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2600多年前的文物,推斷出事實,張騫培育黑米是千古誤傳

2020-12-17 歷史店

在陝西漢中地區,有個馳名中外的特產,即洋縣黑米,還有著「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譽。而且據當地百姓口口相傳,洋縣黑米是西漢張騫培養出來的,究竟這一傳說是真是假呢?如果您也想知道歷史的真相,那就讓小編來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80年6月,洋縣範壩村的村民在清理農田水渠時,意外挖出來了幾件怪異的青銅壺,以及一些陶器,村民們感覺這是古代的文物,便在第一時間聯繫了當地博物館。第二天,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們趕到範壩村,對發現的青銅器進行鑑定,確定為春秋時期的文物,接著又在幾位村民的帶領下,來到了發現青銅器的農田,並隨之展開了初步的發掘和清理。

專家們經過研究,確定這是一處春秋平王姬宜臼時期的墓葬,雖然規格不大,但仍舊出土了一些玉器。除此之外,專家們在墓穴底層的淤泥中,還發現了很多炭黑色的小顆粒,因為已經碳化,所以一時間也難以辨別是什麼物質,不過專家們卻預感這些小顆粒「有名堂」。

於是,專家們找來一個濾網,然後將密密麻麻的小顆粒從淤泥中過濾出來,最後經過打包密封,將其帶回博物館進行科學的化驗。幾天之後,專家們根據化驗結果得知,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黑色小顆粒竟是洋縣的特產——黑米,而且還檢測出了這些黑米的年代,距今約2600多年。因此,專家都納悶了,根據當地的歷史傳說,黑米應該是西漢張騫培育成功的才對呀?

據史料記載,張騫就是陝西漢中人,他在青年時期用功讀書,以求將來能大展宏圖。有一天中午,張騫在讀書的時候打了個瞌睡,結果夢到了文曲星下凡,並且還告訴張騫,說等他發現黑米之時,就是他發跡之日的開端。不知過了多久,張騫突然從夢中驚醒,然後接著繼續讀書,不過他在讀書之餘,便開始到田間地頭尋找黑米。

幾年後的一天,張騫在田間背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株十分高挺的稻禾,於是他走過去將稻禾掰開,結果發現這竟然就是他苦心尋找多年的黑米,而且吃起來也異常美味。後來,張騫開始教村民們培育黑米,而他自己也步入仕途,最終成就了西漢絲綢之路的偉業。

如今,專家們發現了2600多年前的黑米,很顯然就說明了在張騫出生在(前164年―前114年,距今約2200年)之前,洋縣就已經開始種植黑米了。不僅如此,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還發現早在3000多年前,漢中地區就在植黑米,如「誕降嘉種,維秬維柸,維糜維芑。恆之櫃柸,是獲是苗」(《詩經·大雅·生民》),其中「秬「和」柸」就是黑米的前身。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有張騫培育黑米的傳說呢?

小編推測,原因或許就在於黑米的價值太高,因為《洋縣誌》記載,「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貢米也」,所以人們就要為黑米找個重量級的「代言人」,而最後選來選去除了張騫之外就別無可選,畢竟張騫出生在這裡,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還是漢代兒女的驕傲。不管怎麼說,張騫雖然沒有培育洋縣黑米,但他對洋縣黑米的推廣卻是有功勞的。

由此可見,即便是口口相傳了千百年的故事,有時也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而要探尋歷史的真相,那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考古發現了。另外,對我們普通讀者來說,學習歷史也不能不去了解考古發現,畢竟只有「雙管齊下」,才能讓歷史的學習事半功倍。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味美色異質優的洋縣黑米
    秦嶺南坡、漢江北岸的陝南洋縣,特產一種珍稀黑米,其外皮墨黑,內芯卻是雪白的。珍在味美,稀在色異,貴在質優。古稱「粳谷奴」,早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洋縣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為米中珍品,世界稻米中的名姝。馳名天下,蜚聲海外。 洋縣黑米,歷史悠久。據《洋縣誌》記載,黑稻原產洋縣,據傳系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的西漢博望侯張騫選育而成。他將其奉於武帝,帝大悅,遂列為「貢品」。自漢武帝以來,歷代帝王都將洋縣黑米列為「貢品」,而成為皇室貴族的珍餚美味。
  • 古墓出土「尿壺」文物,被遺棄20年後,專家:都怪我們水平太低了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發展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利用他們傑出的智慧創造出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燦爛的文化,後來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文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些文物的出現炎黃子孫們無不引以為傲。
  • 熱電廠擴建發掘出古墓,專家鑑定後狂喜不已:這是全國唯一文物!
    熱電廠擴建發掘出古墓,專家鑑定後狂喜不已:這是全國唯一文物!從地下出土的各種文物見證著中華歷史,在近代文物出土的方式層出不窮,而在我國的山西省太原市有熱電廠在擴建工程時,竟意外發掘出一座古墓,起初是有工人在工程中發掘出幾塊磚頭。
  • 信陽古墓出土"牛肉湯"續:牛骨來自小牛 或為熟肉
    信陽古墓出土"牛肉湯"續:牛骨來自小牛 或為熟肉  信陽「牛肉湯」戰國楚墓因為在墓內隨葬的陶鼎中發現牛骨頭而引發關注,大河報記者12月22日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動物考古專家針對墓中提取牛骨所作的鑑定已有初步結果,牛骨頭被清理乾淨的照片也首度曝光。
  • 中國211名校的地底竟埋藏13座古墓,其中出土一文物更讓人吃驚
    導語:傳聞中大春暉工地驚現古墓 !"1 月 6 日 , 有關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春暉園附近工地疑似發現古墓的消息不脛而走 , 並刷爆朋友圈,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現場一共有幾處古墓?這些古墓分屬哪些年代?出土的文物有哪些?文物價值如何?墓主人又是何身份?
  • 福州古墓出土一件文物,造型奇特,自帶三個難解的「謎團」
    福州古墓出土一件文物,造型奇特,自帶三個難解的」謎團「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觀看本期的沫虹看歷史,非常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歷史的故事。老話說得好,帶著鑼鍋走遍天下,晚上可以報更,白天又可以做飯。在南齊古墓中曾經挖出一件青銅器皿,這件文物和「鑼鍋」又有什麼內在的聯繫?您想知道事情背後的秘密,那就讓小編給您解開這個疑惑吧!1954年的福州市倉山區桃花山師院附中準備擴大面積,再修建一棟新的教學樓。老校長邀請了一支施工隊。施工隊到位後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教學樓的建設工程。誰曾想,一件讓人驚訝的事兒發生了。
  • 2600年前的春秋古墓出土一件銅器,解釋了現代爭論已久的一個問題
    但是與此同時,根據現代考古的發現,在湖北隨州一代,先後出土了多個春秋古墓,根據古墓裡出土的文物考證,墓主人都被稱為曾候,如曾侯輿、曾侯丙、曾侯寶、曾侯諫,還有著名的曾侯乙。隨州是春秋時期的隨國,為何出土的卻是曾國文物,這個問題一度引發爭議。
  • 土山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秘文物,破解了失傳千年「溫明」的秘密!
    華夏歷史,浩瀚五千年,可以說古人在幽深的地下陵墓中,為我們留下了千千萬萬的文物,可是有一樣,不是出現了陵墓坍塌,或者發生被盜的險情,我文物工作者一般是不會主動去發掘地下文物的。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17年3月,青島的黃島區土山屯要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要經過土山屯的漢魏墓葬保護區,為了配合這條鐵路的修建,青島的文物部門,對墓葬保護區的74座古墓,進行了一次保護性的發掘……這次發掘,成果是喜人的,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還在一座古墓中,找到了實體的「溫明」,要知道
  • 賀州破獲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 追回多件珍貴文物
    賀州破獲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 追回多件珍貴文物中國青年網2020年11月5日,賀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成功偵破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追回在賀州出土的被盜掘文物21件,其中3件為廣西首見。
  • 英國出土一顆「活著的大腦」,距今2600年,裡面藏了什麼秘密?
    而我國在靖安的東周古墓中就出土了一個保存完好的大腦組織,無獨有偶,在英國也出土了一顆大腦,而且還是「活著的大腦」。據專家鑑定,這顆大腦,甚至存在了2600多年。其中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能夠讓它存活2000多年而不腐爛。
  • 湖南村民挖出戰國古墓:出土青銅矛 墓主為高官
    供圖/桃源縣文物局  這幾天,常德市桃源縣採菱村的村民們在談論一件新鮮事兒——村子裡一戶居民家發現了一座古墓,距今兩千多年,棺槨還能看得到。儘管採菱村內的採菱古城一直在村民們心中留存著對於戰國的想像,但當這座被專家考證為戰國時期的古墓出現時,大家還是接連幾天圍在發掘現場,目睹一件件埋藏千年的器物出土。
  • 古墓中端出一鼎「牛肉湯」?――動物考古學家揭秘河南信陽楚墓動物...
    新華社鄭州12月19日電題:古墓中端出一鼎「牛肉湯」?――動物考古學家揭秘河南信陽楚墓動物骨骼鑑定  新華社記者桂娟  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近日對一戰國楚墓的發掘進行微博直播,古墓中端出一鼎兩千多年前「牛肉湯」的說法引起網友熱議。
  • 這座東漢古墓或與「二十四孝」中的「黃香溫席」有淵源
    近日,考古人員在湖北十堰房縣發現了一個古墓,經工作人員初步推斷為東漢時期的墓,距今已經2000多年,而該墓距東漢孝子黃香的祠堂不遠,兩者或許有著一定的淵源?據湖北當地媒體《十堰晚報》報導,考古人員在房縣發現了一個古墓,古墓目前正在進一步發掘中。經工作人員初步推斷為東漢時期的墓,屬中型墓。
  • 河南信陽城陽城址18號楚墓出土2300多年前寶劍 猶帶寒光
    河南信陽城陽城址18號楚墓出土2300多年前寶劍 猶帶寒光河南信陽城陽城址18號楚墓出土2300多年前寶劍 猶帶寒光(2)  圖片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長27釐米的鞋底□記者遊曉鵬核心提示|千年古墓,跨年亮劍!
  • 盤點震驚國人的近代盜掘古墓文物案,你知道多少?
    前言: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先人們留下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這也促使很多不法分子願意鋌而走險,做起了盜掘古墓文物的勾當。、積石冢群文物本體和原歷史風貌遭到嚴重破壞和損毀,大量文物被盜。蘇家壟古墓葬群被盜案蘇家壟古墓群是2013年3月5日國務院確定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湖南寧鄉發現千年古墓群,還出土了「火鍋」?
    5月17日,記者從湖南寧鄉市文旅局獲悉,寧韶高速二標段楊家灣附近發現古墓群。其中一座漢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鐵釜,配有三腳支架,底部還有焚燒使用過的痕跡,與現代火鍋十分類似。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楊寧波介紹,從墓室規格和陪葬品來看,這座墓葬應為東漢時期的平民墓。
  • 廣西警方破獲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 追回戰國時期文物21件套
    近日,廣西賀州市公安局成功偵破一起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追回在賀州出土的被盜掘文物21件,均為戰國時期陪葬品,其中3件為廣西首見。2020年10月,賀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收到賀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下發的一條涉嫌倒賣文物犯罪線索後立即展開偵查,在初步查明一個涉嫌盜掘古墓、倒賣文物的團夥後,對其進行嚴密布控。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比對和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逐步浮出水面。
  • 鬼吹燈九層妖塔原型古墓重大發現: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
    1982年,青海省海西州發現了一座古墓。在考古學家來到都蘭縣熱水鄉之後,以第一座古墓中心向周圍輻射幾公裡竟陸續發現了數百座古墓,這片古墓群被命名為「熱水墓群」,其中的「血渭一號墓」規模較大,據稱就是小說中「九層妖塔」的歷史原型,而且還真的有被稱為「摸金校尉」的盜墓者光顧。2018年,熱水墓群被盜,涉案文物達646件。
  • 新疆古代羊文物(圖)
    1979年,新疆考古人員就在尉犁縣古墓溝墓葬裡發現了山羊骨,距今3800年。羊肉味道鮮美,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草原民族,都喜歡吃羊肉。早在2800年前,新疆古代居民就已品嘗到羊肉的鮮美。1985年,新疆文物工作者在且末縣扎滾魯克墓葬裡,發掘出土了串在紅柳上的羊排。到了漢代,清燉羊肉成為新疆居民青睞的美味佳餚,1984年,洛浦縣山普拉古墓裡出土了一件三足木盤,木盤上盛放著羊頭和羊骨。
  • 老官山漢墓出土神秘「小木偶」,距今2000多年,專家:重塑歷史
    說起來我們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之爭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外國專家一直對我們中國的文化有很大的爭議,這幾乎是各個方面的了,當然這大部分都是妒忌心在作祟,比如我們的中醫和西方的西醫,可以說幾百年來一直都在爭議,但是我們的中醫似乎處於下風,因為當時的我們對於中醫的歷史存在著很大的空白,不過好在事實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