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這首人體八要穴歌,不花錢,能治病!

2020-12-23 百年養生

艾灸養生有一個稱之為「捷徑」的方法,那就是從穴位出發,先牢記住幾個常用大穴,在這幾個穴位基礎上延伸和學習,學艾灸必能事半功倍。例如,這首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人體八要穴歌」。

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

坐骨刺環跳,腿疼陽陵透

「人體八要穴歌」原本叫做「四總穴歌」,只有前四句,原載於明代朱權所著的綜合性醫書《乾坤生意》,後又被《針灸大全》、《針灸大成》等收入書中。

在艾灸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過程中,後人在「四總穴歌」的基礎上,又添加了四個人體重要的穴位,因此才有了現在的「人體八要穴歌」。

那這首口訣歌是什麼意思呢?別急,聽艾艾君幫你詳細解釋一下。

肚腹三裡留

口訣「肚腹三裡留」裡的「三裡」指的是「足三裡穴」,是人體穴位中非常耀眼的「明星」之一,不管是專家還是入門級的灸療愛好者,無不知其「大名」。自古以來,關於它的句子也被廣為熟記,如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載:「若要安,三裡常不幹」;日本流傳諺語:「勿與不灸足三裡之人行旅」、「旅行灸三裡,健步行如飛」。

足三裡穴為何如此重要?

據《靈樞·本輸》記載,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而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所以足三裡穴常常被用來調理和養護消化系統。現代人常常飲食不規律,腸胃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毛病,通過艾灸足三裡來調理是不少艾灸養生愛好者的選擇。

除此之外,足三裡還可補中益氣、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等,《靈樞》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調於足三裡。」在秋冬季節有些人常常會感到下肢冰冷,這時候常灸足三裡,具有驅寒保暖,疏通經絡的功效。

腰背委中求

「腰背委中求」指的是委中穴,是腰背疾患者比較留心的一個穴位。古書《席弘賦》寫:「委中專治腰間癰」,《靈光賦》也有記載:「五般腰痛委中安」。可見,委中穴對於腰背的重要性,平時腰背疼痛的朋友千萬不要忽視了它哦。

如今,委中穴也確實成為了辦公室一族最常艾灸的穴位之一,現在的上班族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年紀輕輕就嚷嚷著腰酸背痛,腰椎間盤突出、肌肉拉傷、腰肌勞損等毛病一大堆,下班後長期堅持在委中穴灸一灸,可緩解腰痛,一身輕鬆。

頭項尋列缺

這句口訣的意思是說頭頸部的疾病都可以通過列缺穴來調理,像是秋冬季節容易患的感冒、咳嗽、頭痛、咽喉痛,以及外面神經麻痺等,通過灸列缺穴都能得到有效的緩解。

中醫認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列缺穴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同時聯絡手陽明大腸經,可通調兩經經氣,而手陽明經從手走頸項達頭面,一直入下齒中,理論上來說,這兩大經脈所經之處,都可以通過列缺穴來調理。在《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中也有記載:「列缺腕側上,次指交叉,善治偏頭患,遍風痺麻,痰涎頻雍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具有取清走衰,升清降濁,疏風散表的功效,《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有記載:「頭、面、耳、目、鼻,頰、口、齒諸疾;偏正頭風;手臂膊痛紅腫;手臂攣不能握物。」意思就是有關頭、面、耳、目、鼻、頰、口、齒的疾病都可以通過合谷穴來進行調理。

《靈樞·本輸》將此穴位歸為「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肺主皮毛,常艾灸此穴可調肺氣、解熱毒,驅邪毒外出。因此,合谷穴還被稱為「美容穴」,不少愛美的女士用它來改善面部皮膚問題,以保持皮膚的光滑、細嫩,預防皺紋等。

心胸取內關

《備急千金要方》云:「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內關穴雖然位於手腕上,但因為其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所以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對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有調理作用。

時常灸內關穴,可溫陽補氣、溫經通絡,長期有規律的進行艾灸還可以補中益氣,消瘀散結,改善有關心血管的一些問題。

小腹三陰謀

三陰交穴被稱為「婦科三陰交」,《千金要方》記載:「治陰痛,灸大敦三壯。核入腹,灸三陰交七壯。」平日裡遇到經期不順、白帶異常、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都可艾灸此穴位進行調理。

坐骨刺環跳

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經穴,因為穴位靠近髖關節故又稱髖骨。在清乾隆皇帝詔令太醫院編纂的醫學大典《醫宗金鑑》裡,對這個穴位是這樣描述的:「主治肱、胯、股、膝中受風寒溼氣、筋攣疼痛。」所以此穴常被用來調理風溼痺痛、下肢癱瘓、藥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經痛等。

家中老人下肢不適的,可以通過長期艾灸此穴進行調理。

腿疼陽陵透

《雜病穴法歌》記載有:「脅痛只須陽陵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出現脅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膽出了問題,而陽陵泉穴是膽經的合穴,專門調節膽囊的功能,對整個膽經都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而且這個穴位又是筋之會穴,《難經·四十五難》有云:「筋會陽陵泉」,所以陽陵泉穴還是治療筋病的要穴,特別是針對下肢筋病,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以後出現脅痛或者腿抽筋,大家知道該怎麼辦了嗎?當然是灸陽陵泉穴啊!

這首口訣歌大家都記住了嗎?這八個穴位及其效果都是養生朋友們在艾灸中經常會用到的,如今編成口訣是不是更容易記憶呢?記住這首八要穴歌,相信一定會給大家提供不少的幫助!

相關焦點

  •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時間:2017-07-26 13:16   來源:中華養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作用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 艾灸不配穴 = 關燈走夜路!牢記6點,輕鬆配穴!
    艾灸不配穴 = 關燈走夜路! 俗話說,「藥有藥性,穴有穴性」,穴位是中藥,經絡是藥房,我們一直希望,每個人能藉助艾灸啟動身體自愈力,做自己的醫生。
  • 人體自帶「逍遙丸」,不花錢就能養生!
    逍遙丸的主藥功效,身體四個穴位就能解決,不花錢就能養生!1.柴胡是主藥,能夠疏肝理氣;——陽陵泉穴2.當歸養血活血,白芍柔肝,二者都針對肝血虛而設;——太衝穴3.白朮、茯苓是健脾利溼之藥,可以治療因肝鬱克脾而導致的食慾減退;——陰陵泉穴4.在此基礎上加入生薑,可以起到暖胃效果。
  • 「四總穴歌」所說的人體最重要的4個穴位,你知道怎麼用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簡單易懂、又很實用的「四總穴歌」,這個歌訣總共有四句話:第一句叫肚腹三裡留,第二句叫腰背委中求、第三句叫頭項尋列缺,第四句叫面口合谷收。在這句歌訣當中,總共提到了4個穴位,自古醫家都很喜歡用這些穴位來治病,用今天的白話來翻譯這幾句古老的口訣,意思如下:如果是我們身體腹部周圍的病患,比如遇到由於脾胃、大腸、小腸等消化器官功能失調,而導致的肚子痛、嘔吐、胃不舒服、便溏腹瀉等情況,刺激足三裡穴就可以了。
  • 痔瘡,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
    出現痔瘡症狀時可以選取八髎穴、會陽穴、長強穴、承山穴這幾個穴位。八髎穴之前的文章當中介紹過八髎穴,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穴位按摩方法:刺激八髎穴可以用拇指先對八髎穴進行點按,時間大約10秒即可,然後鬆開,將掌根部位緊貼於骶部的八髎穴自上而下的進行揉擦,直至揉擦至尾骨的兩側,每次大約1-2分鐘。再按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側的八髎穴。會陽穴穴位歸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 明明白白學中醫|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下)
    臨床需要在針灸理論指導下,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穴位,並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穴,配穴後所用的穴位組合就是臨床腧穴處方。好的腧穴處方,再加上好的針灸手法,一定會有好的臨床療效。1.選穴原則①近部選穴:也叫局部取穴,是指根據「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的規律,在患者病變局部或鄰近部位取其經絡穴位。
  • 靈龜八法開穴法
    即有數一至九,又依何序而列,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八六為足、而五居中,即為九宮」其含義有二:1、指通於奇經八脈的八個腧穴(詳見下表)2、指八卦:關於其卦名及與自然界的關係見下表: 關於八卦的卦象,為了記憶的方便,現將朱熹的《八卦取象歌》中關於八卦卦象的歌訣列於下「乾三聯、坤六斷、坎中滿、離中虛、巽下斷、震仰盂、艮復碗、兌上缺
  • 【每日一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就按這三個穴位,太給力了!
    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足三裡穴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裡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裡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裡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 靈龜八法新用簡介
    靈龜八法新用是指不用金屬針而用指針(以指代針)、意針(意想從空中取來一根針)等來代替金屬針按穴位行針的方法,它安全可靠,無副作用,沒有痛苦,可以避免有些人用針灸治病時出現的暈針現象。靈龜,傳說大禹治洛時,有神龜負文列於背:「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這就是洛書九宮數。因洛書取其龜象,故冠以「靈龜」,洛書九宮數亦稱後天八卦。
  • 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
    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時間:2017-05-29 13:05   來源:中華養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 會陰穴,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
  • 八髎穴——女性更年期的保護神!
    八髎穴,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是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中醫認為八髎穴能夠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婦科疾病與氣血水液有關,刺激八髎穴能夠使全身的氣血水液暢達無阻,困擾女性的多種疾病,自然而然消失無蹤。
  • 刺激這幾個穴位,激發人體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回到城裡後,我同朋友交流談心,談到大自然的修復能力,朋友練習過氣功,他感嘆道,人體的自身修復能力也不遜於大自然,你看白天忙忙碌碌一整天的工人,到晚上周身疲憊,四肢酸痛,但只要洗個熱水澡,好好睡上一覺,第二天依舊生龍活虎,精力充沛,這一晚上的休息,不就是人體的自身修復?朋友的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是啊!人與天地相參,為萬物之精靈,大自然的修復能力在人體自然會有體驗。
  • 神奇的人體要穴 神闕
    一、神闕的來龍去脈 神闕,經穴名,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位於臍窩正中。神闕穴出自《外臺秘要》,《外臺秘要》又名《外臺秘要方》,公元752年天寶十一載由唐人王燾輯錄唐以前的許多醫藥文獻而成的綜合性醫書。距今已經1200多年了。
  • 中醫養生常識:艾灸常用穴和精準取穴方法!
    意思是說,治療疾病的時候,有的地方不能用針的,但是艾灸完全可以,這句話說出了艾灸養生的優勢,說明艾灸是一種綠色又安全的養生方法。實際上古人在治病的時候,總是一灸二針三吃藥,就是說,只有在艾灸治不好病的情況下,才會用針,用針後還不見改善,才會吃中藥。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背後的原因也不複雜,因為針只能通經脈,卻無法幫助身體補元陽。而艾灸的話既能通經絡也能補元陽。
  • 靈龜八法開穴法,詳細解讀!
    由於牽涉到八卦學說,故在此不言,詳見它書。所謂靈龜八法即根據奇經八脈氣血運行的關係,將八脈八穴納入八卦和九宮之中來開穴的一種針刺方法,與子午流注開穴及輔助開穴法的相同點是仍按日、按時來開穴,不同點是靈龜八法還按卦開穴。
  • 如果《八佰》用這首歌當主題曲,也許是一種圓滿
    但仔細去看國泰大戲院的廣告下方,《八百壯士》片尾加映了一段紀錄片,和兩首抗戰歌曲《保家鄉》和《歌八百壯士》。很可能當年放映的時候,很多影院片尾都加映這首歌,以至於有人以為這首歌是電影的片尾曲。(要有的話早就是大新聞了)2015年,臺灣電影中心修復的抗日大片《揚子江風雲》在上影節展映,當「中制」的LOGO出現在上海影城二廳的大銀幕時,風叔感慨萬千。接著說《歌八百壯士》,這首歌的作詞人桂濤聲,在寫完這首歌后,投入到抗日的熱潮中。他在半年後,也就是1938年7月,和冼星海合作創作了《在太行山上》在武漢首演。
  • 冬季進補,道選八髎穴
    歷來就被醫家公認為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更多的人體正氣,能提高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補益強身的養生功效。 灸補,是冬季進補的良方。 感到身體乏力,精力不充沛,屁股坐在椅子上,總感到涼簌簌的,說明你改進補了。
  • 頰車穴——人體的「固齒穴」
    頰車穴出自《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屬足陽明胃經。頰,指面旁;車,此指牙關。下領骨古代稱為煩車骨,穴位在此。所以也稱為頰車。頰車穴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左右各一。人體的骨頭都是很堅硬、很固定的,只有下頜骨能夠活動。
  • 人體肝火旺(上火)就按太衝穴、內庭穴、合谷穴!
    專家指出,人體自帶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經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燥的作用,這三個穴位就是太衝穴、內庭穴和合谷穴,以下為大家具體介紹這三個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肝「上火」 ——太衝穴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洩、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去肝火可按摩太衝穴。
  • 最強的健脾穴——太白穴!人體的補中益氣丸!
    人體中的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人體的脾出現問題時,多表現為大便稀溏或便秘、腸鳴、腹脹、胃痛等。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虛的症狀,比如,夜裡睡覺老流口水(這叫脾不攝津,就是脾不能收攝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來了);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血液循環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不能收攝;因為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如果出現這些表現,人體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們及時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