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求解治理麥克米倫缺口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之路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求解世界性難題:治理麥克米倫缺口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也是普惠金融發展中的短板。中國政府對於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高度重視,近年先後出臺過不少政策和措施。2015年我和學生李英祥在《中國工業經濟評論》上發表過一篇題為《「網際網路+金融」治理麥克米倫融資缺口》的文章,主張藉助網際網路金融來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的新思路。

「麥克米倫缺口」是1931年英國議員麥克米倫經過調研發現中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一直沒有得到傳統金融機構來填補,提出要政策性金融等創新方法解決融資缺口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缺口因此被稱之為「麥克米倫缺口」。

雖然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採用政策性金融支持手段,如中國設立了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試圖提供政策性金融來給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然而政策性金融也沒能完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美國重點發展了資本市場來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投資銀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在美國依然存在。從本世紀初英國提出了「替代性金融」理念,支持發展Zopa等P2P網貸平臺,試圖為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新的思路。麥克米倫融資缺口雖經各國多方探索,但80多年來依然沒有找到破解良策。

最近,我注意到來自創新之都深圳的一家叫飛貸的金融科技企業,獲得了由世界銀行和20國集團頒發的「全球小微金融獎」,這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首次獲得由世界銀行權威組織頒發的國際性大獎。該獎項也是迄今為止我所了解到的在小微金融領域的最高榮譽。它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了一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創新模式——科技賦能。這不但驗證了我們三年前提出網際網路+金融的技術化治理思路,也與我近年來帶領團隊持續研究的賦能金融不謀而合。

Global SME Finance CEO和聯合國秘書長普惠金融特別代表為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頒獎

中國監管政策驅動金融科技轉型升級路徑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在西方逐漸成為主流金融機構和持牌金融機構追逐的對象,計算機、軟體、網絡、數據等等成為金融機構的標配。中國提倡網際網路金融,鼓勵發展移動金融、支持金融科技等等,都是基於這一機遇。我們曾猜想由於新一代技術的出現,可能使中國小微金融出現後發先至、換道超車的機會。

從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異軍突起之後,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模式創新日新月異,數年間中國行動支付一舉登頂全球支付的巔峰。據報導,2018年11月11日,網聯平臺當日處理跨機構交易筆數11.7億筆,相應跨機構交易處理峰值超過9.2萬筆/秒。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全天總交易額達到2135億元新高點,京東全球好物節(11月1日至11月11日)累計下單金額超1598億元。如此巨額交易與支付,沒有金融科技的賦能支撐是難以想像的考驗!

在國家多措並舉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政策支持下,對於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國的金融科技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式創新與納入式規範的發展與探索,從小貸公司到網絡信貸公司,從消費金融到供應鏈金融,從商業銀行到公益創投,多渠道多路徑探索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的模式,湧現了眾多卓有成效的創新案例,諸如剛剛提到的飛貸、微粒貸、阿里小貸、民生電商等。這些平臺在國內較早嘗試運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從事信貸業務支持服務中小微金融。如今,使用移動APP提供小微金融服務已蔚然成風,成為各類市場參與者包括傳統銀行和數字金融服務商的主流產品。

隨著金融監管政策的趨嚴和規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普遍面臨規範和轉型的考驗,小微企業融資難求解之路於是又出現新的解決方案。以飛貸金融科技為例,從「信貸工廠」轉型為移動信貸整體技術持牌金融機構輸出後,業務模式從2C轉為2B,擺脫了對物理網點的依賴,人員減少一大半,但服務能力卻提升了近三十倍,通過持牌金融機構服務的小微企業和企業主主更是擴大了百萬級。從世界銀行和G20給飛貸金融科技的頒獎理由同樣可以看出金融科技企業這種創新的路徑: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輸入科技賦能助力持牌金融機構轉型升級,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在我國金融監管反覆強調所有的金融業務必須納入監管的要求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賦能金融機構戰略,踐行了監管政策的要求,讓傳統金融機構提升了開展普惠金融業務、達成監管考核指標的能力。因此,這種探索也契合了中國監管政策驅動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路徑。

反觀全球過去八十多年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的探索,基本採取的思路是改進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雙邊模式,雖然金融機構做了極其不易的努力,也發展了眾多類型的新型金融機構參與其中,但是金融機構因為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很難徹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中的所有問題。近年我國網際網路金融採取激進的創新模式,一些科技企業在沒有取得金融牌照許可的情況下,突進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領域,雖然部分探索可以視為普惠金融的創新,但是也帶來了魚龍混雜、亂象叢生的問題,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再度強調所有的金融業務必須採取牌照管理。因此,單靠金融機構或科技企業,治理麥克米倫缺口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前的機遇在於科技與金融的聯姻,按照監管的要求,各守其位,各顯其能,各自發揮其比較優勢進行跨界合作,才能找到可持續的麥克米倫缺口治理模式。

科技賦能持牌金融機構幾點思考

在我國科技企業不能直接從事金融業務,但是可以支持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在數據服務、風險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科技賦能」就成為當前各大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企業競相角逐的轉型之道。但是,科技賦能也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和監管要求,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首先,一個金融科技企業要對外賦能,必須要先聚能蓄能。金融科技企業要給其他機構賦能,首先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並且要把自己放到了一個開放生態系統中,聯合哪些具備足夠技術實力的合作夥伴,以便獲取各種有助於提升自己品牌、價值的能量,我們稱為「聚能」或「蓄能」。在聚能蓄能階段,金融科技企業必須練好內功,真正提升自己的信貸風控整體能力,加強合規管理、品牌建設的工作。

其次,賦能途徑是對用戶與合作夥伴進行能力的轉移,因此,必須在相應技術支持下各方能夠匹配、連接,才能進行能量的傳輸和能力的轉移。當前移動網際網路鋪就了幾乎全覆蓋的信息基礎設施,賦能環節中的各方主體通過一定相關技術接口和標準就可以實現對接。如果沒有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或者即使有了移動網際網路,但如果相關機構和用戶沒有連上網,或者連入的接口頻道不匹配,賦能金融機構都無法實現。

再次,賦能需要順應規律而動,順趨勢而為。 「所有的失敗都源於對規律的背叛」。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金融的鯰魚效應攪動了正規金融機構、持牌金融機構,銀行也在適應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越來越多的銀行來做零售金融,加大對C端用戶的投入,加上國家監管層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轉型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因此,部分金融科技企業順勢而為,將業務從2C轉向2B,主動進行轉型升級。

中國當前的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探索,根本來說是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規律、順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完成金融普惠化的嬗變。過去我們的正規金融服務供給無法滿足金融需求,產生了金融異化、金融排斥、金融壓抑等問題,因此政策才適度放鬆,允許民間金融、網際網路金融轉型升級服務於普惠金融。從全球視角看,小微企業融資難麥克米倫缺口依然還沒有解決。飛貸等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賦能持牌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的模式,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服務小微企業融資,不失為治理麥克米倫缺口的一個中國方案。

相關焦點

  • 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 飛貸金融科技推動破解小微融資困境
    而且,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不斷創新,金融服務便利程度持續提高,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得到拓展。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值得注意的是,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中,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機構創新成為了重要角色,在拓展金融服務的空間、助力普惠金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 麥克米倫缺口的中國解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國際性難題,這就是著名的麥克米倫缺口。1931年,麥克米倫爵士為首的英國金融產業委員會指出這個問題後,西方各國作了大量努力,但它至今困擾世界。    今年6月25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發起的「中小企業發展與金融服務」論壇上,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董事長王鈞應邀介紹泰隆如何成功破解麥克米倫缺口的經驗。    截至今年7月,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扶持的中小企業有8萬多家,累計貸款29萬多筆、1300多億元。在這些企業裡創業和就業的失地農民、下崗工人和外來務工人員有30多萬人。
  • 泰然金融潘寶鋒:依託大數據生態建設 填補麥克米倫缺口
    泰然金融潘寶鋒:依託大數據生態建設 填補麥克米倫缺口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1 01:26:40
  •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新技術試錯過程出現金融科技...
    中國電子銀行網訊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聯合百家成員銀行舉辦的「2020銀行數字生態與普惠金融峰會暨第十六屆中國電子銀行年度盛典」在北京舉行。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以制度創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麥克米倫缺口」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經濟下行,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融資難、融資貴更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0世紀30年代,英國以麥克米倫爵士為代表的金融產業委員會在《麥克米倫報告》認為,由於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於金融市場中,中小企業投資又具有高風險性,而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給者(即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和借貸市場上的商業銀行)一般又是具有「經濟理性」的風險規避者,為規避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這些「理性」的資金供給者比較偏好於他們認為信譽度高而風險較小的大型企業。
  • 金融數位化進階之路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疫情之前,金融科技創新大多聚焦於C端,而在疫情爆發後,金融科技創新更加重視B端,更加重視以供應鏈、貿易鏈和產業鏈為基礎推進企業金融服務創新,對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等需求起到了更好的支持作用。全國工商聯會同銀行業協會等推出的「非接觸式貸款」小額援助計劃,吸引了100多家銀行的迅速聚集加入,貸款範圍涵蓋十大行業,預計半年之內可支持全國約1000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恢復生產。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開放金融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一、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功能定位大金融科技企業(Bigtech)是已在數字服務市場中建立業務並開展金融服務的科技企業,又稱大科技公司或科技巨頭。
  • 盤和林:為何網商銀行打破了「麥克米倫缺口」?
    改革開放四十年間,我國湧現出無數的優秀小微企業,為我國如今傑出經濟建設成就的取得作出了卓越貢獻,目前,小微企業已經具有了「五六七八九」的特點,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
  • 4000億粵民資補缺央行求解麥克米倫欠缺困局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金融研究處處長林平告訴記者,相較於已動用的8000億民間資本,廣東省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及個體農戶從正規金融機構處獲得的信貸支持非常有限。  截至2004年底,廣東省上述機構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僅為1482.19億元,而同期,民間金融資本中用於民間融資的金額近1400億元,和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幾近持平,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 建立網際網路金融治理長效機制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偉 見習記者 劉欣北京市法學會網際網路金融法治研究會近日在京舉辦「區塊鏈應用法律研究」學術研討會。40餘位從事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數字經濟法治研究學者、法律實務專家,從事區塊鏈法律應用和監管科技的專家參加研討。專家認為,要依法規範和發展數字經濟,健全數字規則與數據法治,建立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法律治理的長效機制,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
  • 雲從科技入選最具前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
    )29日入選最具前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全球知名市場數據研究平臺——CB Insights 發布的TOP 50金融科技企業名單中,雲從科技與螞蟻集團、陸金所、京東數科等優秀企業上榜。在甄選出的全球250家金融科技企業中,CB Insights中國團隊全方位評估金融科技企業的自身實力、外界態度、發展趨勢和合作表現,最終評選出TOP 50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此次榜單以中國金融科技產業為基點,囊括了金融、保險、資管等金融領域的各個行業,重點關注憑藉創新技術助力行業轉變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及其突破性的創新技術及卓越的商業模式。
  • 以科技作為金融創新強大推手 招聯金融探索普惠金融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誕生於深圳前海的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聯金融」),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共同組建,是我國第一家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成立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招聯金融為消費金融行業探索出一個創新發展路徑,同時也為深圳打造出一個消費金融的創新標杆。
  • 150萬金融科技人才缺口,特許金融科技師CGFT來幫你解決!
    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 Page曾在《2018中國金融科技招聘趨勢》報告中指出,中國正面臨專業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問題,總缺口達150萬。
  • 大數金融再摘榮譽 入選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50強
    一直以來,個體工商戶、經營實力稍弱的草根小微企業客群都深陷「融資難」的困境。為了改善這一困境,踐行普惠金融,大數金融憑藉數據驅動的風控技術,首創「第三代小微信貸技術」,不但幫助各大商業銀行機構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服務實體經濟,其獨創性和優越性令大數金融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績,領跑小微金融領域。
  • 金控集團發力金融科技 光雲智投求解財富管理困局
    6月24日,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以夏日品茗的方式在北京文化(000802,股吧)中國書院舉行;在此次論壇上,著名金融科技學者曾剛、前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金融科技風投專家馬寧、中華聯合保險戰略投資部總經理郝聯豐、光大雲付常務副總裁劉道明等金融科技界領軍人士就智能投顧的前景與未來做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同時在此次論壇上,新型智能投顧產品——「光雲智投」在京正式亮相。
  •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數字貨幣將極大...
    就應用場景而言,黃震表示,數字人民幣初期主要應用於C端的零售支付場景,今後會慢慢延伸向B端。此外,數字人民幣可考慮沿著「一帶一路」進行拓展,實現跨境支付,融合進入全球的支付體系。數字貨幣是否會對傳統金融帶來衝擊?黃震認為,數字貨幣不會對銀行的儲蓄、理財等產品造成太大衝擊,反而可能帶來顯著的導流效益。
  • 金融科技加速發展,中騰信以技術創新展望未來
    展望2021年,服務好國家戰略,履行好社會責任,是金融科技創新的機遇和方向。重磅新規的出臺和實行,讓金融科技的行業預期更加明確,也有利於金融科技行業的加速發展。認清形勢,才有可能在變局中找準方向,把握機遇。
  • 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中譯語通 助力科技創新
    2019年12月23日,「2019畢馬威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企業」榜單在北京發布。中譯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譯語通」)作為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圖譜中的綜合技術企業,與螞蟻金服、微眾銀行、中證信用等企業獲選榜單。
  • 以科技引領金融創新 360數科獲「年度最佳金融科技創新」獎
    不平凡的2020年接近尾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加速復甦,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日前,《財經》新媒體聯合《財經》E法通過主辦第三屆「新獎」評選活動,全方位展現了新消費、新金融、新基建、新治理四大領域的企業在過去一年裡獲得的成就以及各類市場主體自我重塑的戰績。
  • 貝殼金服榮獲「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50強」獎項
    貝殼金服榮獲「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50強」獎項 貝殼金服榮獲「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50強」獎項 2019-05-27 14:56:29  來源:網際網路貝殼金服榮獲「2019愛分析·中國金融科技創新企業50強」獎項,貝殼金服副總裁徐子悅受邀出席活動並發表「居住場景與金融科技」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