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團隊今日再登《科學》,全新RNA編輯技術升級CRISPR工具包

2020-12-13 DeepTech深科技

今日凌晨,《科學》雜誌發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張鋒團隊最新文章,他們開發的一種名為 RESCUE 的全新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進行以前不可能進行的 RNA 單鹼基編輯。

具體而言,張鋒團隊利用 dCas13 引導 RESCUE 有針對性地靶向轉錄RNA中的胞嘧啶鹼基(C),並使用一種改進後的全新 ADAR2 酶把不需要的胞嘧啶鹼基(C)精確地修改為尿嘧啶鹼基(U),從而改變 RNA 的指令,達到不修改 DNA 也可實現改變蛋白質的目的。

RESCUE 極大擴展了 CRISPR 技術在 RNA 編輯領域的應用,包括蛋白質中可修改的特定位置,比如磷酸化位點。這些位點在蛋白質的功能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信號分子和癌症相關通路中尤為明顯。

「為了治療引起疾病的基因變異多樣性,我們需要一系列精確的技術來選擇。通過開發這種新的酶,並將其與 CRISPR 的可編程性和精確性相結合,我們填補了 CRISPR 工具箱中的一個關鍵空白。」張鋒教授表示。

越來越豐富的 CRISPR 工具包

真核生物的基因組由數十億個 DNA 鹼基組成,精確靶向目的基因並修改這些 DNA 鹼基序列,對整個分子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都具有巨大價值。我們熟悉的通過病毒轉染將基因片段插入目的基因組,就是科學家們對於基因編輯最初的努力。但是,這樣的基因編輯方法,既耗時耗力,又難以精確實現預期目的。

30 多年前,科學家在細菌中發現一段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並發現這種重複序列可讓細菌對病毒有免疫抗性。2001 年,西班牙科學家 Francisco Mojica 正式將其命名為 CRISPR。

2012年,兩位女科學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結構生物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瑞典于默奧大學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首次將 CRISPR/Cas 作為基因編輯系統應用。

之後,來自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George Church、麻省理工學院 Broad 研究所的張鋒以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系統及合成生物學中心的亓磊(目前就職於史丹福大學),分別發表三篇文章,將 CRISPR/Cas 基因編輯系統首次成功應用到哺乳動物細胞中。

圖 | 張鋒教授(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CRISPR/Cas 的出現,引領了整個基因編輯領域爆炸式的發展,並徹底改變了我們修改疾病相關基因突變的能力。

而自 2012 年 CRISPR 基因組編輯工具正式出現以來,已發表了 9000 多篇相關的研究論文。眾多科學家不斷改進 CRISPR/Cas 基因編輯系統,將其從單一的「基因剪刀」擴展成多功能的「基因工具包」,包括靶向 DNA 的 Cas9 和 Cas12 酶,靶向 RNA 的 Cas13 酶。不斷豐富的 CRISPR/Cas 系統也展現出令人興奮的廣闊應用前景。

但是,對 DNA 的編輯修改,意味著對基因組不可逆的永久性改變,這一過程也目前面臨著不可迴避的安全風險和倫理問題。此外,一些細胞類型,比如神經元,很難使用 CRISPR/cas9 介導的編輯對 DNA 進行修改,這也就限制了神經系統疾病的基因治療應用。

於是,一種僅編輯修改 RNA 的基因編輯策略被科學家們提了出來。

DNA 是遺傳信息的載體,RNA 作為 DNA 轉錄出來的中間產物,負責指導下遊蛋白質的生產。因此,針對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僅短暫對 RNA 突變進行修改,既避免了對基因組的不可逆修改,又實現了突變蛋白質的糾正。

全新的 RESCUE 系統

2017 年,張鋒團隊就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針對 RNA 編輯的全新 CRISPR 系統——REPAIR,在這款RNA編輯器中,研究人員將高效靶向 RNA 的 Cas13b 蛋白與 ADAR2 酶結合在一起,將 REPAIR 編輯系統引導至特定的 RNA 位置,特異性地將 RNA 上的腺嘌呤鹼基(A)修改為與鳥嘌呤鹼基(G)結構類似的肌苷(I)。

對於細胞而言,肌苷與鳥嘌呤鹼基十分相像,能夠以鳥嘌呤的身份合成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蛋白質。因此,REPAIR 編輯系統相當於實現了有效地對 RNA 中的腺嘌呤(A)進行單鹼基編輯。

通過對 REPAIR 編輯系統的改進升級而來的全新 RESCUE 編輯系統,能夠實現直接將 RNA 中的胞嘧啶鹼基(C)直接修改為尿嘧啶鹼基(U)。RESCUE 編輯系統能夠被引導到到任何 RNA 中,然後通過優化的 ADAR2 組件平臺執行由 C 到 U 的 RNA 編輯任務。

圖 | 由鹼基 C 到鹼基 U,和由鹼基 A 到 I 的原理圖(來源:Science)

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研究人員還將這個新平臺應用到人類細胞中,與實驗室中合成 RNA 中有效修改 24 個臨床相關突變一樣,RESCUE 編輯系統成功靶向了人類細胞中的天然 RNA。

研究人員表示,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優化 RESCUE 編輯系統,以減少目標外的編輯,同時最小化目標內編輯的幹擾。

RESCUE 編輯系統的誕生,意味著翻譯後修飾調控許多蛋白質活性和功能的位點,如磷酸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現在可以更容易地成為編輯的目標。

為了驗證 RESCUE 編輯系統的這種應用潛力,研究人員在人類細胞實驗中證實,RESCUE 編輯系統可以精準靶向編碼 β-catenin 蛋白(β-catenin 蛋白已知在蛋白質磷酸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 RNA 特殊位點,引起 β-catenin 蛋白活性的臨時增加,並促進細胞生長。

如果這樣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它可能會使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進而發展為癌症。但現在通過使用 RESCUE 編輯系統,短暫的細胞生長可以實現促進傷口癒合,應對急性損傷。

圖 | 在 RESCUE 編輯系統中,酶 Cas13(粉紅色)使用嚮導(紅色)來定位細胞中的 RNA(藍色)(來源:Stephen Dixon)

此外,研究人員還將目光瞄準了一種致病基因變體 APOE4。APOE4 等位基因一直是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的遺傳風險因素,與 APOE4 只有兩個鹼基區別的 APOE2(APOE4 中的兩個鹼基 C,對應著 APOE2 中的兩個鹼基 U),卻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

於是,張鋒團隊將與疾病風險相關的 APOE4 RNA 進入細胞中,通過 RESCUE 編輯系統成功將 APOE4 中的兩個鹼基C,修改為 APOE2 序列,這本質上相當於能夠將攜帶 APOE4 基因的阿爾茨海默病高風險人群,風險轉化為無。

為了將 RESCUE 編輯系統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工具,更好地推向臨床應用,張鋒實驗室計劃將 RESCUE 編輯系統向學術界免費共享,在此之前,他們開發的 CRISPR 工具,也都向用於學術研究的科學家們免費共享。

相關焦點

  • 「諾獎」種子選手張鋒的商業版圖
    點這裡,兩分鐘幫你搞懂基因編輯#2013年初,張鋒團隊在頂級科學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 CRISPR-Cas 9 技術論文,也是首篇使用該技術對哺乳動物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的論文。此後,張鋒不斷探索 CRISPR 技術新玩法,也不斷拓展他的商業版圖。
  • 總結:CRISPR相關工具網站集錦
    作者:追風 CRISPR系統為代表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發展迅猛,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細胞、動物以及植物的定點編輯。新Cas同源物、Cas9抑制劑(Acr)的開發等成果層出不窮。此外,近年來,基於CRISPR-Cas9系統開發的單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BE)更是如火如荼,新的先導編輯系統(Prime editor,PE)也正在興起。
  • 張鋒和杜德納的CRISPR專利之爭,爭的是什麼?
    2012 年 6 月 28 日,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杜德納和當時就職於瑞典于默奧大學(Ume University)的沙爾龐捷在《科學》發表相關論文,證明 CRISPR 技術能夠應用於質粒(一種較簡單的 DNA 分子)。隨後她們立即提出了相關專利申請。
  • 張鋒並未穩贏?Doudna團隊專利申請終於獲批,CRISPR技術歸屬仍然成謎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於 2 月 8 日發布的相關文件,加利福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已經獲得 CRISPR 技術專利的授權通知(notice of allowance),正式的專利證書將在大約六到八周內發放。這項專利申請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 Jennifer Doudna 團隊於 2012 年提出。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雖然他的論文投出的時間更早,但不幸被《細胞》雜誌的編輯所拒,只能轉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這也使得他的論文最終要晚上2個月上線。▲張鋒教授團隊也報導了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重要應用(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2013年新年伊始,《科學》雜誌再度刊登了一篇關於CRISPR系統的重磅文章。這一次,主導這項研究的是Broad研究所的張鋒教授。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如果把現有的基因編輯方法(CRISPR/Cas9)比作切割基因組的「剪刀」,那麼單鹼基編輯器就是「鉛筆」,可以一次擦除和重寫一個鹼基。
  • 高能生物課 | CRISPR技術是什麼,能編輯人類DNA和RNA?
    RNA結構圖日前,麻省理工學院腦認知科學系博士張峰在《科學》在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其團隊首次實現利用CRISPR進行RNA編輯。據悉,張峰及其團隊發明了一種靶向作用於RNA而不是DNA的新型CRISPR系統,論文題為「C2c2 is a single-component programmable RNA-guided RNA-targeting CRISPR effector」。
  • 華人大牛全新工具超越「基因魔剪」!可修復近90%致病性遺傳變異...
    「耶,科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科學主任 Fyodor Urnov 對於這個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興奮不能自已。作為當今生命科學領域最火熱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基因編輯工具不僅為未來基因工程和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也為基因的全面研究及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探索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 華人大牛全新工具超越「基因魔剪」!可修復近90%致病性遺傳變異
    「耶,科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科學主任 Fyodor Urnov 對於這個新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興奮不能自已。作為當今生命科學領域最火熱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基因編輯工具不僅為未來基因工程和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也為基因的全面研究及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探索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 CRISPR剪得諾獎!張鋒失之交臂
    在負責任地應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問題上,Doudna始終有自己的堅持。「今天科學是無國界的。很顯然不同國家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所引起的倫理問題也持有不同的態度。但我總是希望我們科學家能夠以負責任的態度來推進科學的發展。」
  • DeepTech發布生命科學十大技術趨勢,基因編輯在列
    DeepTech方面認為,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會進入一個全新時代。在2019年,包括CRISPR基因編輯在內,合成生物學技術、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等前沿生物技術將繼續取得革命性突破,並進一步改變生命科學領域的遊戲規則,也改變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全球生命科學及醫療健康領域市場規模日益龐大。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如何?頻頻被 cue 的張鋒,是否真的錯失諾獎?我們聯繫了幾位科學家,聽一聽他們對諾貝爾化學獎的看法。高寧:張鋒沒拿獎挺可惜,但也說得過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快啊!可以說,這個技術徹底改變了整個生物學,促進了各個學科的發展;它作為一個切割 DNA 的基礎工具,讓研究者可以對任何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另一方面,有些單基因突變的遺傳疾病,目前也正在嘗試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治療。
  • 「基因魔剪」專利案維持原判: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又贏了
    張鋒6年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基因魔剪」CRISPR/Cas9問世,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寵兒」。巨大的市場潛力引發了美國兩個頂尖團隊圍繞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的漫長爭奪。最新動態顯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繼續佔據上風。
  • 張鋒領銜開發的新冠病毒CRISPR測試:1小時出結果,如驗孕紙般方便!
    張鋒等人開發的基於CRISPR的新技術可以通過一步反應在一小時內提供SARS-CoV-2的檢測結果,研究人員共享了實驗方案和工具包,以推進研究並向臨床驗證邁進。
  • 「基因魔剪」技術的發展及前景
    該技術分別在2012、2013和2015年3次入選Science評選的「世界十大科學突破」,並被媒體評為21世紀最有影響的十大技術之一,也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市場規模方面,全球基因編輯(包括CRISPR、TALEN和ZFN)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7年的31.9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62.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4.5%[1]。
  • 最近流行的CRISPR基因技術到底能做什麼 進展如何
    她們切割的是細菌的DNA片段,並為此提交了專利,表明她們發現的這一切割系統可以作為任何類型細胞的基因編輯工具。這項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注意。同年12月,張鋒將這項技術用於小鼠和人類的真核細胞,證明這項技術在複雜細胞中的可行性。他也為此提交了專利,權限包括在任何由細胞核的物種中使用CRISPR。不僅如此,他還要求加速審查,通過繳納費用走了綠色通道。
  • 盤點 | CRISPR的十大經典應用
    2016年10月,Nature雜誌報導,中國華西醫院的盧鈾教授團隊已開啟了全球首個CRISPR技術的人體應用,即從招募患者體內分離出T細胞,並利用CRISPR技術對胞內PD-1基因進行基因敲除,然後當T細胞擴增至一定量後,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對腫瘤進行殺傷。
  • CRISPR剪得諾獎!張鋒失之交臂|知社深度
    Doudna和Charpentier因CRISPR技術上的貢獻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捍衛倫理的科學家正當CRISPR技術令學界和商界激動不已時,關於該技術的社會倫理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爭議。在負責任地應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問題上,Doudna始終有自己的堅持。「今天科學是無國界的。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自然》: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它究竟牛在哪裡?
    ▎學術經緯/報導昨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