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川崎病的症狀 川崎病有四種食療方法

2020-12-17 三九養生堂

說起川崎病,可能有很多人都對它很陌生,其實川崎病就是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小兒疾病,這種疾病會讓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傷害。那麼請問小兒川崎病的症狀有哪些呢?川崎病吃什麼好呢?川崎病的危害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小兒川崎病的症狀

1、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2、身上出現各種形態的紅斑皮疹。

3、手足發硬腫脹,指(趾)可見紅斑;到了腫消疹退時,足、手,尤其接近指(趾)甲皮膚會有片狀脫皮。

4、雙眼充血發紅。

5、口腔、牙齦(牙肉)、咽喉部充血發紅;舌頭也紅,而且在邊尖可看到鮮紅突起的小點,十分像新鮮楊梅的「刺」。

6、頸部雙側和頜下淋巴結腫大。

川崎病吃什麼好

雞蛋

雞蛋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含的膽鹼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肌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

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 川崎病患兒發病初期有長時間的反覆高熱退熱,體內維生素流失嚴重,負氮平衡比較明顯。因此飲食上應給予富有營養、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 。

補充高蛋白

寶寶得了川崎病,適當補充高蛋白(有腎臟損害者請具體諮詢醫生),比如禽類魚類。補充維生素複合片,也可平衡飲食 。

瓜果蔬菜

小兒川崎病,多吃瓜果蔬菜即可(有脾胃虛者請適量)。急性發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使身體早日恢復健康。飲食作息規律,強調休息,一定要按時複查。

川崎病食療方法

1、發熱期

(1)白茅根馬蹄水 食材:白茅根20克(鮮茅根50克),馬蹄250克。 做法:白茅根洗淨,馬蹄去皮拍裂。上兩味同放入鍋內,加清水慢火煲1小時,約煎成1碗半,分次代茶飲。 

(2)綠豆苡仁粥 食材:綠豆50克,生苡仁25克,大米50克。 做法:上三味洗淨,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粥,粥成後以糖或鹽調味,便可食用。

(3)紅蘿蔔馬蹄水 食材:紅蘿蔔200克,馬蹄250克?? 做法:紅蘿蔔洗淨切片,馬蹄去皮拍裂。上兩味同放入鍋中,加清水4碗後慢火煎1小時,約煎成2碗,分次代茶飲。

(4)桑菊茶 食材:冬桑葉12克,杭菊花9克,夏枯草12克,羅漢果1/3個。 做法:上料同放入鍋內,加清水3碗,浸10分鐘,煎20分鐘,約煎成大半碗,分1-2次服。

川崎病不能吃什麼

1、忌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忌吃過鹹的食物;忌吃具有海腥味的食物。

2、海鮮,包括:魚類(尤其是海魚)、蝦、海帶、螃蟹、蚌肉等食物。

3、忌口的蔬菜,香椿頭、蕓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萵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筍、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

4、忌口的肉類,豬頭肉、雞肉、雞蛋、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肉、鵝蛋、鴨蛋、野雞肉等。

川崎病的危害

1、心臟血管系統侵犯

這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導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

2、膽囊積液

可能在疾病發作後兩星期內出現,多出現於亞急性期,可發生嚴重腹痛,腹脹及黃疸。在右上腹可摸到腫塊,腹部超聲檢查可以證實。大多自然痊癒,通常不需特別的治療,偶可並發麻痺性腸梗阻或腸道出血。

3、關節炎或關節痛

發病兩星期內出現關節痛或關節炎,有文獻報告甚至症狀可持續達4個月之久。常發生於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大小關節均可受累,約見於20%病例,隨病情好轉而痊癒。

4、神經系統改變

由於血管炎,在急性期本病可引起無菌性腦脊髓膜炎、面神經麻痺、聽力喪失、急性腦病和高熱驚厥等,臨床多見,恢復較快,愈後良好。部分患兒顱壓增高,表現前囪隆起。少數患兒頸項強直,可有嗜睡、雙眼凝視、昏迷等意識障礙。臨床症狀多在數日內消失。恢復期則易引起的肢體癱瘓,遺留後遺症,但較為少見。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川崎病的相關知識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川崎病忌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忌吃過鹹的食物;忌吃具有海腥味的食物包括:魚類(尤其是海魚)、蝦、海帶、螃蟹、蚌肉等食物,大家可要牢記哦。

相關焦點

  • 川崎病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疾病是需要好好的治療和控制的,對於很多的疾病,我們還是不常見的,比如,川崎病這種疾病,我們都不是很清楚,事實上這是一種兒童容易患上的疾病,那麼請問川崎病會留後遺症嗎,川崎病的症狀有哪些呢,川崎病的食療方法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
  • 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原標題:小兒川崎病是什麼病?以下症狀符合5條就是患川崎病了!   小兒川崎病事實上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炎,多見於5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1-3歲的孩子比較常見。小兒川崎病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是會引發嚴重心血管併發症的,因此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川崎病的症狀表現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 川崎病會留後遺症嗎 這種食療法治川崎病有用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川崎病這種疾病都不是很清楚,事實上這是一種兒童容易患上的疾病,那麼請問川崎病會留後遺症嗎?川崎病的症狀有哪些呢?川崎病的食療方法又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什麼情況的小孩會發生後遺症,或將持續多久等,目前醫界尚未有任何定論,這非得等到得川崎病的小孩長到八、九十歲,資料齊全後才行,目前是無法歸納出結論的。因此醫生們也無法斷言患此病的病人絕對不會再有問題,萬一有何不測,豈不有遭人訴訟的憂慮。因此醫生們才會要病人每年回醫院做一次檢查以減輕責任。
  • 症狀類似感冒易被誤診 醫生提醒警惕小兒川崎病
    新華社重慶12月10日電(記者李松)最近重慶一3歲兒童突發高燒,被當成感冒治療了5天也不見好轉,後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確診為川崎病。醫生提醒,川崎病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被誤診,需引起家長警惕。
  • 小兒川崎病早期「像感冒」 出現併發症很兇險!
    家長應高度警惕,孩子可能是患上了兇險的川崎病。川崎病好發於5歲以下男孩「川崎病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師首先報導該病,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發病原因不明。」重醫兒童醫院風溼免疫科張志勇副主任醫師介紹,這種病好發年齡為5歲以下的嬰幼兒,男孩多見。
  • 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營養健康>健康護理>正文小兒高燒不退須防川崎病 2011-04-22 19:19 來源:新浪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可以由多種致病菌誘發,症狀表現為高燒、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手足腫脹、指端脫屑、口唇乾裂等,嚴重者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由於川崎病首發症狀是高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因此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紅熱。
  •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傳言: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可見「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科普解讀: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什麼是川崎病?
  • 高燒、紅斑、眼球充血,寶寶身上的這些症狀竟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具體病因尚不明完全確定,目前認為是小兒身體血管炎變引發的急性發熱性出疹,多與遺傳與傳染相關。從寶寶出生四個月至4歲以下寶寶易患病,特別一歲左右的男寶寶患病較多,夏季和冬季為該病的高發期。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尚無證據
    傳言: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可見「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什麼是川崎病?
  • 多國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疑與新冠有關
    然而,就在各國陸續解禁、複課時,有報導稱多國兒童突患重疾,其中部分感染了新冠病毒。據英國媒體4月28日報導,過去三周內,在英國倫敦和部分地區發現很多兒童患上了一種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這種疾病會使兒童產生高燒、皮疹、腺體腫脹、呼吸困難等表現,與川崎病類似。隨後,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法國、美國等國家近期相繼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兒童。
  • 高熱不退警惕川崎病
    所謂川崎病,(又名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最早發現並進行研究這個疾病的是一位日本名叫川崎的醫生(今年去世),所以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兒童疾病。對於兒童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給寶寶及家庭代來困擾。
  • 【網絡闢謠】「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
    【網絡闢謠】「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什麼是川崎病?
  • The Guardian:義大利研究發現新冠肺炎與兒童類似川崎病症狀有關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5月13日報導,義大利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冠病毒可能與兒童類似川崎病症狀相關的第一個明確證據。研究人員將義大利的10例相關病例與以往5年的兒童川崎病病例進行比較,發現新的病例發病率更高,病情也更嚴重。
  • 「卡疤」紅腫,原來患上「川崎病」
    □記者 李曉敏 實習生 安玥  專家名片  劉福雲 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小兒外科大科主任兼小兒骨科/脊柱脊髓科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河南省先天性肢體畸形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河南省小兒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河南省骨科分會常務委員,國內著名小兒骨科脊柱神經科專家
  • 川崎病不是感冒很兇險 延誤治療易心梗或猝死
    專家提醒,川崎病初始症狀十分類似感冒,非常兇險,急性期最嚴重的併發症是冠狀動脈血栓性閉塞導致心肌梗死或猝死,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二尖瓣、主動脈瓣瓣膜病變、嚴重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併發症。川崎病目前並無有效預防方法,控制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專家建議,4個月至3歲兒童的家長,當孩子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數日後出現眼睛發紅、雙側眼結膜充血、口唇乾紅及皸裂、皮疹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 川崎病是種什麼病
    醫生在這些患兒體內檢測到新冠肺炎病毒,但與典型川崎病症狀不同的是,這些孩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不少住進了重症病房,甚至需要ECMO搶救,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表明這種「類川崎病」就是川崎病。川崎病的名字大家聽上去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並不低。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喻為「兒童特殊心臟病」的川崎病。
  • 發燒不退小心川崎病
    當前位置:首頁 >> е 2011.10.06 星期四 發燒不退小心川崎病 嚴重患兒可致心肌梗死   2歲的小朋友李穎反覆發熱
  • 孩子發熱、出疹別把川崎病當感冒
    經檢查,彤彤被確診為川崎病。彤彤媽有些驚訝:「以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沒想到是川崎病。」    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如何早期發現?    川崎病會對心血管造成損傷    河南省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負責人馮迎軍介紹,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多見於兒童(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
  • 2歲男孩楊梅舌險被當成川崎病
    這些 都是典型的川崎病的症狀。當地醫院初步考慮川崎病,送到福州總醫院治療。 福州總醫院兒科醫生發現華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而且華華的症狀和麻疹也十分相似,考慮麻疹的可能性大。麻疹傳染性強,華華當晚就被轉診到福州市傳染病院。一 查,麻疹病毒IgM抗體為陽性,這說明孩子感染了麻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