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求職找工作,已經不需要出門就能找到。網絡平臺為求職者和企業招聘,提供連接的服務,讓更多求職者找到了心儀的工作。讓更多招聘企業,招到了優秀的人才。
小劉,大學畢業前跟同學一樣在網上投了有10多份簡歷。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一個星期,還是沒有企業的人打電話來。小劉覺得這樣乾等下去也不是辦法。
於是決定「主動出擊」,在自己投簡歷的10多家公司中,選出了3家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公司,再匹配了所選的崗位,然後主動發郵件到招聘公司的郵箱。
「親愛的HR:您好!一個星期前,我向貴公司投遞了一份個人簡歷,至今未收到邀請面試的電話。請恕我冒昧!我是一名大學生,沒有太多的求職經歷。但我在學校擔任過團委,協助學生會主席辦過8場校園活動,我有良好團隊協作的能力。我想請教一下您,我的簡歷是否存在著某些問題,是否與貴公司的要求不符?如有,還請您耐心指出,不管我能否應聘到貴公司,您的建議,將是我受用一生最好的見證。感謝您!「
郵件發出後,小劉意外的獲得3家公司的面試邀請,最後選擇加入了一家「創業型」公司工作。
工作了3年,小劉隨著公司的發展,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已經是市場部經理。公司正準備招聘一批90後新生力量,讓小劉負責招聘相關工作。
小劉在網上看了10多位90後求職者的簡歷,選了3位90後,讓招聘人員通知他們來面試。面試當天,小劉根據自己的面試經歷,給3位90後求職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網投了10份簡歷,還是沒人理你,你會怎樣主動爭取?」
求職者1:說實話,我不會主動爭取。我投了這麼多簡歷,還沒收到招聘公司的邀約,說明我不是公司的「菜」,進不來公司的「鍋」。我會繼續投其他公司,總會有公司要我的吧。
求職者2:投了10份簡歷,都沒人理我,那我的「人品」也太次了吧。招聘方不主動邀請我,不給我面試的機會,那公司就「損失」了一個新生力量。作為90後的我,不會只在一棵樹上糾結太久,森林那麼大,總能找到那棵「屬於」我的大樹。
求職者3:網投簡歷不會你投多少,就有多少公司邀請你。我不會「隨便」去投簡歷,我會在投簡歷之前,現在網上找到自己「理想」的公司和崗位。再通過網絡,收集「理想」公司的資料,結合自己的優勢,特長,選擇幾家價值觀,公司文化自己認同的公司。投簡歷不是「廣撒網」就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都是要經過「精挑細選」才能找到的。選對公司,才能投對簡歷。
第三位90後求職者,深深打動了小劉的內心,這跟他當年選擇公司的情況非常相似,真的是遇到了「知音」。跟HR商量之後,直接錄用了這位求職者。
人生也許來不及準備,就開始了。但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收集有用的信息,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