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自修結束後,我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她用耳語似的聲調跟我說「老師,您能聽見嗎?我這下在外面給你打電話,怕被我女兒聽到。求你一件事,可以嗎?」「不客氣,你說來聽聽,看我能不能幫到您?「。「哦,是這樣的,我女兒天天都帶手機到學校晚自修,你能不能出面幹涉一下,禁止她帶手機去,我擔心她邊做作業邊玩手機。」我很好奇,問她說:「你不讓她帶手機來,不就行了嗎?」「我哪敢啊?她現在是我們家的爺,我們一家人都處處讓著她,誰敢沒收掉她的手機,她會跟誰沒完的,我們不敢跟她逆著幹,所以只好拜託你了,老師說不讓帶,她會聽的。」唉,又一個「怕娃」的家長。這個當父母的也忒憋屈了,孩子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被父母當神一樣供奉著,怎麼父母在娃面前就卑微得說不上話了呢?
小的時候,家長曾經是娃的偶像,是權威,在娃面前說一不二,隨著娃的漸漸長大,不知不覺家長和娃變換了角色,家長事事順著孩子,看著他的臉色行事,揣摩著他的喜好說話,巴結討好他,娃於是越來越強勢。儘管明知娃有些地方做得不對,但家長卻沒有了自己的堅持,不敢再對孩子說「不」。
家長有心找老師了解一下娃的在校表現,本來家校結合,再正常不過,可就因為娃擔心你在老師面前說他的不是,不準你去見老師,於是你不敢堅持,你只能跟老師電話聯繫,但娃也不喜歡你跟老師打電話。於是你只能背著娃偷偷打,擔心上課時間老師不便接電話,放學後孩子在家又不敢打,你只能瞅準娃放學後回家的那段時間給老師打。你做賊似的一邊給老師打電話,一邊豎起耳朵緊張兮兮地聽著門外的動靜。孩子,你可能不知道,有多少回,你的父母因為聽到你熟悉的腳步聲匆匆給老師掛斷了電話,而且再三交代老師,打電話的事一定不能讓你知道,你讓你的父母如此怕你,到底是幸事還是悲哀?
上個學年第一學期臨近期末考的一天 ,我在路上偶然遇到一個三年前的家長,她的女兒今年高考,藝考生。碰到了就不免關心問幾句。這個家長向我訴苦:「藝考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去培訓半年就花了十幾萬,兩個人的工資不吃不喝都不夠學費,好在差不多熬到頭了。」
家長告訴我:「過幾天,娃就要去參加專業考試了,這不,正在為娃去考試的費用煩心呢。」家長頓了頓,有點不高興地說:「也不知道那個帶考老師是怎麼收的費,共二天讓交1200,家長群家長問收費是怎麼計算的,老師回答說住宿費每天200,,200含了一餐的早餐費,兩天共四餐,就算一餐50,200應該夠了吧?吃住600,還剩600。因為有的孩子是家長自己開車送去的,所以為了好統一計算,來回車費都自己負責,其他也沒有什麼開銷,就剩下一個市內交通費,為了方便考試,特意找了離考點最近的賓館,花個一二十元了不起了吧,多出五六百元,不免讓人生疑,家長在群裡問老師,老師也不說,讓先交,說是多還少補,多還少補也要靠譜點,多收個一二百吧,大家還會理解,多收五六百真不懂是啥意思?我不管,還得向老師問個清楚,剛在群裡問了老師,老師還沒回。」
家長話還沒說完,那邊娃打來電話了,隔著電話都能聽到娃很生氣,娃在那頭質問母親:「你一直糾結交費幹什麼?」母親臉色一變,唯唯諾諾地說:「不是我糾結,大家都糾結。」「大家都糾結,可是大家現在都不問了,就你一個人還在問,你煩不煩?」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一臉尷尬,低聲說:「好吧好吧,不讓問就不問。」那種語氣一點不像是媽媽在跟女兒說話,倒像是下級在跟上級領導講話,卑微之極,我聽了真的很不是滋味,其實母親沒有什麼錯,本來這種費用就應該跟家長開誠布公算清楚,過問一下很正常。孩子卻沒考慮父母養她的不易,一味要面子,真的是不應該。
小時候,娃看父母,如看山,父母偉大崇高,娃一臉崇拜,娃長大後,父母由娃的「看山老爹」轉變為「怕娃老爹」,娃看父母一臉嫌棄,父母做什麼事都去迎合孩子,看娃不開心,啥都不敢做,你覺得這樣的關係正常不正常?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並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