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這一問題也有了更多的解決之法。飛貸金融科技董事長唐俠認為,飛貸金融科技本身的故事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在科技升級的幫助下,金融科技公司這麼多年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經驗,可以有效複製並很好地服務於傳統金融機構,撬動整個金融業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服務能力。
2010年,飛貸金融科技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需求,開始從事小微企業信貸工廠模式,實現信貸流程流水化作業。從2013年起,飛貸金融科技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風險控制領域。2017年,飛貸金融科技再次轉型升級,將沉澱的所有經驗和技術向持牌金融機構開放。
看上去,每一次都搶佔了風口,但背後也有無奈。唐俠提到,在C端信貸領域,飛貸金融科技並不具有資金優勢,也不擁有豐富的流量和用戶資源,業務規模存在天花板。與此同時,銀行受政策影響,在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的過程中,苦於有資金沒資產。「眼見更多有需求的小微群體因為借不到錢而出現流動性問題,卻無能為力,很痛心。」
這就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大根本原因——資源不匹配。傳統金融機構人力資源有限,更願意集中資源做大項目。而中小型金融機構,有服務小微企業的初衷,卻受制於資產規模、風控能力,往往「有心無力」。
轉變發生在2015年,金融科技被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談論與接受,科技輸出成為一種趨勢。唐俠在與合作夥伴的接觸中,也感受到這些變化。
多年的實操經驗讓唐俠下定決心轉型。飛貸金融科技投入巨大人力和資金研發系統、搭建移動信貸平臺,形成了基於資產合作逐漸衍生而來的技術賦能和風控輸出。從資產合作到金融科技能力探討與共享,嘗試用一種新模式與傳統金融機構達成信任與合作。
這被證明是一種雙贏的嘗試。唐俠說,「從資產助貸到科技助貸,飛貸金融科技在幫助銀行建立自己的用戶體系、風控模型和科技能力。銀行也通過這幾年的合作,深刻地感受到科技手段帶來的效果,更加密切了與我們的合作。」
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金融科技的發展更是一度領跑全球。在服務小微上,飛貸金融科技一直堅定不移,而金融科技的持續發展,也勢必會不斷拓寬小微企業貸款邊界,改變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