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的健脾穴——太白穴!人體的補中益氣丸!

2020-12-25 百年養生

我們經常會聽到醫生這樣說你的脾胃不好,脾虛。人體中的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人體的脾出現問題時,多表現為大便稀溏或便秘、腸鳴、腹脹、胃痛等。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虛的症狀,比如,夜裡睡覺老流口水(這叫脾不攝津,就是脾不能收攝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來了);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血液循環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不能收攝;因為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

如果出現這些表現,人體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們及時治療嗎?當然有了,這個穴位就是位於足部內側偏前方赤白肉際處的太白穴。

太白穴【脾經的原穴】,最強的健脾補脾穴位!

對於脾虛帶來的煩惱,只要按揉太白穴,就能幫你解決。此穴集脾經的原穴與輸穴於一身,不但能治療上述脾功能異常時出現的症狀,而且還能治療身體困重疼痛,是脾經上的重要穴位。因為太白穴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按揉太白穴,治療脾胃疾病

太白穴為脾經原土穴,善治療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祛溼止瀉、消食化滯、通腑洩熱之功效,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洩瀉、腸鳴、飢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針灸太白穴,緩解各種疼痛

本穴為足太陰輸穴,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止痺痛之功,主治腳氣、體重節痛、痿證等,如《針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腫,酸轉筋。」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脈之功,用於治療心痛脈緩、胸脅脹痛等。

【取穴方法】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功能作用】:脾經的原穴最強健脾穴,生發肺性陽氣。

【主治疾病】: 胃痛,腹脹,腸鳴,洩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痛,痢疾、吐瀉等。另外,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操作方法

兩腿盤坐,以一手拇指指腹點揉太白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力量深達深層局部組織,以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太白穴交替點揉。

相關焦點

  • 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用法有啥不一樣?該怎麼選?給你幾個建議
    說起歸脾丸,人們難免會想到補中益氣丸,這兩味「丸」存在相似的地方,但補中益氣丸與歸脾丸又有所不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補中益氣丸「老藥新用」的功效口服補中益氣丸,能夠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功能,對脫肛具有很好的療效,也能治療白細胞減少症、褥瘡、腸易激症候群和眼瞼下垂等問題;此外,補中益氣丸還能治療老年氣喘感冒。
  • 調理脾胃,用補中益氣丸,還是歸脾丸?老中醫給出建議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沒有優劣之分,它們的藥材組成不同,對人體的主要作用也略有不同,對脾胃臟器的療效各有千秋。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丸在中醫藥上有著悠久的歷史,由炙甘草,炙黃芪,黨參,炒白朮,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八種藥材組成。
  • 足三裡穴——人體天然的營養補品!
    足三裡穴出自《黃帝內經靈樞本輸》,是隸屬於足陽陰胃經的一個非常重要穴位,經常對他按摩能夠起到很好的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疏通經絡、匡扶正氣的功效,足三裡穴是人體長壽保健大穴,是人體自帶的天然營養補品,一個穴位可以調理和治療來自五臟六腑的各種疾病,促進全身的健康。
  • 調理脾胃,服用補中益氣丸還是歸脾丸?藥師為您詳解
    在補脾的中成藥中,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是常見的兩個藥物,這兩個藥物在補脾方面,又有什麼異同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補中益氣丸來看一下補中益氣丸的組方,方中含有黃芪,黨參、白朮,甘草,升麻,柴胡,當歸,陳皮,這八味藥物,黃芪,人參,白朮,甘草是健脾名方「四君子湯」的組方,又加入升麻、柴胡等昇陽的藥物,補中益氣丸的功效,顧名思義,主要是針對於脾部氣虛較為嚴重,引起中氣(宗氣)下陷的情況的一個藥物。
  • 脾胃不好,究竟應該用補中益氣丸,還是歸脾丸?醫生給出建議
    而有些人上來就會問醫生,我脾胃不好,是要用補中益氣丸還是歸脾丸?恕醫生難以回答,根據不同的脾胃不好,這兩種藥的適用人群也不同。脾胃不好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不小的影響,而採用藥物治療也是人們經常會選擇的方式,可是能夠調理脾胃的藥物很多,如果藥不對症,不僅不能調理身體,反而會加重病情。
  • 學習型家庭 | 中成之品:「補中益氣丸」,調補脾胃,益氣昇陽(E1.1)
    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丸,出自《脾胃論》。具有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甘溫除熱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補的是身體循環的軸心,益的就是這裡的中氣。症狀上: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 補中益氣丸功效詳解
    補中益氣丸功效詳解同仁堂補中益氣丸是補宗氣的王牌藥,有補脾胃的功效,但主要適合氣短、胸悶、內臟下垂等症狀,宗氣不足會導致氣短胸悶,呼吸壓抑,也會導致內臟下垂,如腸道、子宮等下垂。補中益氣丸專門針對肺氣不足引起的宗氣不足,只對症氣短的患者,這類人群右手寸脈較弱。用補中益氣丸健脾祛溼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若高血壓、腦血栓人群吃補中益氣丸,會讓氣往上衝,易上火和臉紅,加重症狀。
  • 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
    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時間:2017-05-29 13:05   來源:中華養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會陰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艾灸會陰穴的神奇功效 會陰穴,為人體長壽要穴。會陰,顧名思義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
  • 胃脹氣可以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 人體肝火旺(上火)就按太衝穴、內庭穴、合谷穴!
    專家指出,人體自帶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經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燥的作用,這三個穴位就是太衝穴、內庭穴和合谷穴,以下為大家具體介紹這三個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肝「上火」 ——太衝穴中醫認為,肝臟功能主要是「主疏洩、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當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常表現為口乾舌燥、頭暈、易怒、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去肝火可按摩太衝穴。
  • 頰車穴——人體的「固齒穴」
    頰車穴出自《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屬足陽明胃經。頰,指面旁;車,此指牙關。下領骨古代稱為煩車骨,穴位在此。所以也稱為頰車。頰車穴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時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左右各一。人體的骨頭都是很堅硬、很固定的,只有下頜骨能夠活動。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內關穴  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時間:2017-07-26 13:16   來源:中華養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足三裡是人體強壯要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和按摩方法 足三裡作用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 水分穴,人體殘渣分離器!
    我們是連載的形式,按照經絡把所有穴位串起來講完,幫助大家解決記憶穴位難的問題,熟悉了穴位之後,針灸艾灸如何取穴,今天給大家分享水分穴,人體殘渣分離器!水分穴的位置在哪兒呢?標準定位: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 雞蛋加它這樣吃,是女人的益氣丸,男人的「腎寶」,真厲害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而且雞蛋是最優質可靠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對人體有很多的功效。雞蛋含有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具有健腦益智、降低血脂、護肝、保護視力等等好處。並且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可以用來水煮、炒菜、做湯等等。
  • 水道穴:特定的「女人穴」,將人體垃圾順流帶出!
    水道穴的意思非常好理解,也就是指水渠,我們身體的水道則是指水液運行的通道。所謂水道,也是指治水的大道,一切和水液有關的問題,比如說小便不利、三焦熱結等問題都可以找水道穴來解決。水道穴在人體的下腹部,當臍中下三寸,距離前正中線二寸,適用於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疝氣等症。
  • 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專家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 男性人體穴位圖:十四經穴高清圖解
    1、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    主條目: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左右各67個,共134個:睛明穴、攢竹穴、眉衝穴、曲差穴、五處穴、承光穴、通天穴、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 人體五臟各司其職!心主血脈、肝主筋、肺主皮毛等
    極泉穴屬於手少陰心經,在腋窩頂點、人體腋窩下的兩條筋脈之間,腋動脈的搏動之處。它是心經上的穴位,是解鬱的大穴。經常鬱悶,可能是心氣鬱滯的現象,彈拔極泉穴,就能緩解鬱悶的現象。養肝要知道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衝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衝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