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神奇的。相信很多父母也聽過一句話,那就是:聽音樂可以使寶寶變得美麗。真是這樣嗎?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看答案吧,也許出乎你意料。
一、聽音樂使寶寶變得美麗,科學證明這是事實!
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是通過外部刺激來使大腦指揮面部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經常接收痛苦、恐懼、悲傷之類信息的人,以及經常接收諸如歡樂、愉快、喜悅等面部表情會有很大的不同。時間一長,大腦會引導面部肌肉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面部表情將被固定在臉上。
讓孩子聽更歡快的音樂來刺激他們的神經,這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曾經有一家日本機構進行了測試,對數十名兒童拍攝了照片和視頻以作為比較數據,然後每天早晨,下午和晚上給他們播放小夜曲。儘管起初看不出多少變化,但在四個月後,這些孩子就變得不同了。他們更加活潑,四肢更加協調,甚至眼睛都炯炯有神。因此,讓孩子聽一些優美的歌曲,不僅可以使他們變得漂亮,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智力。
二、寶寶都適合聽什麼音樂呢?
1、胎兒時期
寶寶的胎教應從四個月開始,在大腦發育的早期4-6個月時,聽一些輕音樂。比如田園風格和交響樂是不錯的選擇。在7-8個月時,應該聽一些體育音樂,例如健康歌,在此階段,需要配合寶寶調整胎位,以防止嬰兒臍帶繞頸或缺氧。當寶寶9-10個月大時,可以播放一些識字的音樂。
注意:在胎教時,要選擇安全的播放設備,因為寶寶的耳蝸仍處於發育階段,即使大人聽起來無害,也可能會傷害嬰兒的耳朵。專家說,對胎兒播放的音樂不應超過60dB,2000Hz。
2、新生兒時期
剛出生的寶寶每次聽音樂的時間不應超過半小時,也不要經常更改曲目,一個月換一個新的曲子即可,這也可以增強寶寶的聽覺記憶和音樂欣賞力,這對將來很有幫助。父母還可以選擇在固定的時間播放固定的歌曲,例如,早晨播放《晨曲》,睡前播放《夜曲》,這將使寶寶更容易形成一定的生活規律。
注意:新生兒不需要聽太多的歌曲,適當聽一些即可。
3、兩三歲寶寶
兩三歲的寶寶不僅可以被動地聽音樂,還可以自己感受簡單的音樂作品。三歲的孩子已經對音樂欣賞產生鑑賞積極性了,並且還可能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歡快的音樂使孩子們快樂,安靜的音樂使孩子們感到鎮定。但是,孩子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情仍然無法理解,只能注意音樂主題的特徵因素。
注意:一個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識別音樂的快節奏和慢節奏,並且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節奏舞動出相應節奏的動作。
4、學齡前寶寶
學齡前兒童已經可以理解音樂中表達的思想,可以清楚地區分音樂中表達的情感,也可以感知作品的微妙之處。六歲的孩子最初能夠掌握音樂演奏的方式,並且還可以識別音樂速度、強度和人聲範圍的變化。學齡前兒童也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其審美能力也提高了許多,因此他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否喜歡這個作品。
今日主題:各位寶媽,你們有沒有給寶寶播放音樂呢?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