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越陳越香嗎?為什麼總有人說普洱茶水很深

2020-12-16 騰訊網

隨著普洱茶行業20年來的迅速發展,普洱茶從一個不明覺厲的事物,漸漸演變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經濟體。

大眾對於普洱茶的認知,從開始的共同混沌,發展到後來具有派別特色的不同領悟。

很多前輩以及有影響力的專家都為普洱茶的好壞標準提出過不同看法,但每種看法產生的原因不同,導致適用的範圍也不一樣。

雖然用的詞彙類似,但表達的其實不是一個意思。

幾重平行的觀念並行在市場中,如果不明就裡,把這些本來就衝突的觀念直接在市場行為中套用,就會產生混亂,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老茶

比如說「陳味」這個詞,對於認不認同老茶文化的人而言,意義就大不相同,產生好壞相反的兩種認識。

這種衝突對新手來說是很不友好的,讓普洱茶文化顯得「博大精深」,令人望而卻步,以至於很多人學普洱茶都是從入門到放棄。

面對不同的觀點,只要能夠理清由來,就可以避免概念衝突產生的困惑,真正做到從入門到精通。

一、理清普洱茶几重概念的由來

需要講清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詞最關鍵,叫做「越陳越香」。這裡說的「越陳越香」是指普洱茶通過陳放品質會漸漸提高。

普洱茶市場的興起與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密切相關。

2000年左右很多人已經有意識開始收藏普洱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普洱茶老茶比新茶值錢,導致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迅速形成了一個反饋閉環。

普洱茶價格一飛沖天,到2007年上半年達到第一個峰值。

在市場當中,大家步調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觀念上卻有區別。

有人認為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而有的人則是認為「越陳越香」更多隻一種有益於宣傳的說法。

對「越陳越香」態度的虛實,區分了兩大類觀念。

認為「越陳越香」真實存在的人,往往只喜歡喝老茶,比較排斥喝新茶,尤其不接受新生茶。

這一派的茶人代表最典型的是鄒家駒和鄧時海。

雖然茶圈內部認為他們觀點對立,但其實他們認識上的共同點是非常多的,所謂「對立」也只是歷史細節上的內容。

他們非常強調倉儲,強調普洱茶級別的選擇與其它茶類的不同,根本的法則在於一切準備服務於形成有醇味的老茶。

△鄧時海《普洱茶續》

△鄒家駒 《漫話普洱茶》

認為「越陳越香」主要是宣傳的人,往往不怎么喝普洱茶或者不怎么喝有年份的普洱茶,喜歡喝紅茶、綠茶一類的鮮爽滋味,只是大家都玩的時候跟著追一追、捧一捧。

雲南喝普洱茶其實是2000年以後的事。很多老茶人完全沒有「越陳越香」的概念,「越陳越香」在科研上也沒有堅實的理論支撐。(早期研究方向不對。)

其實心底裡是不信的,但是作為一個有效概念,確實有益於茶葉發展,也積極參與。

真實情況是兩種觀念同時存在於大部分人的頭腦中,喜歡普洱茶,喜歡普洱的天然野韻;似乎相信老茶,但又沒切身體驗過老茶能有多好喝。

因為「越陳越香」是普洱茶的根本,所以認為「越陳越香」虛大於實的人,是不可能深入普洱茶的世界的。

這一派的特點在於力求當下,這種觀點在市場中頗具影響力。

二、越陳越香的條件

認為「越陳越香」是真實存在的,那就需要解釋「越陳越香」。

這裡可以先粗略分為兩大類觀點:「越陳越香」是有條件的,和「越陳越香」是無條件的。

先看「越陳越香是無條件」的觀念。

因為任何茶葉存放較長時間後,不可能不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喝茶人可以主觀地把茶葉的品質變化視為變好。

這種「越陳越香」是必然的,但是也是無意義的。這種觀念可以推導出「越陳越香」虛大於實,跟不相信「越陳越香」,本質是一回事。

那「越陳越香」是有條件的,什麼條件呢?

很多人都提出了各自的觀點,總結為三個方面就是:原料、工藝、倉儲。

1.原料觀

國家標準中對於雲南普洱茶的原料要求是,雲南範圍內的大葉種曬青毛茶。

這是最多人認同的標準,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可。

比如易武的高發倡先生,就認為只有古六山的原生品種原料才能做普洱茶,於是整理出了一套古六山特殊論。

與之相似,有人認為只有西雙版納的茶才能越陳越香,並舉證早期勐海茶廠的茶品質優於其它區域國營廠的產品。

△高發倡《古六大茶山史考》

也有人認為即便是雲南境外的茶,只要是大葉種就可以。當然也有人認為什麼樣的原料都可以,這種觀點其實就是原料不重要。

原料除了產地和品種而外,還有樹形和樹齡的區別。

認為樹形重要的人可能會推導出大樹比小樹更具備「越陳越香」潛力;認為樹齡重要的人則認為陳化的潛力與茶樹樹齡息息相關。

△南糯山向陽寨的百年臺地茶園

這些觀念基礎上衍生出的各種理論有些可以相互組合,有些則相互衝突。

比如相信冰島是最好的普洱茶產區,就不可能認同古六山特殊論。

現實當中也有人在做冰島茶,卻總在接受版納特殊論,最終不自洽,進入從入門到放棄的過程。

如果相信樹齡或樹形很重要,那就會得出大廠的標準產品沒有收藏價值。

反過來,如果相信大廠的拼配技術和品質把控能力,那自然會認為樹齡的重要性並不是那麼大。如果這些理論混講,就會不自洽。

2.生茶工藝觀和熟茶工藝觀

生茶工藝觀

你相不相信普洱茶必須在特定工藝的前提下才可以「越陳越香」?

如果不信,這裡就可以略過了。如果相信,那就涉及到一個關鍵詞叫「標準工藝」。

什麼是標準工藝?就是能夠滿足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工藝。

這裡分為生茶、熟茶兩個板塊來說。

現在行業內常見一個說法叫「前發酵」,也可以叫「前氧化」,就是描述在曬青毛茶加工的過程中,在茶葉曬乾前刻意而為的氧化。

「前發酵」具體的做法有過度萎凋、故意不炒熟、低溫長炒、殺青後燜黃等。

這一類做法共同的特點就是會在加工完成時更香甜,湯色更深——這毫無疑問會利於初期空白市場的銷售。

但是,行業內有一種觀點認為,「前發酵」工藝帶來的這種前期的香甜,是用「越陳越香」的潛力來置換的。如果希望普洱茶能夠長期存放,一定要杜絕「前發酵」。

有的人相信這一點,並且去踐行,也有人不信邪,堅持認為「前發酵」不會影響後期,並可以舉證出歷史上「前發酵」的蹤跡。

△殺青

其實哪種工藝更利於存放並不是沒有辦法去比較。同樣的原料做一個不同工藝的梯度對比,幾年後自然就看得出端倪。

但是這又涉及到一個審美規則的問題。哪個好喝誰說了算?

如果嚴格按照審評標準來看,就要杜絕前發酵;如果按照某些民間自發標準,結論就可能不同。

生茶技術爭議為何紛雜,是因為它的操作簡單。只要架口鍋,燒下火,基本上每個人都能去做,做完就能看到炒制結果的當下反饋。

因此,做生茶很容易成為專家,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制茶狂歡。

熟茶工藝觀

熟茶技術就不一樣了:製作時間非常長,製作原理又非常複雜,這就導致了大部分人不懂熟茶製作技術。

既然不懂,也就沒吵起來,基本分不出太多理論流派。

近些年,雖然小堆發酵讓更多人參與熟茶技術,但畢竟這個過程比較複雜,參與熟茶技術的人總量較少。

其實做過熟茶的人基本上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不管你用小堆大堆,或者是外接菌種,在制茶師這裡看,無非就是你怎麼去運用微生物的問題。

△小堆發酵

△大堆發酵

技術細節雖然爭論比較少,但是發酵出來的效果卻大不一樣,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發酵度的差異。

總的來說有兩類發酵度:一類是歷史上的昆明茶廠和下關茶廠的風格,發酵得較完整,氧化程度也偏高;一類是歷史上的勐海茶廠風格,發酵往往留有一定餘地。

造成這個差異的是發酵環境和技術掌握的不同。

哪一種風格都有市場,在我接觸到的信息中看,勐海茶廠風格更多被認可。

△八十年代勐海茶廠的7572

在熟茶兩種主流風格比較前,還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認不認同熟茶?加上這個問題可以總結出三類觀點:

一、熟茶不能喝,是水泡過的黴茶,這種觀點在普洱茶行業發展的前期有一定市場,現但現在已經漸漸沒人理會。

二、熟茶沒有陳放價值,因為熟茶就是為了模仿老生茶的口感,既然模仿出來了,就不必再存放下去了。

三、熟茶照樣有陳放價值,同樣工藝和原料的對比下,老熟茶的醇厚也不是新熟茶能比的。

後兩種觀點現在還都頗具影響。

還有與觀點一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生茶不是普洱茶。這個觀點其實是有歷史依據的,因為在很長的時間內,普洱茶描述的其實是一種發酵工藝,只要是像這樣發酵的茶就是普洱茶。

在這個觀點基礎上衍生的理論中,生茶當然就不是普洱茶了。

如果幾重概念直接混講,而不理順概念來源,那就會帶來海量的無效爭論。

3.倉儲觀

倉儲方面,我按歷史發展把觀念縱向分為三大流派,保守派,激進派和改良派。

保守派認為絕對的幹倉才行,茶葉倉儲一定要乾燥才好,只有環境足夠乾燥才不會長微生物。

這種觀點,實際上迎合了很多不求甚解的人而頗具影響,因為大眾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是一個痛點。

激進派認為倉儲一定要足夠潮溼,茶葉才能轉化,歷史上南洋存茶環境都是溼度很高的。也沒見香港人喝出毛病來。

改良派則是認為倉儲需要有一定的溼度,就是既不能太溼也不能太幹。經驗上認為倉庫空氣溼度在75%左右為好,也有鑽研者發現實際上控制茶餅含水量在10%更利於轉化。

在當下的行業中改良派無疑是主流,但是目前也看得出端倪,改良派中在將來也會細分出新的概念和流派。

除了縱向的觀念區別,也可以橫向按地域來分,如北方倉、江浙倉、廣東倉、雲南倉、東莞倉、昆明倉等。這種觀念迎合消費者的家鄉情結,一般本地人都喜歡本地倉。

△國標要求普洱茶存放需要通風

三、關於普洱茶統一理論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在每一個概念分叉上,都可能會衍生出不同的觀點和理論。

那這些紛雜的理論,能不能用一種觀點去統一呢?

從理論上來說,把所有觀點統一在科學的基礎上是可能的,只是在統一的過程當中相當多的東西需要被放棄掉,而放棄的過程會伴隨著大量的利益喪失,這對於市場來說是非常痛的。

科學是客觀的,不代表是搞科研的人就是客觀的。考慮到人的因素,想用科學把所有理論統一,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挑戰而且非常有難度的一個過程。

最關鍵的是,完成統一理論未必就代表著最恰當的選擇,保持普洱茶環境的多樣性或許更有價值,所以我對任何選擇都抱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這不是空話,而是實踐經驗。

△古樹茶園

在剛剛有幹倉概念的時候,我作為一個初學者,喝著幹倉茶就有了優越感。

有次喝到老茶葉工作者推薦的便宜茶,也會很自然的覺得,這茶也非常好,這幾十塊的茶比幾百塊的茶從審評上來說沒有什麼弱點呀。

當我在茶山上,盯著大樹,一顆一顆的單株做下來之後,我也為自己突然產生做古樹單株的想法並去完成而自鳴得意,那是十多年前。

初接觸普洱,還沒認真研究加工的時候,我聽到「越陳越香」,也想當然地覺得要留點餘地給未來,那現在故意不炒熟將來不是更好?剛冒出這個概念時,我也為自己的機智所感動。

後來對加工稍微了解之後,我獨立設計出一種炒出來就香甜適口的制茶思路(其實就是低溫長炒),我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秘密而開心。

隨著接觸面的打開,接觸信息的增加,我的觀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我理解,持有一種明確的觀點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不同的觀點,正是市場多樣性的基礎。所以必須抱以尊重,這也是對自身過往抱以尊重。

△茶葉進化論知識地圖

我提出了《茶葉進化論》的理論思路,是因為我需要讓自己的知識能夠搭成一個自洽的體系,而這一種法門最能夠幫助我理解普洱茶的內涵。

在2017年的時候,我第一次親眼見到了麥克法蘭教授,他說的一段話我銘記至今:

不是特別好的人類學家會把研究的人和村莊當成一個研究對象來對待,但是一個好的人類學家一定要具備非常豐沛的情感,要參與觀察,參與他們的悲歡喜樂,如果他們悲傷的時候我們不悲傷,他們喜悅的時候我們不喜悅,那麼我們如何能夠了解他們真正的人生呢?

——麥克法蘭

△麥克法蘭講座現場照片

四、市場多樣性的意義

不管這些理論有沒有科學依據甚至是邏輯上的支撐,只要有人相信,這種理論就有受眾,進一步形成市場影響與生產和消費數據。

究竟哪種理論在客觀世界上是真理,反饋在市場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種說法讓消費者痛、癢、爽。

茶圈的參與者可以選擇相信一個適合的理論,並且通過實踐去不斷驗證它,因為任何一種觀點都有切實的好處。

大部分人如果長期堅持相信某一種觀念(哪怕是非科學觀念),保不齊也會共業所感,產生出一個新世界。(本文由茶葉進化論授權說茶網轉載;作者:茶葉進化論李揚;圖來源:茶葉進化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有人說普洱茶的水很深?真相究竟是什麼
    喝老茶和中期茶的人拍手叫好,普洱茶的確能越陳越香。喝紅茶、綠茶的人跟著起鬨:你普洱茶還被稱為綠茶呢,綠茶保質期那麼短,都是一堆葉子做的,你憑啥越陳越香?絕大多數人卻是,一邊喝著普洱茶,相信普洱茶能越陳越香,但又沒喝過優質的老茶。這就導致了,不了解普洱茶的人,很嫌棄普洱茶,但真正喝過普洱茶的人,一輩子都不願離開普洱茶。
  • 「越陳越香」究竟是編造出來的故事還是真的存在?
    總結:普洱茶根本就不存在「越陳越香」,客觀一點說,普洱茶在陳儲的過程中,會轉的越來越甜是真的,因為酚類和鹼類物質都緩慢發酵成糖類物質,而芳香類物質都逐漸弱化了。所以「越陳越香」根本就不科學也不客觀。喬丹2011年6月26日於懷舊茶人坊  是的,你沒看錯!這是我8年前寫的文。是在我對茶的了解、理解尚不算客觀的時候寫的。現實生活中先提出反對越陳越香概念的人是誰我不知道,但在網際網路上第一個公開反對「越陳越香」並寫出大致依據的人的名字一定叫——梁權。
  • 小喜年|都說普洱茶「越陳越香」,「香」的到底是什麼?
    一說到普洱茶,都繞不過它「越陳越香」的這個代名詞,那它到底「香」的是什麼呢?過去對茶葉「越陳越香」記載的史料十分稀少,對於「越陳越香」進行研究的資料也不多。比較可靠的官方資料《茶的故鄉——雲南》中提到:雲南普洱茶有越陳越香品質越好的特點,可以長期保存飲用。書中也只提到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而已,並沒有說明「香」指的是什麼。
  • 越陳越香的普洱茶?3分鐘讓你真正了解什麼是「陳」和「香」!
    普洱茶以「越陳越香」佔據了茶葉市場重要一隅。既然普洱茶能夠越陳越香,那麼你真正清楚它的陳和香分別代表著什麼嗎?一起去探究一下。,這樣的茶葉跟新茶對比後的味道非常獨特「有陳味」,所以普洱茶越陳越香在民間流傳開來。
  • 「越陳越香」是國人的飲食觀念?美味和損傷有時候只有一線之隔
    以普洱茶為例,通常認為普洱像窖藏酒一樣,放得越久喝起來越香。過於繁瑣的飲茶程序,有時候變成了一種刻奇。當家裡的老人突然心血來潮,從角落裡找出一塊不知放了多久的茶餅,你就要開始注意了——藥酒不能亂喝,放了多年的陳茶也是。
  • 小喜年臻藏|只有普洱茶「越陳越香」?其他茶不可以嗎?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解釋了普洱茶越陳越香,「香」的到底是什麼?從上篇文章了解到,普洱茶「越陳越香」主要是由芳香物質和一些水浸出物經過陳化引起的,那麼問題來了,只有普洱茶「越陳越香」嗎?首先,得了解茶葉「越陳越香」需要滿足的條件。一、原料純正茶葉製作原料等級的純正,更有利於茶葉的香氣趨向於單一方向演變,陳化過程中就不會出現雜味。
  • 普洱熟茶值得長期存放嗎?弄懂這3點,你就是高手
    實際上,普洱熟茶極富潛力,且具備存放價值,可以像普洱生茶一樣越陳越香,因此年份更老的熟茶,口感更為豐富。現階段,很多茶友對普洱熟茶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剛入門的新手茶友,對普洱茶的印象,多半來自熟茶,也就是茶湯是紅的,可以減肥。因此,普洱熟茶是茶友們進入普洱茶世界的敲門磚。那麼,普洱熟茶的價值何在呢?
  • 越陳越香,一記溫柔的耳光!
    4月22日,我在自己微信訂閱號發布一篇題為《普洱茶「越陳越香」是一個謬論》的文章。文章一出,引發的反響很強烈。我知道是「謬論」這個詞太搶眼,所以很多人文章先不看,上來先站隊,畢竟有太多人靠著「越陳越香」這四個字討生活,所以發布初期,反對者顯得要人多勢眾一些。
  • 越陳越香?關於白酒的這些知識,今天終於搞懂了
    越陳越香?關於白酒的這些知識,今天終於搞懂了中國的白酒文化已經非常悠久了,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市場上的白酒種類和品牌越來越多,給人們更多的味覺體驗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選擇上的困難。其實關於白酒,不能說哪個牌子的就是好喝,哪個牌子的就是不好喝,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口味,同一種白酒有人覺得好喝,有人就覺得不好喝,這是很正常的。
  • 糯香和糯米香,有何不同?糯米香普洱又是什麼由來?
    那我也買了一點試試,當然不是太符合我的口味(覺得味道太濃了,茶香反而察覺不到),不過我對這些新事物我也不反對,主要給大家說說這糯米香普洱茶是什麼,怎麼來的,和普洱的糯香又有什麼區別?糯米香普洱茶是什麼這裡說的糯米香普洱是指一種在普洱熟茶/生茶中加入糯米香葉的茶,是一種調味茶。
  • 普洱生茶是綠茶嗎?從一個小故事引發的深度思考
    生茶怎麼會是綠茶,明明是普洱!」韓同學說。  「你怎麼用英語跟他說的?」我問。  「Fermented Tea!(後發酵茶)」韓同學回答。  韓同學來喝茶不只一次了,雖然我一直希望她來上課,但由於人類學課業繁忙,至今沒能來到。  如果來上完課,或者聽過《普洱茶史綱》這一講,就不會有上述關於普洱茶是不是綠茶的疑問了。
  • 喝普洱茶真的會上癮嗎?為什麼都喜歡喝源勐的普洱茶
    在臺灣的普洱茶界更是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普洱茶是所有茶類的最後一站。有一位前輩說:普洱茶在茶類裡是獨特的存在,有它的個性,不管你之前習慣喝的是哪種茶類,一旦接觸了普洱茶後,就很難再喝回去了。  從他的回答裡,普洱茶似乎是所有喝茶人的最後一站。對於臺灣茶界流傳的這句話,我確實琢磨了很久,而且越是琢磨越覺得有道理,總結了一些原因。
  • 你知道生普洱和熟普洱的區別嗎?
    我國的茶葉品種浩瀚,有人喜歡綠茶,有人偏心白茶,而普洱茶更是具有浩瀚粉絲。那麼,世人喜愛的普洱茶究竟若干錢一斤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普洱茶如今若干錢一斤?普洱茶大抵分為六個層級,包孕:正品、仔細的佳構、質料上等下品、茶質好且寄存八年以上的珍品、形狀內質香氣口感湯色都完滿的極品、極品茶葉且罕見的孤品。
  • 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茶葉不怕過期,放得越久越有價值,你喝過嗎?
    其實也不是,比如茅臺酒,葡萄酒,都是越放越有價值。在喝的飲品當中,可不止這兩種,就拿茶葉來說,很多人不知道,有一種茶葉是不怕過期的,它甚至放得越久越有價值,你喝過嗎?在茶界人們把它譽為「能喝的古董」。以前在北京的故宮,就曾發現這種茶葉,只不過因為保存不得當,加上潮溼,才使得它淡然無味。
  • 普洱十問?每問十分,你能及格嗎?
    A:曬青是普洱茶的獨特製作工藝,早期雲南少數民族對茶的利用製作方法較為簡單,類似於原始曬乾茶,但就是這看似原始、傳統、簡單的毛茶製作技術保證了普洱茶的後發酵,形成了普洱茶獨特的品質特點——越陳越香,因此這種製作技術一直被傳承沿用至今。
  • 普洱生茶價格為什麼比熟茶貴?
    普洱熟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我們在買茶的時候會發現,生茶價格普遍要比熟茶價格高些,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沒有經過渥堆發酵,為什麼普洱生茶要比熟茶貴呢?不管是生茶還是熟茶,都需要時間去轉化,熟茶經過渥堆工藝發酵,轉化空間小,升值空間也小,而生茶是經過自然發酵,雖然所需時間較長,但轉化空間巨大,香氣與口感更穩定,越陳越香的概念更容易體現出來。
  • 高價古樹,普洱大旱,老茶價格再創新高,真的影響到普洱茶行情嗎
    (很多朋友對這個有保留,以為是誇大旱災影響,但今年的確產量是減少了)最近一波大事(2019-5-25)就是2350萬港元拍賣成交那筒普洱老茶,朋友圈茶商們又迎來一波狂歡。以上基本就是2019年上半年牽涉整個茶圈價格的大事,接著我回歸正題,這些對普洱茶價格行情影響大嗎?
  • 08年的普洱,真的能喝嗎?
    小約有許多的朋友,無關年紀,特別特別喜歡喝普洱茶,如果問為什麼情有獨鍾喜歡喝普洱,大多還都說不上來具體的一二三四。有個朋友就說了,喝普洱就像是愛喝酒的人一樣,對好酒根本沒有免疫力,他們的喜愛,像不喜歡或者不懂的人,是無法體會,也理解不了的。
  • 只知道滇紅茶好喝,你有試過這種紅茶嗎?
    常喝紅茶的你,只知道滇紅茶好喝。那麼你知道有普洱曬紅茶嗎?滇紅茶和普洱曬紅茶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喝呢?在分析滇紅茶和普洱曬紅茶的區別之前,我們要先分清概念。使用傳統工藝製成的雲南紅茶普洱曬紅茶的概念是原料產自雲南,用日光乾燥的紅茶。沒錯,普洱曬紅茶是紅茶,而不是普洱!為什麼普洱曬紅茶屬於紅茶,但名字裡帶有普洱呢?下文會講到,大家請耐心看下去。
  • 怎樣鑑別普洱熟茶好壞?優質熟普具有哪些特徵!
    上期文章寫了《如何鑑別普洱生茶的優劣?》那這一期就來聊聊【普洱熟茶】應該怎麼樣去鑑別優劣吧普洱熟茶,在國標中的定義是: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區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經過後發酵(快速後發酵或緩慢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