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孟)近日,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在安化縣開幕。開幕式上,湖南華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社強表示,未來兩年內,湖南華萊將投入3000萬元的精準幫扶資金,帶動67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近年來,隨著黑茶生產與加工的蓬勃發展,安化的物流、旅遊、文化、廣告等行業也迅速興起,不少安化人踏上致富之路。據了解,以安化黑茶為主打產品的湖南華萊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把總部遷至冷市鎮,對村民進行手把手培訓,以保底價收購茶葉。直接收購鮮茶,只是華萊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的其中一種方式。黑茶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活躍著安化當地制茶「匠人」的身影。
茶農重回茶園 家門口就能致富
「種了幾畝茶,還不夠餬口。」提起以前的日子,湖南省安化縣冷市鎮高橋村村民黃方困頗有些唏噓。因為缺乏培管技術,茶葉賣不出好價錢,黃方困不但沒攢下積蓄,還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他乾脆將家裡的幾畝地改種了玉米、黃豆等農副產品,在鎮上換點錢過日子。
黃方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安化產茶制茶歷史悠久,種植茶葉的環境優良。長期以來,很多農民都以種茶為生,安化的茶農達30多萬人。但由於茶葉市場的不穩定性,許多茶農荒掉茶園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將茶園改種其他農作物。
華萊公司成立後,通過流轉村民土地,在安化縣冷市鎮、江南鎮建立黑茶產業園、萬畝有機黑茶種植基地、葉子茶廠、水龍茶園等多個種植生產基地,還成立了黑茶種苗繁育中心、GMP黑茶深加工生產車間,鼓勵茶農重回茶園,再拾種茶信心。
為帶領茶農脫貧致富,通過走村串戶,摸底調查,華萊向18個村3018人發出了免費培訓通知,邀請業內專家進行黑茶種植培管技術集中培訓,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由專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隨時解答貧困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無償提供茶苗,技術送到家,保底價收購,啥後顧之憂都沒了。」 2012年,黃方困將家裡的5畝地都開墾出來,重新種上了茶苗。今年正式迎來茶葉的採摘期,預計每畝收入在4000元以上。「咱脫貧有希望嘍!」 黃方困笑呵呵地說。
村裡茶廠開得紅火,貧困戶張重軍也將茶園租給了華萊,專心學起了制茶的老手藝。「3畝茶園每年有幾千元的租金。」 張重軍說,平日裡他還承擔華萊茶園的管理,負責茶樹的培育、種植、採摘、管理等工作,收入可觀,去年就已籤字脫貧。
現在,安化漫山遍野的茶園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空氣中飄蕩著茶的清香。華萊公司建立的8000畝有機茶園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全部招聘附近貧困農民種植茶葉,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使400戶1600名貧困農戶直接受益。
農民工進茶企 豐富就業助脫貧
在安化,不僅茶農們實現了家門口的致富,隨著黑茶種植、生產、銷售、服務和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產業鏈逐漸形成,大量的就業崗位也吸引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才重新回到故鄉,開始從事與茶有關的行業。
「茶磚質量好不好,還得看裝箱。」在華萊黑茶壓制車間,壓制車間主管夏欽,正在給村民進行技術培訓,「裝箱的技巧在於均勻,掌握不了厚度,便會影響品相。如果有邊差或者雜物,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
原本,夏欽是文昌村有名的貧困戶,母親重病,還要拉扯小孩,在深圳開計程車的夏欽承擔全家的重擔。2015年,聽說鎮裡新建的茶廠招工,夏欽回到家鄉,成了華萊黑茶車間流水線的一名工人。從修磚、拉模、司秤、裝箱到上架,壓制黑茶的每個步驟,夏欽都得心應手,由他壓制的茶磚合格率在99%以上。
「要說最大的變化,還是在思想上,可不能再懶散了。」現在的夏欽,一年工資收入六七萬,年底還有獎金,臉上充滿著向上的朝氣,「貧困帽早就摘下了,只要肯奮鬥,相信日子一定能越過越好。」
鋪開棉紙、放好茶磚、沿四角包好……在華萊的「扶貧車間」,杈溪村的村民羅會容正在包裝茶磚。「每天完成六七十件,3000多的月工資,年底還有年終獎金。」羅會容笑著說,「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收入也比在外務工翻了好幾番咧。」
在「扶貧車間」,像羅會容這樣的貧困戶,共有26人。據介紹,車間全部招聘附近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民,通過技術培訓上崗,使他們就地由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目前,「扶貧車間」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
此外,公司還推出了扶貧產品「富民茶」,每銷售一片「富民茶」,即提取5元作為產業扶貧專項基金,每年可銷售60萬片,提取300萬元,並設立了專用帳號,由縣扶貧局和公司共同管理,用於直接幫扶貧困戶。
茶旅融合發展 村民闊步奔小康
「先有茶,後有縣」。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安化黑茶,載於唐、興於宋、貢於明、盛於清。為把茶產業做大做強,依託得天獨厚的黑茶資源和獨特濃鬱的黑茶文化,華萊積極發掘文化底蘊,將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形態融入到產業發展的大局之中,推進茶旅文一體化,帶動當地村民致富。
「壓起來咧-——把槓抬呀!重些壓咧——-慢些滾呀!」 在冷市鎮葉子茶廠的體驗工坊,當地號子響起,當地漢子正在進行千兩茶製作技藝表演。從一片鮮葉到一塊磚,從一塊磚到一杯茶,遊客都可親自體驗相關的傳統製作工藝,尋訪黑茶文化的歷史。
「僅在葉子茶廠,一天的遊客都上千人呢。」今年31歲的李美華,原本在福建泉州從事手機銷售的工作,回到家鄉之後,根據李美華的性格與外形條件,華萊對她進行了禮儀培訓,讓她從事接待和茶藝展示工作。
「以前在外東奔西跑,花銷也大,根本存不下錢,是徹徹底底的『月光族』。」李美華說,現在每個月工資4000元,逢年過節還有額外福利,「希望給遊客好好展示黑茶,讓更多人愛上黑茶!」
不僅是李美華,華萊目前已直接安排就業3500人,其中貧困人口1000人,年工資總額逾1.5億元;帶動種植、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相關產業間接就業9.67萬人,其中貧困農戶2.32萬人,間接收入逾5億元。
據統計,湖南華萊現有萬隆黑茶產業園、冷市黑茶產業園、3萬畝有機黑茶種植基地、中國安化黑茶種苗繁育中心、GMP深加工生產車間、葉子茶廠、水龍茶園等多個黑茶種植生產基地,年生產銷售黑茶5萬噸,年接待茶商、遊客逾30萬人次,截止至2017年10月累積繳納稅收達8億元。
(責編: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