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啟示錄:走進聖嚴法師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文字實錄:

劉芳:寺院裡面通常有佛經流通處,專門向香客、遊客免費提供佛教書籍。其中有一部書,捐印的人很多,流通量也不小,叫做《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雖然書名上有「佛說」二字,但事實上它卻是學界公認的一部偽經。這一些偽經、偽書裡面的很多講法,比如愚忠愚孝、神鬼報應等等,都違背了佛教教義,是「非正信」的佛教,也可以說是迷信的佛教。

怎樣才算正信的佛教,今明兩天的《名言啟示錄》,就來聽一聽曾經撰寫《正信的佛教》和《學佛群疑》等書的聖嚴法師來澄清人們對於佛教的迷信和誤解。

解說:14歲就在江蘇廣教寺出家的聖嚴法師,由於時局動蕩,1945年逃難到了上海大聖寺。為了維持生計,初來乍到的他不得不在亡者之家與殯儀館之間奔走穿梭,超度亡魂,有時一天要趕場三次,苦不堪言。而寺院的生活更是殺雞煮酒,烏煙瘴氣,很多和尚不守戒律,吸毒、嫖娼等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聖嚴法師後來回憶說,「在大聖寺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為混亂的時候。」

某種程度上,大聖寺的經歷也成為聖嚴法師日後倡導「正信佛教」的原因。1977年,聖嚴法師在接下師傅東初老人的衣缽後,一面嘗試組織禪修活動,一面積極撰寫禪學著作。在聖嚴看來,持守和傳播正信的佛教,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養。

龔雋(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從近代以來,佛教界所盛行的很多法事也好,拜懴也好,其實都不是正信的佛教。像聖嚴法師講,只有通過教育的方式,佛教教育的方式來完成,這個教育包括對出家人的教育,對在家人的教育,對在家信眾的教育。所以我覺得這個佛教的教育這個方面,是你建立正信佛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

聖嚴法師:我們主張的是人間的佛教,希望這個佛教是屬於人間化的,不是屬於世俗化,屬於人間大家共同需求的一種教育,因此我們法鼓山教壇成為一個教育的園區,我們做的就是教育的工作。

解說:臺灣法鼓山道場正是聖嚴法師歷經16年修建的佛學教育基地,聖嚴法師通過教育來傳播正信佛教。他認為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禁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

劉芳:在臺灣,聖嚴法師被譽為「穩定臺灣人心的力量」,很多對於聖嚴法師的介紹中常常提到他的明星弟子,比如李連杰、林青霞等等。但是2009年圓寂的聖嚴法師,留給俗世最寶貴的財產應該說是他一創建的法鼓山道場。在對於聖嚴法師所有的評價和介紹裡面,穩定人心的力量,其實最能夠體現聖嚴法師一生的成就。

劉芳:2010年底,上海有過一場豪華婚禮,新郎官是周立波,婚禮現場明星雲集,然而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臺灣佛界高僧星雲大師也從臺灣趕來,親自為周立波證婚,這樣的場面讓不少人感到有些詫異,但其實這樣的儀式被稱作佛化婚禮,而佛化婚禮的背後則是「人間佛教」的普及。

解說:由聖嚴法師創辦的法鼓山是禪宗道場和開放性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同時也是臺灣「人間佛教」的一個重要基地,聖嚴看來,佛教的教育不僅針對出家人,還包括對社會大眾的佛法普及和生命參與,法鼓山經常舉辦大型法會,弘傳徵信的佛教理念,特別是佛教婚禮的舉辦,可以說已經成為法鼓山的一項傳統。

常護法師:聽說從我們開示舉辦(佛化婚禮)一直到現在為止,就這麼多對,就幾百多對,也就只有一對是離了婚的,但是離了婚之後還算是好朋友這樣子,希望他們能夠用佛法然後互相來組成家庭,然後互相的尊重,然後互相的包容這樣子,讓這個佛法事實上是在這整個家庭裡面延展開來的。

解說:不僅如此,聖嚴法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法」還體現在了法鼓山中一個叫生命園區的地方,那裡廣植林木,景觀秀麗。

常澹法師:這個土坡上面其實埋了很多已經結束生命的,就是已經過世的人,可是看不出來,它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墓園,家師(聖嚴法師)的理念呢就是提倡自然環保,在修行上來說這可以破我們對於,就是破生存人他們對於親人的那種情愛的執著,對於往生者本身呢就是破他本身對於身體的一種執著,對,然後就是完全回歸就是大自然。

聖嚴法師(二零零八年鳳凰衛視拍攝畫面):我的師傅呢他告訴我一個觀念,說人非常愚蠢的,活著的時候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死了以後就要起一個塔,建一個墓,這個做什麼?那因此我師傅他圓寂的時候他說我死了以後他說不要墓,不要碑,不要塔,你就把我燒成灰,然後丟在海裡面去,就是海葬了,後來我就想呢,我們不如啊我貢獻出一塊地,所有的人都來參加這塊地。

解說:聖嚴法師首先將師傅東初老人的骨灰植存於此,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受這種環保的現代喪葬方式。

劉芳:2009年2月3號,農曆正月初九,聖嚴法師圓寂,無數信眾聚集法鼓山為法師送行,在數萬名信眾的追思護送下聖嚴的骨灰被植存到法鼓山生命園區,從此塵歸塵,土歸土,而在聖嚴圓寂之後的法鼓山也一如往常一樣灰牆草木,莊嚴清靜。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積極入世的「學問僧」  聖嚴法師祖籍江蘇南通,自幼體弱多病,十三歲在狼山出家後,歷經經懺、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儘管一生顛沛流離,但聖嚴法師堅持弘揚佛法。聖嚴法師得臨濟宗及曹洞宗的傳承,是近代禪宗大師虛雲的第三代法嗣。  身為臺灣佛教領袖之一,聖嚴法師永遠一襲清瘦身影與哲思臉龐,其「學問僧」的形象深植人心。
  • 聖嚴法師簡介
    法脈法源聖嚴法師同時傳承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臨濟宗法脈傳自靈源老和尚,法名知剛,法號惟柔,禪法傳承第67代,臨濟正宗第57代;曹洞宗師承東初老人,法名慧空,法號聖嚴,為禪法傳承第62代,曹洞正宗第51代。
  • 聖嚴法師_佛教_鳳凰網
    聖嚴法師在2008年12月31日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後,發現罹患泌尿道相關癌症,在醫護人員建議下,於2009年1月5日入住臺大醫院進行治療。後於17日當天向醫院請假外出,回到農禪寺、雲來寺文化館、與北投的主題花園安排與信眾見面。因多年腎臟病纏身,臺大醫院曾建議換腎,但聖嚴法師仍堅持不換。法鼓山一名師父說:「師父本身對生死有一定的看法,他的佛法觀念就是,腎身敗壞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不用再去做額外的事情。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 2012-12-14 13:01  來源:時代周報
  • 聖嚴法師荼毗出舍利子和舍利花
    2月10日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法體,8日下午進行荼毗(火化)儀式。雖然聖嚴法師在遺書中載明,要求弟子「勿撿拾堅固子(舍利子)」,但外界仍舊相當關切,聖嚴法師的法體究竟是否燒出舍利。根據當天為聖嚴法師進行荼毗(火化)儀式的管理員透露,聖嚴法師法體的確燒出了舍利子和舍利花,不過,法鼓山也將之視為骨灰。
  • 聖嚴法師: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
    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2月15日,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在法鼓山舉行。圖為參加追思法會後,法鼓山眾僧與信眾及馬英九、蕭萬長等送聖嚴法師舍利函前往植存區植存。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早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本世紀初,聖嚴法師就曾表示「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  文/黃雲(發自臺北) 何婧(發自北京)  「起,恭送法鼓山開山,上聖下嚴老和尚,起駕!」  在阿彌陀佛的誦念聲中,2009年2月8日上午9時58分,聖嚴法師入殮蓋棺。
  • 聖嚴法師開示禪宗第一義:本來面目
    長期患腎疾的聖嚴法師,在今天(2月3日)下午4時圓寂,享壽80歲。鳳凰衛視於08年底專訪聖嚴法師,成為老法師人生最後一次透過媒體向世人開示。以下為獨家專訪實錄,《智慧東方》2009年2月7日播出。聖嚴:對,就是誰都不知道,因此呢我們實際上呢生活,就在本來面目中,我們的生命,就來在本來面目中,自己不清楚,如果有智慧,到處都可以看到自己是生活在本來面目中。王魯湘:到處都可以關照。
  • 臺灣傳奇高僧聖嚴法師傳記《枯木開花》出版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施叔青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0年3月出版 (資料圖)聖嚴法師曾被《天下》雜誌推選為「四百年來對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法師雖為出家人,但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法師出身江蘇農家,親歷水患、兵災。十四歲在南通狼山廣教寺出家,作經懺僧,因戰亂又到上海大聖寺,入佛學院。1949年從軍赴臺,十年後再度出家,拜東初老人為師,閉關六年潛心佛學。又負笈東瀛,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此後聖嚴法師創建法鼓山,以「提升人的質量,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聖嚴法師繼承禪宗臨濟、默照法脈,在世界各地指導禪修,提倡「心靈環保」,接引無數中西方人士。
  • 李富華:沉重悼念聖嚴法師_佛教_鳳凰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李富華(圖起前排右一)突聞臺灣聖嚴法師圓寂的消息,十分震驚與悲痛!1993年,在臺灣參加學術會議期間,有幸在法鼓山第一次見到仰慕已久的聖嚴法師併合影留念,之後,在大陸,在臺灣,又幾次聆聽法師的教誨。法師略顯清瘦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中。法師無論在臺灣的佛教界,還是在大陸的佛教界,都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有著崇高地位的僧界領袖。他的圓寂不僅是臺灣佛教界的損失,也是全中國佛教界的損失。
  • 聖嚴法師自述退伍之後二度出家:東初老人為我取法名」聖嚴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在大陸來臺的老輩法師之中,認識最久的是白聖法師,親近最多的是南亭法師,見面最晚的是東初法師。我在辦理退役的過程中,最先請求的是白聖法師,其次相助的是南亭法師,最後助成的是東初法師。我與東老人第一次的見面,是在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的佛誕節,那是在臺北市新公園的音樂臺前,浴佛大典尚未開始的時候,是由於我的同學,當時《人生》月刊的編輯性如法師的介紹。
  • 聖嚴法師圓寂四周年 農禪寺辦水月映空感恩晚會
    聖嚴法師圓寂四周年農禪寺辦水月映空感恩晚會(圖片來源:法鼓山)聖嚴法師是著名的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為了感念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恩德與教澤,臺灣法鼓山將聖嚴法師圓寂的當日定為「法鼓傳燈日」。臺灣農禪寺舉辦水月映空感恩晚會,表達弟子對於師父最深摯的感恩與緬懷。為了感念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恩德與教澤,臺灣法鼓山將聖嚴法師圓寂的當日定為「法鼓傳燈日」。
  • 聖嚴法師:虛懷若谷,能藏能用
    而聖嚴法師則形象地闡釋了自己對這句話的不同理解。法師認為,心如牆壁,這個牆壁應該是透明的,牆壁本身是固定的。而不能移動的,但是卻可以任人使用:牆壁的基本作用是作為生活的屏障,隱藏個人的隱私;除此之外,既可以用來掛東西,也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不管我們將這面牆壁做什麼用途,牆壁本身都不曾改變。
  • 《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
    《風雪中的行腳僧》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第一本英文傳記。這本採訪體傳記的出版,緣起於2000年。一位剛接觸禪宗的文字工作者威普納(Kenneth Wapner),在拜訪東初禪寺,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後,決定出版法師的傳記。獲聖嚴法師同意後,威普納與聖嚴法師的英文翻譯李世娟(Dr.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聖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圖]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左二)在座談會上宣布,法鼓山要為四川災區重建做六件實事:為綿陽市安縣秀水鎮重建二所小學;為秀水鎮建一所中學;在秀水鎮建一所醫院;為秀水鎮重建自來水廠;重建新村,為村民蓋房子;設立獎學金幫助受災青少年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學業。曾主持臺灣「九二一」地震重建的蕭萬長(左一)及著名影星李連杰(右二)也出席座談會。
  • 聖嚴法師:心安生活就平安 三項安心的方法
    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一個人所形成的。所謂平安,有心理的、生活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環境牽動,一旦環境裡產生變動,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媒體上的一個訊息,自己的心馬上就跟著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著影響生活不安,最後連生命也不安穩了。
  • 聖嚴法師英文網站正式啟用 可上網分享其智慧人生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0年11月1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英文網站正式啟用,全球各地均可透過網絡瀏覽聖嚴法師的英文網站。自聖嚴法師中文網站於2010年2月開站以來,豐富的文獻、影音資料,普遍得到海外大眾的熱烈迴響,同時也收到來自各方對英文網站的需求。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為什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尊敬「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英語:Master 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曾服兵役十年,更名採薇,以準尉退伍。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臺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聖嚴師父」。我沒有詳細讀過聖嚴法師的著作,也不愛看那些俗世所加給他的名頭。但我偶然下讀到過聖嚴法師的遺囑,細細品咂之下,心裡感動莫名,浮在眼前的只有四個字——「一代宗師」。
  • 聖嚴法師首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在美出版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8年10月21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Footprints in the S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在美國出版。聖嚴法師在歐美地區傳法20多年,出版了10餘本英文著作,但多以禪修開示為主,介紹他生平的文字並不多。
  • 法鼓山將舉辦國際研討會: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6月28日至30日,臺灣法鼓山僧團將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座談與禪修體驗」與「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6月29日至6月30日,為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法鼓山和臺北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合辦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將透過心靈環保與經濟學、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的結合,延續聖嚴法師跨領域對話、弘法的願心。每個單元均有專題演講,發表論文近50篇,上百位學者參與交流,會議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