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
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隨後,聖嚴法師四方行腳,拜謁眾多禪宗大德,請益佛法,印證所學,後來創建了臺灣三大道場之一的法鼓山道場,弘揚自己的禪學思想,除親身參禪實修外,還著書立說,為新時代佛學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在弘法過程中,聖嚴法師常常被問及參禪實修中的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入手階段怎樣才能儘快進入禪修的靜境。
聖嚴法師有漫長的入世修行經歷,他開示大家,說現代禪修的目的是為了解身心秘密、緩解生活壓力、舒緩緊張情緒,以達到身心放鬆、心態平衡,從而過上幸福健康的生活,最終頓悟當下、開悟人生。
為了使參禪實修簡單易行,在大眾中普及,聖嚴法師用3句話對參禪實修進行了開示:
一、放鬆身心
參禪實修時,坐姿要自然舒適,不可刻意用力,全身放鬆,雙手垂放腿部,雙腳平放於地,微閉雙眼,臉部肌肉放鬆,隨意輕緩呼吸,排除心中若有掛念,僅僅享受呼吸之間舒暢的感覺。
這樣的放鬆,從頭部開始,逐漸到肩、胸、腹、腿和手足,整個身心如無一物,完全地融入了整個自然當中,這一過程與道家周天功中的「調息」非常類似。
二、統一身心
當身體的感覺不再成為內心的負擔時,一種親切、和諧便油然而生,感覺如同與整個宇宙合而為一。達到這一步後,行、走、坐、臥皆可參禪。身在哪裡,心就在那裡;身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身心逐漸合一,正念產生。
然而,此時自我中心仍然存在,要想真正了解身心的內外秘密,唯有進一步放下身心,才能達到無我的境界。
三、放下身心
禪修所謂的「放下」,並非「放棄」之意,當身心合一後,身體和念頭依然存在,只是念念不留,不再執著自我,六祖惠能大師曾經說「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做麼長。」意思是不立知見,沒有我執,雖對境起念,然而卻念念不留,真心自性不生不滅。
從實修的經驗看,觀念上的「無我」有助於實證「無我」的境界,得到頓悟、開悟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效果不是通過技術來做到的,它是放下身心後的一種自然和必然。
其實,參禪實修就是破解本身具足的身心秘密,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了參禪實修法門,對身與心的關係進行了詳解。
聖嚴法師開示說,正確的修行態度與觀念是重視內心的自在,修正對生活的錯誤認識,而不是把修行神化,這才是實修法門。目前,有一部分人對參禪實修存在誤解,或者根本就一無所知,要麼迷於神通本領,要麼就橫加指責,完全與參禪是為了揭示身心秘密的究竟大道背道而馳。
生活中的實修,就是要少一些妄想,多一點正念,使智慧日增,真心顯現,開啟內心的慧眼。聖嚴法師所說的3句話,看似見到,實際上是對參禪實修的詳解。慧眼一開,煩惱遁跡,身心才得以穩定。參禪實修的唯一法門,就是練習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則妄念日減,最後進入開悟世間一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