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萊:茶香飄出好日子 茶農闊步奔小康

2021-01-15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孟)近日,第四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在安化縣開幕。開幕式上,湖南華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社強表示,未來兩年內,湖南華萊將投入3000萬元的精準幫扶資金,帶動67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近年來,隨著黑茶生產與加工的蓬勃發展,安化的物流、旅遊、文化、廣告等行業也迅速興起,不少安化人踏上致富之路。據了解,以安化黑茶為主打產品的湖南華萊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把總部遷至冷市鎮,對村民進行手把手培訓,以保底價收購茶葉。直接收購鮮茶,只是華萊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的其中一種方式。黑茶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活躍著安化當地制茶「匠人」的身影。

茶農重回茶園 家門口就能致富

「種了幾畝茶,還不夠餬口。」提起以前的日子,湖南省安化縣冷市鎮高橋村村民黃方困頗有些唏噓。因為缺乏培管技術,茶葉賣不出好價錢,黃方困不但沒攢下積蓄,還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他乾脆將家裡的幾畝地改種了玉米、黃豆等農副產品,在鎮上換點錢過日子。

黃方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安化產茶制茶歷史悠久,種植茶葉的環境優良。長期以來,很多農民都以種茶為生,安化的茶農達30多萬人。但由於茶葉市場的不穩定性,許多茶農荒掉茶園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將茶園改種其他農作物。

華萊公司成立後,通過流轉村民土地,在安化縣冷市鎮、江南鎮建立黑茶產業園、萬畝有機黑茶種植基地、葉子茶廠、水龍茶園等多個種植生產基地,還成立了黑茶種苗繁育中心、GMP黑茶深加工生產車間,鼓勵茶農重回茶園,再拾種茶信心。

為帶領茶農脫貧致富,通過走村串戶,摸底調查,華萊向18個村3018人發出了免費培訓通知,邀請業內專家進行黑茶種植培管技術集中培訓,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由專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隨時解答貧困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無償提供茶苗,技術送到家,保底價收購,啥後顧之憂都沒了。」 2012年,黃方困將家裡的5畝地都開墾出來,重新種上了茶苗。今年正式迎來茶葉的採摘期,預計每畝收入在4000元以上。「咱脫貧有希望嘍!」 黃方困笑呵呵地說。

村裡茶廠開得紅火,貧困戶張重軍也將茶園租給了華萊,專心學起了制茶的老手藝。「3畝茶園每年有幾千元的租金。」 張重軍說,平日裡他還承擔華萊茶園的管理,負責茶樹的培育、種植、採摘、管理等工作,收入可觀,去年就已籤字脫貧。

現在,安化漫山遍野的茶園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空氣中飄蕩著茶的清香。華萊公司建立的8000畝有機茶園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全部招聘附近貧困農民種植茶葉,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使400戶1600名貧困農戶直接受益。

農民工進茶企 豐富就業助脫貧

在安化,不僅茶農們實現了家門口的致富,隨著黑茶種植、生產、銷售、服務和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產業鏈逐漸形成,大量的就業崗位也吸引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才重新回到故鄉,開始從事與茶有關的行業。

「茶磚質量好不好,還得看裝箱。」在華萊黑茶壓制車間,壓制車間主管夏欽,正在給村民進行技術培訓,「裝箱的技巧在於均勻,掌握不了厚度,便會影響品相。如果有邊差或者雜物,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

原本,夏欽是文昌村有名的貧困戶,母親重病,還要拉扯小孩,在深圳開計程車的夏欽承擔全家的重擔。2015年,聽說鎮裡新建的茶廠招工,夏欽回到家鄉,成了華萊黑茶車間流水線的一名工人。從修磚、拉模、司秤、裝箱到上架,壓制黑茶的每個步驟,夏欽都得心應手,由他壓制的茶磚合格率在99%以上。

「要說最大的變化,還是在思想上,可不能再懶散了。」現在的夏欽,一年工資收入六七萬,年底還有獎金,臉上充滿著向上的朝氣,「貧困帽早就摘下了,只要肯奮鬥,相信日子一定能越過越好。」

鋪開棉紙、放好茶磚、沿四角包好……在華萊的「扶貧車間」,杈溪村的村民羅會容正在包裝茶磚。「每天完成六七十件,3000多的月工資,年底還有年終獎金。」羅會容笑著說,「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收入也比在外務工翻了好幾番咧。」

在「扶貧車間」,像羅會容這樣的貧困戶,共有26人。據介紹,車間全部招聘附近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民,通過技術培訓上崗,使他們就地由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目前,「扶貧車間」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

此外,公司還推出了扶貧產品「富民茶」,每銷售一片「富民茶」,即提取5元作為產業扶貧專項基金,每年可銷售60萬片,提取300萬元,並設立了專用帳號,由縣扶貧局和公司共同管理,用於直接幫扶貧困戶。

茶旅融合發展 村民闊步奔小康

「先有茶,後有縣」。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安化黑茶,載於唐、興於宋、貢於明、盛於清。為把茶產業做大做強,依託得天獨厚的黑茶資源和獨特濃鬱的黑茶文化,華萊積極發掘文化底蘊,將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形態融入到產業發展的大局之中,推進茶旅文一體化,帶動當地村民致富。

「壓起來咧-——把槓抬呀!重些壓咧——-慢些滾呀!」 在冷市鎮葉子茶廠的體驗工坊,當地號子響起,當地漢子正在進行千兩茶製作技藝表演。從一片鮮葉到一塊磚,從一塊磚到一杯茶,遊客都可親自體驗相關的傳統製作工藝,尋訪黑茶文化的歷史。

「僅在葉子茶廠,一天的遊客都上千人呢。」今年31歲的李美華,原本在福建泉州從事手機銷售的工作,回到家鄉之後,根據李美華的性格與外形條件,華萊對她進行了禮儀培訓,讓她從事接待和茶藝展示工作。

「以前在外東奔西跑,花銷也大,根本存不下錢,是徹徹底底的『月光族』。」李美華說,現在每個月工資4000元,逢年過節還有額外福利,「希望給遊客好好展示黑茶,讓更多人愛上黑茶!」

不僅是李美華,華萊目前已直接安排就業3500人,其中貧困人口1000人,年工資總額逾1.5億元;帶動種植、加工、包裝、物流、銷售等相關產業間接就業9.67萬人,其中貧困農戶2.32萬人,間接收入逾5億元。

據統計,湖南華萊現有萬隆黑茶產業園、冷市黑茶產業園、3萬畝有機黑茶種植基地、中國安化黑茶種苗繁育中心、GMP深加工生產車間、葉子茶廠、水龍茶園等多個黑茶種植生產基地,年生產銷售黑茶5萬噸,年接待茶商、遊客逾30萬人次,截止至2017年10月累積繳納稅收達8億元。

(責編:袁勃)

相關焦點

  • 「窗口」看小康⑱|畲家茶香飄千裡 聆聽景寧茶農的小康故事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8月31日在學習強國浙江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天目新聞客戶端、小時新聞客戶端以及有關縣級融媒體平臺推出第18期報導《畲家茶香飄千裡》——   景寧惠明茶自唐代開始種植,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 湖南華萊:引領安化黑茶產業全方位發展
    「安化黑茶產業的復興任重而道遠,華萊將繼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建茶園、創品牌、擴渠道,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以此實現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開發,同時,還將帶動更多的茶企和茶農,共同做大做強安化黑茶產業,實現醇香四溢的安化黑茶香飄天下的願景!」陳社強董事長對企業及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湖南華萊肩負「黑茶使命」 致力於品類多元創新
    通過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探索與創新,湖南省安化縣的黑茶資源,正在為更多的世人所知,展現千年茶史所特有的魅力。實際上,湖南華萊與黑茶是相互成就的關係。黑茶獨特的產品品類,給湖南華萊帶來了發展機遇,也讓湖南華萊有能力去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而湖南華萊創新發展,也幫助黑茶品類走向更大的舞臺。黑茶使命安化黑茶是湖南省安化縣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之一。2009年湖南華萊進軍安化黑茶產業。
  • 湖南華萊「科研創新+智能生產」提升茶品質紀實
    科技賦能安化黑茶高質量發展——湖南華萊「科研創新+智能生產」提升茶品質紀實□ 本報記者 王惜純而這樣的高新技術,在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隨處可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技術示範基地、湖南省革命老區安化黑茶生產基地、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博士工作站、劉仲華院士工作站……作為安化縣唯一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成立於2009年的湖南華萊,用11年的光陰,以安化黑茶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科技為支撐,逐步實現了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而這,得益於「科研創新+智能生產
  • 湖南華萊:讓黑茶飄香世界
    「『要做就做最好的黑茶』,這是企業的宗旨,也是華萊安身立命之根本。」湖南華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董事長陳社強曾多次公開表示。為此,在2009年進軍安化黑茶產業之初,該公司就樹立了「讓黑茶飄香世界」的目標。近十年來,湖南華萊挖掘黑茶價值,打造集種植、科研、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完備產業鏈布局,從茶園到茶葉再到茶杯,真正做到了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
  • 種茶已成脫貧奔小康重要渠道,廣西山區茶農的茶故事速來聽……
    茶,是壯鄉兒女熱情待客的必備飲品,承載著他們對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幾十年前,人們耳熟能詳的彩調劇《劉三姐》唱段:「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如今已悄然被改為:「我今已有好茶飯,更有山歌敬親人。」夏秋之交,我們走進深山幽谷,聆聽廣西山區茶農的「茶故事」。
  • 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開館
    5月22日,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華萊)重資打造的「湖南華萊中華茶文化館、科技館、萬隆茶館」在益陽安化萬隆黑茶產業園正式開館。 開館儀式上,由湖南華萊公司總經理龍明華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精英,並感謝他們為推廣安化黑茶和傳承茶文化所做出的積極努力。 湖南華萊總裁張先枚表示,中國是茶的故鄉,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
  • 攜手奔小康 真情暖茶鄉——湖南農業大學支持古丈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湖南農業大學與古丈縣在認真打造溪州、牛角山等有機茶生產管理教學實踐基地的基礎上,還打造了竹溪灣、青竹山、杜家坡、梳頭溪等茶旅融合發展教學實踐基地,尤其是近5年來,湖南農業大學先後組織了400餘名師生到古丈縣開展實踐鍛鍊,通過深入實地、建立項目、參與研究、實踐教學等協作方式,使全縣約12000名茶農的專業知識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精心組織人才培訓工作。
  • 描繪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美麗畫卷 湖南省美術作品展覽長沙開展
    202件展現脫貧攻堅奔小康新成果的優秀美術作品集中亮相,向偉大祖國獻禮。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勝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 羽超聯賽半決賽今日打響 湖南華萊對戰聯賽新軍瑞昌碧源
    湖南華萊羽毛球俱樂部球員全家福。本文供圖/省羽協紅網時刻9月13訊(記者 符洹雨 實習生 劉佳)9月12日,2020年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抽籤結果公布,在常規賽階段排名第三的湖南華萊,將於今晚(9月13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半決賽中對戰聯賽新軍瑞昌碧源。常規賽階段,湖南華萊僅在面對青島仁洲和瑞昌碧源的比賽中落於下風,其餘比賽均保持全勝。
  • 【脫貧奔康·粵來粵好】潮州: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
    「脫貧奔康 粵來粵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5日來到潮州,一起探尋精準扶貧如何讓泡在茶杯裡的「超級產業」越來越香。  走進叫水坑村,茶香撲面而來。每當客人來到,村裡人總會拿出好茶待客。近幾年,叫水坑村的整體茶葉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這與潮州市府辦駐叫水坑村扶貧工作隊的扶貧工作關係密切。
  •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聚焦麗水景寧:畲家茶香飄千裡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聚焦麗水景寧:畲家茶香飄千裡 2020年08月31日 03:47:04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浙江在線8月31日訊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發起的《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今天推出第18期視頻,走進麗水景寧。
  • 湖南華萊未獲直銷牌照先涉傳銷
    張某所指的公司即華萊黑茶的生產廠家,名為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華萊」)。據公開資料,黑茶是六大基本茶類之一,歷史悠久。湖南的安化黑茶是黑茶中較為有名的。在湖南華萊的宣傳口徑中,自稱「湖南華萊無疑是(安化黑茶)市場的領跑者」。但湖南華萊至今未取得直銷牌照,按照有關規定,茶葉也不能作為直銷產品。
  • 【決勝2020 全面小康湖南行】茶香不怕巷子深,黃金茶圓了村民致富夢
    「決勝2020」全面小康湖南行採訪團來到黃金村,帶大家探尋黃金茶谷的秘密。石英超向記者介紹「茶樹王」 光明網記者王欣夷 攝  茶香也怕巷子深,但如今借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思維的東風,黃金村的黃金茶產業也更上一層樓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臺灣姑娘承父業 大陸種茶香飄兩岸
    臺灣姑娘承父業 大陸種茶香飄兩岸 2011-05-16 14:0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編輯:白皛  林君盈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姑娘,十幾歲就跟隨投資茶園的父母從臺灣來到大陸學習生活。如今她繼承了父母在大陸的事業,繼續種茶經營茶葉生意。
  • 浙傳聯合茶企,攜手當地茶農,精準「產業幫扶」助老鄉脫貧致富
    經過實地走訪,浙傳老師發現,茶葉是新聯村村民的主要生活來源,該村還是「平陽黃湯」的核心產區,要實現村民的全面小康,就得帶領他們把茶文章做好,把平陽黃湯做大。由此,浙傳瞄準了「產業扶貧」這個路子,聯合當地茶企,攜手茶農脫貧致富奔小康。「平陽黃湯」是溫州的歷史名茶。
  • 世園會「湖南日」:將向全世界推介湖南茶油、茶葉
    紅網時刻7月5日訊(記者 李璐)7月7日-9日,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迎來湖南專場特別活動——世園會「湖南日」。期間除了特色展覽,還將圍繞「湖南茶油,香飄全球」「三湘四水,五彩茶香」主題,向全世界推介優質的湖南茶油和茶葉。
  • 點亮我們的好日子(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懷揣著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我兒時的夢境裡,常常出現高高的電線桿、鋥亮的大燈泡和能看戲的電視機。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村裡終於通電了,我們家也裝上了電燈。一拉即亮,一拉又滅,電燈著實讓奶奶稀奇了好幾天。奶奶說,電很神奇,看不見,摸不著,穿過細細的一條線,能磨麵、能點燈、會唱戲、會扇風,還能孵小雞呢。
  • 茶業興,茶農富!茶葉專家傳藝到茶鄉
    3月30日和31日,記者跟隨他到桃江和安化的茶山,看他給當地茶農上茶葉技術培訓課,到車間指導示範茶葉加工,從白天忙到深夜,樂此不疲,深深感到他對茶業茶農的熱愛。30日上午,我和市茶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建國一道,驅車到桃江縣灰山港鎮的神仙坳,等候從長沙趕來的包老,一起前往桃江甘泉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