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事必躬親必然累死自己

2020-12-23 媒體人劉映

問:領導是門藝術。如果弟子做事不積極,讓他做不如自己動手更省事時,在這種情況下,法師會自己動手嗎?領導者追求效率,但也要有耐心教導部屬。但在效率和教導之間,又該如何拿捏呢?

聖嚴法師開示:要想帶領身邊的人落實自己的想法,且能積極做事,領導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帶人帶心,不能躁進。

法鼓山對弟子的訓練方式是,先讓新進人員了解工作的技巧、知識,也就是先教育,再實踐。這是投資,也是訓練。我們不會要求新人一來就得工作,而是先了解基本原則,明白制度是怎麼運行的;有疑惑時,隨時向資深的工作同仁請益。了解一切運行規範後,才會開始賦予他們工作和任務。

不過,新人上路,難免不夠熟練,要先預留時間、空間,讓他們成長。比如兩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他們可能要做上兩天,因此要預留學習時間。經過幾次摸索,熟能生巧,可能就從兩天縮短為一天、半天完成,以後也可以在兩小時內完成。有些人見到下屬工作還沒達到要求,往往急著搶下來做,這是不成功的主管。沒有耐心等待下屬成長,事必躬親,只會累死自己,成就不了大事。

我有一個弟子很聰明,說話條理清楚、做事積極,忠誠度也高,於是提拔他當中階主管,帶領兩位小主管。但這位徒弟對下屬做事非常不放心,任務交辦下去後,不到兩天就收回來自己做,每天累得半死。大夥睡覺時,他還在忙,一早大家起床了,他卻還在睡覺。結果,他的辦公桌上公文疊得很高,做都做不完,身體也搞壞了;部屬卻閒得沒事做,只好辭職,我只得把這位主管換了。事必躬親的結果,自己分內的事沒做好,部屬的工作也被耽擱了。

我告訴這位徒弟:『你們做的事情,師父不曾搶過來做;即使你們做得慢、方向做偏了,我也只請你們來談談,了解問題癥結,一一克服,但師父不會全拿回來自己做,否則我們團體是不會成長的。』

我對管理問題,非常重視層次,上下分工、分層負責;唯有這樣,團體才能順暢運行。看到屬下沒做好就拿回來自己做,這是很糟的領導者,這會讓部屬不能成長,也因領導者的不放心,讓部屬感覺被看輕。這些都會造成人才損失的。

沒有耐心等待下屬成長,事必躬親,只會累死自己,成就不了大事。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聖嚴法師用3句話,開示身心秘密,詳解參禪實修法門 | 文 青衫文齋當代高僧聖嚴法師作為禪宗曹洞宗第50代傳人,具有不同於其他宗師們的豐富生活閱歷。聖嚴法師13歲出家,19歲服兵役,39歲時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並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 聖嚴法師開示禪宗第一義:本來面目
    長期患腎疾的聖嚴法師,在今天(2月3日)下午4時圓寂,享壽80歲。鳳凰衛視於08年底專訪聖嚴法師,成為老法師人生最後一次透過媒體向世人開示。以下為獨家專訪實錄,《智慧東方》2009年2月7日播出。聖嚴:對,就是誰都不知道,因此呢我們實際上呢生活,就在本來面目中,我們的生命,就來在本來面目中,自己不清楚,如果有智慧,到處都可以看到自己是生活在本來面目中。王魯湘:到處都可以關照。
  • 名言啟示錄:走進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後來回憶說,「在大聖寺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為混亂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大聖寺的經歷也成為聖嚴法師日後倡導「正信佛教」的原因。1977年,聖嚴法師在接下師傅東初老人的衣缽後,一面嘗試組織禪修活動,一面積極撰寫禪學著作。在聖嚴看來,持守和傳播正信的佛教,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培養。
  • 聖嚴法師: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
    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早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本世紀初,聖嚴法師就曾表示「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  文/黃雲(發自臺北) 何婧(發自北京)  「起,恭送法鼓山開山,上聖下嚴老和尚,起駕!」  在阿彌陀佛的誦念聲中,2009年2月8日上午9時58分,聖嚴法師入殮蓋棺。
  • 聖嚴法師的開示:真正命好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希望你也有
    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在國際上以禪師的身份著稱,以中、日、英三種語文在亞、美、歐各洲進行弘法的佛教大師聖嚴法師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法師說:真正命好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沒有。【一】樂善好施的慈悲心《大智度論》中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 聖嚴法師英文網站正式啟用 可上網分享其智慧人生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0年11月1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英文網站正式啟用,全球各地均可透過網絡瀏覽聖嚴法師的英文網站。自聖嚴法師中文網站於2010年2月開站以來,豐富的文獻、影音資料,普遍得到海外大眾的熱烈迴響,同時也收到來自各方對英文網站的需求。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積極入世的「學問僧」  聖嚴法師祖籍江蘇南通,自幼體弱多病,十三歲在狼山出家後,歷經經懺、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儘管一生顛沛流離,但聖嚴法師堅持弘揚佛法。聖嚴法師得臨濟宗及曹洞宗的傳承,是近代禪宗大師虛雲的第三代法嗣。  身為臺灣佛教領袖之一,聖嚴法師永遠一襲清瘦身影與哲思臉龐,其「學問僧」的形象深植人心。
  • 聖嚴法師:心安生活就平安 三項安心的方法
    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一個人所形成的。所謂平安,有心理的、生活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環境牽動,一旦環境裡產生變動,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媒體上的一個訊息,自己的心馬上就跟著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著影響生活不安,最後連生命也不安穩了。
  • 緬懷效法聖嚴法師 法鼓山農禪寺各道場同步舉行傳燈儀式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2月20日晚間7點,法鼓山農禪寺以及各分支道場,同步以「傳燈」的莊嚴儀式,緬懷並發願效法聖嚴法師為弘法利生,以生命實踐、體驗佛陀教法,所開展出的慈悲與智慧。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說:「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追隨聖嚴師父修學佛法、實踐佛法。感恩今生與聖嚴師父有約,相信這份法緣,不僅是今生有約,而是生生世世與師父有約。 果東法師強調要緬懷聖嚴法師的教澤,讓佛法永遠不斷,便是要傳承、傳持、分享法鼓山的理念、精神,以及具體實踐的方針、方法。
  • 《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
    《風雪中的行腳僧》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第一本英文傳記。這本採訪體傳記的出版,緣起於2000年。一位剛接觸禪宗的文字工作者威普納(Kenneth Wapner),在拜訪東初禪寺,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後,決定出版法師的傳記。獲聖嚴法師同意後,威普納與聖嚴法師的英文翻譯李世娟(Dr.
  • 聖嚴法師簡介
    法脈法源聖嚴法師同時傳承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臨濟宗法脈傳自靈源老和尚,法名知剛,法號惟柔,禪法傳承第67代,臨濟正宗第57代;曹洞宗師承東初老人,法名慧空,法號聖嚴,為禪法傳承第62代,曹洞正宗第51代。
  • 聖嚴舍利花 清澈如琉璃_佛教_鳳凰網
    「聖嚴法師,荼毘的聖火恭迎您往西方極樂世界,法師好走!」苗慄縣獅頭山火葬場管理員彭德松前天為聖嚴法師法體荼毘,以虔敬的心送聖嚴法師最後一程。  裝著聖嚴法師骨灰的舍利函及他的眼鏡、念珠、水杯等隨身物品,昨起安放在法鼓山。「法師荼毘後,有相當多漂亮的舍利花!」彭德松透露。
  • 事必躬親,累死自己
    答:要想帶領身邊的人落實自己的想法,且能積極做事,領導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帶人帶心,不能躁進。      法鼓山對弟子的訓練方式是,先讓新進人員了解工作的技巧、知識,也就是先教育,再實踐。這是投資,也是訓練。我們不會要求新人一來就得工作,而是先了解基本原則,明白制度是怎麼運作的;有疑惑時,隨時向資深的工作同仁請益。
  • 聖嚴法師:現代人該如何學佛?
    聖嚴法師
  • 聖嚴法師首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在美出版
    佛教在線海外訊 2008年10月21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第一本英文傳記《風雪中的行腳僧》(Footprints in the Snow: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Buddhist Monk)在美國出版。聖嚴法師在歐美地區傳法20多年,出版了10餘本英文著作,但多以禪修開示為主,介紹他生平的文字並不多。
  • 聖嚴法師圓寂 社會界人士紛紛前往哀悼(陸續添加)
    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2009年2月3日下午圓寂,社會界知名人士紛紛前往哀悼。 2009年2月3日晚,馬英九親赴法鼓山致意。馬英九於2月3日晚上8時,冒著綿綿雨勢,親赴金山法鼓山世界佛教園區,向當天下午4時圓寂的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致上最高的敬意。
  • 聖嚴法師:不悔惱過去,不擔心未來
    聖嚴法師,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的創辦人。法師所推動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教育完成關懷任務,以關懷達到教育目的。
  • 聖嚴法師_佛教_鳳凰網
    聖嚴法師在2008年12月31日到醫院接受定期檢查後,發現罹患泌尿道相關癌症,在醫護人員建議下,於2009年1月5日入住臺大醫院進行治療。後於17日當天向醫院請假外出,回到農禪寺、雲來寺文化館、與北投的主題花園安排與信眾見面。因多年腎臟病纏身,臺大醫院曾建議換腎,但聖嚴法師仍堅持不換。法鼓山一名師父說:「師父本身對生死有一定的看法,他的佛法觀念就是,腎身敗壞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不用再去做額外的事情。
  • 禪門中所說的「頓悟」和「漸悟」的關係你知道多少,聖嚴法師開示
    禪門中所說的「頓悟」和「漸悟」的關係你知道多少,聖嚴法師開示。「頓悟成佛」是禪宗的核心教義。在禪宗史上,人們之所以推六祖慧能為禪宗的實際創始人,而不是早期的其他祖師,就是因為慧能開創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 聖嚴法師:人走背運時,謹記這兩句話,福氣隨之而來
    這些人往往吃了虧便斤斤計較,鬱結於心,這樣只會傷害自己,毫無作用。這種現象,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其實,這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也是沒有福報的表現。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福來運轉呢?聖嚴法師不僅是位享譽中外的佛學大師,還是一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