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中)在指導團隊工作。
陳曉霞攝(中經視覺)
前不久,歐盟正式宣布將《醫療器械法規(MDR)》強制實施日期推遲1年,這讓深圳眾多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得到了緩衝時間,惠及我國約203億元輸歐醫療器械。MDR推遲實施,是深圳海關應對國外技貿措施的又一經典案例。「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向世界發聲的渠道和平臺,我們深表感謝。」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寫給深圳海關的感謝信情深意切。
深圳海關醫療器械及無人機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專家陳芳,就是推動MDR推遲實施的關鍵人物。這位博士學霸級的海關「巾幗先鋒」,雖從機電產品檢驗研究轉到技貿領域才3年多,但已碩果纍纍。
技術性貿易措施是指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PT協定)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所管轄,影響國際貨物貿易的非關稅措施。隨著中國製造不斷走向國際市場,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中國企業繞不開的課題。對此,陳芳和團隊攻堅克難,通過前瞻、準確和及時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為「中國智造」保駕護航。
據悉,歐盟這項技貿法規原定於5月26日實施,將給我國多家輸歐醫療器械企業帶來成本增加、認證周期拉長及合規風險增大等問題。自2019年6月份起,陳芳和團隊深入研究走訪多家企業,加班加點對30萬字的新規分析解讀;開展企業培訓,以便預先做好產品技術整改、檢測認證等工作;綜合運用通報評議、特別貿易關注等世貿規則提出意見建議報送海關總署,獲採納並對歐交涉——最終成功推動歐盟推遲1年實施MDR。
此事意義重大,將對深圳約50億元呼吸機、監護儀、檢測試劑等醫療器械出口歐盟市場構成重大利好,為醫療器械企業降低疫情影響復工復產、擴大合規出口贏得寶貴時間。
在無人機技術性貿易措施方面,陳芳是目前海關系統首屈一指的專家。在海關總署組織下,她數次主持無人機企業參與的視頻評議會,形成建議上報中國WTO/TBT國家通報諮詢中心並反饋其他國家。
2017年,法國在全球首發6件無人機TBT通報,要求自2018年7月1日起,所有輸法重量超過800克的民用無人機均需安裝聲音警告與飛行高度能力限制裝置,並實施註冊登記和操作員培訓制度。對此,陳芳立即指導企業開展仿真實驗,以實驗結果為支撐,撰寫了3萬多字英文評議報告,針對法國有關聲音警報及飛行高度能力限制等技術要求據理力爭。
最終,外方接受了我方意見,將原定800克無人機重量管理閾值更改為250克,暫緩執行強制加裝聲音警報裝置要求。該評議被國家相關部門納入典型案例,並促使國外開始重視中國無人機技術,為中國無人機標準走出國門奠定了基礎。
大疆創新公司供應鏈總監徐相博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近兩年在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評議工作中,深圳海關就歐美無人機技貿評議給予了非常多專業指導,為企業避免了經濟損失。
近3年來,陳芳翻譯了近百萬字歐美無人機技術法規,撰寫22份、68項8萬多字評議報告與WTO/TBT委員會會議貿易關注,推動更改包括聲音警報裝置、燈光裝置、射程限制等11項技術條款,惠及全國百餘家民用無人機出口企業。
在參與世界無人機標準組織工作期間,陳芳發現,國際標準與我國產業標準不兼容。於是,她力促國際標準工作組到企業調研,並在參與無人機編碼國際標準與國家標準制定工作時,推動改寫「無人機物理身份編碼」規則。在參與無人機國家標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身份識別》制定工作期間,她又將歐美發達國家的管理理念與認證標準融進我國國家標準建設中,促使國內、國際標準體系建設「接軌」。
陳芳勤於思考、勤於鑽研,在工作上也敢於跨出自身「舒適區」。她多次擔任深圳市重點技貿課題組組長,先後參與撰寫超過百萬字的研究報告和書籍;還發揮傳幫帶作用,指導青年研學組撰寫技貿論文並獲獎。
她常說:「做好技貿必須具備3種精神『鑽研、奉獻和服務』,不僅要讓企業知道海關是國門衛士,是國門把關和監管者,更應成為企業走向國際舞臺的堅強後盾。」
專業源於鑽研、嚴謹源於責任、堅持源於忠誠、耐心源于堅韌。「我熱愛技貿工作,在這個專業領域,我想把熱愛做到極致,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贏來大好春光。」陳芳堅定地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