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 飛貸金融科技推動破解小微融資困境

2020-12-24 柒財經

中小企業興則經濟興,中小企業活則經濟活。多年來,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在攻克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部門、各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也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銀行陸續開啟數位化轉型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科技,通過自主研發或外部合作的方式獲得科技助力。

作為移動信貸領域B端輸出的頭部企業,飛貸金融科技也不斷地助力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並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將科技、風控、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完成能力轉移。

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萬億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並多次採取宏觀政策助推小微企業破解融資困境。

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同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要求2019年五家大型國有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不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小微企業缺乏固定資產等抵押品,我國的擔保體系又不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成本高;銀行與小微企業信息嚴重不對稱;政府隱性擔保扭曲了資源配置市場化機制,大型國有企業成為銀行重點客戶;思想觀念存在著嚴重的所有制歧視,信貸員不願意小微企業做業務;銀行激勵問責機制不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沒有落地,小微企業貸款的追責制度現在還不夠細化……

目前而言,在相關部門和各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微企業獲得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融資成本明顯下降,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拓寬。

而且,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便利程度持續提高,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得到拓展。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5月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萬億元,佔全部信貸比例24%,授信貸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約10萬億元,比2018年初增長幅度達到31%,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也在逐漸下降,2019年1至4月,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6.9%,其中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僅4.8%。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中,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機構創新成為了重要角色,在拓展金融服務的空間、助力普惠金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19 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上,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孟慶豐指出,金融科技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知識、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讓金融機構能夠在移動信貸能力建設上實現提升,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機會與支持。

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各大金融機構紛紛開始下沉業務,銀行機構陸續進行數位化轉型。據了解,建設銀行通過成立全資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其普惠金融貸款餘額達到6310億元,增速為51%。

與此同時,各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科技, 然而,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並非易事,尤其是以中小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面臨著一次性投入、時間成本、人才成本、試錯成本等諸多挑戰。「前期投入非常大,飛貸金融科技近10年研發投入上也有幾十億的規模。另外,在IT、風控、高精尖技術人才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孟慶豐表示。

在挑戰面前,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的牽手成了最佳解決方案。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代表,飛貸金融科技為金融機構的轉型與下沉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據了解,目前已與人保財險、北京銀行、華潤信託、通聯支付等多家涵蓋保險、銀行信託、支付四大金融子行業的頭部企業達成全面整體技術輸出合作。

數據顯示,某城商行在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支持下,10個月內資產累計發放46億;某國有大型銀行通過與飛貸金融科技合作,單月最高獲取新增線上零售用戶接近10萬,新增餘額近20億。

截至目前,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已助力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實現超400億放款規模,新增近千萬用戶。

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輸出助力銀行數位化升級

在飛貸等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從而更好地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得到拓展。

與此同時,飛貸金融科技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成為了金融科技領域的「弄潮兒」,成為助力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金融的堅實基礎與有力保障。

據了解,作為擁有完整的移動網際網路信貸體系的金融科技企業,飛貸金融科技基於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數百億資產的業務實踐,於2017年業內首家推出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移動信貸的轉型升級。

目前市場上金融科技企業對金融機構的技術輸出分為多個層面,多以進行單一或若干模塊的技術輸出為主。而飛貸金融科建立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能夠涵蓋產品、科技、風控、大數據、品牌營銷、運營等各個方面,整體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零售信貸業務的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飛貸金融科技向銀行輸出三大平臺六大服務:天網量化風控平臺、神算移動科技平臺、慧眼智能大數據平臺;移動信貸產品服務、核算與清算服務、風控運營服務、智能客戶運營服務、經營決策分析服務。

在此基礎上,飛貸金融科技的體系具備強開放性和普適性,不需要依賴特定資源,可通過完全市場化、多樣化、多渠道的方式進行營銷獲客。據此,合作金融機構可以實現業務規模的大幅增長,也無需承擔前期試錯成本,投入成本、時間成本低且項目風險可控。

在銀行最為關注的能力建設方面,飛貸金融科技會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將相關核心技術完成能力轉移。飛貸金融科技具體地提出了三步走策略,合作初步階段是『我做你看 』,中間是一起做,合作後期是『你做我看』,真正讓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建立起在移動終端上的能力。

通過飛貸金融科技全方位的技術支持,金融機構能夠更穩健、更高效地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因此,依託飛貸金融科技等金融科技推廣應用拓展金融服務空間、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成為金融機構助力普惠金融的重要、有效的落地手段。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教授在《求解治理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之路》深度文中,將飛貸金融科技作為成為成功案例,解析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路徑。黃震教授總結到,"中國當前的金融科技探索,根本來說是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規律、順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完成金融普惠化的嬗變。過去我們的正規金融服務供給無法滿足金融需求,產生了金融異化、金融排斥、金融壓抑等問題,因此政策才適度放鬆,允許民間金融、網際網路金融轉型升級服務於普惠金融。從全球視角看,小微企業融資難麥克米倫缺口依然還沒有解決。飛貸等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賦能持牌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的模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服務小微企業融資,不失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的一個中國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飛貸金融科技於2018年獲得由世界銀行和G20共同推出的首屆「全球小微金融獎」 的年度產品創新獎最高獎項鉑金獎,成為中國唯一獲得該大獎的金融科技公司。

相關焦點

  • 十年磨一劍,飛貸金融科技推動惠普金融進入成熟期
    《財經國家周刊》對此評論稱:「在業內專家看來,以飛貸金融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賦能模式,正在成為協助金融機構優化產業分工、提升服務效率、緩解小微融資困境的新解法和主流趨勢之一」。利刃出鞘:夯實頭部企業合作、屢獲國際大獎2019 年對於中國金融科技行業來說是關鍵的一年。
  • 大數金融:金融科技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數字科技的持續進步和應用,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破解小微融資難題,踐行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 科技賦能銀行升級轉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 持續輸血小微企業十餘載友信普惠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來源:中國經營報社原標題:持續輸血小微企業十餘載友信普惠用科技賦能普惠金融特殊時期之後,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和問題凸顯,尤其是資金流動性問題更是亟待解決。如何助力小微企業更快地打破信貸困境?友信普惠作為作為業內先行者之一,一直努力探索小微金融的破解之道,並為特殊時期之後的社會經濟恢復貢獻其應有的力量。近期,央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文件,旨在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破解小微融資難現狀,扶植實體經濟發展。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助力小微 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臨沂分行:以稅促信助力小微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   臨沂分行根據臨沂銀保監分局「銀稅互動」活動工作安排,持續加強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市場經濟的資金支持,重點推進稅易貸、雲稅貸等產品,特別是5月份雲稅貸2.0上線以來,以稅授信、以稅促信、因稅獲貸,讓更多納稅守信小微企業受益得惠
  • 從合作走向共生:大數金融科技賦能銀行 破解小微信貸「不可能三角」
    從合作走向共生:大數金融科技賦能銀行 破解小微信貸「不可能三角」       小微融資難早已是金融業內共識。
  • 科技賦能,大數金融助力銀行發展普惠金融
    近期,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從降低融資成本、稅負成本、經營成本等各方面對小微企業進行幫扶,確保市場主體能夠良好發展。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銀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普惠金融發展中正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要更好地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需求,依靠傳統信貸技術已經難以支撐銀行發展和進一步踐行普惠金融。
  • 米倉財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有專家認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其對於金融企業、授信企業而言,信息獲取的流程及作業成本過於高昂,導致金融企業或授信企業收益偏低,所以很多銀行不願意做小微企業的業務。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很多機構致力於降低企業授信成本和作業成本,積極推動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米倉財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大數金融為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提供解決方案
    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由來已久,疫情之下,小微企業的發展更是面臨諸多困境。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保障民生問題,推動國民經濟恢復健康發展,從政府到相關企業都進行了長足的努力。著名信貸科技企業大數金融認為,緩解小微發展困境,破解其周轉難題是根本。
  •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能做些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圖片)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晨輝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普惠金融?在近日舉辦的「智慧金融 生態共贏」金融科技高峰論壇上,來自友金所、螞蟻花唄、興業消費金融、京東金融等業界人士紛紛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 蘇寧金融科技「天衡」微商貸風控模型助力小微便捷融資
    無風控,不金融。針對小微企業信用弱、融資難的痛點,蘇寧金融科技打造「天衡」微商貸風控模型,運用大數據、AI、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實現小微企業貸款智能營銷、智能審批、智能預警、智能處置等全流程服務,目前已應用於零售、物流、電商、納稅、發票等十多類交易場景,助力銀行線上信用貸,服務數十萬小微企業。
  • 金融家理事會|百融雲創:信用科技為小微金融搭建橋梁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發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了六方面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豐富服務渠道、完善產品供給、降低服務成本、優化融資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使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 平安普惠東莞分公司: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金融科技助力小微人群
    近年來,平安普惠東莞分公司深耕東莞市場,堅持誠信經營,依託金融科技搭建開放平臺,助推金融資源流向普惠人群,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不忘初心 打通小微融資「最後一公裡」不忘初心,守望普惠。近年來,平安普惠東莞分公司植根東莞市場,以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主和個人客戶解決融資難題,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 金融科技助力小微融資,飛貸金融科技成典型示範
    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認為,飛貸金融科技本身的故事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在科技升級的幫助下,金融科技公司這麼多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經驗,可以有效複製並很好地服務於傳統金融機構,撬動整個金融業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服務能力。  2010年,飛貸金融科技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需求,開始從事小微企業信貸工廠模式,實現信貸流程流水化作業。從2013年起,飛貸金融科技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風險控制領域。
  • 科技賦能普惠金融 金融壹帳通點燃創新引擎
    後疫情時代,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經濟復甦中的重要一環,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保市場主體的號召,金融壹帳通眾多戰略項目頻頻落地,致力於用科技力量賦能普惠金融,將科技賦能作為幫扶中小企業的新抓手,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 疫情之下突顯小微企業貸困境 智能貸款雲平臺「零接觸」輕鬆破解
    儘管銀行啟動多項「疫情扶持政策」,但能受惠小微企業佔比小,再加之借款人行動受限,金融機構線下環節也大幅度縮減工作,更是加深了小微企業的資金困境,如何快速且「零接觸」的完成信貸流程已是關係到小微企業生死的關健一環。
  • 黃震:求解治理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之路
    雖然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採用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如中國設立了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試圖提供政策性金融來給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然而政策性金融也沒能完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美國重點發展了資本市場來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投資銀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在美國依然存在。
  • 陳文: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更廣闊普惠金融客戶
    作為銀行最貼近普惠金融服務的信用卡業務,也不能滿足普惠金融市場的需求。  (二)普惠金融服務風險收益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尚缺乏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的有效風險策略,大規模推廣普惠金融業務存在障礙。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其他普惠金融實體,受經濟周期和疫情影響,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通常情況下難以通過銀行風險政策審核。
  • 金融壹帳通優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 科技助力雲貴川渝普惠金融發展
    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為打造支持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環境,地方監管部門協同金融機構正積極進行金融創新,著力打通包括民營、小微、製造業等重點領域融資通道。解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 依託金融科技民營銀行開拓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專訪億聯銀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曾多次強調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曾多次出臺文件以及指導意見,引導銀行加大對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支持力度,推動普惠金融事業的發展。
  • 近悅遠來②|科技賦能,譽存科技破解金融普惠難題
    會上,重慶譽存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陳瑋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我也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去感染和號召更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到重慶創業。」在國外工作多年的陳瑋,2015年帶著大數據驅動創新發展的創業夢想來到重慶,開闢出大數據智能化賦能金融領域的藍海,為全國近5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智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成為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