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出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小學的時候,基本上都學過這個歇後語,大意就是學習不能中斷,得有恆心,堅持學習,當初在小學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只是按照意思聽從老師講的,現在長大後,偶然回想起來,隨之知識和社會經驗的積累,發現,這句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應該按照實事求是的做事原則在理解這句話,發現這句話是工作經驗。
畢竟在學校裡,我們學到的知識是從書本裡,和老師的講解裡來的,把學到的知識運送到實際生活當中,還得在熟練操作,對理論的運用還得真槍實幹的操作啊!在今日2021年2月14日周日,我想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有錯誤的一句話。
下海捕魚那是非常有風險,考驗著體力,腦力,在出海三天打魚回家,當然得需要時間修補漁網了,出海打魚是要看天氣的,天氣也不可能一直是合適打魚的天氣,也沒有辦法一直在海上生活,等到打到漁,兩天的休息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列寧同志也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
那麼學習也是如此了,不會休息的人同樣也就不會學習吧!費盡體力的學習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理科性的學習是要拼腦力的,只只是拼體力,事倍功半吧!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該怎樣正確理解呢?個人認為就是應該勞逸結合,在符合自然條件規律下正確地工作和學習吧!百度百科給予的解釋是三天出海打漁,回來用兩天時間修補晾曬漁網,這是打漁的最佳方式。每天打漁每天曬網的方式是不可能的。出海打漁期間是不可能修補漁網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俗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正確含義是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正確方式,不能照搬,也不能蠻幹,更不能偷懶。學習必須堅持每天學習,不能三天學習,兩天休息打漁不能每天曬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打漁的最佳方式要加以說明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多數情況下是含貶義的;但在創新的角度上分析這個詞語時,可以理解為——張弛有度,才利於身心。
那麼親愛的讀者你們感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怎樣理解的呢?是褒義,做事張弛有度,勞逸結合,還是貶義的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呢?
謝謝你的閱讀,希望你給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