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民間也叫泰山娘娘,是泰山的女神。所謂「北元君,南媽祖」,一位陸地女神,一位海洋女神,提到這位陸地女神,很多人感到很陌生。碧霞元君何許人也?為什麼在民間又這麼大的影響?
碧霞元君在北方地區信仰極盛,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廟宇,僅陽穀至少有壽張碧霞祠、七級碧霞祠。
其中七級碧霞祠在七級古街東首,現在的河東小學。據說,這裡是這裡是碧霞娘娘的行宮,始建於宋代,後世多有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門,迎牆,前殿,東西廂房,後殿等建築。山門前有龜駝碑兩座,迎牆為寬約一米高約一米半的石碑並立而成,為清朝重修時所立。前殿,三間兩層,上層為鐘樓,上有巨鍾,鐘聲響亮。東西廂房門前有龜駝碑及松柏,東廂房供奉送子娘娘、祈福娘娘,「抱得天上麒麟子,送與人間吉祥家」,西廂房供奉眼光娘娘、接生娘娘,「心明眼亮體康健,神情氣爽愛滿園」。後殿代奉泰山老母,旁有金童玉女等神像,「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民間百姓要來這裡頂禮膜拜?
碧霞元君的信仰給予人希望或者理想。這漫長的封建時期,人們的生活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疾病、災荒、兵匪等等,這往往是民間百姓無法應付的。碧霞祠的存在,它接受人們的香火,也扮演的福利機構的角色。一些廟祝精研醫術,治療周邊百姓的病痛;災荒年景,布齋施粥,與附近百姓共渡難關。最重要的,她為附近百姓樹立了一切困苦都可以得到解脫的精神支柱。
碧霞元君的信仰為百姓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準則。古代的教育並不發達,但是共同的準則是社會穩定、繁衍的基石。碧霞元君通過廟祝活動,將當時的普世觀念一遍一遍重申。她要求百姓忠誠於國家,孝順父母,撫育兒女,鄰裡和睦,講求誠信,這些是善,善者必昌。她禁止百姓侵奪他人田地,偷盜錢財,欺男霸女,這些是惡,為惡必滅。
碧霞元君,也就是泰山奶奶,在這一帶有個徒弟,叫任喜悲,他的廟門前是這樣說的,「忠於君,孝於親,信於朋友,從不拜佛又如何?侵人田,奪人財,佔人妻子,從來燒香也無益!」
正是這種信仰,使得百姓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小心謹慎,勤勉持家。眾多個人的這種行為匯集起來,形成嫉惡如仇,從善如流的社會風尚,從而使得社會和睦,綿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