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摔倒後家長怎樣做?別急著「挫折教育」,常見幾種方式很坑娃

2020-11-02 糰子媽育兒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孩子總是跌倒幾次後才慢慢長大,還記得他剛剛學會走路的樣子嗎,顫顫巍巍向我們走過來,那時候感覺寶寶能走一步都好厲害啊。

可是這種興奮在真的學會走路時莫名其妙消失了,開始催促寶寶快點,跌倒了讓他自己站起來,心裡是想著鍛鍊他的意志力。

2歲寶寶不願自己走路

晨晨剛滿一歲就會走路,喜歡到處摸一摸看一看,到外面不喜歡讓家長抱。


這個愛走路的小男孩現在兩歲,卻突然變懶了,出門就要媽媽抱,總坐在嬰兒車裡面。

後來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跟外婆出去玩,外婆在後面錄視頻,剛巧錄下了寶寶摔倒的鏡頭,寶媽回看時哭了出來。

當兒子摔倒後,自己站在一旁叉著腰,表情嚴肅地說男子漢摔倒了要站起來!兒子坐在地上久久不願動,寶媽突然反應過來兒子最近為何不願走路了。

寶寶摔倒後,要不要扶起來?

家長不要再糾結這個事情,答案是一個字「扶」! 尤其是上小學之前的孩子,摔倒後被怎樣對待會影響他的心理髮育。

有人說立刻扶起來孩子,會不會把他慣壞?這裡就要講到家長的做法,慣壞孩子的不是扶起來,而是錯誤的語言,和扶起來之後的做法。


娃跌倒後,家長常做的幾個「坑娃方式」

1)把責任推脫給地面

家長常見做法之一,扶起來孩子之後說一句,就賴這塊石頭!就賴這個小坑!就賴地不平等,這或許是原因之一,但不能這樣對孩子說。

不是所有地面都平坦光滑,若不注意看路還有摔倒的可能,這會讓孩子忽略了自己的不小心,養成推脫責任的習慣。

2)父母說的話讓娃更痛

一些家長確實把孩子扶起來了,但接下來的做法讓孩子哭得更厲害,家長脫口而出:怎麼不看路!看你笨的!沒長眼睛啊?這些話真的在生活中經常聽到。

對孩子來說這話帶給他的感受,比摔了一跤還要痛,孩子此時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而不是往傷口上撒鹽

3)趁機進行「挫折教育」

有時孩子摔倒後並沒什麼事情,家長不想讓孩子太嬌貴,選擇趁機進行「挫折教育」。比如告訴孩子要堅強、不能哭,或者說這點痛不算什麼。

孩子會照做,但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結果是,孩子不顧及自身感受去迎合父母,長大後無法坦然接受其他人幫助。

4)嘲諷孩子,不讓哭

孩子在摔倒後可能會因為害怕、疼痛而大哭,父母著急或者覺得沒面子,想把孩子快點哄好。於是跟孩子說羞羞、別人都在笑話你之類的話,可不哭就代表不痛了嗎?

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有事情悶在心裡。

最傷娃的方式:讓他自己站起來

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時期有強烈的情感需要,這些情感需要被滿足,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很重要。

有些父母絲毫不關心孩子的感受讓他站起來,孩子看上去變得堅強了,其實內心越來越脆弱、冷漠。孩子在最難過害怕疼痛時,感受不到愛的溫暖,冷漠帶來的傷害不止一點點。

★ 心中沒有溫度

因為從小自己摔倒時沒有被關心過, 孩子對此習以為常,不知道怎樣關心別人,情感冷漠。

★ 與父母感情不好

若是孩子在自己受委屈後得到父母的冷漠對待,以後將不敢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與父母關係疏遠。

青春期無法溝通

父母的冷漠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愛,家長不懂自己,漸漸封閉內心,這種矛盾會在青春期爆發出來,導致無法溝通,不願溝通的局面。

長大不孝順

從小被父母冷漠對待,不被關心的孩子,長大後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不知道怎麼愛父母,不是不願孝順,而是不知道如何孝順。

娃摔倒後,家長怎樣做?

若孩子經常摔倒,家長要注意鞋子是否合腳,或者孩子的身體問題。


1、問感受

第一時間詢問孩子的感受,有些痛在大人眼裡不算什麼,卻會讓孩子痛哭。

2、表關心

根據孩子的所表達的不同感受,痛了家長表示關心、安慰,若孩子沒有大問題,自己說不痛我們再去誇獎。

3、做提醒

當孩子情緒穩定過後,家長要提醒他走路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周圍環境會讓腳下的路,為的是讓他以後不容易摔倒,保證安全。

【今日話題】寶寶摔倒後,你會怎麼做?

相關焦點

  • 孩子摔倒後家長扶不扶?家長態度很重要,甩鍋式育兒對娃沒好處
    而現在有許多家長,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十分的疼愛和保護,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當孩子犯錯後也不會去責備孩子,而是把孩子的錯誤甩鍋給沒有作為的另一方,這就是常見的甩鍋式育兒有一天,孩子又因為碰到了桌子而摔倒在了地上,結果把頭給碰傷了,孩子一摔倒婆婆趕緊就去把孩子扶起來,本以為婆婆會對孩子教育一番,但是小麗沒想到竟然自己的婆婆沒有責怪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不注意避開桌子,反而是在扶起孩子後,面前對著桌子踢了好幾下,並說:都怪桌子沒有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害自己的寶貝孫子摔倒了。
  • 男孩被扇耳光後自殺!不想娃脆弱不堪,這幾件事勸你7歲前快做!_挫折
    原標題:男孩被扇耳光後自殺!不想娃脆弱不堪,這幾件事勸你7歲前快做! 一轉眼,距2021年,只剩十幾天。 科大大知道今年大家過得多多少少都有點艱難,年初不斷增加的死亡人數,到處都是失業裁員的消息......
  • 「最坑娃的寶爸」火了,為了偷懶不抱著寶寶,帶娃方式讓寶媽笑噴
    導讀:「最坑娃的寶爸」火了,為了偷懶不抱著寶寶,帶娃方式讓寶媽笑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坑娃的寶爸」火了,為了偷懶不抱著寶寶,帶娃方式讓寶媽笑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摔倒後要不要扶?家長的態度很重要,聰明的家長是怎樣做的?
    各位寶爸寶媽在家都帶過娃,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過這種現象,就是孩子摔倒的時候哭不哭主要取決於家長的反應。比方說,寶寶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如果家長對寶寶說:「寶寶,沒事的,我們很勇敢,不怕疼的。」這時候寶寶可能嘿嘿一笑,然後自己爬起來,像個沒事人兒一樣繼續玩耍。
  • 「雪後摔倒」暴增 摔倒後別急於起身
    健康「雪後摔倒」暴增 摔倒後別急於起身華聲在線12月14日訊 「一天下來,接診7位滑倒摔傷的患者,今年第一場雪,大夥興奮之餘別忘了出行安全。」黃豔提醒:下雪天出行防滑很重要,滑倒後的處理也很重要。一般雪後滑倒容易造成骨折,多集中在腳踝骨、尾骨和手腕骨折,一旦感覺要跌倒,可以儘量下蹲,降低身體重心,減少滑倒時的衝擊力。儘量以身體的側面著地,避免關節部位直接撞擊地面。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先檢查下大腿、腰部和手腕,通過活動感覺傷情。
  • 寶寶摔倒後,清華媽媽這麼做,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一派主張扶起來後安慰。到底哪一派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呢?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摔倒這麼一件小事,媽媽們這麼重視摔倒後處理的處理方式呢?因為摔倒的背後是挫折,我們都知道人一生要經歷無數挫折,我們希望孩子以後可以樂觀的面對挫折。所以我們特別重視孩子摔倒後處理方式。
  • 警惕:這3種超市常見「牛奶」,是坑娃的「假牛奶」,家長別餵娃
    不過,乳飲料終歸也還是「飲料」,家長可別以為加了個「乳」字它營養就豐富了,其實很多乳飲料比普通飲料還坑。警惕:這4種超市常見「牛奶」,是坑娃的「假牛奶」,家長別餵娃1、帶「乳」字的飲料超市裡有很多帶「乳」字的飲料,口味多樣,酸酸甜甜的孩子特別愛喝,家長也樂得買給孩子喝,覺得不管怎麼說牛奶總比普通飲料有營養、傷害小,其實,這些乳飲料本質還是飲料,跟普通飲料最大的區別
  • 寶寶摔倒,家長做對寶寶成長,家長做錯寶寶受傷!怎麼做才對?
    當寶寶摔倒後,每個家長的反應卻各不相同,有的會趕緊去把寶寶抱起來,有的會在一邊看著寶寶,有的會看著寶寶摔倒的樣子哈哈大笑,也有的家長會去打碰疼寶寶的「元兇」來哄孩子。看到寶寶摔倒,想趕緊扶起來吧,怕太嬌慣孩子了;如果就不管寶寶,又怕寶寶覺得爸爸媽媽不理他,心裡沒缺乏安全感。真是好難啊!說清楚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聊聊寶寶的一些心理問題。經常帶娃的家長應該會發現,寶寶稍大一點後慢慢變得會撒嬌了,表現出來就是寶寶稍微磕碰了一下,如果寶媽沒有看到,寶寶可能自己揉揉就算了,如果寶媽看到了並馬上過去表現出很關心的樣子,寶寶就會號啕大哭。
  • 帶娃神器成坑娃兇器,這些網紅神器,家長你可能也在給孩子用
    各種「帶娃神器」在給家長們方便的同時,也暗藏著風險,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坑娃兇器」。近日在湖北大冶,發生極為驚險的一幕。視頻顯示,一名兩歲女童,手腕繫著「安全牽引繩」走進電梯,而繩子另一端的家長不知道在幹什麼,在電梯外沒有進入電梯。而此時,電梯門關上,電梯啟動,女童被繩子吊起,在電梯門上懸掛了約2分鐘。
  • 「挫折教育」讓孩子不再「玻璃心」
    河青新聞網訊 新學期開始了,在學校裡,孩子們難免會遭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挫折事件,有些孩子情緒低落一陣後,就過去了。但是,個別孩子可能會做出極端的選擇。因此,挫折教育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挫折教育教給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給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家長們該如何進行挫折教育呢?
  • 9個月寶寶「摔倒」致大小便失禁!寶寶摔後千萬不要這麼做
    但家長仍要引起注意,如果寶寶摔倒千萬不要這樣做不論是摔倒還是從床上掉下來,都切記不要立刻將娃抱起來。先看寶寶有沒有摔傷,比如頭部、骨頭等,如果寶寶摔傷了,急吼吼抱起來只會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先觀察20秒,一般來說如果寶寶是趴著的,一般沒啥事兒,如果是平躺著的,可能會傷到後腦,要觀察孩子的精神和手腳擺動狀態。沒有異樣就可以抱起來安撫了。
  • 看看日本的挫折教育,有多「狠」
    說到挫折教育,現在的孩子就過於「玻璃心」,很多時候在失敗的當下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以及在平時沒有讓孩子樹立一個永不言棄的決心。日本的教育方式就和中國大不相同,他們從小就會鍛鍊孩子的心智,不會太多,但是絕對不少,下面幾種就是日本人常見的教育方式,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日本人有多「狠」。
  • 男孩被扇耳光後自殺!不想娃脆弱不堪,這幾件事勸你7歲前快做!
    科大大先給大家說一下什麼是抗挫折能力:它又稱「抗壓能力」,是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調整、適應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強的寶寶,長大後面對各種挫折都會遊刃有餘,就算遇到極其痛苦的事也不會選擇自殺等極端的方式處理。而寶寶的抗挫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如果你習慣替娃把什麼事都做好,剷除所有障礙,那麼長此以往,寶寶面對挫折時,就會手足無措。這麼做,就陷入了培養娃抗挫折能力的第一大誤區!
  •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成長的過程中,從沒經歷過挫折,孩子長大後很容易一挫就折,跌倒了就爬不起來。所以,父母常常希望通過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不至於風一刮就倒,雨一淋就病。《教育的選擇》中,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挫折教育的本質,是要通過教育,消除孩子在失利、挫敗或者是沒能達到目標時產生的負面心理狀態。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掉入挫折教育的誤區。
  • 幾種傷害寶寶的逗娃方式,叫人恨得咬牙切齒,「熊家長」手下留情
    但是總有一些不懂事的大人,喜歡用傷害的方式來逗孩子。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在大人看來,這是一句不經意的玩笑,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深深的傷害。那些實力坑娃的逗孩子方式,簡直讓人恨得牙痒痒,希望寶寶們再也不要遇到。
  • 挫折教育對孩子很重要,但家長需要掌握尺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能為他的未來鋪路,但家長如果不能掌握尺度,就是在害孩子。本期小編就來聊聊挫折教育的是是非非。常見的打壓有兩種,一種是無理由的否定,無論孩子做什麼,家長都能找到否定的點,例如孩子考了高分,家長會貶低他沒有拿到滿分
  • 9歲男孩搶玩具被對方家長掌摑,家長對娃的溺愛,最後都成了傷害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昨天群裡聊天,大家都在討論一則新聞,在遊樂場,一個9歲小男孩搶了一個小女孩的玩具,結果被小女孩的家長抽了嘴巴。大家紛紛表示這個女孩的家長實在過分,再怎麼樣也不能對孩子出手,還有的人覺得,這男孩都9歲了,還會做出搶別人東西這種事,一看就是家長教育不到位。
  • 9歲男孩搶玩具被對方家長掌摑,家長對娃的溺愛,最後都成了傷害
    大家紛紛表示這個女孩的家長實在過分,再怎麼樣也不能對孩子出手,還有的人覺得,這男孩都9歲了,還會做出搶別人東西這種事,一看就是家長教育不到位。 這一點讓我們做父母的感到非常焦慮擔心,總會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溺愛孩子的怪圈。 但問題在於,我們做家長的,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不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獻給孩子,這其中自然容易摻雜了對娃的「過度保護」之情。畢竟,溺愛的本質就是家長的「過度支持和過度保護」。
  • 吃飯方式與娃的獨立人格有關,別再做坑娃父母
    寶媽餵飯成習慣,孩子上學後被質疑性格缺陷,長大後被罵「媽寶男」朋友小宇又失戀了,眼見著要奔三了,這讓他很受打擊。得知兒子失戀,小宇媽很是不解:「我兒子這麼優秀,怎麼還有瞧不上我兒子的姑娘呢?」真實原因是父母溺愛心理作祟,害娃不淺在給孩子餵飯這件事上,家長們的態度其實很「糾結」,其實餵飯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活,有時候為了給孩子餵飯,家長卻吃不上一口熱乎飯。但是為什麼家長們願意給孩子餵飯呢?有的家長會說:「孩子自己不會吃!我餵飯孩子可以吃得更多!」
  • 孩子摔倒後,你的第一句影響他長大的性格
    連寶寶摔倒了,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責備自己,這樣的家長們,我想靜靜地問你們一句,你們不累嗎?再愛寶寶,你也不能代替他去成長。恰恰正是這些成長中的小挫折,讓寶寶成長的更加茁壯。而父母為孩子過度擔心,這只會讓寶寶變的越發膽小,喜歡把自己的責任推到父母身上,這世上那麼多的「媽寶男」、「嬌嬌女」恐怕就是這樣一步步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