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3方法讓孩子做事情有韌性

2020-12-25 愛家心理張麗

「這熊孩子,又不去了!」剛下樓遇到了強媽在抱怨小強不去上跆拳道課了!

這不是小強第一個不去的興趣班,最近半年小強換了5個興趣班了,從彈鋼琴到繪畫,從寫作業文,到舞蹈,還就跆拳道課堅持的時間長,有一個多月,可現在他又發脾氣不去了!

「張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孩子別做事這麼虎頭蛇尾呢?我們也不希望他成什麼畫家和武術家,起碼報班了總要上完吧!老這樣真讓人受不了!」強媽無奈的說道。「更何況其他事情也是這樣,真擔心他長大了可怎麼辦!」

小強幾乎做什麼事情都是遇到困難的地方就退縮了。當初去學習鋼琴,開始的幾天特別有興趣,恨不得讓父母馬上給自己買一架鋼琴,天天練。可是等到了練習曲的時候,開始不彈了,嫌彈鋼琴太枯燥。

畫畫班開始也有興趣,但是當老師讓他練習素描靜物的時候,又不幹了!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他經常是開始興趣滿滿,很快就爛尾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叫做虎頭蛇尾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做事情虎頭蛇尾的害處: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者「虎頭蛇尾」的做事方式,只會把孩子拉進失敗的旋渦。而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孩子,才會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件事情,進而憑藉不斷的努力走向成功。

做事有始有終是一種重要的素質,與孩子的堅持不懈、耐性、自制力和責任心密切相關。

孩子做事總是有頭無尾,不能堅持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長期如此,孩子的耐性和意志力將會很差,在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都會虎頭蛇尾,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對他們將來融入社會也會造成障礙。

孩子做事虎頭蛇尾的原因:

1、家裡有一對包辦代替的父母。

孩子是在具體行為中培養自信和抗挫力的,當孩子遇到困難,他還沒有想到解決辦法,父母都搶著為孩子把問題解決了,長此以往,孩子遇到困難就會等待救援,自然只能虎頭蛇尾了。

2、面對挫折頻受打擊。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此時父母的鼓勵非常重要,只是很多父母在這個時候,不但不給孩子鼓勵,還往往成為最先批評孩子的那個人。、比如孩子想自己倒水和,不小心打碎了水杯。往往很多父母是一邊批評一邊打掃,剩下孩子在一邊不知所措。

父母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自己是做不到的,自然不會繼續努力了!

3、任務太重,完成無望,消極怠工。

有時候孩子虎頭蛇尾,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面對的困難實在太大,自己根本解決不了。壓力導致了他的逃避。

3招解決孩子虎頭蛇尾的問題:

1、教方法,做指導,不代辦

教給孩子做事方法可以幫孩子減少做事過程中的障礙或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事情比較難,可以做他們的教練來知道他們,但是千萬不要越俎代苞,這樣孩子更容易堅持下去。

晶晶已經上一年級了,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這天,學校裡的科學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讓同學們觀察布穀鳥,並就此寫一篇觀察日記。

這項作業可難不倒晶晶,因為他爸爸是個業餘動物學家,經常到野外觀察各種動物。晶晶準備讓爸爸替自己寫這篇觀察日記。爸爸拒絕了。

他對晶晶說:「晶晶,雖然爸爸的確了解布穀鳥,也會寫觀察日記,但我不能替你寫這篇日記。因為這是你的作業,是你的事情和責任,你自己來完成。」

晶晶只得同意。

星期天,爸爸帶著晶晶來到了郊外,讓晶晶自己觀察布穀鳥。晶晶觀察得很仔細,很順利地完成了觀察日記,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從那以後,晶晶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自己的事情堅持自己做,不再推給別人。大家都說他是個勇於承擔的好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麻煩,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不想孩子受累走彎路,所以自己挺身而出,代替孩子完成任務,而不是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這樣做也許使得孩子暫時輕鬆了,卻不利於他們責任感的培養。漸漸地,孩子會對家長產生依賴心理,遇到挫折時不再堅持,做事也馬馬虎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責任感,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一定不能代勞,而要正確引導孩子,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晶晶爸爸在面對晶晶的不合理要求,並沒有選擇簡單的代替她完成作業,而是帶他到野外去觀察,讓她自己完成作業。這樣做不僅培養起了晶晶的責任意識,教會了她如何解決問題,還讓她學會了不輕易放棄。

2、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少批評多鼓勵

孩子遇到困難容易氣餒、退縮,需要家長及時鼓勵才能堅持下去。

今天跟我大家大寶一起下樓玩,剛好她遇到了一個二年級的姐姐在學騎沒有輔助輪的自行車。

小女孩剛剛學,平衡感不是很好,老是摔倒。媽媽在一邊又著急又無奈,看到孩子摔倒了,很心疼,卻還是忍不住訓斥。

不一會兒,小女孩被媽媽說煩了,扔掉自行車蹲旁邊哭去了!一邊哭,一邊說:「我再也不學了!」

剛好我家大寶想玩,她們就把自行車留下了,大寶也老摔跤,我每次都告訴她:「摔倒了沒關係的,剛學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慢慢來,你的平衡感會越來越好的,很快就會學會的。」

大寶雖然被摔的幾乎遍體鱗傷,但是興致慢慢的說:「我一定能學會騎自行車!」

小女孩在一旁看到,也受到了鼓舞,想要一起學,就這樣兩個小傢伙,一人一會兒,明顯的比剛開始騎的好多了!

遇到困難,事情總做不好時,孩子通常會沒有自信,甚至想要放棄,這時父母難免會有些著急。然而,這時一定要控制情緒,以最有效、最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教孩子如何改善不足之處,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孩子得到鼓勵,便擁有了堅持到底的勇氣和自信,就更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同時,孩子的責任感也得到了培養。

3、從小事情開始,讓孩子有始有終!

孩子的能力有限,有些時候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覺得自己做不到,乾脆耍賴不做了。

我家大寶不到3歲的時候,特別喜歡搭積木,但是往往拿出積木玩夠了,就跑了,不想著收回去。

每當我要求她收回去的時候,她就會用哭鬧來反抗,往往一邊哭一邊說:「那麼多,我收不完」或者「我不想收!」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告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玩具,自己收,但是媽媽可以幫助你,我拿桶你負責放進去好了!」往往在我幫助的套路下,我們會一起收完。

到了她三歲多的時候,她已經可以自己收拾積木和其他玩具了!此時我就開始讓她做其他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

現在她已經能獨立做很多事情了,其實都源於從小事情上讓她體會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徹底完成後的那種成就感。

孩子好奇心重,我們還可以從孩子喜歡的事情上,培養孩子的責任、做事不半途而廢的好習慣是比較容易被他們接受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變換任務,讓孩子更易接受。

同時,父母尤其要注意,不要給孩子過難的任務,應從比較容易的事開始,逐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相關焦點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而是應該按照實事求是的做事原則在理解這句話,發現這句話是工作經驗。畢竟在學校裡,我們學到的知識是從書本裡,和老師的講解裡來的,把學到的知識運送到實際生活當中,還得在熟練操作,對理論的運用還得真槍實幹的操作啊!在今日2021年2月14日周日,我想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有錯誤的一句話。
  • 一課譯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一課譯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chinadaily.com.cn 2020-01-20 16:13
  •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您為什麼成功不了?
    孩子們覺得大人怪美,可以吆喝孩子,還可以看電視。我們現在依然做著這樣的買賣,批評孩子不好好學習,有你看電視的時候,長大了你淨看了,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一曝十寒有點多了,這不多,幹三天,才歇兩天,用到大多數官辦的單位中,這就足夠了。正常實質性的工作有多少,多的是扯皮和迎來送往,反而就顯一個字:忙。只顯的人不夠,要是私人辦的單位,那就只顯人多了。
  • 孩子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麼辦?
    前言經常有家長會抱怨:我們家孩子上學/繪畫班/書法班/舞蹈班,去了兩天就怎麼也不願意再去了,不光交的費用白費了,還養成了學習做事容易放棄的壞習慣,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而對於家長來說,看著孩子實在不願意去學習,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還不配合好好學習,家長也很無奈。
  • 這樣做,孩子做事情才能有效率
    孩子喜歡先玩再做事,主要是因為玩耍能讓他們覺得輕鬆愉快,他們不知道做事情的輕重緩急,所以就把玩放在了第一位。同事就曾經和我說了一件發生在她孩子身上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她問兒子今天想怎麼安排做事情的順序,兒子不假思索地告訴她,自己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而有一次寒假,她讓兒子自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兒子把每天學習的時間都是定在九點之後。她們家每天起床的時間是七點,七點到九點可是有兩個小時的空檔時間呢。她問兒子,「九點之前還有那樣長的時間呢,你打算用這段時間做什麼呢?」沒等她說完,兒子就大聲地告訴她是「玩兒」。
  • 教會孩子這個技能,孩子做事情才能更有條理
    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有條理,然而事與願違,有將近一半的孩子做事情沒有條理和章法.育兒論壇裡,經常看見家長含著埋怨的話語:你看看這個孩子,又把數學書落家裡了,真不知道怎麼了;小小年紀忘性這樣大,連老師告訴交學費的事都能給忘了?我們家孩子做事情一會兒做做這樣,一會兒做做那樣,一點兒條理都沒有......
  • 孩子做事沒耐心怎麼辦?10種方法讓孩子恢復耐心!
    一些家長朋友常常說:「我家孩子很聰明,就是沒有耐心,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如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大為提高,孩子們從小接觸令人眼花繚亂的事物,這樣的狀態下,孩子們往往缺乏耐心,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放棄,或者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沒辦法順利完成一件事。
  • 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
    本期溧陽家校共育主題是:如何能讓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時間觀念(上)。本期講師:呂敏,貴州師範大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溧陽市溧陽市燕湖小學數學教師兼心理老師,2019年獲得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汪小西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
  • 情是做事的最佳潤滑劑
    情是做事的最佳潤滑劑 情是做事的最佳潤滑劑。生活中,我們要講理性,但更要講感情。一個善於用感情做事的人,才能擁有神奇的魔力;做事才能有如神助一般。平時,我們要善於用「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事情才能做得更加出彩!
  • 孩子做事喜歡拖延,如何讓孩子變得主動利索?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孩子已經七歲,寫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延。孩子越長大做事越磨蹭,有很嚴重的拖延症,每次做事情都拖拖拉拉的,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他的拖延症呢?1.做事情之前,先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要明確時間規定。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專注如一,絕對不能去打擾孩子。2.這個過程,父母也要去專注的做自己的事情。但建議不要去看電視,也不要去做家務,更不能玩手機。做家務或者看電視往往會弄出來一些響聲和動靜,這樣會干擾孩子的專注力。玩手機就更不行了。
  • 孩子做事慢,做好這些,讓「小磨蹭」變成「快超人」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上的一些家長就給我說,剛哥,咱們家的孩子做事情太囉嗦了,皮(四川方言,就是說做事慢)的很,一點都不像我這種急性子,做事情乾淨利索。就像今天早上,讓她到門口穿鞋,她嘴上答應的好好的,結果5分鐘了,她還在那裡解鞋帶。當時氣得我差點沒有暈倒。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4個方法提升專注力,讓娃做事「不走神」
    ,因為孩子所有事情都可以讓父母幫忙做,這樣的潛意識就會讓他養成說風就是雨的習慣,導致孩子做事之前不會考量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難就會選擇放棄。 1、按時作息 讓孩子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精力旺盛的時間段變得集中,在做事情的時候,孩子精力充足,自然而然就會注意力集中,有精力把一件事情完整的做完。按時作息可以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也可以讓孩子更加健康。
  • 孩子需要自己做事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替孩子做很多的事:給四五歲孩子餵飯,穿衣服;將會走的孩子抱著或放在手推車裡出門;孩子和同伴鬧矛盾了,替孩子解決矛盾……雖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都表現出了要自己做事情的意願,在他們一歲多的時候,開始搶大人手裡的勺子要自己吃飯,兩歲多要求自己拉拉鏈,三歲多自己開始琢磨穿衣服……但是大人們往往出於自己的某些想法並沒有支持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因為他們並不知道
  • 怎麼改變做事磨蹭的孩子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事情孩子沒法完成,那麼父母會幫孩子做很多,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但父母並沒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就這樣,父母越俎代庖,做了某些年齡段應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替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在那磨磨蹭蹭。父母幫助孩子做太多,孩子自己就喪失了做事的機會,對於有些事情來說,需要鍛鍊孩子才能學會,但因為被父母包辦,所以喪失了獨立做事的機會。
  • 孩子專注力太差,總是閒不住?3個方法,讓孩子做事專注不走神
    許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接觸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家的娃做事情不夠專注,就像小黑熊掰苞米一樣,總是「掰一穗丟一穗」。時間久了,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不夠強,做事情也沒有培養出足夠的耐心。
  •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蒙氏早教法,4步訓練孩子堅強意志力
    爸爸聽到他叫苦,不由得生氣起來:「做什麼事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怕辛苦,沒毅力,這點兒意志力都沒有你能做成什麼事!」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有了目標和目的,意味著這件事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在這種意識的驅動下做事,他們更容易堅持下去,更有動力去克服障礙。父母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培養孩子的目的意識,採用目標導向法來訓練孩子的意志,使孩子的意志成為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從而使他們的意志力得到發展。
  • 盯著孩子做事情,會讓他們變得懶惰,有遠見的家長只做這3點
    盯著孩子做事情,這是很多家長習以為常的動作。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還未進入學校教育,各方面發展都未完全,所以任何事情都需要家人盯著;有的家長認為,如果不盯著孩子,他們很容易就開始胡亂地出「事故」,惹父母生氣。但是,大多數家長忽略了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盯著孩子做事情?如果不盯著孩子,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讓孩子自由發揮?
  • 孩子做事太「拖延」?多半是這「3大原因」,父母別只會催
    父母總是催促讓孩子做事情十分被動,明明想去做一件事情,父母催了之後孩子的內心可能會存在牴觸情緒,導致做事變得拖拉。2.受環境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做事愛拖延有可能是受到了家長負面的影響。有些家長平時做事不夠乾脆利落有「拖延症」,孩子必然會受到影響。
  • 孩子做事拖沓磨蹭,如何來根治?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勢在必行
    經常有家長給我說孩子做事磨蹭拖沓,不知道如何解決?試了各種方法,最後還是以催促吼叫結束,每天都要上演上好幾次,非常苦惱。孩子是在一個家庭環境當中成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你做事的效率和你做事的方式方法無形中都會複製給你的孩子。回憶自己的生活場景,優化自己的做事流程,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先從自身的改變,再去要求孩子。第二,孩子做事的意願不強。孩子做事拖沓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做這件事情。
  • 訓練孩子做事的標準和方法是什麼
    淨貞老師言:任何事情我們在最初訓練的時候,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還要有標準,有方法,有指導,有示範,別一下子就給太多的標準和要求,讓孩子覺得離目標太遠生出畏難情緒而放棄。慢慢地教她洗擦桌子的毛巾,從準備盆,到放洗衣粉,到重點洗的部位,整體的洗法,洗乾淨後,如何清,如何擰,然後掛到指定的位置,這個時候不但培養她做事的能力,還順便培養她物有定處的習慣。然後是擴展到洗小件衣物,與洗抹布一樣的標準和方法,擰乾後,要如何晾,晾乾後要收回來,要整齊地疊好放到衣櫃,一步一步地教,孩子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學,然後做到位,並且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