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閱讀】在大城市的你,孤獨嗎?

2021-03-01 芙蓉嬤嬤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芙蓉嬤,即可免費獲得一個寶藏公眾號

她一直在,陪你一起努力來源:the guardian衛報 | 分類:世界·社會·心理正文:4130,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文章均選自四六級、考研英語中的常用外刊

❓📝帶著問題去閱讀:

1. 如何理解文中的「myth」?

2. 「便利貼」如何用英語表達?

3. 對於今天的文章,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文末討論區見~


Big city indifference1 to strangers may be a myth2, study suggests研究表明,大城市對陌生人漠不關心可能是一種誤解

Natalie Grover  ▏OCTOBER 7, 2020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are less likely than smaller towns to help strangers in need, but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e likelihood of securing assistance is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anonymity3 and the fast pace of urban living.

傳統觀點認為,與小城鎮相比,住在大城市的人更不願意幫助有需要的陌生人,但新的研究表明,獲得幫助的可能性與社會經濟因素有關,與城市生活的匿名性和快節奏幾乎沒有關係。

Researchers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measured whether people posted a lost letter, returned a dropped item, and stopped cars to let someone cross the road in 37 different neighbourhoods in 12 cities and 12 towns across the UK.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在英國12個城市和12個城鎮的37個不同街區對人們是否投遞丟失的信件、歸還丟失的物品和停車讓人過馬路進行了測量。

The lead author, Elena Zwirner, conducted the dropped item and road-crossing experiments in person, while letters addressed to her with a post-it saying: 「Could you post this for me please? Thank you」 were dropped on the pavement or left on car windscreens.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埃琳娜·茲沃納(Elena Zwirner)親自進行了「遺失物品」和「穿越馬路」實驗,實驗對象是寄給她的帶有便利貼的信件,上面寫著:「能幫我把這個寄出去嗎?」「謝謝你」被扔在人行道上或留在汽車擋風玻璃上。

Overall, there were 1,367 instanceswhere a member of the public had the opportunity to help the experimenter – and in 643 (47%) of occasions, help was given. Data showed that 485/879 (55.1%) letters were returned, 130/398 (32.7%) people helped the experimenter to pick up some dropped items and 28/90 (31.1%) cars stopped.

總的來說,共有1367個公眾成員有機會幫助實驗者的例子,其中643個(47%)的例子中,實驗者得到了幫助。數據顯示,有485/879(55.1%)的信件被退回,130/398(32.7%)的人幫助了實驗者撿起掉在地上的物品,28/90(31.1%)的汽車停了下來。

The main variable influencing whether help was offered was neighbourhood wealth, not population density, the researchers found.

——文末討論區可打卡翻譯——

Existing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when people lack material security, things like food and shelter, they tend to invest in small, tight social networks — and helping and cooperation is very high within those networks, but not necessarily outside of them, she said.

現有的文獻表明,當人們缺乏物質保障,比如食物和住所時,他們傾向於投資於小型的、緊密的社交網絡——在這些網絡中,幫助和合作是非常高的,但在這些網絡之外就不一定了,她說。

「Because helping another person is inherently5… a risk, you pay a cost to help someone and you might or might not get a return on investment」 she said.

她說:「因為幫助他人本質上是一種風險,你為幫助他人付出了代價,但你可能會或者不會得到投資回報。」

■譯文來自機器翻譯和嬤嬤修正,僅供參考。

■橙色字體為謂語★代表文末有拓展閱讀

1indifference

noun [ U ]

US  /ɪnˈdɪf.ɚ.əns/ UK  /ɪnˈdɪf.ər.əns/

<英文釋義:lack of interest in someone or something>

☆  He displayed a sublime indifference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他對是非之間的差別根本就無動於衷。

2. myth

noun

US  /mɪθ/ UK  /mɪθ/

<英文釋義:a commonly believed but false idea>☆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myth, women are not reckless spendthrifts. 

和人們的普遍觀念恰恰相反,女性並不是胡亂揮霍者。

noun [ U ]

US  /ˌæn.əˈnɪm.ə.t̬i/ UK  /ˌæn.ɒnˈɪm.ə.ti/

<英文釋義:the situation in which someone's name is not given or known>☆  In the cash world, anonymity can be a cloak for wrongdoing. 

在現金世界,匿名性可能成為做壞事的一個幌子。

noun [ C ]

US  /ˈɪn.stəns/ UK  /ˈɪn.stəns/

<英文釋義:a particular situation, event, or fact, especially an example of something that happens generally>☆  A teacher should be good at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老師要善於舉一反三。

相關習語:

░for instance

例如;比如

☆ What would you do, for instance, if you found a member of staff stealing?

比如說,如果你發現有職員偷東西,你會怎麼辦?

░in the first instance

(formal) 第一;首先

☆ In the first instance, notify the police and then contact your insurance company.

首先是報警,然後與你的保險公司聯繫。


5. inherently

adverb

US  /ɪnˈhɪr.ənt.li/ UK  /ɪnˈher.ənt.li/ /ɪnˈhɪə.rənt.li/

<英文釋義:in a way that exists as a natural or basic part of something>

☆  Any system implementing this behavior is inherently insecure. 

任何實現這一行為的系統其本質都是不安全的。

 In its simplest form it tells us where on Earth at any time a GPS receiver is.它以最簡單的形式告訴我們任何時候GPS接收器在地球上的什麼位置。

找主幹: it tells us.

XXX告訴XXX。

- It是主語。

- tells 是謂語,背著一般現在時時態且三單。
- us作賓語。

░狀語:

 In its simplest form

- In帶領著以何種形式/方式

on Earth at any time

- on帶領著在哪裡在何時

░賓語從句:where [on Earth at any time] a GPS receiver is.

- where 是連接副詞,引導著賓語從句。
- is 是該從句中的謂語,背著一般現在時時態。

其他:its 是物主代詞。us 是人稱代詞賓格。a 是不定冠詞。

■以上資料來自網絡,由嬤嬤整理編輯。

■以上觀點,不代表嬤嬤本人立場。

May Stars Guide Your Path.

相關焦點

  • 2021考研:你知道英語閱讀題源來自哪兒嗎?這些外刊必須知道!
    同學們之所以覺得英語學習難,一方面是因為語感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很難通過考前的突擊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是因為受國內環境的限制,同學們在英語學習中更多是在「輸入」,卻鮮有「輸出」的機會,如果你不動手去寫、親口去說,只是一味地背單詞做閱讀,你的英語水平永遠只能停留在「Chin-English」的階段。
  • Chinglish的三宗罪和外刊閱讀的六帖藥
    如果你能答出:地址、住址,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address在國內試卷中最常用的單詞意思。那address還有別的意思嗎?2.     如果你還能答出:演說,演講,那麼恭喜你,你才真正掌握了address這個單詞。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exploit有三個含義,分別是開發、利用和剝削。
  • 論閱讀外刊的重要性
    對於這些考試來說,外刊往往是重要題源,是必不可少的備考材料。讀外刊,能讓你接觸到大量教科書之外的英文文章,給你提供了廣泛的英文泛讀機會。其實,那些看似熟悉的單詞有著其他陌生的含義;通過分析語法結構和了解語境,複雜的長難句也可以迎刃而解。作為閱讀文章的題源,外刊對於備戰CATTI、MTI、考研或者各類考試的學子是一項強助攻。經常閱讀英文刊物,不僅可以幫助提高英文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外刊中地道的表達有助於提高英語水平。
  • 【精品推薦】極光酷閱讀——英語外刊精讀
    倘若在閱讀的時候,如果選擇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進行查閱資料,學習他們在不同場合下的各種表達,這樣將會使得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那哪些怎樣進行主題閱讀呢?有沒有什麼便捷的方法呢?不要急,接著往下看。。。外刊閱讀是進行主題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外刊的信息量、用詞方面、觀點辨析方面都很有吸引力和可學性、可用性。
  • 外刊中的高考閱讀高頻詞07-accuse
    【往期詞彙回顧】外刊中的高考閱讀高頻詞01-abnormally外刊中的高考閱讀高頻詞02-absolute
  • 如何通過閱讀外刊提高英文水平?
    跟這些同學聊天時你會發現,他們普遍有兩個特點:(1)長期接觸、使用英文;(2)短期「暴虐」英語。第一條是推進,第二條是躍遷。而對於普通人,儘管沒有這樣被迫拼一把的機會,但如果能每天堅持精讀1000詞的《經濟學人》,你的英文就能有很大起色。四六級、考研、雅思託福更是不在話下。但事實上,大多數人做不到一個月裡,每天精讀1000詞的《經濟學人》。我認為原因有三:1. 選材不當剛開始入門英文報刊閱讀的時候,不要試圖把一期外刊裡的所有文章都讀透。
  • 推薦5個外刊閱讀學習網站!
    今天Stella跟你們講講如何通過閱讀外刊來學習英語,同時也給大家推薦一些外刊乾貨。學了好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英語了,你可能仍然會有這樣的困惑:我背了很多單詞,讀了很多文章,但是每每要用英語進行口語和寫作的表達時,腦子就會短路,學過的那些英語知識一點也沒有辦法想起來了。
  • 別再說找不到外刊了,這幾個資源站的外刊足夠你讀了
    看外刊可以幫助我們積累詞彙句式,潛移默化培養語感,更方便我們看文獻寫文獻;外刊也常常被選中作為英語類考試的考題,看的越多越能考高分;外刊看多了順便了解西方人文歷史擴大知識面,何樂而不為呢?2、讀什麼外刊?
  • 拿下高大上的英語外刊,免費的外刊精讀營要開營啦
    和其他精讀課程讓你自主閱讀,對重點單詞和句子點到為止不同。淺藍英語的老師們會把每一個句子拆開了揉碎了講,儘量簡化繁複的語法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逐句翻譯並做結構分析,幫助你潛移默化的理解英文句子結構。如果說大段的英文閱讀曾讓你瑟瑟發抖,那麼千萬不要錯過這次能夠把它擊垮的機會!
  • 如何科學閱讀英語外刊,提升藍思指數?
    讀藍思外刊往往這樣體會:最初的一個星期是最困難的,各種不適應,但接下來一個星期,往往感覺成長明顯,體現在quiz正確率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上升。說實話,這其實是個新手紅利,由於之前沒接觸過外刊,經過幾天摸索,對quiz題型熟悉了,正確率自然而然上升,這算淺層次的閱讀能力提升吧。
  • 外刊閱讀,對提升英語有哪些影響?能解決什麼問題?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水平?」「英語基礎不好怎麼辦?」...一直以來,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都妹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題。發現大家都在焦慮,沒有或找不到學習英語的好方法。其實「外刊閱讀」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方法。我們為什麼要讀外刊?
  • 外刊閱讀分析:Do You Hate Waiting in Line
    自2020年10月19日,每天帶您讀一篇外刊。果然如此嗎?不是的,有時候,情況並非如此。Five years ago, a team of researchers challenged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that the fastest-moving line is a single 「pooled」 line.
  • 高考英語外刊閱讀:選詞填空13(即小貓釣魚)
    因此,準備高考的學生務必多做外刊原創,達到高強度的專項突擊,才能在高考中做到遊刃有餘愛學效推送高考英語外刊閱系列是希望給參加高考的學生和一線教師提供一手的原創外刊資源,高考的科學性體現之一就是精選優質外刊進行命題以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科的能力素養。篩選外刊和命題有一套嚴格科學的規範流程,因此我們儘量做到1:1的流程以打造優質的外刊資源。
  • 【外刊閱讀】TENET信條你們去看了嗎?
    公告:這裡大多數外刊的選擇都是從四六級、考研英語中的常用外刊中選出~上期翻譯練習參考翻譯:Designing with optimism / is to believe / in the導言來源:The Guardian | 分類:世界·文化·電影【正文:4671,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這部電影你們都看了嘛?聽說票房不錯!!
  • 【馨閱讀】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大城市裡的小象》導讀
    艾略特喜歡住在大城市裡,但有時他也會面臨一些小小的挑戰,比如夠不到門把手,攔不到計程車,拿不到冰箱裡的東西。儘管如此,小象仍然很享受生活。溫情地講述了一隻身材矮小的小象,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如何幫助小老鼠走出逆境,以及如何和小老鼠一起買到了心愛的紙杯蛋糕的故事。它告訴孩子關於溫情、關於友誼、關於愛、關於自信。
  • 考研英語閱讀題從哪裡取材?同源外刊受青睞
    一、初識同源外刊,明其重要性   對過去十多年考研英語閱讀和完型文章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後發現,有一半以上的文章來源均出自英國著名雜誌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但從名字上看,考生也許認為這本雜誌只和經濟有關,但是實際上這本雜誌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歷史等諸多話題。
  • 介紹一款外刊閱讀寫作類課程
    語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背誦、複述、仿寫來提高;而內容方面,我們則需要多閱讀、廣閱讀、深閱讀,並在閱讀中梳理吸收文章的內容觀點,長期積累。所以,我在課程中又設置了「泛讀」模塊,泛讀將圍繞著精讀話題展開,其內容覆蓋BBC、《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衛報》等各大主流外媒,最後,我還會把所有的內容做成一張思維導圖,讓你更清晰、更系統的了解一個話題。精讀注重深度,泛讀注重廣度,質量和數量相結合,將效果最大化。
  • 流利閱讀刷屏式打卡你怕了嗎?
    流利閱讀刷屏式打卡你怕了嗎?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關注:萌面笨博士,一起行萬裡路、破萬卷書、悟萬日道!◆ ◆ ◆ ◆今天你打卡了嗎?閱讀英文外刊第1天;閱讀英文外刊第7天;閱讀英文外刊第21天;······最近,你的朋友圈裡是不是也會經常刷到類似的內容,一個個好友們相繼開始在朋友圈進行每天的英語閱讀打卡,可能你也是其中一員
  • 《文都教育:2020何凱文考研英語閱讀同源外刊時文精析》介紹
    《文都教育:2020何凱文考研英語閱讀同源外刊時文精析》對於文章中出現的結構相對複雜的句子也給出了分析,配合我編寫的《考研英語長難句解密》一書使用,能更好地把握句子的結構和含義。最後《文都教育:2020何凱文考研英語閱讀同源外刊時文精析》還給出了全文的譯文,可以幫助同學們打下理想的翻譯基礎。
  • 2020考研英語外刊閱讀精選:韓國低頭一族
    考研英語外刊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日積月累才能看得到效果。接下來,北京文都考研網為幫助2020考研學子,在英語水平上更上一層臺階,特意整理出考研英語外刊閱讀精選:韓國低頭一族,供考生參考。2020考研英語外刊閱讀精選:韓國低頭一族In South Korea smartphone cases come with rings mounted on the back, to prevent clumsy owners from dropping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