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聖道的學習修持——《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

2021-02-08 生死禪

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我們唯一信仰的是我們生命本身。

無論是生命的淨化,還是科學的研究,

立足點都只可以是當下的身體和當下的心。

生死學‖禪修教育

給直面內心、深度體驗的人的雜誌

點擊「生死禪」,你有權利關注生命、生活、生死。





大願法師   禪門溈仰宗第10代法脈傳人、曹洞宗第25代法脈傳人;唐密法系(金胎二部大法及藥師法門等五部別行法系)當世傳承者。著述120餘部。





  

八聖道的學習修持

——節選《內觀禪開示》

大願法師


佛陀早就在《大念住經》上說過了:不從當下的身心去起修,是難以證實相般若的。

  第三部分內容,事實上今天的課程,應該進入到八聖道的學習修持。我們都會念: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或者說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都會背。有用嗎?你不知道這個中間具體的修法,你只是來念誦,那是買櫝還珠的佛教徒,是鸚鵡學舌的佛弟子。


  要去實踐,知道這個中間每一步,每一步,微細的、平實的、踏實的、樸素的修法,而且用這個修法,當下就能息苦,這樣才對。不是當下的身心狀態,你虛妄地去觀想一個什麼,之後就等待有一個什麼結果出來了,然後就等待開悟了。可能嗎?


  有一些同修說:「唉呀!我好精進!我每天都念儀軌,念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我也很努力去持咒、去誦經、去打坐……」但是怎麼樣?還是煩惱依舊,妄想依然。為什麼?佛陀早就在《大念住經》上說過了:不從當下的身心去起修,是難以證實相般若的。


  正語、正業、正命是戒無漏學


  八聖道分之中,屬於戒無漏學的,是正語、正業、正命。正語:不說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要說那些散心雜話。為什麼?一方面是語業,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心更加地分別、執著,更加地散亂,五蓋起得更厲害——貪慾蓋、嗔恚蓋、掉舉蓋、昏沉蓋、疑悔蓋,無時無知,只要你能夠覺照它,才會馬上手到擒來。所以一直要有覺照正念的警察站崗。


  正業:是指行為很如法。現在看看,我們一直止語,當然語業清淨。我們無論是坐,還是行走、經行還是臥,都威儀具足,而且我們能夠守持好五戒和八關齋戒,當然清淨!


  正命:正當的職業。不要說,好像我做生意、我賣什麼東西,然後我希望整個市面上都缺乏這種東西;或者很缺乏,我可以賣很高的價錢,我就生歡喜心。這樣當然就不對了!其實微細的來說,不單單是正當的職業;就是正當的職業,這個中間你也不要起希望有什麼天災人禍,然後讓你的東西賣好價錢,這樣是錯誤的。總之,戒是降伏轉化我們粗重的煩惱。


  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定無漏學


  定無漏學所包含的部分,是指正精進、正念、正定。正精進,包含了四正勤:已生的惡,能夠令它斷除;未生起的惡,不讓它生起;已經生起的善法,讓它增長;未生起的善法,讓它生起。如果我們能夠一直保持覺照的時候,這些都能夠做得到。你看,我們現在不起貪嗔的習氣反應,不讓它生起來,然後我們一直保持覺照,這個是善法。


  前面已經生起的,讓它一直增長、一直持續;有一些狀態之下,我還不能夠生起的,讓它生起——比方說我吃飯的時候,我還不能夠保持覺照,不能夠保持正念——讓它生起,這樣四正勤是正精進。


  正念,一直持續不斷地覺照每一個姿勢,乃至於入正定。定當然分法有很多。我們聽了很多:四禪八定、九次第定、乃至於獅子奮迅三昧、海印三昧、首楞嚴定、法華三昧等等。但是在此地,我們不需要學那些名相,也不需要學《清淨道論》上所講的四十種定。我們只要知道三類:剎那定、近行定和安止定。


  剎那定是最重要的。剎那定是容易讓我們後續生起這種內觀的智慧,是能夠讓我們真正滅苦的。是什麼?雖然我的姿勢在變化,但是總是覺知覺照在先,變化在後,中間沒有貪嗔的反應,這個就是定。剎那剎那定,能夠見無常、見苦、見無我了,能夠證實相般若,那麼這種安止定,哪怕你一定八萬四千大劫又有什麼用處呢?所以我們要修定。



破除對身心起堅實的執著;怎麼見生滅法——《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

破除對樂的錯覺——《內觀禪開示》·大願法師

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 破除對常的錯覺

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 內觀是什麼,所緣是什麼,作用是什麼,修法是什麼

大願法師:《內觀禪開示》——純粹地覺知呼吸


在生活中的內觀禪修 (視頻) ——《禪修開示》· 大願法師

為什麼要禪修(視頻)—— 節選《大念處經學記》、《親見本來面目》·大願法師

什麼是真正的禪修?(視頻) ——《如何照見五蘊皆空》· 大願法師



生死學‖禪修教育

給直面內心、深度體驗的人的雜誌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學習把握最關鍵、

最重要的東西,

在關鍵時刻,

在生死關頭能夠起作用的東西,

這才是有智慧的人。

——大願法師



相關焦點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 仁清法師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出自《六祖壇經》,是五祖對六祖說的。如果沒有認識本心所在(沒有親證本心)的話,修學佛法都將落於玄想與空談,所以學法無益。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海濤法師開示:雨轉甘露、業障消除、遍灑吉祥的觀音菩薩甘露咒
    讓我們來聆聽海濤法師的甘露法門開示吧~~下雨時,佛說 要念一個咒--觀音菩薩甘露咒,讓所有的雨都變甘露,因業力使然在下雨時,雨就變成火球打在他們身上佛教導我們,這時要趕快念甘露咒~ 1 遍<唵 度寧 度寧 迦度寧 莎訶>~ 21 遍 」觀世音菩薩甘露咒:#很重要的咒,#願各位大德都能背誦起來,#每天至少念21遍,下雨天時更應慈悲為一切眾生念,#以大悲心面向天空念此咒21遍,祈願觀世音菩薩加持雨水,讓所有雨滴變成甘露,#被雨淋到的眾生個個業障除消
  • 淨空老法師:英國漢學院餐後開示 (第四集)
    7、【重要】老法師2019年3月3日澳洲淨宗學院餐後開示(視頻+文字)8、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一回)全5集9、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二回)全10集彌陀大願略說(第一回,全3集)11、淨空老法師:念佛往生我能做得到嗎?
  • 淨空老法師開示: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老法師開示點擊標題 直接觀看海會聖賢:賢公生平修行事跡(72分鐘)【一天看三遍】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55分鐘版本)老法師:我勸大家把(海賢)老和尚這片光碟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7、【重要】老法師2019年3月3日澳洲淨宗學院餐後開示(視頻+文字)8、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一回)全5集9、淨空老法師:發大誓願(第二回)全10集10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
  • 開玄法師:懺悔念佛,腫瘤絕症病人恢復健康(附淨空法師開示)
  •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第三個行。蕅益大師常說的信願持名,印光大師繼承了,印祖也常常說這句話,常常用這句話勸勉同修,信願持名。他老人家常講的十六個字,這是印光大師傳心法印,他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你要問印光法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六個字講清楚了。我們現代淨宗學人要向老法師學習,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敦是親愛、是和睦,倫是同類。
  • 地藏菩薩聖誕將至,一起來誦《地藏經》,學習地藏菩薩的大孝大願
    地藏經》晚上聽聖空法師開示祈願能和地藏菩薩同心,同行,同德:安忍不動,猶如大地聖空法師開示:過去、現在、未來的如來都讚嘆地藏菩薩,所有的菩薩都皈依地藏菩薩,為什麼?因為地藏菩薩的願力是每個人修行成佛的必經之路,不走願力之路,你是不可能成佛的!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其實「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這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否認修行人的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
  • 供養藥師佛,讓生下來的小孩聰明少病(忠明法師藥師法門開示9)
    入什麼定,就持什麼咒,但是後來為什麼有稱為藥師咒,或藥師灌頂真言呢?因為此咒是藥師佛所說,故名藥師咒。這藥師咒是灌頂所用,所以又叫灌頂真言。但是,真正的本名叫「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咒,是藥師佛成菩薩道時所說的咒語。修行達到八地菩薩以後一般都能說咒語,比如普庵祖師達到八地菩薩後所說的普庵咒。
  •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
    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四句話,看了你會受用一生,大安法師開示。佛陀釋迦牟尼佛放棄王子的地位,拋棄人間的榮華富貴。跟隨很多人學道修行,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認為不是究竟,也放棄了。大安法師開示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無住生心生的是清淨心。
  • 佛教:你的善根有多深,通過一個行為就可看出,大安法師開示
    佛教:你的善根有多深,通過一個行為就可看出,大安法師開示。什麼是善根,比如佛曾說,與塵世有善根智慧之人喜結善緣。《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就有:爾時世尊而作是言:「……或有利根,聞既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
  • 淨界法師 :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07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講記淨界法師主講  2007年6月講於義德寺第七卷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說,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不管是今生的離苦得樂,或者是來生的功德莊嚴,主要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所成就的。
  • 明證法師開示: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師父開示:這有很多面對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知道眾生沒有實際的內涵,眾生也是因緣所成法。所謂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只是一個名字,他的存在只是一個假相。而且時間很短,原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我們,因為媽媽沒有生我們,我們不知道自己,父母未生之前是什麼面目,生下來以後,活了一生,這一生可能長,也可能短,然後又消失了,我們能把這種存在叫做真正的存在嗎?
  • 《來佛三聖永思集》26:戒為無上菩提本(供稿人:悟勝法師)
    是佛門至佳的典範,確實值得四眾弟子們竭誠效仿和傾力學習。  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明確指出戒律是我們一生學佛成佛的根基:「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嘆。」十方三世諸佛無不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縱觀三藏十二部經典,哪一部經論沒有強調戒律的重要性呢?佛的說法和做法都是在提醒我們學人:應當重視戒律、學習戒律、嚴持戒律。
  •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12-08
    如理修無常觀,能夠對治「常執」,減少很多痛苦;讓內心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變化,善用無常來成長自己、成辦善法的事業;策勵我們珍惜時間,精進修行。 A07、網友:師父好!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很機械,有時覺得人生一點意義都沒有,看不到希望,有時會很煩惱,怎麼辦?請法師開示!感恩!
  • 夢參法師《地藏經》講記(精校版),修地藏的方法(1)
    在講《地藏經》之前,先講講《地藏經》的大意;還有《地藏經》修行的方法;我們都知道大願地藏王菩薩,先講講他的大願。我們依著《地藏經》修行,怎麼修行呢?就學地藏菩薩大行。但是一定要相信業果不失,就是業報不是假的;我們對待我們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要精勤、要常時修。
  • 妙吉法師《中論講義》學修點滴
    直透心源 見性成佛——妙吉法師《中論講義》學修點滴        三月江南,桃紅,柳青,杏白,如詩如畫;三月江南,雲淡,風輕,雨細,如夢如幻。    為保護和傳承大乘究竟的般若智慧,法師不忍眾生苦,不堪聖教衰,青燈孤影,寒窗十載,嘔心瀝血地撰寫了350萬字鴻篇巨著——《三論講義》,把幾乎失傳千年的《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憑一己之力作了全面挖掘、整理和破譯!為了破除大眾邪知邪見的迷惑,法師採用集中授課、滾動教學方式,定期舉辦三論研修班,弘法利生,不辭勞苦。
  • 開吉法師: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八十三歲的老奶奶坐著往生(附淨空法師開示)
    曾師兄全家熱情的接待我們,我們走進佛堂,先恭敬禮拜莊嚴的佛像,曾師姊就帶著我們去觀看她婆婆當年端坐往生的一把小藤椅。為表達對老人的追思與懷念,她生前所用過的碗櫥、烤箱、家俱以及舊照片,家人都細心的予以保存。曾師姊坐在小藤椅上對我們說:我的婆婆是在二0一一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八點往生的,到今年往生滿三年了。當時婆婆剛剛刷牙洗臉,吃完早餐,坐在二樓客廳的這把小藤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