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僑鄉永春白鶴拳名師鄭文存故居開放迎客-今日泉州網
相關連結一代宗師鄭文存 少年打虎美名揚鄭文存故居,藏在福建泉州永春五裡街鎮大羽村的一個半山腰裡,四面果樹環繞,芭蕉成林。這裡,是永春白鶴拳的發祥地。他是泉州永春白鶴拳的一代宗師,2004年正值百歲之齡的他坐在椅子上講解拳術時,表情剛毅,不時還演練幾招,那架式絲毫不減當年。9歲開始練武9歲,鄭文存隨父親到馬來西亞。在異國他鄉,他承襲家傳、勤練拳術。十年後,他回到永春,開始了傳藝授徒的人生。一直到了80多歲時,鄭文存還在閩南各地傳授白鶴拳,他的腳步踏遍了福建的大部分地區。
-
三百載永春白鶴拳:將成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的活動內容【4】
(姚德純 攝) 藏在深山的300年拳種,如今成為永春響亮的文化品牌 50多歲的周金盛,已經習武40年,如今,每天早晨起來練白鶴拳,成了他雷打不動的事情。「平時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周金盛對師傅鄭文存的教誨如言猶在耳。
-
三百載永春白鶴拳:一套拳術聲名遠揚 一個產業方興未艾
白鶴拳的名氣逐漸打響。2008年6月,永春白鶴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武術文化的瑰寶。2009年起,大羽村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舉辦白鶴拳文化節,村裡建起的中國永春白鶴拳史館成為世界各地永春白鶴拳傳人、武術愛好者尋根謁祖、交流武術提供了一個重要載體,每年接待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及遊客3萬多人。
-
永春大羽村:武訓處處顯族訓 拳風之中存家風
,自唐宋以來習武之風長盛不衰,拳社遍及市井鄉間,故有「永春白鶴拳,無燒也拉侖」的口碑(「無燒也拉侖」系閩南方言,即水不燙也微熱的意思,這裡是用來形容永春白鶴拳的厲害)。據介紹,方七娘即白鶴拳的創始人。清康熙年間,方七娘來到永春,在後廟辜厝傳授白鶴拳。大羽成名拳師鄭明不服,前去挑戰方七娘,結果落敗並受了重傷。自知將不久於人世,鄭明把兒子鄭禮喚到跟前,告訴他,方七娘贏自己贏得光明磊落,叮囑鄭禮不可替自己報仇,而應去拜方七娘為師,學好武藝。鄭禮遵從父訓,拜七娘為師,結果勤學苦練,終成「白鶴拳五虎」之首。晚年,鄭禮隱姓埋名,不外出,在鄉中以賣豆腐度生,為人十分低調。
-
改傳統習俗 樹傳承新風——記永春白鶴拳鵬翔研究會
原標題:改傳統習俗 樹傳承新風——記永春白鶴拳鵬翔研究會 成立於2012年5月的永春白鶴拳鵬翔研究會位於縣城東門的桃源殿(又稱真武宮)內,該會成立之後開始對外招收學員,並組織拳師到縣城學校免費教習白鶴拳,徹底改變了以往鵬翔鄭氏授拳只教族人不教外人的傳統。
-
永春白鶴拳:活態傳承活在當下
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春白鶴拳沒有停留在老皇曆裡。近年來,永春以爭創「全國武術之鄉」為契機,通過開展白鶴拳文化進校園,舉辦活動賽事,做好白鶴拳旅遊文化平臺建設及文創產業等舉措,活態傳承白鶴拳武術文化,在青少年中掀起了練習白鶴拳、了解白鶴拳文化的熱潮。目前,永春縣習練白鶴拳者有十多萬人。
-
永春:校地聯手 傳承白鶴拳文化
仙嶺村文化廣場設立的白鶴拳雕像。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武術專業班學生進行白鶴拳表演。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12月7日訊(本網記者 林傑 實習生 林晶穎)比劃白鶴拳招式的小沙彌石雕,圍牆塗鴉上白鶴拳拳譜人物圖案,一群青少年整齊劃一練習著白鶴拳……近日,泉州市新媒體人員一行走進永春蓬壺鎮仙嶺村中華農民體育學園,實地感受博大精深的白鶴拳文化。「我們這個班級有30餘人,是五年制大專班,今年他們是第二年。」
-
永春五裡街大羽村上榜「金牌旅遊村」!
其中永春有一個村上榜:泉州市永春縣大羽村。接下來,小編就安利一下永春的「金牌旅遊村」。泉州市永春縣大羽村永春縣城的大鵬山,整座山形如一隻展翅的大鵬鳥,大羽村剛好處於這隻大鵬鳥的翅膀處,所以叫做大羽村,是名揚海內外的永春白鶴拳故鄉。
-
白鶴拳:青少年學生之最愛
自 2009 年起,永春縣每年於白鶴拳創始人方七娘的誕辰(農曆七月廿四)日都會舉辦永春白鶴拳文化節,大力宣傳白鶴拳文化。針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官方組織行家編制《白鶴拳操》作為校本課程,在校園內推廣。 其二,自古以來,永春人有習武愛國的傳統。《明史》九十一卷兵志三就曾記載:「永人尚技擊。」
-
洋弟子著書向世界介紹永春白鶴拳 光打字就花了400個小時
馬丁(右)在武館練武(陳志鵬 攝)馬丁·瓦特出版了英文書籍《永春白鶴拳》臺海網6月12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外國人來學習白鶴拳已經很常見了,但是外國人出書介紹白鶴拳這還是第一次。」199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詠春拳源起於一個名為「永春」的地方,同年他隻身來到永春。在這裡,詠春拳被稱為白鶴拳。「每天走步、走步、走步……」因沒練過基本功,到武術館的第一周,拳師潘成廟都讓他練「無聊」的站樁,而後是單調的「三戰」。
-
詩風和暢 習武學禮 臺胞子弟夏令營體驗永春白鶴拳文化魅力
課程除中華詩詞吟誦、詩詞飛花令學習之外,孩子們最期待的非中華傳統武術永春白鶴拳學習莫屬。本次武術體驗課在山清水秀的廈門仙嶽山公園開課,廈門市永春白鶴拳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將哲任總教練介紹與演示首先,周總教練向孩子們講述了永春白鶴拳的歷史及淵源,向大家演示了其基本功法三戰,講解拳理要領和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實用價值。
-
美麗永春等你來
推薦路線一D1:永春縣城出發→白鶴拳故裡大羽村(參觀白鶴拳史館、觀看白鶴拳表演、學打白鶴拳)→蓬壺百丈巖→觀山村→午餐:蓬壺農家樂飯店→國家4A級旅遊區牛姆林(夜宿牛姆林青錢柳山莊)D2:牛姆林出發→魁星巖→石鼓風味餐→
-
平陽白鶴拳
平陽白鶴拳以鶴為形,又稱鶴拳、鶴法,源於福建省福寧府(今霞浦),系浙江省麗水方七娘所創,因她嫁於福寧府,住霞浦縣北門,她摹仿白鶴獨立展翅、擊打飛石的神態,創出了象形取意、技擊實用的拳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鶴法在清嘉慶年間由溫大教(1789— ?)從福建永春學得該拳後,傳入平陽麻步雷瀆,至今已二百多年,他是平陽鶴法的先祖。
-
泉州永春,厲害了,除了四大名醋以外還有四大名畫
說起來,在歷史上永春雖然沒有三皇五帝,但也是繁華之所。永春白鶴拳對於永春,不熟悉的人的第一反應永遠是永春特產詠春拳?對不起大家,其實永春真的沒有詠春拳,但是永春實際上有個拳法是「白鶴拳」。對於永春白鶴拳,相傳創始人是方七娘——浙江少林拳師的獨生女。唔.......本來方七娘是婚姻不如意,所以去白練寺當尼姑的。有一天,她在寺廟中織布,看見一隻仙鶴棲息在梁上,姿態奇妙。藍後,她就拿手上的梭盒,緯尺投向白鶴。發現白鶴還挺伶俐,一顰一動之間就避開了攻擊。
-
永春公安特警鄭曉嶸的鶴之夢
「據不完全統計,從宋至清,我縣武將軍有155名,鵬翔鄭氏家庭就佔82名,先後出現過鄭寵、鄭聯甲等名師。」談起自己學武初衷,鄭曉嶸認為自己深受家族的白鶴拳文化影響頗深。12歲時的他師從二叔鄭其川,18歲拜鄭啟雙為師,學藝至今。「12歲時學武,還處於懵懵懂懂的好奇心階段,但也為日後打下了較好的基礎。15-16歲時,初中畢業後,經過系統化訓練,拳法套路上有很大的長進。」
-
僑鄉永春:建校110周年 永春一中成立首屆校董會
僑鄉永春:建校110周年 永春一中成立首屆校董會
-
永春公安特警教官鄭曉嶸的鶴之夢
「據不完全統計,從宋至清,我縣武將軍有155名,鵬翔鄭氏家庭就佔82名,先後出現過鄭寵、鄭聯甲等名師。」談起自己學武初衷,鄭曉嶸認為自己深受家族的白鶴拳文化影響頗深。12歲時的他師從二叔鄭其川,18歲拜鄭啟雙為師,學藝至今。「12歲時學武,還處於懵懵懂懂的好奇心階段,但也為日後打下了較好的基礎。15-16歲時,初中畢業後,經過系統化訓練,拳法套路上有很大的長進。」
-
永春五裡街鎮大羽村——泉州市首批旅遊特色村
、基本概況 大羽村是名聞四海的永春白鶴拳發祥地,位於永春縣五裡街鎮西北部,距縣城中心6公裡,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105戶415人,地域面積2.76平方公裡,耕地251畝,山地870畝,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榮獲中國人居範例獎、中國宜居村莊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永春拳第一村、中國特色村、福建省金牌旅遊村、福建省休閒鄉村、福建省旅遊特色村、福建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