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布。根據公報,「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公報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閻青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歲月的流逝,此前年紀相對較小的老年人也開始變得高齡,並且失能老人的數量在增長,「十四五」期間需要加快發展針對高齡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和護理模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NBD:您如何看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閻青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已明確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要覆蓋全生命周期,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
「十四五」期間,健康中國要落到實處,健康是全民的健康,也更應該關注老年群體的健康。關注老年人的健康是關注人的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的重要部分。
通過健康老齡化,讓老年人少生病、不生病,這十分重要。一能減輕家庭和子女的負擔,二能減輕國家和社會的負擔,並且,這能使老年人生命更有質量,生活也更有意義。
NBD:「十四五」期間,應對人口老齡化有何新的挑戰?
閻青春:我國老年人口數量越來越多,2019年末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我國過去是輕度的老齡化,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也開始變得高齡。
需要注意的是,失能老人的數量是增長的,所以應該加速發展針對高齡失能老人的長期照顧和護理模式。
NBD:「十四五」期間,應該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特別是您提到的失能老人方面?
閻青春:要重點推進康養產業建設。近些年,國家非常重視康養產業,相應制定出臺了一些扶持和鼓勵政策。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方面,要把康養產業作為重點領域加以推動。
重點在於幾個結合。首先是醫養結合,不管是養老機構、家庭養老,還是社區養老,相關的養老服務應該和醫療緊密結合,同樣能夠享受到醫療保險,讓老年人就醫和結算都更加方便,減少一些疾病的醫藥負擔。
二是康養結合,要把健康和養老相結合,比如通過中醫藥養生、食療等,讓老人活的更加健康,從而少生病、不生病,也能夠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三是護養結合。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尤其是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一般來說都會有臥床生病需要護理的情況,應該加快推進護理保險的建立。在經濟上有了保障後,加快護理服務的跟進,特別是長期臥床的老人需要照護。
健康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相對容易滿足,而身體有疾病、臥床的失能老人照護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重點應該放在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長期護理和照顧上。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