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蓮池中忙碌。
基地裡的中藥材長勢良好。
基地中不少荷花已經盛開。
紅網時刻益陽6月6日訊(記者 劉麗 通訊員 侯豔)初夏的傍晚,從益陽市安化縣冷市鎮南華村的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裡,荷花嬌豔欲滴,微風過處,飄來陣陣淡雅的清香,引得不少的遊客駐足觀賞。
「我們有幾百戶的湘蓮種植隊伍,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特色的湘蓮產品,還可以為遊客提供趣味十足的垂釣、優質衛生的鄉村住宿等一系列健康服務,形成了湘蓮旅遊觀光產業鏈,為當地建設美麗鄉村增加新亮點。」基地負責人夏鐵鋼看著來往的人群微笑著說。
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位於安化縣冷市鎮南華村,是一家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扶貧基地,在長年低洼積水的荒田種植湘蓮,在山林旱土種植黃精、玉竹、七葉一枝花等,因地制宜集水旱中藥材種植於一體融合林、茶、藥、旅共同發展。基地成員到目前已有200多戶,其中貧困戶113戶,為30個貧困戶提供了長期就業崗位。
2017年以來,為擴大脫貧隊伍,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在冷市鎮政協聯工委建議下為南華村114戶貧困戶舉行冷市鎮中藥材產業中藥材種植培訓班,重點講解安化冰磧巖區種植湘蓮的地理優勢以及種植湘蓮的技術,幫助貧困戶脫貧。
基地還定期為周邊其他從事湘蓮種植的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至2017年底,共指導援建安化本地湘蓮684畝,湘蓮產量達到342噸,獲得109.44萬元的現金收入,平均每年人均增收2400元。2018年,基地為20位貧困戶制定了產業扶貧項目,與其「一對一」籤訂了《中藥材產業幫扶協議書》,保證產品質量,並籌集產品回收資金,進行安化湘蓮的收購、加工、銷售。此項目將持續3年,推動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對象如期脫貧致富。
2018年,6月6日,冷市鎮政協聯工委員們一同來到扶貧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視察。縣政協委員李發科、石新權認為,扶貧基地勇於打破傳統模式,創新種植,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幫扶的力度強而有效,為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