生增長性復甦、促進更高水平的「雙循環」,關鍵是要充分釋放資源重新配置的效應,以在未來的「十四五」期間發揮好經濟轉型、空間布局、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四個方面的紅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也將更具韌性和質量。

轉載/貓大白(dmcjkaibai)

相關焦點

  • 金融壹帳通黃潤中:金融行業應通過三步走,來迎接數位化浪潮
    (原標題:金融壹帳通黃潤中:金融行業應通過三步走,來迎接數位化浪潮)
  • ...把握數位化轉型發展新趨勢 積極推動金融科技與財務業務深度融合
    孟宥慈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委員會在優化客戶資金管理模式、參與金融稅制改革研究、推動行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孟宥慈指出,2020年是「十四五」醞釀開啟之年,資本市場在促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起到樞紐作用,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證券行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新經濟「發動機」數字貨幣對傳統金融是衝擊還是機遇?
    12月9日,在深圳「平安大講堂·解讀金融新趨勢」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分享了他的觀點。數字貨幣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它會成為一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作為新經濟的「發動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皇冠,那麼數字貨幣就是數字金融皇冠上的明珠。黃震認為,當前中國整體的數位化推進非常快,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佔比已經超出了30%。
  • 數位化的浪潮來襲、創脈系統引領企業發展
    數位化的浪潮正在進一步侵襲到各行各業:精準農業、精準醫療、精準製造等等,資源聚合的範圍可能比想像的更廣,資源聚合的速度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快。在數位化時代資源整合變得更加容易,通過場景的觸點、數字網絡的協同和智能算法的調度,將不同位置的資源都整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數位化使資源整合的成本變得更低,通過重構,可以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 解碼數字金融 加碼對公大有可為
    12月18日,平安銀行青年學PAi與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聯合主辦的數字金融專家論壇成功舉辦。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薛正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騰訊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峰,以及平安銀行戰略發展部產品總監王睿四位專家共聚一堂,就數字金融這一金融業當下最熱、最具趨勢性的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在觀點碰撞中揭開數字金融的神秘面紗。
  • 破題十四五數位化創新金融模式火鏈科技深耕區塊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論壇圍繞「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再定義:博弈與對策」主題,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後,世界經濟和金融秩序的變革和未來。火鏈科技CEO袁煜明受邀出席論壇並參與以「數字經濟的發展新浪潮與金融科技監管的挑戰、趨勢」為主題的對話,與官產學研各界專家展開了深入探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全球經濟的數位化趨勢。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根據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深圳)聯盟聯合金融壹帳通、金融科技50人論壇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如人才匱乏、組織體系滯後、數據治理能力薄弱等。
  • 經濟金融發展迎來新趨勢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開放共享成關鍵詞
    原標題:經濟金融發展迎來新趨勢 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開放共享成關鍵詞今年以來,疫情深刻影響著經濟發展方式,「無接觸經濟」「線上經濟」「低碳經濟」迎來發展機遇。面向未來的新金融「獨木難成林」,需要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的深度融合,雙方的化學反應一定能形成1+1>2的效果。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表達了一致觀點。他認為,數位化平臺與專業的金融企業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優化配置,是最好的發展模式。
  • 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將落地廈門,引領海濱城市數位化浪潮
    海濱城市如何擁抱數位化浪潮?12月1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城市峰會即將在廈門舉辦,這也是進入後疫情時代,騰訊在線下舉辦的第二場城市峰會。大會將圍繞數字廈門、城市共榮、產業共創、生態共建四大議題展開,助力廈門打造數字城市新名片。同時還設置十一大領域專場論壇,與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合作夥伴共議數字經濟與產業發展,輸出騰訊To B業務實戰經驗,探索區域經濟發展新機遇。
  • 廣州日報:金融改革新趨勢 提振發展新信心
    原標題:金融改革新趨勢 提振發展新信心 存款利率上限有望今年放開、存款保險制度或將於上半年出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有望獲得新政策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了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多重新趨勢。
  • 香蜜湖金融風險管理2020年會特設四大分論壇,把脈金融風險管理未來
    2020年11月28日,香蜜湖金融風險管理2020年年會在南方科技大學成功舉辦,年會以「嚴守底線思維,築牢風險防線」為主題,特設四個平行分論壇,聚焦討論當前主要金融風險類別,把脈金融風險管理未來。;建信理財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黃海發表了題為「踐行新金融理念、構建數位化風控體系」的演講;私募協會副會長單位凱豐投資總經理王東洋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角度分享了對「募投管退」中重點風險的梳理,以及宏觀策略下的風險管理實踐。
  • 《中小企業數位化,平安涉足政企的切口》
    受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環境多重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正處在轉型的關鍵階段。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兼CTO胡瑋曾提到:中小企業在起步階段往往不太重視數位化體系構建,因為一般中小企業是以銷售為導向的,還有些則是以產品為導向,但是等它快速壯大以後,就會意識到發展的瓶頸,沒有數位化的支撐,中小企業會出現盲目性和管理不高效等諸多問題。
  • 極融以科技賦能金融,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
    導語: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數字浪潮下,金融科技已然成為推動傳統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
  • 金融數位化轉型提速 金融壹帳通進軍香港市場
    作為內地知名金融科技公司,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金融壹帳通(NYSE: OCFT)近年開始積極進軍中國香港市場,金融壹帳通企業金融CEO、董秘費軼明表示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科技出海非常重要的一環,金融壹帳通非常關注這一市場。
  • 金融IT系統 X 雲 平安科技使能金融領域上雲
    目前國內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企業在生產製造、客戶服務、管理運營、業務創新等多個領域都需要進行數位化轉型與技術升級,企業上「雲」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金融業務面臨的監管壓力和經營壓力倒推產業創新升級,雲計算也成為金融機構管理優化和業務敏捷的不二選擇。
  • 我來數科以金融科技為基,牢牢把握技術和產業發展新趨勢
    當下,科技正在引領著金融業的發展,行動支付、大數據、雲計算在金融領域的核心作用地位進一步加強,我來數科等服務型金融科技強企業逐步湧現,為金融行業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科技服務。近年來,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應用蓬勃發展,我來數科等金融科技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效率有效提升,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時,也拓展了金融發展廣度與深度。
  • 網絡課堂教學設計分層如何實現「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開講
    【來源:中國青年網】3月28日,「洞見與實踐——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線上隆重開啟。現場不僅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未來趨勢判斷,還有疫情中教育信息化實踐經驗分享,來自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數萬名老師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參加了今天的大講堂,並與演講嘉賓進行了適時的在線熱烈互動。 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央電教館原副館長丁新對疫情期間在線教育企業的付出和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讚「這是一場世界範圍內史無前例的教育實驗」。
  • 數位化浪潮來了,頭部券商都在提「全面向數位化轉型」,到底怎麼做...
    今年8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關於推進證券行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的研究報告》,其中提到,我國證券行業在信息技術投入方面經歷了以交易無紙化為重點的電子化階段、以業務線上化為重點的網際網路證券階段,目前正處於向數位化轉型階段。數位化轉型既是提升證券服務質量的助推器,也是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