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總部大廈項目作為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首個交付使用項目,標誌著琶洲核心片
近年來,廣州加快推進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成效顯著,持續紮實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加速打造粵港澳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全球數字產業變革新標杆。記者日前從廣州市政府獲悉,截至2019年底,廣州數字創意產業營收突破千億元,多項細分領域穩定發展穩居全國前列。作為全國遊戲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廣州的遊戲產業營收佔全國遊戲產業營收約25%,佔全省遊戲產業營收約30%。
加快數字創意產業研發創新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對廣州的定位要求,廣州正在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新生態,在當前疫情防控及未來發展中持續紮實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
數字創意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內容,依託數位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的產業,具體包括遊戲、動漫、電競、直播、數位音樂、數字設計等業態。
今年4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廣州市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加快數字創意產業關鍵核心應用技術的研發創新。
具體而言,廣州將依託天河區、黃埔區數字創意新業態發展基礎優勢,爭創國家級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示範區。同時加速VR/AR(虛擬實境/增強現實)、遊戲交互引擎、數字特效、全息成像、裸眼3D等關鍵核心應用技術的集中攻關,持續催生一批數字創意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通,廣州還將在數字創意領域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國際合作,引進一批國際頂尖的數字創意團隊和企業,為我國數字創意產業參與國際競爭、以數字創意技術帶動文化精品輸出提供先行示範。
政策的引導在前,產業建設的行動緊隨其後。5月28日,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在廣州市規劃委員會上獲得通過。
該基地面積近131公頃。未來,這裡將打造具有創新創業氛圍的數字產業集聚空間,規劃有電競綜合館、電競動漫酒店、眾創基地、影視動漫創作基地等;同時配套生活區、中小學、現代美術館、AR/VR體驗館等。
遊戲企業上半年業績增速預計同比增10%
廣州擁有國家軟體和動漫遊戲產業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東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廣州主園區等多個國家授予的數字創意產業相關稱號,以及網易、酷狗、奧飛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廣州市數字創意產業收到波及較小、復甦快,呈現出逆勢增長延續高發展的態勢,主要遊戲企業在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速預計同比提升10%。
目前廣州共有遊戲企業2768家,聚集了網易、三七互娛、星輝天拓、多益網絡等多家頭部企業,孵化出YY、虎牙、CC三大知名直播平臺,培育了「夢幻西遊」「神武」「陰陽師」「永恆紀元」等多個遊戲品牌。
目前,廣州番禺區作為國內遊藝機最大的生產基地和集聚地,產值在國內市場佔比約60%。此外,廣州是國內電競賽事起步較早的城市之一,在全國三大電競賽事直播平臺中,廣州虎牙和網易CC直播佔據兩個席位。
儘管疫情期間實現強勢增長,廣州的遊戲行業並未滿足於既有成績。4月10日,在廣州市新聞通氣會(動漫遊戲電競產業專場)上,網易遊戲公共事務部副總經理、廣州市政協委員胥柏波透露,網易遊戲將投入10億元,以廣州為中心打造全產業電競生態。
「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一個以本土原創遊戲為競技項目的國際職業賽事,而廣州作為擁有全國最雄厚的遊戲產業基礎的城市,本地遊戲廠商應發揮這種優勢。」胥柏波談道。
培育出「豬豬俠」等動漫品牌
除了遊戲行業外,廣州的動漫產業原創同樣成績突出。目前廣州動漫企業超過500家,經國家認證的重點動漫企業5家,佔全省的80%以上。
其中漫畫的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國10%以上,而動畫片年產量超200部,時長近3萬分鐘,年播出動畫片26萬分鐘,產量和播出量均在全國領先;培育出多個影響力和市場輻射力較大的動漫品牌,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巴啦啦小魔仙、快樂酷寶等四大品牌入選中國動漫十大品牌榜單。中國動漫金龍獎(CACC)、中國國際漫畫節(CICF)、全國動漫美術作品展覽等國內頂級動漫盛事永久落戶廣州。
此外,廣州的數位音樂領域也在穩步發展。截至目前,網易雲音樂用戶數達8億人,是國內第二大在線音樂品牌。酷狗是中國領先的數位音樂交互服務提供商。荔枝網絡是全球第一個在手機上創建自己的電臺和錄製節目的手機APP,被美國新興商業雜誌《快公司》中文版譽為「十家影響我們生活的中國企業」。
在數字設計方面,廣州同樣保持了全國領先地位。2019年,廣州榮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頒發的全球「定製之都」稱號,世界家居定製企業營收前五強廣州佔三(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廣州服飾定製依託「3D試衣+柔性生產」,最快30分鐘完成一套西服定製。廣汽打造「APP+智能生態工廠」,將實現新能源汽車16800種定製組合。
下一步,廣州將進一步做好產業發展引導工作,加速數字創意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強產業園區載體建設,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進一步提升數字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化產業集聚效應。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