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興則經濟興,中小企業活則經濟活。多年來,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在攻克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部門、各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也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銀行陸續開啟數位化轉型以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科技,通過自主研發或外部合作的方式獲得科技助力。
作為移動信貸領域B端輸出的頭部企業,飛貸金融科技也不斷地助力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並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將科技、風控、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完成能力轉移。
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萬億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並多次採取宏觀政策助推小微企業破解融資困境。
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同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要求2019年五家大型國有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不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小微企業缺乏固定資產等抵押品,我國的擔保體系又不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大、成本高;銀行與小微企業信息嚴重不對稱;政府隱性擔保扭曲了資源配置市場化機制,大型國有企業成為銀行重點客戶;思想觀念存在著嚴重的所有制歧視,信貸員不願意小微企業做業務;銀行激勵問責機制不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沒有落地,小微企業貸款的追責制度現在還不夠細化……
目前而言,在相關部門和各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微企業獲得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融資成本明顯下降,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拓寬。
而且,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便利程度持續提高,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得到拓展。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5月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萬億元,佔全部信貸比例24%,授信貸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約10萬億元,比2018年初增長幅度達到31%,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也在逐漸下降,2019年1至4月,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6.9%,其中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僅4.8%。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中,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機構創新成為了重要角色,在拓展金融服務的空間、助力普惠金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19 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高峰論壇上,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孟慶豐指出,金融科技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知識、技術等方面的支持,讓金融機構能夠在移動信貸能力建設上實現提升,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機會與支持。
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各大金融機構紛紛開始下沉業務,銀行機構陸續進行數位化轉型。據了解,建設銀行通過成立全資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其普惠金融貸款餘額達到6310億元,增速為51%。
與此同時,各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金融科技, 然而,金融機構布局金融科技並非易事,尤其是以中小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面臨著一次性投入、時間成本、人才成本、試錯成本等諸多挑戰。「前期投入非常大,飛貸金融科技近10年研發投入上也有幾十億的規模。另外,在IT、風控、高精尖技術人才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孟慶豐表示。
在挑戰面前,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的牽手成了最佳解決方案。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代表,飛貸金融科技為金融機構的轉型與下沉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據了解,目前已與人保財險、北京銀行、華潤信託、通聯支付等多家涵蓋保險、銀行信託、支付四大金融子行業的頭部企業達成全面整體技術輸出合作。
數據顯示,某城商行在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支持下,10個月內資產累計發放46億;某國有大型銀行通過與飛貸金融科技合作,單月最高獲取新增線上零售用戶接近10萬,新增餘額近20億。
截至目前,飛貸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已助力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實現超400億放款規模,新增近千萬用戶。
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輸出助力銀行數位化升級
在飛貸等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從而更好地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得到拓展。
與此同時,飛貸金融科技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成為了金融科技領域的「弄潮兒」,成為助力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普惠金融的堅實基礎與有力保障。
據了解,作為擁有完整的移動網際網路信貸體系的金融科技企業,飛貸金融科技基於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數百億資產的業務實踐,於2017年業內首家推出覆蓋業務全流程、運營全體系的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移動信貸的轉型升級。
目前市場上金融科技企業對金融機構的技術輸出分為多個層面,多以進行單一或若干模塊的技術輸出為主。而飛貸金融科建立移動信貸整體技術,能夠涵蓋產品、科技、風控、大數據、品牌營銷、運營等各個方面,整體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零售信貸業務的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飛貸金融科技向銀行輸出三大平臺六大服務:天網量化風控平臺、神算移動科技平臺、慧眼智能大數據平臺;移動信貸產品服務、核算與清算服務、風控運營服務、智能客戶運營服務、經營決策分析服務。
在此基礎上,飛貸金融科技的體系具備強開放性和普適性,不需要依賴特定資源,可通過完全市場化、多樣化、多渠道的方式進行營銷獲客。據此,合作金融機構可以實現業務規模的大幅增長,也無需承擔前期試錯成本,投入成本、時間成本低且項目風險可控。
在銀行最為關注的能力建設方面,飛貸金融科技會提供包括數據、方案、各種建議的輸出等方面的支持,在合作中將相關核心技術完成能力轉移。飛貸金融科技具體地提出了三步走策略,合作初步階段是『我做你看 』,中間是一起做,合作後期是『你做我看』,真正讓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建立起在移動終端上的能力。
通過飛貸金融科技全方位的技術支持,金融機構能夠更穩健、更高效地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因此,依託飛貸金融科技等金融科技推廣應用拓展金融服務空間、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成為金融機構助力普惠金融的重要、有效的落地手段。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教授在《求解治理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之路》深度文中,將飛貸金融科技作為成為成功案例,解析中國金融科技的創新路徑。黃震教授總結到,"中國當前的金融科技探索,根本來說是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規律、順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完成金融普惠化的嬗變。過去我們的正規金融服務供給無法滿足金融需求,產生了金融異化、金融排斥、金融壓抑等問題,因此政策才適度放鬆,允許民間金融、網際網路金融轉型升級服務於普惠金融。從全球視角看,小微企業融資難麥克米倫缺口依然還沒有解決。飛貸等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賦能持牌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的模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服務小微企業融資,不失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的一個中國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唯一入選美國沃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飛貸金融科技於2018年獲得由世界銀行和G20共同推出的首屆「全球小微金融獎」 的年度產品創新獎最高獎項鉑金獎,成為中國唯一獲得該大獎的金融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