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看吳醫生科普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有一種「癌」,雖然頂著惡性腫瘤的名號但比一些息肉對腸道影響的還小,它就是結直腸類癌。那麼今天我們再來講一個跟類癌相反的例子—胰腺炎。胰腺炎雖然被人們冠以「炎症」之名,看著並不起眼。但如果發病了不及時治療,可是會要命的,所以在臨床上沒有人敢輕視它。
01胰腺炎讓古希臘大帝難逃一劫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早期常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和發熱,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難以與其他腹部急性病相區別。而如果胰腺出現出血、壞死,則會引起休克、高熱、黃疸甚至出現腸麻痺、急腹症等一系列重症表現。
面對帶有這些症狀前來就診的患者,醫生都不會輕視胰腺炎的存在,但一些普通群眾可就不好說了。
若干年前,我見過一篇新聞報導,貴州一位46歲的中年男性由於連續大量飲酒導致急性腹痛,起初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疼痛難忍才想起來要叫救護車,等救護車趕到時,人已經昏迷不醒了。
到了醫院急診,醫生緊急給這位患者輸血近一萬毫升,維持血容量,並準備手術。在歷時三個多月小時的手術,切除了近70%壞死的胰腺組織後,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而古希臘的王者——馬其頓帝國的國王,大型全民競技類項目「鬥地主」中梅花K的原型—亞歷山大大帝就沒那麼幸運了。據史料記載,這位當年橫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的大帝是個「宴會狂」,並因為連續的胡吃海喝丟掉了性命,年僅32歲。
根據大帝在暢飲之後表現出的劇烈腹痛和發熱表現,希臘胰腺炎病學專家協會推測:希臘人心中的神,亞歷山大大帝極有可能死於急性胰腺炎。
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兇險的「炎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02胰腺把自己給「消化」了
炎症是一種機體對於刺激的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這也和我們平日裡對於「發炎」的理解是接近的。而作為炎症界的「翹楚」,急性胰腺炎之所以殺傷性如此的強,就在於由於各種原因胰腺內的胰酶被激活了。
胰酶是胰腺分泌的重要消化酶,平日裡是促進消化和營養吸收的重要幫手。但在急性胰腺炎發作時,它們卻成為了幫兇。胰蛋白酶作為主力,在被激活後,憑藉著強烈的分解能力,直接把它的老家——胰腺給「消化」了。甚至還會引起周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出現胰腺炎典型的臨床表現和相關的併發症。
而一旦發生胰腺大部缺血性壞死或繼發感染,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全身病理改變和隨之而來的嚴重併發症,被稱為「重症急性胰腺炎」。就像前面講的那些案例一樣,重症病例往往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死亡率約為5%~30%,極度兇險。
不同的病因發病機制不盡相同,接下來我們看看日常生活中幾個常見的誘發急性胰腺炎的機制。
03膽道疾病和病從口入
一提到急性胰腺炎,急診科的醫生們腦海中就多半會反射出眾人觥籌交錯,大朵快頤的場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的學者認為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多是由於酗酒。在當時的文獻報導中記載,約有55%的急性胰腺炎與乙醇相關。不過隨著後來檢查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膽道疾病才是胰腺炎的首要病因。現有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患者都存在著肝膽系的基礎疾病。
下面我們就簡單看看,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幾個主要病因和預防的策略吧。
1.膽道疾病
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字母C所處的位置是膽管,而B的位置是胰管。在我們吃飯後,膽汁和胰液就分別從膽囊和胰腺流出,順著這兩條管道在十二指腸壺腹處(位置P,也是Oddi括約肌所在處)同食物殘渣相遇,就地消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膽道裡有結石、炎症、蛔蟲或發生Oddi括約肌痙攣等,都會引起膽管和胰管的交界處出現狹窄或阻塞。這時候就會引起膽汁在胰管發生逆流,提前激活胰蛋白酶等,從而引發胰腺炎。在我國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由於膽道疾病引發的急性胰腺炎,這其中膽結石患者佔了3%~7%。
2.乙醇與高脂、高蛋白飲食
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酗酒和暴飲暴食。可能是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吧,酒精性胰腺炎的發病從4%逐步上升到14.2%。有近四成患者都有相關飲酒或飲食過度史。引發此類急性胰腺炎的機制主要是酒中的乙醇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喝完酒反酸的滋味應該都體會過吧)、膽囊過度收縮,連同代謝產物乙醛等激活胰酶,損傷胰腺組織。這時候再伴隨著暴飲暴食,高脂高蛋白進食會引發Oddi括約肌痙攣,胰液大量分泌、逆流,引發胰腺炎。
3.高脂血症
大約1%~4%的急性胰腺炎是由於高脂血症引起的,而急性胰腺炎發病伴隨有高脂血症的病例則達到了5%~25%。業內認為當甘油三酯(TG)超過11.29mmol/L時,即成為急性胰腺炎的誘因或病因。在《2019年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專家強調目前高脂血症誘發的急性胰腺炎日漸增多,且呈年輕化,重症化態勢,需要引起重視。
4.手術與創傷
胰腺或十二指腸壺腹部相關的手術本身就會在術後存在急性胰腺炎的風險,這包括手術的直接損傷、感染、低血壓或術中用藥等因素。此外,器官移植手術在具備上述風險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也會引起約7%的患者發生急性胰腺炎。因此在這類手術前,醫生都會充分告知相關的風險。
5.其他除了上面四個主要病因以外,能夠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還有高鈣血症、藥物因素等十多個其他因素。
04預防急性胰腺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在了解急性胰腺炎是如何發病後,才能在生活中儘量避免其發生。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預防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肝膽健康體檢關注自己肝、膽、胰等器官的健康,如果存在發病隱患,應該及時幹預;
2.合理飲食 不酗酒,不暴飲暴食,生活中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控制血脂 關注自己的血脂,如有增高要通過飲食、運動或藥物調脂;
4.合理用藥注意噻嗪類、呋塞米、類固醇類、硫唑嘌呤類等藥物的使用,此類藥物存在誘發急性胰腺炎可能,要按照醫囑服用。
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急性胰腺炎的預防措施多是被動型的,即只要不去做這些,就能減少相關發病的風險。所以對於急性胰腺炎的預防,最根本的就是一句話:不要沒事去招惹它。
05疑似胰腺炎後的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如果做到上述幾點注意事項,多數人都能夠規避急性胰腺炎的風險。但總有一些不幸(比如說膽石症)會不期而遇,也有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法做到絕對地健康生活。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生了急性的劇烈腹痛伴噁心嘔吐,尤其是有膽道疾病史、高脂血症或發病前有大量飲酒、暴飲暴食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這很有可能就是急性胰腺炎發作了。
在這裡吳醫生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到了醫院就診之後要注意些什麼: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懷疑是胰腺炎,那麼在到醫院前,就不要在進食或飲水了,否則會加重病情。敲重點。
首先病史要敘述準確,到了醫院之後,醫生首先就會問你肚子疼之前都經歷什麼,也就是詢問病史。這個時候一定要如實說明,準確的病史是判斷急性胰腺炎的第一步;
然後要配合檢查,醫生在給你進行觸診、叩診和聽診後,如果懷疑是急性胰腺炎,會開具一些檢查。一般情況下包括血常規、血、尿澱粉酶和腹部影像學檢查。血、尿澱粉酶是確診胰腺炎的重要依據,結果超過正常值的三倍以上通常就可以確診了。
而腹部CT則是評價胰腺炎嚴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在CT下能夠明顯看到壞死的部分胰腺、判斷預後。B超也是一種經濟實惠的檢查手段,可以同時觀察到肝和膽的情況,對膽石症誘發的胰腺炎有很好的檢查效果;
最後要接受治療,如果確診了急性胰腺炎,什麼都不要想,乖乖地住院接受治療。只要不是重症病例,通過補液、鎮痛、抑酸、抑酶和抗感染等療法,就能夠迅速穩住病情。而如果發展成重症,就可能需要開腹手術了。
輕症急性胰腺炎一般病程在1周左右,預後普遍良好。約有15%~20%的輕症患者會發展為重症病例,通過積極治療,大概有7~8成患者可以痊癒。因此對於急性胰腺炎來說,及早發現及早就醫是避免出現意外的妥善辦法(當然了,不酗酒不暴飲暴食更重要...)。
06寫在最後
據報導,四川省人民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裡,在「五一」前後就收治了多達1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佔了該療區床位的一半數量。這些患者多是由於暴飲暴食、大量飲酒或是膽石疾病並發引起的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就是這樣一種打著」炎症「旗號,但殺傷力卻足以匹敵任何一種危重症、「扮豬吃老虎」的急性消化系統疾病。不過從發病機制上來看,如果我們不去主動招惹它,似乎它對於我們也不是那麼的抱有敵意。
所以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能夠自省或提醒周圍有相關隱患的人:健康生活,定期體檢,遠離菸酒,平安喜樂。
07參考文獻
Fagenholz PJ, Castillo CF, Harris NS, et al. Increasing United States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acute pancreatitis, 1988-2003. Ann Epidemiol 2007; 17:491.Fortson MR, Freedman SN, Webster PD 3r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Am J Gastroenterol 1995; 90:2134.於皆平, 沈志祥, 羅和生. 實用消化病學-第2版[M]. 科學出版社, 2007.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中華胰腺病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消化雜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瀋陽)[J].中華胰腺病雜誌,2019,19(5):321-331.紅星新聞,《五一假期飲食無節制惹的禍!急診ICU來了不少急性胰腺炎病人》,新浪四川,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