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多福山腰碧霞宮
碧霞元君聖跡巡禮系列之42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
朝聖時間:2020年1月3日
朝聖地址: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銀灘旅遊度假區小陶家村北(乳山市濱海新區,威海乳山市的東南面、銀灘旅遊度假區的北部2公裡處,多福山度假區)。
地理坐標:北緯36°52′56″東經121°43′3″
聖跡簡介
在景區入口處有一個接待之處,就什麼小鎮,不太喜歡。進入景區即是霄龍禪寺及金剛塔,僅在寺院的最後一進院落的門口稍作停留,此處門額書「若蘭塵卻」的繁體字,即「如蘭塵卻」,大概是「君子若蘭,超卻凡塵」之意,或者是「心靜若蘭,了卻凡塵」。院門緊閉,但聞犬吠鴨鳴。居住此處的不只是位隱士還是位高僧,但無論何種身份和目的,肯定是一位偽裝者、自命者,因為在這旅遊之地、風景之區,你的心靜的了嗎?這凡塵你出得了嗎?自命高雅而已,附庸一下而已。
沿著石階山路攀延而行,透過松樹之間的斑駁縫隙,遠遠看到一組仿古建築,在雲霧繚繞的山崖邊,猶在仙境。尋路而去,竟是此行的目的地「碧霞宮」。
碧霞宮(碧霞元君祠)位於威海乳山多福山,有一千餘年歷史。據傳,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宋朝,因為當時道教十分盛行,百姓們對碧霞元君極為信仰,於是建起了「碧霞宮」。據相關考證,碧霞元君祠和泰山上的碧霞宮屬於一脈,有著很深的淵源。文革時期,碧霞元君祠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名人石刻遺蹟丟失,直到2003年,才被重新翻建,地基是明朝時期的。據傳,上世紀40年代,這座祠廟裡住著一位姓苟的道士,常常教授山下村莊的孩童讀書寫字。
相傳,明代萬曆年間,當地有影響力的鄉紳潘蓮池受碧霞元君託夢,動用村裡的家畜,一夜之間將山頂的廟宇搬到半山陽坡的桃源古洞處,就是現在的碧霞元君祠位置。當時天亮之後,人們發現全村所有的騾馬個個渾身冒汗,都累得精疲力盡的樣子。再一看,只一宿的工夫,一座嶄新的宮殿巍峨屹立在山陽的峭壁之上。如此浩大的搬遷工程,只是動用了牲口,沒有動用人力。從此,多福山上神仙顯靈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爭相前往捐施,將此處擴建得更加宏偉壯觀。每年的四月十五日開香火大會,善男信女進香許願,或求平安,或求子嗣。(以上來自網絡,多有矛盾)
山門處一匾「碧霞宮」,進入後,即見正殿——碧霞元君殿,右手邊是配殿三清殿,左手邊是配殿**宮,院內偏東有一聖水泉,據說此水能祛病闢邪。我行至此處瓶內礦泉水將近喝完,觀內道長還讓人給我灌了一瓶。
院外左側是獨立的城隍廟及小巧玲瓏的護法堂,右側是獨立的龍母廟,這是乳山當地很具傳統特色的一處廟宇,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多福山也稱大孤山、垛崮山、墮崮山,後人視其為從天而降,故改名為多福山,海拔395.9米,是乳山市濱海新區的最高峰,距離「天下第一灘」銀灘僅2000米,自古以「古剎」、「廟會」、「聖水」、「奇石」、「怪松」而聞名,素有「小泰山」的美譽。
此山屬於"山海經"中所述"列姑射日"中的一座。
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格局和山巔天然形成的「負陰抱陽」景觀極為罕見,有著「仙山神宇」之稱,在全國所有的名山大川中,很難看到這一奇觀。
據說站在山頂,可清楚地看到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景觀,但是我找來找去,玄武是確定找到的,左青龍右白虎找的應該也是對的,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朱雀,網上也沒看到其他人找到過。
另,多福山、大孤山、垛崮山、墮崮山,讀音相近,有多方言,原居民識字不多,故此山有多個名字,我之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