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熊孩子,又不去了!」剛下樓遇到了強媽在抱怨小強不去上跆拳道課了!
這不是小強第一個不去的興趣班,最近半年小強換了5個興趣班了,從彈鋼琴到繪畫,從寫作業文,到舞蹈,還就跆拳道課堅持的時間長,有一個多月,可現在他又發脾氣不去了!
「張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孩子別做事這麼虎頭蛇尾呢?我們也不希望他成什麼畫家和武術家,起碼報班了總要上完吧!老這樣真讓人受不了!」強媽無奈的說道。「更何況其他事情也是這樣,真擔心他長大了可怎麼辦!」
小強幾乎做什麼事情都是遇到困難的地方就退縮了。當初去學習鋼琴,開始的幾天特別有興趣,恨不得讓父母馬上給自己買一架鋼琴,天天練。可是等到了練習曲的時候,開始不彈了,嫌彈鋼琴太枯燥。
畫畫班開始也有興趣,但是當老師讓他練習素描靜物的時候,又不幹了!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他經常是開始興趣滿滿,很快就爛尾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虎頭蛇尾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做事情虎頭蛇尾的害處: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虎頭蛇尾」的做事方式,只會把孩子拉進失敗的旋渦。而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孩子,才會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進而憑藉不斷的努力走向成功。
做事有始有終是一種重要的素質,與孩子的堅持不懈、耐性、自制力和責任心密切相關。
孩子做事總是有頭無尾,不能堅持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長期如此,孩子的耐性和意志力將會很差,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都會虎頭蛇尾,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對他們將來融入社會也會造成障礙。
孩子做事虎頭蛇尾的原因:
1、家裡有一對包辦代替的父母。
孩子是在具體行為中培養自信和抗挫力的,當孩子遇到困難,他還沒有想到解決辦法,父母都搶著為孩子把問題解決了,長此以往,孩子遇到困難就會等待救援,自然只能虎頭蛇尾了。
2、面對挫折頻受打擊。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此時父母的鼓勵非常重要,只是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不但不給孩子鼓勵,還往往成為最先批評孩子的那個人。、比如孩子想自己倒水和,不小心打碎了水杯。往往很多父母是一邊批評一邊打掃,剩下孩子在一邊不知所措。
父母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自己是做不到的,自然不會繼續努力了!
3、任務太重,完成無望,消極怠工。、
有時候孩子虎頭蛇尾,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面對的困難實在太大,自己根本解決不了。壓力導致了他的逃避。
3招解決孩子虎頭蛇尾的問題:
1、教方法,做指導,不代辦。
教給孩子做事方法可以幫孩子減少做事過程中的障礙或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事情比較難,可以做他們的教練來知道他們,但是千萬不要越俎代苞,這樣孩子更容易堅持下去。
晶晶已經上一年級了,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這天,學校裡的科學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讓同學們觀察布穀鳥,並就此寫一篇觀察日記。
這項作業可難不倒晶晶,因為他爸爸是個業餘動物學家,經常到野外觀察各種動物。晶晶準備讓爸爸替自己寫這篇觀察日記。爸爸拒絕了。
他對晶晶說:「晶晶,雖然爸爸的確了解布穀鳥,也會寫觀察日記,但我不能替你寫這篇日記。因為這是你的作業,是你的事情和責任,你自己來完成。」
晶晶只得同意。
星期天,爸爸帶著晶晶來到了郊外,讓晶晶自己觀察布穀鳥。晶晶觀察得很仔細,很順利地完成了觀察日記,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從那以後,晶晶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自己的事情堅持自己做,不再推給別人。大家都說他是個勇於承擔的好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麻煩,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不想孩子受累走彎路,所以自己挺身而出,代替孩子完成任務,而不是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這樣做也許使得孩子暫時輕鬆了,卻不利於他們責任感的培養。漸漸地,孩子會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遇到挫折時不再堅持,做事也馬馬虎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一定不能代勞,而要正確引導孩子,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晶晶爸爸在面對晶晶的不合理要求,並沒有選擇簡單的代替她完成作業,而是帶他到野外去觀察,讓她自己完成作業。這樣做不僅培養起了晶晶的責任意識,教會了她如何解決問題,還讓她學會了不輕易放棄。
2、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少批評多鼓勵
孩子遇到困難容易氣餒、退縮,需要家長及時鼓勵才能堅持下去。
今天跟我大家大寶一起下樓玩,剛好她遇到了一個二年級的姐姐在學騎沒有輔助輪的自行車。
小女孩剛剛學,平衡感不是很好,老是摔倒。媽媽在一邊又著急又無奈,看到孩子摔倒了,很心疼,卻還是忍不住訓斥。
不一會兒,小女孩被媽媽說煩了,扔掉自行車蹲旁邊哭去了!一邊哭,一邊說:「我再也不學了!」
剛好我家大寶想玩,她們就把自行車留下了,大寶也老摔跤,我每次都告訴她:「摔倒了沒關係的,剛學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慢慢來,你的平衡感會越來越好的,很快就會學會的。」
大寶雖然被摔的幾乎遍體鱗傷,但是興致慢慢的說:「我一定能學會騎自行車!」
小女孩在一旁看到,也受到了鼓舞,想要一起學,就這樣兩個小傢伙,一人一會兒,明顯的比剛開始騎的好多了!
遇到困難,事情總做不好時,孩子通常會沒有自信,甚至想要放棄,這時父母難免會有些著急。然而,這時一定要控制情緒,以最有效、最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教孩子如何改善不足之處,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孩子得到鼓勵,便擁有了堅持到底的勇氣和自信,就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同時,孩子的責任感也得到了培養。
3、從小事情開始,讓孩子有始有終!
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時候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覺得自己做不到,乾脆耍賴不做了。
我家大寶不到3歲的時候,特別喜歡搭積木,但是往往拿出積木玩夠了,就跑了,不想著收回去。
每當我要求她收回去的時候,她就會用哭鬧來反抗,往往一邊哭一邊說:「那麼多,我收不完」或者「我不想收!」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玩具,自己收,但是媽媽可以幫助你,我拿桶你負責放進去好了!」往往在我幫助的套路下,我們會一起收完。
到了她三歲多的時候,她已經可以自己收拾積木和其他玩具了!此時我就開始讓她做其他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
現在她已經能獨立做很多事情了,其實都源於從小事情上讓她體會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徹底完成後的那種成就感。
孩子好奇心重,我們還可以從孩子喜歡的事情上,培養孩子的責任、做事不半途而廢的好習慣是比較容易被他們接受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變換任務,讓孩子更易接受。
同時,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給孩子過難的任務,應從比較容易的事開始,逐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