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在社交網站分享了寶寶學走路的感想和心得:她透露在這段時間,寶寶開始踉踉蹌蹌慢慢地走了起來。可是她只能看著寶寶摔倒了很多次,自己一點忙也幫不上,也不能幫,只要寶寶不是摔得特別厲害,她就在一邊看著孩子自己爬起來繼續學走路。
難免有些媽媽會有疑問,難道我就不能扶著孩子走嗎?看著寶寶摔倒太讓人心疼了。
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我們會擔心他們摔倒,不放心地握著寶寶的手教他走路。這種方式很多父母都會用,但是弊大於利。
因為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步伐是完全不一致的,孩子學走時,跟不上媽媽的步子,而且寶寶的骨骼沒有發育完全,寶寶一下沒站穩很容易就把手給弄脫臼了。
拉寶寶手教他走路的方式不但家長特別累,還不利於鍛鍊孩子的前庭覺。
1)影響孩子大運動發展
學步是寶寶大運動發展的裡程碑,通過學步的過程寶寶有效地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加強腿部神經和肌肉力量的發展。
而學步車是利用底盤拖著孩子,用車輪輔助孩子獲得「行走」的能力。孩子坐在裡面,別說鍛鍊前庭覺、平衡感了,連用身體哪個部位發力,怎麼保持身體平衡都不知道了。
2)影響骨骼發育
寶寶一開始坐在學步車裡,移動方向都由輪子所決定,寶寶雙腿跟著車的方向行走。可孩子才多大,骨骼還沒有發育好,每天都被學步車牽引著學走路,過早站立、行走的最終結果就是影響孩子下肢的發育,孩子的腿部骨骼慢慢會彎曲形成「羅圈腿」。
3)影響走路姿勢
使用學步車時,嬰兒的腰、步和腿的位置是固定的。寶寶的身高不夠,學步車高度又沒有調整到合適的高度時,寶寶只能踮著腳走路以跟上滑行的速度。離開學步車後,孩子會一直延續踮著腳走路的習慣。
1)多站立爬行
爬行可以鍛鍊寶寶的手、腳、腰、臀等肌肉,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寶媽多鼓勵寶寶爬行,寶寶肌肉力量足夠時會慢慢地嘗試站起來,自然也會開始嘗試行走了。
2)光腳走路
對於在家練習走路的寶寶來說,赤腳是最好的選擇。它不僅能刺激足底神經,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利用腳趾牢牢抓住地面,起到防滑作用,幫助寶寶很好地控制自己。
赤腳行走時,足端的神經會感受到地面的刺激,很好地感覺到地面的高度變化,及時調整姿勢,孩子行走會更加平穩。不建議孩子在學走路時穿襪子,這不利於腿部探索能力的培養。
4)安全的環境
在幼兒階段,最基本的是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避免寶寶受傷。例如,放置一個爬行墊,在桌子的角落安裝一個防撞角等等。即使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傷害。
學步的孩子不僅會走路,還會嘗試爬高處。各位爸爸媽媽可不能疏忽,窗戶最好安裝防護欄,孩子有可能夠得著的地方不要放開水壺和藥品,防止孩子受傷和誤食。
作為父母,孩子學會走路是很正常的。有些孩子學得快,有些孩子走路晚。在一歲半以前學會走路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學步帶和學步車對孩子學走路沒有任何幫助。
各位媽媽請你們耐下心來正確引導寶寶學走路,不要操之過急,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今日討論:你認為孩子學走路該不該用學步車?請在評論區分享一下自家寶寶如何學會走路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