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級(Taigei Class)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於14日亮相,這是繼日本親潮級潛艇和蒼龍級潛艇後的一型新型潛艇。首艦「大鯨」號將於2022年3月服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艦隊的第22艘潛艇。
「大鯨」號潛艇,取自日語中的「大鯨魚」,於14日在日本本州島兵庫縣神戶船廠下水。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Nobuo Kishi)、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相當於海軍司令)山村浩(Hiroshi Yamamura)等約150人參加了下水儀式。
大鯨級潛艇的設計與蒼龍級潛艇非常相似,艇長84米,寬9.1米,水下排水量高達3000噸,配備鋰離子電池以延長潛航時間。
武器裝備包括6具HU-606 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能夠發射89型魚雷和「魚叉」反艦飛彈。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裝備的潛艇為排水量2750噸的親潮級和2950噸級的蒼龍級。
新型潛艇造價760億日元(約合48.564億元人民幣),由三菱重工公司建造。
根據2010年日本新防衛力建設指南《防衛計劃大綱》,日本計劃將其潛艇數量從16艘增加至22艘,以應對東亞地區各國日益增長的水下戰鬥力。
據了解,日本現在有9艘2750噸重的親潮級潛艇和11艘2950噸的蒼龍級潛艇,並計劃在2021年引入第12艘蒼龍級潛艇。
而「大鯨」號潛艇則成為繼親潮級和蒼龍級潛艇後的大鯨級新型潛艇的第一艘。
與日本其他艦船一樣,「大鯨」這個名字也來自於二戰時期的舊日本海軍。
在舊日本海軍序列中,「大鯨」號是一艘比較少見的潛艇母艦。
當時的日本自進入昭和時代,潛艇發展迅猛,1930年代中期,舊日本海軍原有的迅鯨級潛水母艦已經無法滿足新型一等潛艇的補給要求。為了達到配合要求,研製了大鯨級大型潛艇母艦。
在設計大鯨級潛艇母艦的時候,狡猾的舊日本海軍其實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按照航空母艦來設計,一旦戰爭爆發就將這艘潛艇母艦改裝為航空母艦。
1933年4月12日,大鯨級唯一一艘"大鯨"號潛艇母艦正式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
"大鯨"號使用了電氣焊接技術來製造,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早電氣焊接技術製造的軍艦,因此僅僅花了7個月就完成下水。
1934年3月31日,"大鯨"號竣工編入橫須賀鎮守府。1938年又接受了改造,其排水量達到了10000噸(標準)/14400噸(滿載),比前一代擁有了更好的遠洋適航能力、更強的物資搭載能力和更好的居住舒適度。
這艘巨大的戰艦能夠搭載潛艇補給用重油1070噸、魚雷27條、潛望鏡3具。武器有2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2座雙聯裝毗式40毫米高炮,2座四聯轉13毫米機槍。還擁有3架水上偵察機和1部彈射器,理論上能夠配合潛艇作戰。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
"大鯨"號出任第三潛水戰隊旗艦,率領9艘潛艇突擊至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但中途被召回國,接受改造成航空母艦的工程。
直到1942年11月28日,「大鯨」號才正式改裝為"龍鳳"號航空母艦。排水量增至13250噸搭載零式艦戰21架、九七式艦攻9架,共計30架。
這艘從潛艇母艦改裝而來的輕型航母在二戰中表現平平。
1945年3月19日美軍大空襲中,"龍鳳"號爆炸起火,雖然倖免沉沒但失去戰鬥力與航空母艦應具備的功能,只能系留港口。
戰爭結束後,該艦於1945年11月30日除籍,後被解體。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年後,「大鯨」號的艦名被用到了日本新型潛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