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就按這三個穴位,太給力了!

2021-01-08 網易


  面對美食,欲罷不能,大葷大素腸胃失調,三餐不定,這些都是腸胃不喜歡的壞習慣。長此以往,任憑口腹之慾蔓延,一不小心就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這個時候,家裡又沒有藥,怎麼辦?

  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養生穴位,既綠色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足三裡穴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裡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裡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裡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按摩足三裡,堪比催動人體自帶的一株靈芝仙草,其對消化系統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比如腹瀉了按摩它可以止瀉,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快速取穴法】

  第1步:坐位;

  第2步:同側手張開,食指第二指關節橈側緣對準犢鼻穴下緣,小指第二指關節處即是本穴。

  【主治病症】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

  下肢痿痺;

  心悸、失眠、癲狂等心腦病症;

  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定位】

  仰掌伸指。在第2~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快速取穴法】

  仰掌。第2指至第5指的第2指關節橫紋的中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小兒疳積,腹瀉,蛔蟲病;

  百日咳,氣喘,咳嗽。

  下脘穴

  《靈樞·四時氣》:「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下脘穴也叫幽門穴和下管穴,其具有緩解腹脹、吐瀉、消化不良等病症的作用,按摩下脘穴有疏導水溼、減肥排毒的作用。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沿前正中線向下觸摸,找出胸骨體與劍突間行成的凹陷,即胸劍聯合;

  第3步:將胸劍聯合與臍中連線分為4等分;

  第4步:該連線的下1/4與上3/4交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腹痛、腹脹、食谷不化、呃逆、腹瀉等胃腸病證;

  痞塊。

  消化不良其病根在胃部,所以只要疏肝理氣,就能解決消化不良問題。以下這三個穴位一發熱,心包經的功能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土,好胃口就來了,消化功能也增強了!它們是:

  大陵穴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我們手上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

  【定位】

  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伸臂仰掌,微曲腕握拳;

  第2步:在手臂內側可觸摸到兩條明顯條索狀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

  第3步:在近掌側腕橫紋中點,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脅痛等心胸病證;

  癲狂;

  胃痛,嘔吐,癇證;

  腕臂痛;

  咽炎,腋淋巴腺炎,疥癬。

  勞宮穴

  勞宮穴是心包經的滎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的病證。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精神緊張、促進食慾。可用手指按壓左右手本穴,各約10~20秒,每天1~2次。


  【定位】

  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快速取穴法】

  第1步:握拳屈指;

  第2步:中指尖所指掌心處,在第二掌橫紋稍下方,偏於第3掌骨側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

  癲狂癇;

  口瘡,口臭,黃疸,食欲不振;

  手癬,手指麻木;高血壓。

  內關穴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定驚止悸,滌痰開竅,寬胸理氣,和胃降逆,養心安神,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的作用。點揉此穴能寬胸理氣,寧神和胃。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法】

  第1步:伸臂仰掌,微曲腕握拳;

  第2步:在手臂內側可觸摸到兩條明顯條索狀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

  第3步:從近掌側腕橫紋向上量2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部位的橫徑為1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病症】

  心痛,心悸,胸痛、胸悶等心胸病證;

  胃痛,嘔吐,呃逆等胃疾;

  失眠,癲癇等神志病證;

  上肢痺痛、偏癱、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另外,腸胃不好時,飲食也應特別注意,應以粥等流食為主,如胡蘿蔔粥、茯苓芡實粥、小米粥、燕麥粥等。

  養生要以脾胃為先,作為生命健康的基礎,脾胃一直都在辛苦地為我們工作,因此,一年四季我們都需要呵護它們,尤其是冬季。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胃脹、消化不良?中醫:按這 2 個穴位五分鐘可有效舒緩!
    在我國中醫各類典籍中,胃與脾都是化生氣血的地方,想要治療各種疾病或是保健養生、健康長壽,都非常需要看顧好自己的脾胃,不少人認為「漢堡包和油炸食物加重腸胃負擔,所有的胃病和消化不良都是它們引起的」,對此食肉主義者和香酥愛好者表示反對,但實際上這是事實啊。
  • 胃痛消化不良怎麼辦 按這個穴位立馬緩解
    在平時我們周圍總是會有吃貨,但是每次吃多的話,雖然嘴上是解了饞,但是對於我們的胃部,身體都有著極大的影響,那麼胃部消化不良怎麼辦,按哪個穴位可以緩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胃痛消化不良怎麼辦穴位釋義胃經氣血在足三裡形成較大的氣血常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別於手三裡穴之名也。三裡,指穴內物質作用的範圍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在此形成較大的範圍常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散於本穴的開闊之地,經水大量氣化上行於天,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範圍,如三裡方圓之地,故名。
  • 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取中脘穴、下脘穴、天樞穴、氣海穴!
    老年人隨著消化功能的減退,非常容易出現腹脹、消化不良腹痛的現象。這個時候可以取中脘穴、下脘穴、天樞穴和氣海穴這4個穴位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緩解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中脘穴穴位歸屬經絡:任脈。穴位用法:按摩法:按摩時取仰臥位或正坐,先用食指或中指點,按中脘穴半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方向按揉兩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特殊功效:中脘穴具有清洩胃火的功效,經常刺激該穴可以起到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各種消化系統病症,如腹脹、腹瀉、腹痛、嘔吐、便秘、消化不良等。此外,對於一般的胃病、青春痘、精神不振、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 經穴之小兒消化不良按揉魚際穴!
    昨天回老家後,發現家裡有好多人,一問才知,最近好多孩子都出現了消化不良,或秋季咳嗽的問題,都過來找我父親給孩子看病,本來昨天八月十六日我父母給鄉親們都說了十六休息,我們這裡的習俗是閨女要回娘家過節的,但是鄉親們既然已經來了,我父母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幫忙吧!我和我姐開始分工我姐幫我娘,我幫我父親,一直忙到中午才有個休息的空當。
  • 你身上自帶的「健胃消食片」,不消化、脹氣……按此處可解!
    今天介紹的這幾個穴位,是專治胃脹不消化的要穴,不用健胃消食片,也能讓您放心吃喝。 1 大陵穴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
  • 「肚腹三裡留」消化不良就按足三裡
    很多上班族經常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等,誘發了不同程度的胃病,消化不良是我們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消化不良呢?下面中醫為大家介紹緩解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法。  足三裡穴  脾胃是後天之本,足三裡就是人體裡的一株靈芝仙草,用好它,幾乎包治百病。
  • 消化不良時我們需要做什麼?
    珍珠丸子紅豆湯擴展閱讀:過節吃太多,5種食物助消化5、按壓穴位按壓大陵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勞宮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簡單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頭,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即是勞宮穴。這個穴位在五行屬火,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腹脹不消化。
  • 按一按這三個穴位,立竿見影!
    病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
  • 這四個穴位多按按
    、胃脹氣的人,平時可以多按按以下4個穴位,長期堅持,對緩解胃脹氣有很好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足三裡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
  • 按一按就舒服!消除胃脹氣的穴位大公開
    是照顧腸胃的重要穴道,算是有健腳的優點,當腸胃不適時按壓此穴,會有明顯痠麻感傳達至腳背處,有助於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消脹氣,並強化腸胃功能,防止經常感到胃脹胃痛。 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代表穴位,當胃痛和胃脹致噁心、想吐,加上頭疼的狀況發生時,用大拇指施壓力予虎口能有效緩解,也有調節腸胃、通絡鎮痛之效,並幫助腸胃順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 4、中脘穴中脘穴位於肚臍上三指寬之處。
  • 春節期間常見的醉酒、腰痛、視疲勞、消化不良,可按摩穴位解決
    但是,一上酒桌,不喝得天暈地暗、頭腦暈沉,不肯下來。醉酒的滋味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胃裡灼燒得厲害,噁心嘔吐、胸悶頭暈,渾身難受,真是生不如死。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按一下率谷穴,率谷穴被譽為給醉酒人士準備的醒酒穴,喝多了,按一按率谷穴,是個不錯的選擇。率谷穴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率谷和角孫一起時治療少陽經頭痛的好方子。
  • 穴位保健: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 每日一穴下脘穴,調理腸胃關鍵穴
    每晚9點免費更新中醫自我養生方法技能 下脘穴歸屬任脈,有治療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等作用。下脘穴的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2寸。
  • 按摩這些穴位 養好腸胃不用愁
    一、腸胃不好按摩哪些穴位1、四縫穴四縫穴屬於經外的奇穴,位置非常好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第二條橫紋的中央。如果你有消化不良、胃積食等症狀,不妨就用大拇指用力掐按這個穴位,效果是非常神奇的。我們在調理腸胃的過程中,足三裡穴的作用功不可沒,因為它對消化系統有著雙向良性調節的作用。如果我們有腹瀉的症狀,那就按摩足三裡,可以止瀉。如果我們便秘了,還是要按摩足三裡穴,有通便的作用。中醫上有這樣一句話,肚腹三裡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腸胃消化方面出了問題,我們就去找足三裡穴,它幾乎是包治百病的。
  • 消化不良、腹瀉、胃痛等腸胃疾病,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現如今,腸胃疾病已經不容小噓,胃痛、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疾病常常在青少年及中老年朋友的身上。本文主要談一談腸胃疾病的穴位療法,希望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消化不良穴位與手法的選擇必須要有中醫的邏輯雖然針刺、艾灸、按摩等是很直接簡單的療法,可手法與穴位的選擇依然必須有中醫的邏輯
  • 2個穴位每天按,比胃藥還厲害
    【請戳上圖查看更多詳情】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飲食不健康,引發消化不良、胃部脹氣等。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除了吃藥,還可以用穴位按摩來解決這些事情,今天小編就教一教大家,如何緩解胃部不舒服!胃不好有幾個原因?
  • 【每日一穴】三陰交:婦科通治
    1、三陰交穴,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2、太陰。太,大也。陰,陰之屬也。
  • 按摩減肥有4招 三個穴位可常按
    用力要均勻,別太使勁。   功效:可促進大腸蠕動,調節消化、排洩,加速水分、脂肪、毒素代謝,幫助瘦肚子。   局部打圈   做法:圍繞肚臍,找到四個點,畫成一個小圓,並按照大範圍打圈按摩的方法小範圍的打圈按摩。   功效:可以刺激體液循環,加速肚子上多餘的脂肪、毒素和水分代謝,從而被幫助瘦肚子。
  • 痛經怎麼辦,按這三穴位可緩解
    正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運用中醫經穴理論和知識,通過適當的按摩手法刺激人體相應穴位,可以疏通任、督兩脈,調暢經絡,致使血氣運行得暢,最終達到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不適的目的。日常痛經發作時,取三陰交、地機、血海三穴同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調暢氣血,緩急止痛的作用。趕快來看看是哪三個穴位吧!
  • 你身上自帶的「健胃消食片」,大魚大肉吃多了,長按它有妙用!
    這時候,又不方便吃藥看醫生,最好的方法,推薦給你,就是找你身上的大藥,今天介紹的這幾個穴位,是專治胃脹,不消化的寶貝穴~ 消化不良——大陵穴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