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國老齡辦原副主任閻青春:重視...

2020-12-20 每日經濟網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布。根據公報,「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公報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閻青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歲月的流逝,此前年紀相對較小的老年人也開始變得高齡,並且失能老人的數量在增長,「十四五」期間需要加快發展針對高齡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和護理模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加強對失能高齡老人的護理

NBD:您如何看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閻青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明確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要覆蓋全生命周期,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

「十四五」期間,健康中國要落到實處,健康是全民的健康,也更應該關注老年群體的健康。關注老年人的健康是關注人的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的重要部分。

通過健康老齡化,讓老年人少生病、不生病,這十分重要。一能減輕家庭和子女的負擔,二能減輕國家和社會的負擔,並且,這能使老年人生命更有質量,生活也更有意義。

NBD:「十四五」期間,應對人口老齡化有何新的挑戰?

閻青春:我國老年人口數量越來越多,2019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我國過去是輕度的老齡化,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也開始變得高齡。

需要注意的是,失能老人的數量是增長的,所以應該加速發展針對高齡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和護理模式。

重視醫養結合、康養結合、護養結合

NBD:「十四五」期間,應該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特別是您提到的失能老人方面?

閻青春:要重點推進康養產業建設。近些年,國家非常重視康養產業,相應制定出臺了一些扶持和鼓勵政策。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方面,要把康養產業作為重點領域加以推動。

重點在於幾個結合。首先是醫養結合,不管是養老機構、家庭養老,還是社區養老,相關的養老服務應該和醫療緊密結合,同樣能夠享受到醫療保險,讓老年人就醫和結算都更加方便,減少一些疾病的醫藥負擔。

二是康養結合,要把健康和養老相結合,比如通過中醫藥養生、食療等,讓老人活的更加健康,從而少生病、不生病,也能夠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三是護養結合。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尤其是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一般來說都會有臥床生病需要護理的情況,應該加快推進護理保險的建立。在經濟上有了保障後,加快護理服務的跟進,特別是長期臥床的老人需要照護。

健康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相對容易滿足,而身體有疾病、臥床的失能老人照護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重點應該放在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長期護理和照顧上。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新華社發一、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對「十四五」和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 應對人口老齡化 正視挑戰與機遇
    原標題:應對人口老齡化,正視挑戰與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別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老齡科研基地,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獻策
    人民網上海12月7日電 (唐小麗)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老齡協會老齡科研基地12月5日成立,「為2021—2035年我國積極應對老齡化獻策」研討會同期舉行。來自全國1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養老機構的100多名學者、專家參與線上線下會議。
  • 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央準備這麼辦
    習總指出,應對老齡化,1、要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積極看待老齡社會,弘揚孝親敬老。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社會熱點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實踐著力點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對人類社會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我國自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比重持續增長。老年人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將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多元需求、妥善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和國家發展全局。
  • 老齡化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專家解讀如何積極應對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一國家戰略與國家發展、個人生活有怎樣的關係?「積極應對」與以往有何不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近日舉行座談會,專家就此作出解讀。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預測數據,到本世紀中葉,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約佔總人口的35%,老年人口數量和佔總人口比例雙雙達到峰值。不過,2019年至2022年人口老齡化速度較此前十年有所放緩,有利於我國做好應對的各項戰略準備。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專家建議將「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始終的基本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而孝親敬老,重在基層、重在實踐、重在行動。「孝親敬老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精神支撐。
  • 首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提出:應將積極應對老齡社會上升為新的基本國策
    對此,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朱耀垠指出,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始終的一項基本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搞好老齡科學研究,需要集合政府、科學機構、高校和各類智庫的力量共同攻關。盈科中國區董事會主席李正則關注了法律的作用。
  • 首屆中國老齡社會峰會提出:應將積極應對老齡社會上升為新的基本國策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集全社會之力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在致辭中表示,老齡社會是典型的「灰犀牛」現象,會在經濟、倫理、制度、觀點、產業等各個層面帶來一系列的變化,需要全社會共同攜手應對。對此,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朱耀垠指出,人口老齡化是貫穿我國21世紀始終的一項基本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
  • 關於徵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的啟事
    為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推進京津冀協同應對人口老齡化,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廣泛共識,北京市老齡辦、天津市老齡辦、河北省老齡辦聯合組織開展「科學籌劃『十四五』,積極應對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徵集活動。
  • 歐洲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努力挖掘「銀髮經濟」商機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歐洲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際視點)核心閱讀人口老齡化是歐洲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歐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歐盟27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9050萬,佔總人口的20.3%,已整體步入「超高齡社會」。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298億,佔總人口的29.4%。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充分評估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 中國召開高端研討會 助推「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本次研討會以「新階段、新格局、新戰略」為主題,旨在謀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十四五」時期中國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標誌著中國老齡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加快發展老年教育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資料圖(方朝傑攝)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
  • 泰康保險集團與中國工程院籤署合作備忘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籤約儀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在落實這一國家戰略的過程中,中國工程院和泰康保險集團將積極開展廣泛合作。
  • 探索健康養老新模式 努力實現幸福老齡化---《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
    《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戰略抉擇》一書,是由董萬章先生經過數年苦心研究而創作的學術著作。目前,我國人口正迅速老齡化,養老備養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觀的題中之義,也是黨和國家必須面對的戰略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2018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實行與人口協調發展的經濟戰略 要統籌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係,將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重大的經濟問題,實行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戰略。其一,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通過提高生產力來對衝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其二,拓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壯大實體經濟、促進居民消費等方式來不斷適應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不斷完善老齡社會條件下的消費需求機制,完善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最大限度發滿足老齡人口的消費需求,提升當前社會條件下的經濟驅動力。
  • 從國家層面編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具有未雨綢繆之深遠...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下稱《規劃》),這是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從國家層面編制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具有未雨綢繆、綱舉目張之深遠意義。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為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描繪了藍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老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7年,我國老年人口淨增1.1億,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 華中師大獲批中國老齡協會首批老齡科研基地
    11月10日,中國老齡協會老齡科研基地授牌儀式暨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成為全國首批老齡科研基地。 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宣讀了《中國老齡協會關於公布第一批老齡科研基地遴選結果的通知》。
  • 南開大學經濟學教授談「老齡社會」:其本質問題是經濟問題
    談及老齡社會的發展機遇問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表示, 老齡社會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新的重要國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制度優勢和大國優勢;老齡社會的本質問題是經濟問題;老齡社會的人口紅利還繼續存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在介紹我國老齡事業發展時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一項長期性戰略任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目前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已取得了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