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張天萌工作室」負責人張天萌:研發需要一些冒險精神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他個子不高,衝勁十足,負責開發了華熙生物首個非HA(透明質酸)新原料項目,從而推進華熙生物實現在國內首次以發酵法大規模生產γ-氨基丁酸(簡稱GABA)的高純度原料產品。

他認為研發是做未來的研究,就要走在前沿,他與江南大學合作研發的"一步法發酵製備小分子HA"基於合成生物學與微生物代謝工程,大幅提高了HA的生產效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世界知名科學雜誌《Nature》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他敢於"冒險",創建了公司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研發工作室,並率領團隊在多個生物活性物質新原料領域實現了突破。

他是亞里斯多德的忠實擁躉,欽佩其不僅是科學家,也是哲學家、藝術家,希望像亞里斯多德一樣對生活各方面抱以熱情,堅持對未知的探索。

在華熙生物2020年度年會上,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發工作室被授予公司"創新金獎·金量杯獎",表彰其研發模式上的創新及成果,他就是「張天萌工作室」的負責人張天萌。

敢想敢幹,走出象牙塔即擔當"項目負責人"

2012年,張天萌剛從江南大學研究生畢業來到華熙生物,當時公司基於領先的微生物發酵技術,除了透明質酸,正在開拓更多生物活性物質產品。張天萌在研究生期間做過γ-氨基丁酸的相關課題,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和哺乳動物體內的活性胺基酸,在人體中具有放鬆神經的功效,在日本等國家已經大量應用於食品、化妝品中。我國在2009年已將γ-氨基丁酸批准為新食品原料,但國內市場尚未開發,產業化水平也比較低,具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雖初出茅廬但"天不怕、地不怕"的張天萌向公司申報了γ-氨基丁酸的開發項目。經公司研究,此項目受到高度重視,並很快通過立項。張天萌是項目負責人,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學平、負責生產的副總經理欒貽宏都是這個項目的成員。

2012年國內雖有兩、三家企業已開發γ-氨基丁酸產品,但是產品的純度只有20%,一直沒有生產高純度產品的工藝。沒有高純度的原料產品就意味著應用受限制,無法在市場中推廣。

華熙生物將目標定為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高純度的γ-氨基丁酸,這其中有兩個難題必須攻克——活力菌種的選育及高純度工藝的開發。

菌種的優劣,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是個源頭的關鍵問題。而要在自然界中找到活性高又能產業化的菌種,則是個專業與運氣的綜合挑戰。張天萌率領團隊建立了一個高效的檢測和計算的高通量篩選方法,採取"廣撒網、多樣本、求高活"的策略,力爭尋到一株好菌種。

好方法果然奏效,張天萌及團隊在初篩時,很快發現一種來自湖南的酸菜中有高活力的樣本。但同時也遇到一個問題,多輪復篩都不能把菌種分離出來。張天萌說,一般順利的話,三、五天就可以分離出來,但做了兩、三個月都沒有成功把那個高活的菌種篩出來,當時自己都有點想換其他菌種了。但基於專業的判斷,張天萌認為這個樣本活力很高,裡面一定有生產需要的菌種,他選擇堅持下來,繼續調整方案。

張天萌事後發現,因為這個高活菌種太難培養,被樣本中的其他菌種覆蓋了,後來經過多輪方案的調整,終於分離成功。當問到張天萌為什麼做出堅持的決定,他說,如果菌種的活力高,後面實現產業化的可能性就高。如果活力低,生產就可能有天花板。菌種這個基礎要打好。

在菌種的篩選過程中,其實張天萌頂著很大的壓力,公司的研發、生產大咖都在項目上,作為項目負責人,源頭打好了事倍功半,源頭沒做好,產業化將面臨更多挑戰。張天萌帶著團隊開了個好頭。

穿著橡膠鞋,創建公司第一個中試車間和綜合車間

因為γ-氨基丁酸的工藝與透明質酸完全不一樣,不能用現有生產線去生產,必須建立一個新車間。對於"泡實驗室長大"的張天萌,在生產方面可以說是資歷尚淺,且公司沒有成型的γ-氨基丁酸車間參照。但這個"毛頭小子"就是敢幹,認為自己作為項目負責人,對工藝最為熟悉,主動請纓把建新車間這事兒攬下來,公司也給了他空間和團隊支持。

從研發實驗室到中試車間,這看似連貫的環節,但中間卻隔著十萬八千裡。提到建車間的事兒,張天萌笑著說,"以前想像的中試研發就是穿著白大褂從試驗室的瓶瓶罐罐到了車間裡換成統一制服有序地生產,結果想得太天真、太美好了"。

"中試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試過程中工藝實現的方式一直在變,很不成熟,你要穿著一雙橡膠鞋直接下手去操作設備。你可能遇到設備管道中的水洩漏一地,可能你要手動去拆活性炭板,弄得全身都是碳粉,成個'黑人',可能今天執行這個方案,到了一半發現有問題,立馬又要改變調整,或者不成功了再重新進行下一輪。"這些快進鏡頭仿佛又把張天萌帶回到在車間裡"摸爬滾打"的崢嶸歲月。

圖:綜合車間的GABA發酵設備

一個中試車間設計建設好後,只是初步確定工藝的可行性,到正式車間後,那就是"真槍實彈"幹生產了。

這裡面的工藝模塊更多、設備更多,對工藝的理解又不一樣。張天萌說,在實驗室階段,去加熱,去轉移都是以"克"或"千克"計算,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到生產上,規模就要以"噸"來衡量,這時你要考慮的還有管道怎麼設計,泵怎麼設計,如何均勻受熱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別以為中試成功的工藝就可以直接套用到車間裡,實際中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問題出現,要調試工藝,有時還得回到中試去驗證,再到生產車間裡現場改造,這樣來來回回好幾輪,才能調到最優水平。

"這過程中還好有郭博士、欒總的指導,他們的發酵經驗極為豐富,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解決了好幾個行業性的難題。"

在張天萌和團隊的努力下,建立了華熙生物的第一個中試車間,以及第一個兼具中試和新產品生產的綜合車間,並且成功開發了華熙生物第一個產業化的非HA原料——γ-氨基丁酸。

如今在公司多輪生產優化下,華熙生物的γ-氨基丁酸發酵產率和產品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食品領域和化妝品領域提供了高質量的生物活性物原料,助力華熙生物的全產業鏈開拓出又一新賽道。

回想起首次擔任研發項目負責人的經歷,張天萌非常感嘆,"華熙生物的項目負責人制度,不同於其他國內公司乃至外企,他們大多都是按功能模塊來分人負責,在華熙生物做項目負責人,可以一竿子管到底,從調研、小試、中試到生產、上市的全過程都要負責,公司給予了項目負責人比較大的空間,是一個可以抱著夢想大展拳腳的舞臺。"

團隊Leader要承載使命,讓每個成員都是項目負責人

2017年底華熙生物開始實施全產業鏈戰略,趙燕董事長提出創建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研發工作室"模式,以進一步激發公司內部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

張天萌內心好似總有一匹渴望遼闊草原的駿馬,當機遇到來時,張天萌率先向公司申報了創建研發工作室的想法和方案,很快他的申請通過了,"張天萌工作室"成為了華熙生物的第一個研發工作室。

對於工作室,張天萌有個原則——每個成員都要是項目負責人,因為他自己就是受益於公司項目負責人制度成長起來的。

張天萌說,"團隊裡有的是從高校裡剛畢業的,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沒有關係,我還是要先讓他們承擔上項目,然後在過程中去解決問題。"

張天萌會與每個成員溝通規劃好項目方向,而成員就要擔當起項目負責人的職責,從調研、出方案開始,主導整個項目的推進。

而作為團隊Leader要做什麼,張天萌對此非常肯定,"管理一個團隊,決策一定要清晰,角色定位一定要明確。團隊Leader要承載使命,這決定把你的團隊帶到什麼樣的高度,做出什麼樣的成果。因為作為Leader,你接觸的資源、獲得的信息要比成員多,所以一定要做他們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拉回更多的資源、立更多的項目,這都是Leader要做的,並且要放足夠的精力在這上面。"

"再一個,Leader一定要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因為研發類的工作要求主動性非常強,同樣做一個研發,有可能一個人做了一天試驗,但是他沒有什麼有效數據,甚至可能虛度一天。而有的人可能只忙了半天,但是他的數據結果非常好。因為他之前做了充分的調研和方案設計。團隊的主動性強了,出成果自然會高效。"

"第三,Leader在團隊中一定要開放,要分享,要互相成就。他們擔當項目負責人,我可以作為組員,為這個項目服務,讓他們快速獨當一面,無論是團隊裡還是公司裡成就了這樣的項目負責人多了,自然出成果也就多了。"

當問到張天萌團隊成員是否壓力大時,他們表示,"壓力肯定有,但有問題通過成員之間的討論或者張老師的協助,很快就能解決或者得到回應,工作室裡'你超我趕'的氣氛對於年輕人的成長非常好,不斷吸收營養,而且每個人方向明確,不會迷茫。"

目前張天萌的團隊已經有一個項目小組分離出去,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團隊成員還爆料,"張老師經常'趕'我們,催著快點出成果,規劃好產品線和方案,自己出去獨當一面。"

聽說工作室明年還有幾個新項目要上馬,問及張天萌是不是一個善於開創的人時,他思考了一下說到,"如果每個人都會冒險的話,那我的冒險係數可能更高一點,可以接受失敗,但要全力以赴。作為研發人,還想多挑戰一些,才有更多創新的可能性。生物科技是要造福人類的,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人生也才更有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最近風很大的華熙生物,靠什麼吹上了天?
    1990年,華熙生物的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帶著課題組在國內率先研發並實現了微生物發酵獲得玻尿酸,在這之前我國得到玻尿酸也是依靠提取法和大部分的進口。郭學平的研究成果改變了這一現狀,這在當時對我國醫藥領域的貢獻是巨大的。
  • 華熙生物:傳承公益精神,讓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在"雲中"並行
    (原標題:華熙生物:傳承公益精神,讓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在"雲中"並行)
  • 華熙生物:用科技力打造世界玻尿酸領域的「3M」公司
    從研發能力上看,華熙生物分為內生研發能力,以及外源研發能力兩大部分。內生研發能力分布在濟南、上海、法國等地的研發中心,多個研發工作室,200多名研發人員,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佔比近10%。外源研發能力則包括,華熙生物與哈佛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
  • 華熙生物董事、副總經理兼董秘蔣瑞因個人原因辭職|公司要聞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12月24日,華熙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蔣瑞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及董事會秘書職務,辭職後在公司及子公司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
  • 全球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股價暴漲,靠什麼吹上了天?
    1990年,華熙生物的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帶著課題組在國內率先研發並實現了微生物發酵獲得玻尿酸,在這之前我國得到玻尿酸也是依靠提取法和大部分的進口。郭學平的研究成果改變了這一現狀,這在當時對我國醫藥領域的貢獻是巨大的。
  • 玻尿酸領軍者華熙生物:以科技力量釋放生命活力
    華熙生物是一家致力於給人類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生物科技平臺型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華熙生物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玻尿酸)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 3月8日當天,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做客e公司微訪談,介紹了公司產品特色、品牌布局、核心競爭力、玻尿酸行業前景、抗疫情況等。
  •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 郭學平:用發酵技術改變全球玻尿酸產業格局
    作為處於行業頂端的獨角獸企業,華熙生物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是其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秘訣。郭學平用科學家精神,為華熙生物最前沿的技術賦予最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他和他所帶領的科研力量,是一群在未來生長的人,將玻尿酸技術融入到產業中洞悉前景,並具備將未來全景圖變成現實的能力。
  •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玻尿酸除醫美外還有更多用途
    華熙生物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郭學平指著一個看起來並不獨特的罐子告訴記者。罐子裡,是細膩的白色粉末,這是玻尿酸(透明質酸)的一種形態。而在國內,透明質酸的價格能更平易近人,大範圍應用到藥品、化妝品等領域,最初正是靠郭學平帶領團隊首先攻克的發酵技術。近日,在華熙生物濟南生產基地,郭學平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
  • 解構華熙生物:國產玻尿酸真的可以躺著賺錢嗎?
    不過,因為這一原料在人體中可吸收,其效果多只能維持幾個月,用戶往往需要多次復購產品。高毛利率、高復購率,加上廣闊的市場空間,助推著華熙生物、愛美客和昊海生科三家玻尿酸龍頭在A股的市值分別超過727億元,631億元和187億元。這同時也讓國產玻尿酸看起來像是一門躺賺的生意。但事實是否果真如此?
  • 大健康前景空前 華熙生物憑什麼引領生物科技行業
    科創板的推出也給生物醫藥行業帶來重要機遇,以透明質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企業已啟動科創板上市之路。據披露,截止5月13日,上交所已受理科創板申請企業達109家,其中生物醫藥企業共計26家,佔比超過1/5。
  • 華熙生物,買來的核心技術撐不住110倍PE減持壓力
    作為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贏瑞物源的減持尚能被投資者知悉,但在華熙生物的股東名單中,減持不需要照章披露的股東數量多達27家,佔總市值的18%左右。《藍籌企業評論》認為,這家公司以「購買核心技術」方式走紅女性醫美市場,企業運營歷史中「投機」色彩濃厚。當前110倍以上的PE很可能已經觸及公司價值天花板,前期投資者套現離場的意願將給華熙生物帶來一個股價長期高位回歸的過程。
  • 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勢起,或將驅動華熙生物「數千億市值」潛能爆發
    華熙生物正是國內自主研發發展起來的典型「科技型」企業,20年來堅持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後稱「兩個研究」),除了擁有微生物發酵平臺、交聯技術平臺,還在陸續組建分析檢測平臺、配方工藝研發平臺、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應用機理研發平臺,形成六大研發平臺,申請專利230項,並將企業鍛造積累的「科技力」不斷賦能在終端產品之上,以科技力支撐產品力。
  • 透明質酸鈉新食品原料獲批 華熙生物首站參訪時代生物
    據悉,此次透明質酸作為新食品原料的申請由華熙生物公司主導申報及推進。華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研發、生產、銷售企業,2019年全球市佔率達到39%。華熙生物目前已經成功自主研發食品級透明質酸鈉原料HAPLEX PLUS,這種產品採用先進的發酵生產工藝,具有安全、功效明確等優點。
  • 「2018年山東省獨角獸企業」名單公布 華熙生物實力上榜
    本次上榜「2018年山東省獨角獸」的華熙生物,憑藉擁有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產業化成熟、產品線豐富、生產規模及產品品質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等優勢,各項指標成績亮眼,並且在2018年6月完成A輪融資,融資後的估值達12.18億美元。公示期順利通過,華熙生物被評為「山東省獨角獸企業」可謂實至名歸。
  • 「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落戶海南 助推國家自貿港科技創新
    12月13日,全球玻尿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688363.SH)與海口國家高新區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海南自貿港建立「華熙生物科技產業園」。Revitacare (絲麗)是2017年華熙生物全資收購的企業,創立於2003年,公司總部在法國巴黎,主要從事皮膚抗衰、塑形減脂、頭皮養護等方面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2013年獲得歐洲抗衰老學會頒發的最佳美塑產品和最佳美發產品大獎,2017年經由華熙生物全資收購推向中國市場。
  • 解碼華熙生物:用科技造好物 讓小物質「填滿」大世界
    日前,在掌舵者趙燕的帶領下,記者走進華熙生物上海研發中心,進一步探秘「黑馬」崛起的成功基因。  「這個研發中心有4000多平方米,設有材料學研究、新劑型研究、生產技術與工藝研究、功效及臨床前研究、皮膚研究、配方研究等多個重點實驗室,屬於亞洲規模較大的功能性護膚品研發中心,我們針對C端消費者的產品全部出自這個研發中心。」
  • 打造「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 華熙生物實力賦能「潤百顏」
    近日,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旗下品牌「潤百顏」是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領域的核心品牌,未來定位是將「潤百顏」打造成為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背靠龍頭母公司代表行業最新科技力資料顯示,華熙生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2018年佔據了全球36%的玻尿酸原料市場,去年11月登陸A股科創板。
  • 玻尿酸用在保險套裡 華熙生物的市場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比如,針對計生市場,華熙生物已經開展了「HA在計生用品領域的應用研究」項目,僅2018年在計生領域已投入上百萬元的研發,並取得成果,為多個知名計生用品品牌提供透明質酸原料。同時,華熙生物還將透明質酸引入洗護領域,研發註冊專利成分Cation-HA(專利號:ZL201610408684.8),為緩解頭皮乾澀,改善頭皮屏障功能帶來全新健康解決方案。
  • 醫美業務板塊再升級,華熙生物旗下潤致推出Aqua新品
    2020年8月6日,華熙生物(688363)旗下醫美品牌「潤致」在位於濟南的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Aqua」新品。此次潤致Aqua新品的推出,是潤致對其水光產品的全面升級,進一步展示出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醫美領域的領先產品力。
  • 華熙生物郭學平:科研創新讓透明質酸成為普羅大眾的「健康鑰匙...
    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作為"酶切技術"主要發明人領取"中國專利金獎"。   與郭學平的謙虛形成對比的是,他帶領下的華熙生物的研發團隊,憑藉一系列科研突破,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就: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產率從最初不足3g/L到如今12-14g/L,大幅度降低了透明質酸的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