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學習說話、走路和坐立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韻律感卻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出生一天的嬰兒對音調和旋律就很敏感,並且,在寶寶理解語言的含義之前,就可以理解音樂的旋律。
音樂和談話節奏、內容有時並無太大區別,不過聽音樂會使人對語言的節奏更敏感。因此,讓寶寶及早接觸音樂不僅可以提高音樂素養,還有助於開發語言能力,而且,優美的音樂還可以培養寶寶良好的情緒,開發智力,促進心智發展。
也許年輕的爸爸媽媽會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又不懂得音律,沒必要聽音樂。但是,一些育兒專家卻認為,寶寶天生就有樂感。
我們知道,胎兒在媽媽腹中時,不但可以聽到母親的腸鳴、血流和心跳音,還可以聽到外邊世界的聲音。胎兒不但有聽覺,而且有樂感。所以說,音樂智能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天賦。新生兒聽音樂的幾個作用,專家有話說:
一是進行聽覺訓練。對新生兒來說,聽覺比視覺刺激大。研究證明,一個出生一天的新生兒在啼哭時,在他耳邊搖幾下響鈴,他會馬上停止哭聲,並睜開眼睛;到一周時,新生兒就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對此,聰明的父母還要知道,不要以為新生兒有時會因響聲而「驚嚇」,從而就在屋裡禁止出聲,其實,這樣由於聽覺刺激減少,便會影響新生兒聽覺細胞的發育和功能的提高。
二是多聽音樂還可使孩子的左右大腦平衡發達,手指的運動也能是促進腦的發育,所以,學習音樂特別是學樂器的孩子往往更聰明、智寶商更高。
三是音樂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因此,平時可在寶寶睡前聽幾首對眠曲,在他啼哭時給他一些輕快柔和的樂曲。
四是在寶寶3個月以前,每天可定時給他放一些旋律優美的古典樂曲,每次15分鐘即可,在悅耳的樂聲中寶寶會成長得更健康。
雖然不是每一個多聽音樂的寶寶,都能成為音樂家,但讓寶寶學習音樂,特別是學會欣賞音樂,卻可以培養寶寶的藝術修養,豐富和美化精神生活,促進心理受美好的生活的健康成長,讓寶寶通過音樂的美妙旋律來感受美好的生活。培養寶寶音樂細胞的幾個方法,專家有話說:
一是聽兒歌:聰明的父母,也可結合生活及活動,給寶寶朗讀簡短的兒歌。如在玩照鏡子時,可邊看邊配上兒歌。如「小乖乖,照子,鏡子裡的寶寶真可愛!」或「小小鏡子,亮閃閃呀!寶寶笑眯眯!」等等。
二是和寶寶一起唱: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些美妙音樂,以生動、優美為挑選準則。在寶寶吃飽喝足、清酲的狀態下播放。媽媽要與寶寶一同選一個最舒服的體位,面對面抱好,與寶寶一起聆聽美妙的樂聲。這時,媽媽輕輕地哼唱,或帶寶寶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搖擺、肢體律動等
三是定時聽音樂:音樂可以訓練聽覺,培養注意力和愉快情緒。定時用錄放機或DVD給寶寶放一些幼兒樂曲,提供一個優美、溫柔和寧靜的音樂環境,可提高寶寶注意力和愉快的情緒;
此外,還可以常給寶寶聽一些班得瑞的曲子,例如:日光海岸、鳥語等,這些曲子不但可以平和寶寶的心態,而且還不會刺激到寶寶的聽覺。媽媽要多和寶寶一起聆聽一些美妙的音樂,媽媽也可以自己輕輕哼唱,或帶一些簡單的動作,這些都能使寶寶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