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與領導和同事進行溝通是我們的常態。有時候,因為一件小事,團隊間竟然需要溝通一整天,低效的溝通耗盡了彼此的工作熱情;但也有這樣的時候,一件很重要的事,反而在幾分鐘之內三五句話就搞定了。
同樣在對接工作,有的同事說著說著就會大發脾氣,有的同事卻可以輕鬆拿下,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職場溝通,我詢問了那些身在職場的學生與同事進行業務溝通時,哪些人最容易溝通,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得到的回覆五花八門。
其中一個學生跟我分享說:「我們公司有一個人特別厲害,從沒見他跟同事因為討論工作而爭執不休,似乎總是順順噹噹地就把事情溝通好了。
跟我們溝通的時候,他經常會說『好呀』『沒問題』『這個想法不錯』。
即使有些時候有的人提出的需求很明顯是不合理的,他也從來不直接駁回。
表面上看,他好像都是順著對方在說話,但是妙就妙在進一步溝通的時候,由於他是站在同意對方立場的角度上去說話,能夠把控討論的主動權,經常讓發言人自己去發現問題、推翻想法,最終討論的結果更偏向我這位同事的想法。
為此我感到很納悶,為什麼同樣的話,他總是說得比我高明?」
這位讓我的學生讚佩不已的同事,使用的就是「Yes and」溝通方法。
為了降低職場的溝通成本,提高職場的溝通效率,你需要學習「Yes and」的溝通策略。
「Yes and」的理論是即興表演的核心。即興表演訓練不僅是戲劇演員的必修課程,也受到各類人群的追捧。
身在職場,想在每一次溝通中高效地達到自己或者團隊的目的,不能忽視的就是即興表達的能力。「Yes and」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即興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就是訓練你快速反應的能力,特別是帶著幽默感面對工作挑戰的能力。
「Yes and」理論中的「Yes」是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and」是你在接受這個條件的基礎上增加自己的想法和內容。那麼,如何活用「Yes and」這個核心理念呢?有一些這樣的具體步驟。
首先是「Yes」原則,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
達爾文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在漫長的人類史以及動物史上,佔優勢的永遠是那些能夠學會合作和即興發揮的物種。
職場中的合作最直接地體現在語言溝通上。如果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的溝通,溝通雙方都會產生積極愉悅的心理感受。
無論遇到什麼要求或者想法,要儘可能接受所有的邀請和建議,贊同別人的想法,加入到他們的計劃中去。多說「是的」「好呀」「行」「沒問題」「我願意」等,用一切能想到的方式表達你的肯定和認同。
當然,我不是在教大家去做職場上的老好人,沒有自我判斷,沒有原則,盲目順從他人的意願,而是希望你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學會使用「Yes」,通過說「Yes」提高溝通的效率。
對所有的事都說「Yes」無疑是不現實的,但請你儘量多說一些。說「Yes」是一個支持別人,並且要去付諸行動的舉動,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出現「拒絕」的問題。
拒絕,是在職場表達中最容易出現的溝通行為。
「這樣不行」「你說的不對」「這事我說了算啊」……類似的話,你是不是聽得特別多呢?其實,直接拒絕是職場溝通最大的損傷。
拒絕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迴避某項工作的討論,切換到其他主題來討論,試圖打斷別人的話語,糾正別人的想法和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
我們經常會在無意識中使用「拒絕」,很多人以為直接拒絕是提高溝通的有效手段,但事實是,直接拒絕最容易出現爭執,更容易讓交流雙方轉移注意力,從當前的議題轉移到個人情緒以及對人的慣性評價上。所以,拒絕對溝通與交流的損傷是最大的。
儘可能地說「Yes」,除了避免出現拒絕的傷害之外,它還會帶來兩個好處。
第一個是向對方傳達了一個友好的信號:你說的我都聽進去了。這樣就達到了同情同理的交流效果,方便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充分地理解,給談話的氛圍定下了和諧友愛的基調。
在這個基調上,你再提想法,對方才能夠容易接受。
另一個好處是有利於自己及時調整思維,從而更好地去說服對方。
在現實工作中,阻止我們使用「Yes」原則,讓我們無法去接受和認同他人想法的因素都有什麼呢?那就是「先入為主」和「脾氣秉性」。
職場溝通中,每個人都是抱著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溝通的,這樣的溝通前提容易使我們陷入「先入為主」的認知裡。我們經常說:「唉,我的想法是最靠譜的,你的想法不行啊。」對於自我想法的篤定,是我們與其他人溝通時的障礙之一。
在溝通中,你還需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脾氣、個性等因素,在溝通中發揮作用的未必是意見本身,還夾雜著人與人之間的個性較量、脾氣是否相契合等情感因素。
比如在你的印象中,同事小張考慮問題永遠是格局小,缺少全局觀,過分注重細節。你在與他就一些工作事宜進行溝通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將你對他的印象代入進來。
但是,如果一個人總在其固有的思維裡想問題,就很容易鑽牛角尖了,也難以出現新思路。所以只有堅持多說Yes,你才有可能進入到更廣闊的思維世界裡去。
比如,某公司要進行年終總結。老闆希望這次年終總結大會形式上有一些創新,希望幾個部門溝通協調,最終做一個策劃案出來。
開會前每個人都會想一些亮點和創意,再去進行頭腦風暴。頭腦風暴時,有人建議加入一些抖音玩法,增加趣味性;有人建議在年終總結後做一個評獎環節,請公司的領導、員工代表或者高校專業教師來做評委,把年終總結作為一項集體活動來舉辦。
這些建議裡,有的創意聽起來似乎有些不靠譜,有的創意聽起來很有意思,但是執行起來有難度。
比如加入抖音元素這個建議,你可能會覺得不太靠譜,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抖音的玩法放在年會上比較合適吧,年終總結需要嚴肅一些。」那對方很可能就會說你缺少突破精神。
但如果你這樣說:「加入抖音元素是個很棒的主意,這樣可以活躍現場氣氛,我很支持,但需要考慮一下,抖音這部分是放在活動的開頭、中間還是結尾呢?」那麼,對方會覺得你非常支持他的建議,會在心底感激你,同時,也會對你提出的建議進行思考。
這就是「Yes and」中的「Yes」原則,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
說完了「Yes」原則,接下來說一下「and」原則。
「and」就是你在接受對方想法的基礎之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常來說,我們常用「and」表達自己的想法,拿回溝通的主動權。
「and」原則考驗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同意對方的意見之後,依據對方意見進一步推進溝通的進程。
你說話比別人高明的原因是,你首先尊重對方的想法,站在對方的意見基礎上發表看法,而不是直接拒絕對方。
雖然你是站在對方的意見和看法之上進行溝通,但這並不代表你是放棄自我,完全聽從對方的。因為當你站在對方基礎上發表意見的時候,你可以幫助對方發現他們所提說法的問題所在。
我們還以年終總結加抖音的建議為例。在前面,你提出了關於抖音放在整個活動哪個部分的問題。如果同事的回答是放在開頭、中間和結尾都可以活躍氣氛,而你對此仍有所顧慮,那麼,接下來怎麼說才能讓同事打消想法呢?
繼續使用「Yes and」溝通策略。
先說「Yes」,你可以這樣說:「你的加入抖音元素的想法非常好,放在這樣的場合可以活躍氣氛,抖音的動作也比較簡單易學,大家來參與也不會覺得很難。」
先做好情感鋪墊,接下來用「and」加入你的個人觀點:「那麼,我們現在可以湊出來這三段抖音的舞蹈動作嗎?如果只有一段的話,那咱們就放在中間部分;如果有兩段的話,就可以放在中間和結尾部分。」
這時候,你的縝密想法可以幫助你的同事發現他個人思考上的漏洞。這樣,你的主動表達有效地控制了討論的方向,引導對方按照你的想法去執行。
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你始終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主動把控討論的框架,讓其他人在框架內進行交流,這就是「Yes and」的價值所在了。
這樣一輪討論下來,既有效地解決了創意問題,又保證了年終總結的正式性。溝通也會在融洽的氣氛中結束。
聊聊你最喜歡的溝通方式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踴躍留言
我們將選取 留言最走心 的 3 位朋友
(截止到 6 月 4 日,中獎名單公布在當日文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