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解讀再融資新規:創業板無例外,可轉債優先股享綠色通道

2020-12-20 澎湃新聞

再融資新規發布一個半月以來,監管對再融資有了進一步細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近日,監管對再融資政策的最新解讀中包括:增加創業板鎖定期、明確可轉債和優先股享受綠色通道、建議不符合發行條件的長期在會項目撤回等,同時對財務性投資進行了明確解讀。

創業板「無例外」

此前的2月17日,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後的再融資新規,堵漏定增無風險套利。

2月1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消息稱,為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完善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機制,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以下簡稱《監管問答》)。

從修訂的內容來看,《實施細則》和《監管問答》對定增的修訂主要包括:明確發行首日為定價基準日;定增規模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份的20%;兩次募集資金間隔不少於18個月;公司進行非公開發行的不得有大額理財等資產。

根據現行規定,再融資主要包括公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優先股、可轉債、分離債、公司債、可交換債、證券公司債等。一般市場較為關注的則是非公開發行股票,大多情況下也指定向增發(以下統稱「定增」)。

關於定價基準日方面,再融資新規取消了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作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明確定價基準日只能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的首日。

此前,非公開發行中的「套利空間」主要來自於此。不過,此前再融資新規中並無明確創業板定增的定價基準日。

根據監管的最新解讀,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必須以發行期首日定價,「創業板無例外」。不過,在審項目超過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12個月需重新定價的,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可按原規定重新鎖價。

對於股東的鎖定期方面,監管的最新解讀明確,創業板與主板一致,普通投資者至少鎖定12個月,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的關聯方至少鎖定36個月。

可轉債及優先股享「綠色通道」

2月17日發布的再融資新規中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

18個月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對次新股的炒作,與此同時,市場人士指出,大大降低「割韭菜」的速度。

而根據監管的最新解讀,明確了以下三種情況不受18個月間隔期的限制:前次存在重組配套融資,再實施非公開發行的;前次非公開發行後,再實施重組配套融資的;前次發行H股的。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亦不受此期限限制。

而監管此次還明確,可轉債和優先股單獨排隊,享受綠色通道,但是特別強調審核標準不降低。監管鼓勵在審項目和擬申報項目發行可轉債和優先股。

一直以來,再融資中的優先股、可轉債等,由於門檻高、要求多,不少公司無法通過此類方式進行再融資。不過按照新規,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次新股再融資和連續融資將受限,預計定增整體融資規模將受較大影響,而不受限的可轉債、優先股、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有望受青睞。

財務性投資不得超過募集資金金額

此前,再融資新規明確,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簡單來說,就是申請再融資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不能出現很多理財產品、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

業內人士此前向澎湃新聞解釋,有這些資產意味著不缺錢。監管的最新解讀中,則對該條做了進一步解釋。

其中,「金額較大」指相對於募集資金而言,財務性投資超過募集資金金額的;或者對於雖然未超過募集資金,但金額也較大的;或歷史上持有該股權,也不準備出售的,將結合具體情況,審慎關注。

「期限較長」指1年以上,或者未超過1年但一直滾存使用的。

對「發生期間」則明確為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前6個月,到本次發行完成。

此外,此前再融資新規規定,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監管在最新解讀中明確,20%股本計算的基數包括A股、B股、H股合併計算。

建議撤回不符合發行條件的項目

除了對新規的解讀,監管還對在會審核再融資項目提出建議,包括對在會時間已達兩三年的長期在會項目,實質已不符合發行條件的,建議溝通後儘快撤回;對發行方案、品種類型上不符合再融資新規要求的在審項目,建議撤回,鼓勵調整再融資品種類型後再行申報。

根據證監會官網,截至2017年3月30日,再融資申請企業共359家,其中優先股2家、公司債1家、可轉債11家、配股7家、非公開發行股票338家。其中已過發審會的154家、已受理18家、已反饋的165家、中止審查22家。

監管表示,近期已作出工作部署,要求各派出機構日常巡檢中增加對募集資金使用的專項檢查,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募集資金的現場檢查力度。

此前,市場人士紛紛表示,再融資新規助力價值藍籌股的投資。華泰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沈娟就曾指出,再融資新規從多個維度引導投資者關注價值投資而非短期逐利,明確募集資金用到實處,有助於營造健康的投融資市場,真正實現脫虛向實。對二級市場而言,依賴高折價率來獲取定增市場套利的機會將減少,定增市場的投資將更加關注公司的成長性和長期投資價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A股再融資新規落地:5家公司「秒響應」、82家公司或「改方案」這幾...
    截至目前,新規落地72小時——24小時內,機構研報快速跟進;48小時內,有上市公司「火速」響應發布方案;72小時內,A股市場以「熱烈漲升」歡迎;幾個月內,預計有數十家公司再融資能需要修改申報;今後,A股市場「韌性監管」將對「任性發行」說不!
  • 隨著註冊制的實施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主持人孫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平穩發展,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今日本報針對A股市場、債券市場和新三板的融資情況給予解讀,以饗讀者。
  •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
    再融資方面,不同質地公司的融資難易程度也將分化。 科創板、創業板IPO募資佔比超六成 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A股IPO融資規模大幅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年內A股IPO公司數量達357家,IPO募資規模達4392.42億元,同比增長81.48%。
  • 零成本申購的"雨虹轉債"錯過了還有!4券商8銀行擬發可轉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可轉債,這種兼具債券和股票特性的品種,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2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發行可轉債的預案,其中包括4家券商和8家銀行,長江證券、寧波銀行的可轉債申請都已獲得證監會批准,發行規模預計分別為50億、100億元。
  • 註冊制激活創業板再融資 「殼」價值大幅萎縮多股跌停
    與此同時,配合年初鬆綁的再融資新規,創業板再融資、併購重組註冊制改革有利於提升創業板上市公司融資能力,非公開發行市場有望迎來快速發展。註冊制激活再融資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的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或發行股份購買的資產,應當符合創業板定位或與上市公司屬於同行業、上下遊;明確涉及發行股份的重組實施註冊制,由交易所審核並制定具體審核標準、程序。
  • 期盼新政紅利 6家公司撤回再融資申請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是自11月8日證監會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以後,第6家撤回公開發行可轉債或非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計劃申請的公司。其中,江化微、中嘉博創和紅太陽均為撤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申請,紅太陽還明確公告,放棄可轉債轉向非公開發行股票進行再融資。
  • 美國可轉債市場概述
    美國可轉債在市場和結構安排上與我國有較大區別,主要體現在發行制度、可轉債結構、轉債條款和市場參與者等層面:  1)發行制度安排上,美國可轉債的發行權限屬公司董事會,可選擇公募/私募的方式發行,私募方式主要依據144A規則針對合格投資者發行,發行完畢後可進行再註冊,而再註冊後的「144A」債券與公開發行的可轉債沒有區別;  2)可轉債結構上,Vanilla
  • 深市出臺臨停新規,可轉債要涼涼了?——可轉債投資實盤周記(20201030
    導語:10月30日收盤後,深交所發布了可轉債交易臨停新規,大幅抑制了投機炒作,投資者如何辦?錦泓集團大幅提記商譽減值,可轉債影響如何?山鷹紙業發布三季報,正股和可轉債影響如何?實盤市值小幅小跌,交易計劃如何?
  • 【招商策略】內資加速入市,再融資全面回暖——2020年股市流動性展望
    在定增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另一類再融資——可轉債在2019年實現快速增長。2019年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有128家,較2018年翻倍;融資規模2690億元,相當於2018年全年可轉債融資規模的3倍多。從相對規模來看,可轉債的規模是定增規模的43%左右,對再融資市場形成一定補充。展望未來,可轉債作為一類再融資工具,正逐漸受到市場追捧,發行規模有望繼續加速;考慮到2019年9月創業板借殼和相關融資政策有所放鬆,並且再融資的定價和減持規定擬放鬆,有望帶動定增市場回暖。
  • 深交所今起施行可轉債臨停新規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張小潔 李靜)深交所近日發文完善可轉換公司債券盤中臨時停牌制度,新規則於11月2日起施行。根據調整後的臨停製度,無價格漲跌幅限制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競價交易出現下列情形的,深交所可以對其實施盤中臨時停牌措施:一是盤中成交價較前收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20%的,臨時停牌時間為30分鐘;二是盤中成交價較前收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的,臨時停牌至14:57。
  • 上市公司為何青睞股權質押融資?
    湖南湘潭某上市公司董秘稱,定增新規出臺後,原來的香餑餑變成了雞肋,融資規模大量減少,很多項目一調整就是規模減半,「退出那麼難,資金興趣不大,更何況現在行情還不好,很多公司的定增價格已經與現價嚴重倒掛。」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與再融資項目審核監管趨嚴之後,不少上市公司要麼修改定增方案,縮減融資規模,要麼乾脆終止實施定增。
  • 可轉債科普及打新小技巧
    可轉債是優質的上市公司發行的一種特殊的債券,特殊的地方在於:可轉債具有雙重選擇,你(買了可轉債的人,也即可轉債持有人)可以選擇持有可轉債至到期(握在手裡始終不賣,享受債券的特性:每年固定利息,到期還本);你還可以選擇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將持有的可轉債按照事先約定的價格轉換成對應上市公司的股票。
  • 李峰:再融資新規誘發套利動機 應警惕槓桿風險和波動風險
    2月14日,證監會發布了修改後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統稱為「再融資新規」),此次修改顯著放寬了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的監管要求。再融資新規改善了融資環境,提升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靈活度,這從市場當前火爆的定增行情也得到了印證。
  • 定增、配股、可轉債 券商大手筆再融資競逐重資本業務
    定增、配股和可轉債一直是上市券商補充資本金的三大主要途徑。此前,有三家上市券商相繼發布了與再融資相關的公告。業內人士指出,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上市券商正抓緊調整和完善業務布局,並競相推進再融資項目。隨著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等舉措落地,券商的重資本業務有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 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科創板再融資的含義是什麼
    在7月份,科創板再融資新規已經發布了,這對於不少科創板企業的後續融資是有利的。但不少投資者還是不清楚再融資的含義,那麼你知道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嗎?  科創板再融資是什麼意思?
  • 首單定向可轉債落定,8家正在排隊,從案例分析與普通可轉債區別
    新勁剛不是第一家計劃發行定向可轉債的企業,但卻搶先落地,成為發行第一單。2019年12月3日,據深交所公告,創業板上市公司廣東新勁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勁剛」)完成發行定向可轉債購買資產的登記工作,定向可轉債代碼為124001。
  • 「三道紅線」監管新規後的地產前融
    > 筆者按: 「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新規施行後,地產前融市場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需說明的是,不同的信託機構資金介入前融的時點有所差異,有的在開發商支付完土地保證金並拍得土地後即可介入(也即信託資金可用於繳納土地款);有的在開發商支付完畢全部土地款後才能介入。當然,信託的「真股/優先股」融資資金均可作為土地保證金資金退出的還款來源。 4.
  • 可轉債市場中期策略:向下空間有限 耐性等待轉機
    權益市場的行業輪動加快,年初銀行地產快漲快跌後,創業板開始強勢上行,之後則是「喝酒吃藥」行情,醫藥股走出相對獨立的行情。整體上半年的市場特點是,市場波動加大,同時行業輪動加快。這背後體現的是,大家在經濟預期下行的背景下,市場的整體縮量博弈。相對於單邊或者小幅震蕩市場,這樣的市場特徵,轉債投資者難以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