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穴十五絡穴八會穴,複雜的經絡圖怎麼更好的掌握學習

2021-02-12 針功夫

針灸學習中經常會用到各種成系統的穴位,包括十二原穴十五絡穴八會穴等各種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驗,怎麼更好的記憶這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呢,我們在學習中可以用歌訣解決這個問題的,其實歌訣只是記憶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在實踐中不斷的運用,這樣才會記得更加清晰,更加的印象深刻不會忘記。

十五絡穴

絡穴共有十五種,肺缺膀飛心裡通。

任鳩督長脾大包,包內焦外脾孫公。

大偏小正胃豐隆,肝蠡膽光腎大鐘。

註:肺—列缺,膀胱—飛揚,心—通裡,

任脈—鳩尾,督脈—長強,脾之大—大包,

心包—內關,三焦—外關, 脾—公孫,

大腸—偏歷,小腸—支正,胃—豐隆,

肝—蠡溝,膽—光明,腎—大鐘

十五絡穴,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處的穴位。見絡穴條。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部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於鳩尾,督脈絡發於長強,脾之大絡出於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手太陰:列缺

手太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於穴名交列缺。這支絡脈起於腕上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絡脈並行,直入掌內,散入於魚際的邊緣。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可見到手腕上的銳骨部與手掌發熱等證;屬虛的可見到張口呵欠,小便次數過多等證。治療時可取列缺穴。穴在腕上一寸半。本絡脈由此處別作聯絡手陽明經絡。

手厥陰:內關

手心主厥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於穴名叫內關。在腕上二寸處別出,在兩筋之間,順沿著手厥陰本經經脈上行,繫於心包絡。如果發生病變,心繫的實證為心痛;虛證為項強。治療時可取內關穴。取內關穴時仍當在腕上兩筋之間取之,本絡脈由此處別走聯絡少陽經絡。

督脈:長強

督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長強(在尾閭骨端下)。挾膂上行,到項部,散於頭部,再下行當在左右胛處,別行走足太陽經絡,深入貫穿膂內。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症狀為脊柱強而不利俯仰;屬虛的症狀為頭部覺重而顫搖。這種症狀若是挾脊之脈發生變化而起的,在治療時可取長強穴。

八會穴

氣會羶中血膈俞,髒會章門骨大杼。

筋會陽陵脈太淵,腑會中脘髓絕骨。

八脈交會穴

公孫衝脈胃心胸,(脾——公孫——衝脈——胃,心,胸)

內關陰維下總同。(心包——內關——陰維——同上)

後溪督脈內眥頸,(小腸——後溪——督脈——目內眥,項,耳,肩胛)

申脈陽蹺絡亦通。(膀胱——申脈——陽蹺——同上)

臨泣膽經連帶脈,(膽——足臨泣——帶脈——目外眥,頰,項,耳後)

陽維外眥外關逢。(三焦——外關——陽維——同上)

列缺任脈連肺系,(肺——列缺——任脈——胸,肺,膈,喉嚨)

陰蹺照海膈喉嚨。(腎——照海——陰蹺——同上)

五輸穴

肺經少商魚際先,太淵經渠尺澤牽。

大腸商陽和二間,三間陽溪曲池見。

胃經厲兌內庭閒,陷谷解溪三裡連。

脾經隱白大都堅,太白商丘陰陵建。

心經少衝少府前 ,神門靈道少海聯。

小腸少澤前谷尖,後溪陽穀小海遷。

膀胱至陰通谷便,束骨崑崙委中點。

腎經湧泉然谷淺,太溪復溜陰谷陷。

心包中衝勞宮殿,大陵間使曲澤戀。

三焦關衝液門面,中渚支溝天井現。

膽經竅陰俠溪邊,臨泣陽輔陽陵辨。

肝經大敦與行間,太衝中封曲泉遣。

註:十二經按流注次序編寫,穴位按井,滎,輸,經,合順序遍寫

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脾章門,大腸天樞焦石門。

心募巨闕包羶中,小腸關元肝期門,

胃募中脘膽日月,膀胱中極腎京門。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

肺經食指連大腸,與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經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腸內眥膀,小趾腎經胸包鑲。

無名三焦外眥膽,大趾接肝回肺鄉。

註:手太陰肺經 >食指端<手陽明大腸經> 鼻翼旁 <足陽明胃經 >足大趾端< 足太陰脾經> 心中< 手少陰心經> 小指端< 手太陽小腸經> 目內眥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小趾端< 足少陰腎經> 胸中< 手厥陰心包經> 無名指端 < 手少陽三焦經> 目外眥< 足少陽膽經 >足大趾< 足厥陰肝經> 肺中 <手太陰肺經>

十二原穴

心神脾白胃衝陽,肝衝腎溪肺太淵。

膽墟包陵焦陽池,膀京大合小腸腕。

註: 肺—太淵,大腸—合谷,心—神門,小腸—腕骨,

脾—太白,胃—衝陽,心包—大陵,三焦—陽池,

肝—太衝,膽—丘墟,腎—太溪,膀胱—京骨

十二原穴是分布在腕踩關節以下的、臟腑經絡之根本——原氣所出止的十二穴位。

十二原穴的臨床療效顯著、較易誘發循經感傳、具有本經代表性,而為歷代針灸臨床醫家和現代針灸實驗工作者所注重,千百年來,有關原穴的文獻資料是十分豐富的。

原穴特點

功效特點:具有未病先防和已病防變兩方面的功效。其未病先防的特點是:特異性的預防本勝本腑的疾患。

位置特點:手不過腕足不過跺處神氣真氣所行之地。

雙向調節性:原穴具有虛可補、實可瀉的雙相調節功能。這種功能不僅原穴有,很多穴位,也具有這種雙相調節性。這表明,雙相調節性,是普遍地存在於各經穴之中的。

我們今天選擇幾個比較重要的穴位說一說不再每個穴位都講,以後在文章中會陸續寫出來的,

膀胱京骨

位置:在足外側,第五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局部解剖:血管、神經分布同金門。

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癇證。現多用於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京骨投湧泉是補腎治療過程中效果非常好。

腎經太溪

位置: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主治:咽喉幹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於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

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

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在實踐中要自己總結穴位之間的聯繫和每個經絡上穴位的重要作用,大家一定要不斷的總結才是金標準。

相關焦點

  • 如何選經配穴
    4.奇經八脈選擇法:      在臨證時會遇到某「證」型無法用臟腑、十二經的理論判斷其歸屬,此時就要用奇經用八脈的理論進行分析和歸納,選擇奇經的穴位來治療。例如,小兒腦癱、自閉症、癲癇、脊髓病變,藥物中毒後遺症,等「證」型。這也是筆者臨床實踐證明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 靈龜八法開穴法
    所謂靈龜八法即根據奇經八脈氣血運行的關係,將八脈八穴納入八卦和九宮之中來開穴的一種針刺方法,與子午流注開穴及輔助開穴法的相同點是仍按日、按時來開穴,不同點是靈龜八法還按卦開穴。(1)、八脈歌訣正經經外是奇經  八脈分身各有名  後督前壬皆在內  衝由毛際腎同行陽蹺根外膀胱尋  陰起跟前隨少陰  陽維只絡諸陽脈  何為陰經為絡陰帶脈維腰如束帶  不由常應日奇經(2)八法歌:坎一取申脈  照海坤二五  震三屬外關  巽四臨泣數乾六是公孫  兌土後溪府  艮八系內關
  • 針灸常用配穴法
    常用的配穴方法是以下幾種:第一俞募配穴,第二原絡配穴,在原絡配穴法裡面有一個主客原絡配穴的方法,第三根據體表位置的配穴方法,一般包括前後配穴、上下配穴、表裡配穴,以上這些是最主要的。俞募配穴主要是用於臟腑疾病,或者是以臟腑辨證為基礎的疾病。如果臟腑疾病沒有採用俞募配穴,即便獲得療效,有效率也不會太高,重複率亦較低。第二種為原絡配穴,就是原穴和絡穴配伍應用。原穴和絡穴配穴臨床當中應用很廣泛,「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是臟腑精氣輸注之處。絡穴具有溝通表裡兩經作用的穴位,當表裡兩經有病,一髒一腑為主的時候,我們取相應臟腑的原穴和絡穴,會取得不錯的療效。
  • 靈龜八法開穴法,詳細解讀!
    所謂靈龜八法即根據奇經八脈氣血運行的關係,將八脈八穴納入八卦和九宮之中來開穴的一種針刺方法,與子午流注開穴及輔助開穴法的相同點是仍按日、按時來開穴,不同點是靈龜八法還按卦開穴。(1)、八脈歌訣正經經外是奇經  八脈分身各有名  後督前壬皆在內  衝由毛際腎同行陽蹺根外膀胱尋  陰起跟前隨少陰  陽維只絡諸陽脈  何為陰經為絡陰帶脈維腰如束帶  不由常應日奇經(2)八法歌:坎一取申脈  照海坤二五  震三屬外關  巽四臨泣數乾六是公孫  兌土後溪府  艮八系內關  離九列缺主
  • 經穴穴位圖《十四經脈穴位圖大全》
    十四經指中醫經絡學說中的十二正經 (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加上督脈、任脈,共十四條經經絡的統稱。經穴一共有361個。詳細請參看經穴條目。本條目收錄所有十四條經絡的穴位圖譜。
  • 牢記這首人體八要穴歌,不花錢,能治病!
    艾灸養生有一個稱之為「捷徑」的方法,那就是從穴位出發,先牢記住幾個常用大穴,在這幾個穴位基礎上延伸和學習,學艾灸必能事半功倍。例如,這首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人體八要穴歌」。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坐骨刺環跳,腿疼陽陵透「人體八要穴歌」原本叫做「四總穴歌」,只有前四句,原載於明代朱權所著的綜合性醫書《乾坤生意》,後又被
  • 承泣穴 四白穴 巨髎穴 地倉穴 大迎穴 頰車穴 下關穴 頭維穴 人迎穴 水突穴
    【附註】足陽明經、陽蹺、任脈交會穴【附註】足陽明胃經與陽蹺脈交會穴。頰車穴(jiá chē xue)別名:曲牙穴,機關穴,鬼床穴,牙車穴人迎穴(rén yínɡ xue)別名:天五會穴,五會穴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艾灸不配穴 = 關燈走夜路!牢記6點,輕鬆配穴!
    很多人恰恰難在了這一步,不止是剛接觸艾灸的艾友,許多資深艾友,對於配穴有時也一知半解,也經常有艾友留言詢問配穴的問題。 實際上配穴沒我們想的那麼難,只要掌握好規律,絕大部分配穴方法都能輕鬆掌握,下面這6大配穴方法,如果掌握了,起碼可以應付。
  • 中醫精華——子午流注開穴
    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的十二條經脈的。實踐告訴我,這個子午流注既簡單易懂又有奇效。  辰時(7:00----9:00)   時禁:頭   納子法:子穴歷兌、 母穴曲池、 本穴三裡、 原穴衝陽
  • 【每日一穴】足少陽膽經循行規律
    赤方蘄艾微信公眾平臺,從今天開始開闢【每日一穴】的課堂,通過這麼多期網絡課堂培訓學習,發現艾灸人對基礎的內容很薄弱,加上一些退休老人融入我們的課堂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如「五俞穴」、「八會穴」、「原、絡穴」、「八脈交會穴」、「郄穴」、「下合穴」等等,「募穴」也是其中一組十分重要的特定穴。首先,要明確背俞穴和募穴定義的區別。背俞穴是指臟腑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臟腑精氣匯集於胸腹部的穴位。臨床當中,背俞穴與募穴都能反應臟腑精氣的情況,但是,背俞穴與募穴並不完全相同。從歷代醫家的論述,髒病,取俞為主。為什麼髒病取俞?
  • 常用針灸配穴、補瀉及其原理(圖文並茂)
    一般來講,有近部取穴法、遠道取穴法、隨證取穴法。腧穴的名稱,在《內經》中大約有160個,針灸處方約有240餘方,其中大部分為1~3個腧穴,其中用特定穴的佔1/2以上,強調辨證取穴,用穴少而精。前人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在經絡辨證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有效的針灸配方。
  • 百會穴的位置和作用
    百會穴位描述  百會穴: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共1穴。  百會穴屬督脈,也是督脈、膀胱經的交會穴;也有說,百會穴是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單穴,可針可灸(小兒及腦積水患者慎針)。  百會穴在哪百會為經穴名。
  • 對百會穴的定位思考
    先生學驗俱豐,謙謙君子,我每次請教問題,先生都不厭其煩的給予解答,驗之於臨床,多獲良效,今天發給我關於百會定位的文章PPT,如獲至寶,經允許,發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在此感謝葉先生。另外提醒:因時間原因,文章後半段是PPT圖片,建議在WiFi下查看,土豪請隨意。一. 相關經文和命名(一)相關文獻原文1.
  • 九針十二原原文翻譯
    五臟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臟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衝,太衝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太白二。
  • 經穴王道:穴治口訣全篇
    「五臟有疾當取十二原」,「神門穴」是心經的原穴,主治:由心臟、腦神經和消化系統引起的疾患。「青靈穴」治療著急、上火、氣鬱引起的痛症效果最佳。3、可點按脾經的「大都」(大腳趾根的部位)與「太白」(大都後面貼近內側腳掌骨的地方)。「大都」的作用很多,可治療骨質疏鬆、頸椎病、肌肉萎縮、要退疼痛、腹脹、胃痛、嘔吐、便秘、洩瀉等等。
  • 追憶程老丨俞、募穴的初步研究
    《「程門解穴」穴性課程招生簡章》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俞、募穴的初步研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 高俊雄 程莘農指導在針灸臨床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腧穴,常常被稱作「特定穴」。如「五俞穴」、「八會穴」、「原、絡穴」、「八脈交會穴」、「郄穴」、「下合穴」等等,「俞、募穴」也是其中一組十分重要的特定穴。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穴位按摩方法:刺激八髎穴可以用拇指先對八髎穴進行點按,時間大約10秒即可,然後鬆開,將掌根部位緊貼於骶部的八髎穴自上而下的進行揉擦,直至揉擦至尾骨的兩側,每次大約1-2分鐘。再按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的八髎穴。會陽穴穴位歸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 中醫所指「八脈交會穴」是什麼?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八脈交會穴最早可以見到的典籍是宋子華的《流經八穴》,後被竇漢卿收於《針經指南》一書中,因竇氏擅用此八穴而名聲漸起,故後世又稱此八穴為「竇氏八穴」。在介紹八脈交會穴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十二正經和八脈?
  • 時間針法:子午流注納子法開穴六招
    病者來診適逢酉時,腎經當令,腎為肺子,先刺「開穴太溪」,太溪為腎經原穴,主咳嗽痰疾,再配尺澤、羶中而顯效至速。尺澤為肺經合穴、子穴,「合治內腑」「實則瀉其子」,《甲乙經》雲「心痛卒咳逆 ,尺澤主之,出血則已」。羶中為氣之會穴,主寬胸理氣。《針灸聚英》雲「羶中主喉鳴喘咳,咳嗽,心胸痛,肺癰吐膿」。三穴相配,理法得當,逢時而刺,故此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