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聽音樂正確嗎?很多家長做錯了,專家這麼說!
寶寶音樂智能的發展關鍵期。
2~3周的寶寶,已有明顯的聽覺,能對各種不同的聲音做出各種不同的反應,2~3個月時,能夠安靜地傾聽應周圍的音樂聲和成人的說話聲。在3~4個月時,聽到聲音頭就會轉向發出聲音的一側,視覺和聽覺開始建立敏感的聯繫。2個月的寶寶已可以分辨出不同物品性質的不同聲音,如風琴的聲音、搖鈴的聲音;到5個月時就能辨別媽媽的聲音;1歲以後寶寶對聲音非常著迷,很愛聽音樂;5歲左右就可以分辨出她熟悉的歌唱有沒有跑調,還有不同樂器演奏的聲音。5歲左右便是一個關鍵期對寶寶聽力智能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爸爸媽媽必須多讓寶寶參加以音樂為中心的活動。
聽力,女孩比男孩強。
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研究生肯恩研究了音樂治療對早產兒的效應,發現聽音樂的那一組早產兒長得較快也比較少發生其他病發症,比那些沒有聽音樂的那一組早了5天出院。薩克斯醫生進一步從這個研究中發現,有接受音樂治療的女嬰比沒有聽音樂的平均早了9天半出院;但是聽音樂的男嬰和沒有聽音樂的男嬰卻沒有任何差別。也就是說音樂治療對女嬰很有用,對男嬰卻沒有任何效應。而另一個以更小、更早出生的早產兒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則再次確認了肯恩的發現,以及男女嬰聽力上差別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為什麼音樂治療對女孩這麼有用,對男孩卻沒有一點作用?薩克斯醫生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是男嬰沒有像女嬰聽音樂聽得那樣清楚。兒童聽力學家孔魏森、羅默雷茲及辛寧傑作了一個很仔細的新生兒聽力實驗,他們發現新生的女嬰的確聽得比男嬰好。而其他研究也發現少女比少男聽得清楚。當孩子長得越大時,這個聽力的差別也會隨之越大。
聽力有別,教養策略不同。
薩克斯醫生認為,正因為男女聽力上有差別,父母親和孩子講話的方式就要有不同。例如,爸爸用他認為正常的聲音對女兒說話時,這個女孩聽到聲音的感受就會比男孩聽到的大十倍。因此,女兒會認為爸爸在對她吼,但爸爸並不自覺,因為兩人對相同的聲音有著兩種不同的感受。
薩克斯醫生認為,兩性在聽力上的差異也代表著在課堂上應該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他指出:女孩被噪聲幹擾的程度,比同年紀的男孩大,某個噪聲如果到達了幹擾男孩的程度,那麼比這個噪聲低十倍的聲音就足夠幹擾女孩了。因此,假如老師教的是女生班,就不需要提高嗓門上課,而是要儘量讓教室沒有額外的噪聲出現,因為女孩子在嘈雜的課堂中學習效果極其不佳。
給寶寶聽音樂時要注意什麼?
我們知道音樂對開發寶寶的智力非常有好處,但父母在給寶寶聽音樂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以使音樂能更好地提高寶寶的智力。
1.音樂節奏要變慢一些。最初給寶寶聽的音作品速度以中等或稍慢為宜,樂曲的情緒變化起伏不要太大。可選擇明快,優美,輕柔的中外音樂古典,現代的輕音樂和寶寶生活的描寫音樂,儘量要選擇胎教早教的音樂。
2.曲子要儘量短一些。給寶寶聽音樂的時間一次不能超過15分鐘。
3.音量要弱一些。播放的音量要適中或稍弱,長時間地聽音量較強的音樂,會使寶寶產生聽覺疲勞,甚至有可能損傷聽覺能力。
4.反覆聽。在一兩個月內,反覆聽兩三首曲子,使寶寶有個識記過程,以便加深印象。
5.不要打攪。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媽媽不可以說話打擾寶寶。
祝各位家長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如果覺得我們的分享對您有用,歡迎收藏轉發哦!如果你們有更好的育兒方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下期我們將帶來更多更有用的育兒知識!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