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多數家長的心願,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寶爸寶媽們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寶寶落後於他人。
就拿孩子學走步這件事來說,眼看著別人家的小朋友不到一歲就能自己摸索著走路,但是自己的娃都一周歲多了還是不會走,寶媽心裡也沒少為此著急,甚至開始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緩。
其實,寶寶學步這件事還真的急不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正確的學步時間,並沒有大多數家長們認為的那麼早,而很多寶媽剛開始都做錯了。
新手媽媽的疑問:都是孩子,為啥學走路的時間差這麼多?
樓樓是個新手媽媽,女兒剛滿一周歲。這天,樓樓見天氣好就打算帶著孩子出門曬曬太陽,在小區裡剛好看到了鄰居王奶奶正帶著自己11個月大的小孫子出來玩。
就在兩個人閒聊的時候,樓樓卻發現王奶奶順手就將小孫子放在了地上,並且拿著玩具引導著小寶寶往前走。
樓樓雖然看出了王奶奶想幹什麼,但心裡還是不以為意,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走呢?但讓寶媽吃驚的是,王奶奶的孫子居然真的慢悠悠地站起來了,步履蹣跚的往前走了兩步,撲進了奶奶的懷抱。
這下樓樓不禁看了看乖乖坐在嬰兒車裡,還不怎麼會走路的女兒,心裡有點疑惑:「都是孩子,為啥走路時間會差這麼多呢?」並且下定決心,回去一定要將引導孩子學走路這件事提上日程了。
孩子到底多大才開始學走路呢?正確的時間寶媽了解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一歲前就應該學會走路了,如果接近這個月齡還不會走,父母就會強行開始引導孩子,可事實上,很多寶媽們都做錯了。
一般來說,寶寶在9個月到15個月之間就會自然而然的學會行走,區別只是有的孩子發育節奏快,有的孩子發育節奏慢而已,並不會對寶寶的未來有多大的影響。
但如果孩子到了一歲半時依然不會行走,而且爬行、站立都遠遠落後於其他小朋友,那麼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面對寶寶的學步問題,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1. 不要強制讓孩子學步
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節奏都不是不同的,所以出現走路意願也有早晚之分,如果家長發現小寶寶到了差不多的月齡,卻並沒有走路的意願,寶爸寶媽們也不要強求。
強行讓孩子學習走路很容易會起到反作用,讓孩子喪失自己走路的欲望,並且從心裡開始牴觸學步這件事情。
2. 做好前期的鋪墊引導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這些大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只有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踩實了,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才會更加方便。
所以家長在前期就應該幫寶寶做好鋪墊,比如寶爸寶媽們可以在孩子3、4個月時適當訓練孩子趴著,等到寶寶四肢比較有力量後,可以用雙手託著寶寶的腋下,讓孩子嘗試雙腿蹬地等等,這些都可以為孩子日後走路起到輔助作用。
3. 鼓勵比呵斥更加管用
有些家長是急脾氣,看著寶寶到了月齡不會走路就忍不住去斥責孩子,但寶寶對家長的態度是相當敏感的,如果父母長時間因此而對孩子產生不滿,寶寶也就會開始牴觸學步這件事了,最後得不償失,所以家長可以選擇鼓勵的形式去引導寶寶走路。
【貼心寄語】
寶寶學步也是門大學問,家長一定要耐心對待,正確引導。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多大會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