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飄來芙蓉香 安化冷市鎮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見成效

2020-12-23 紅網

工作人員在蓮池中忙碌。

基地裡的中藥材長勢良好。

基地中不少荷花已經盛開。

紅網時刻益陽6月6日訊(記者 劉麗 通訊員 侯豔)初夏的傍晚,從益陽市安化縣冷市鎮南華村的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裡,荷花嬌豔欲滴,微風過處,飄來陣陣淡雅的清香,引得不少的遊客駐足觀賞。

「我們有幾百戶的湘蓮種植隊伍,不僅可以供應本地特色的湘蓮產品,還可以為遊客提供趣味十足的垂釣、優質衛生的鄉村住宿等一系列健康服務,形成了湘蓮旅遊觀光產業鏈,為當地建設美麗鄉村增加新亮點。」基地負責人夏鐵鋼看著來往的人群微笑著說。

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位於安化縣冷市鎮南華村,是一家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扶貧基地,在長年低洼積水的荒田種植湘蓮,在山林旱土種植黃精、玉竹、七葉一枝花等,因地制宜集水旱中藥材種植於一體融合林、茶、藥、旅共同發展。基地成員到目前已有200多戶,其中貧困戶113戶,為30個貧困戶提供了長期就業崗位。

2017年以來,為擴大脫貧隊伍,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在冷市鎮政協聯工委建議下為南華村114戶貧困戶舉行冷市鎮中藥材產業中藥材種植培訓班,重點講解安化冰磧巖區種植湘蓮的地理優勢以及種植湘蓮的技術,幫助貧困戶脫貧。

基地還定期為周邊其他從事湘蓮種植的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至2017年底,共指導援建安化本地湘蓮684畝,湘蓮產量達到342噸,獲得109.44萬元的現金收入,平均每年人均增收2400元。2018年,基地為20位貧困戶制定了產業扶貧項目,與其「一對一」籤訂了《中藥材產業幫扶協議書》,保證產品質量,並籌集產品回收資金,進行安化湘蓮的收購、加工、銷售。此項目將持續3年,推動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對象如期脫貧致富。

2018年,6月6日,冷市鎮政協聯工委員們一同來到扶貧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視察。縣政協委員李發科、石新權認為,扶貧基地勇於打破傳統模式,創新種植,形成有效的產業鏈,幫扶的力度強而有效,為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冷市大橋學校與安化二中攜手奮進,夢想起航
    安化二中結對幫扶大橋學校掛牌儀式,在大橋學校隆重舉行。安化二中領導和語文、數學、英語、生物、地理、體育等結對幫扶學科骨幹教師一行14人,大橋學校助教幫扶校友會代表一行7人,來到大橋學校,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人民政府主任督學李豐年,冷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寶成出席掛牌儀式。
  • 湖南華萊:茶香飄出好日子 茶農闊步奔小康
    村裡茶廠開得紅火,貧困戶張重軍也將茶園租給了華萊,專心學起了制茶的老手藝。「3畝茶園每年有幾千元的租金。」 張重軍說,平日裡他還承擔華萊茶園的管理,負責茶樹的培育、種植、採摘、管理等工作,收入可觀,去年就已籤字脫貧。 現在,安化漫山遍野的茶園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空氣中飄蕩著茶的清香。
  • 楊崖集鎮:中草藥種植助推產業扶貧
    近年來,楊崖集鎮利用渭河流域二陰山區地理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種植,打造集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標準化育苗基地,以及中藥材專業市場和中藥材初加工扶貧車間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園。
  • 藥香鋪路 產業增收——民樂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側記
    、標準化種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極大的增強了該縣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民樂縣先後被評授為「中國板藍根之鄉」「全省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範縣」、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溼藏藥區、河西走廊溫帶荒漠乾旱藥區等稱號。 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1萬畝,其中板藍根種植面積達10萬畝、黃芪8萬畝、當歸6萬畝、黨參1.5萬畝、其它5.5萬畝,建成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15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4個。
  • 網際網路+中藥材產業扶貧對接會
    2019年9月8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網際網路+中藥材產業扶貧對接會」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扶貧縣山西省五寨縣順利召開。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孫永章、五寨縣副縣長董雲龍、五寨縣政協副主席孫利民、五寨縣農業農村局副書記李忠毅、藥匣子藥品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賈瑞明、內蒙古中博匯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斌、五寨縣正和堂藥材公司總經理陳敘、五寨縣道地中藥材合作社社長劉俊希、五寨縣祥銳中藥材合作社社長徐永祥等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扶貧對接會。
  • 隱在高雲深處的最美茶園 安化問茶之旅
    看,72座大小山峰簇擁著海拔1427米的主峰,形如芙蓉盛開,雲霧雨水滋潤著山上6000多畝茶園。600年前,芙蓉貢茶就走進了皇室。今天,芙蓉山上荊竹園梯式老茶園的茶飛入太空,專供太空人飲用。  想不想看綠島茶園?2014年獲評「中國最美茶園」的鳳凰島,位於柘溪水庫,得乘船進茶島。在山環水繞的鳳凰島,與茶農採茶制茶,誰還記得塵世間的俗事?
  • 湖南華萊:引領安化黑茶產業全方位發展
    讓安化黑茶特色小鎮成為以茶的全產業連結為主線、特色生態農業為基礎、休閒度假生態觀光為補充的茶鄉小鎮和旅遊觀光的目的地,讓安化真正成為「世界黑茶中心」。「安化黑茶產業的復興任重而道遠,華萊將繼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建茶園、創品牌、擴渠道,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以此實現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開發,同時,還將帶動更多的茶企和茶農,共同做大做強安化黑茶產業,實現醇香四溢的安化黑茶香飄天下的願景!」
  • 「夜讀」曠胡蘭:芙蓉花開香自來
    芙蓉花開香自來文/曠胡蘭萬安於我,是一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她雖非我的原鄉,亦非我學習和工作的地方,然而,我的雙目卻一次次深情注視過她,我的雙腳也一次次丈量過她。每次去萬安,我必登上水電站大壩。自20年前第一次去萬安,直到今天,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也是這美麗的芙蓉花。車子經五豐到達沙坪,兩邊山嶺上的毛竹更多更密了。微風輕拂,綠濤翻滾。道路隨山勢、隨溪流蜿蜒。突然,路邊一塊寫有「竹韻裡加」的大石頭在我的眼前閃過。到裡加了!車速慢了下來,我打量著村裡的一切。白屋、青瓦,小橋、流水,村道平整、乾淨。視線所到之處,整潔、清爽。
  • 【展扶貧成效】踮起腳尖奔小康​
    環境改善 安居安心新農村根據村裡規劃,蠶桑中心充分利用上級扶貧專項資金和綠洲公司的大力支持,致力於村內環境整治和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民說現在村裡環境好了,橫邵路通了,交通也方便,幹什麼也有獎勵,我們做起事來也有了盼頭,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 木子店鎮洗馬河村:能人聯手創業,打造中藥材種植特色村
    「現在日子有盼頭了,不僅可以得到一筆土地流轉費,平時空閒來這裡做工還可以掙工資,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呀!」5月6日,在木子店鎮洗馬河村鄭才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正在務工的貧困戶笑著說道。洗馬河村位於李峰山下,巴水源頭,山清水秀,環境宜人。
  • 武都馬營鎮:中藥材產業成脫貧「良方」
    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挖藥材的李五平,曾是馬營鎮碌壩村的貧困戶。如今,在中藥材產業的帶動下,他逐步摘掉「窮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我通過資金入股合作社,再加上平時在合作社務工,一年下來不僅能領到分紅,還能拿到1萬多元的務工收入。」李五平給記者算起了經濟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中藥材產業基地迎豐收 吸納貧困戶就近就業
    雷春燕 李斌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德陽市中江縣永興鎮大柏山村中藥材種植基地一片生機盎然。記者從德陽市中江縣脫貧辦獲悉,3月4日這天,大柏山村中藥材產業基地迎來了首次丹參豐收節。該中藥材種植基地創建於2018年,流轉土地300餘畝用於種植丹參、芍藥等中藥材。長期在外務工的貧困戶蔣小軍得知基地在招工時,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今年受疫情影響至今未出門打工,我正愁著到附近找一份工作呢,每天耍著心裡不是滋味,沒想到在家門口就可以掙錢,真是太好了!」大柏山村黨書記劉世泉累並快樂著。
  • 鍾靈鎮:興產業 促增收 助脫貧
    近年來,該鎮結合傳統產業優勢,合理優化產業布局,根據各村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目前,我們以鍾靈水庫為中心,沿梅雲公路、鄧鍾公路、平大公路建成『三路一庫』產業布局。」鍾靈鎮人大主席張凌雲介紹。在合理布局下,目前鍾靈鎮茶葉、中藥材兩個產業已形成完整的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2019年,全鎮主導產業茶葉、中藥材實現產值1.9億元。真正實現鎮有主導產業,村有規模產業、戶有增收項目。
  • 「展扶貧成效」柿莊鎮:扶貧「小車間」 撐起脫貧「大夢想」
    扶貧車間作為就業扶貧的重要載體,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了方便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沁水縣柿莊鎮把扶貧車間建在了貧困群眾家門口,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扶貧新路子。
  • 廣東民族地區中藥材產業富民興村研討會舉行
    來自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尋找進入新發展階段廣東民族地區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支點。  本次研討會由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員會、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中醫藥局指導,廣東省扶貧開發協會、省南方扶貧開發研究院、省中藥研究所、省綜合開發研究院、陽山縣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員會駐村工作隊、陽山縣秤架瑤族鄉人民政府承辦。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該村也屬於典型的茗洋湖水庫水源保護地,全村80%以上的土地屬於生態公益林,可用耕地只有1000餘畝,產業發展基礎很薄弱。全村90%以上的勞動力在外務工,留在村裡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兒童,加上種植傳統農作物並不怎麼賺錢,村民缺乏增收手段。「一直以來,我們村除了政策性資金之外,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國務院新聞辦就產業扶貧進展成效舉行發布會
    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都加大對產業扶貧的投入,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超過40%。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6800多億元。將貧困因素作為農業生產發展等資金的測算分配因素,高標準農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都向貧困地區傾斜。三是堅持典型引路。
  • 「小桔子大豐收」 石潭鎮扶貧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在湘潭縣石潭鎮亞華沙糖桔專業種植合作基地的兩百多畝桔園裡,大大小小的桔子樹早就掛滿了橙黃的沙糖桔,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11月21日當天正值周末,亞華沙糖桔專業種植合作基地舉行了開園儀式,迎來了第一批慕名前來採摘購買的遊客。遊客:我們全家人從湘潭市區開車過來的,小孩子可以來這裡體驗親手採摘桔子的樂趣,老人可以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看看這豐收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