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砂質感的手機玻璃後蓋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0-12-18 愛範兒

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材料之一。大到整個蘋果店主體構建,小到一臺手機的背部蓋板,都是玻璃。

玻璃的種類其實有很多,劃分的維度也不盡相同,比如說按照厚度可以分為薄玻璃、厚玻璃、特厚玻璃,而按照表面狀態又可以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壓花玻璃、磨光玻璃、浮法玻璃等。

但是再好的玻璃也並非完全透明,它會吸收、反射和透光,而將這三部分加起來就等於 100%,最常見的比如家裡窗戶上的玻璃,透光率多在 80% 以上。所以無論你擦的再怎麼幹淨,總會有反光存在晃眼睛。

超白玻璃的則是一種透光率更高的玻璃,它的透光率能夠達到 92%,能夠進一步減少反光的存在,在某些角度下乾淨的就像不存在一樣。

手機上的 AG 磨砂玻璃是怎麼來的

手機行業可以說是幾年一個輪迴,塑料、金屬、玻璃這幾種材質有種輪流坐莊的感覺,而以最近兩三年來說,玻璃材質風頭正勁。

▲ vivo X30 Pro X AW 版就是個指紋收集器

玻璃材質的好我們都知道,比如能夠提供晶瑩剔透或者鏡面反光的視覺觀感,同時手感溫潤細膩,視覺上可塑性強等等。不過使用這些玻璃後蓋的手機時,也難免會碰到諸如「指紋收集器」,「易劃傷」、「易碎裂」的問題。

從去年開始,光面處理的漸變色設計在經歷了一年的狂轟濫炸之後,消費者已經進入審美疲勞的階段,手機背面設計開始進入停滯。

▲ OPPO Reno 在霧面玻璃上還做了亮面部分

停則思變,有些廠商開始從光面轉向霧面,比如 OPPO 在去年上半年推出的 Reno 10 倍變焦版,背面的霧海綠磨砂面處理就採用了 AG 蝕刻工藝,整機質感一下就上了一個層級,可以說大半都是 AG 工藝的功勞。

那說了半天,究竟 AG 蝕刻工藝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在前兩個字母,解答了「AG」是什麼,就明白了 AG 工藝其實就是非常直白的簡寫。

其實這裡的「AG」兩個英文字母指的是「Anti-GlareGlass」,也就是防眩玻璃。所謂的防眩光其實就是減少玻璃晃眼的鏡面反射,比如當你對著玻璃拍照時,玻璃上映出的你的倒影。

在玻璃深加工中,AG 加工工藝也通常分為三種方式:

噴塗 AG鍍膜 AG化學蝕刻 AG這三種工藝理解起來也非常簡單,噴塗 AG 就是在玻璃的表面通過設備噴塗一層光學散光粒子,當這個塗層形成之後就能後發揮抗反射防眩光的效果。

鍍膜 AG 則是通過霧化鍍膜技術將特定鍍層材料覆蓋到玻璃的表面。這些鍍層材料的作用是對光線進行選擇性的組合,具備吸收和偏轉光線指向的效果,以達到抗反射防眩光的效果。

▲ 特殊的多層鍍膜才打造出了「莫奈彩」

鍍膜技術並不單單能用於 AG 玻璃,還能根據不同的需求在亮面玻璃上實現特定的反光效果,比如說去年三星 Galaxy Note 10 有一個特別的配色叫「莫奈彩」,就是通過多層納米鍍膜,並在其中加入一層稜鏡 PET 材料,並通過類似半導體微晶工藝處理,最終在鏡面效果下打造出了這種五彩斑斕顏色。

最後一種就是今天部分高端智慧型手機都非常喜歡的化學蝕刻 AG。而其實化學蝕刻加工才是玻璃深加工行業最常用的 AG 工藝。加工過程是通過以 HF 氫氟酸為主劑的混和酸製劑,對玻璃主體進行化學反應蝕刻。蝕刻之後的玻璃表面就會由原先的反光表面變成啞光漫反射表面。

通俗點講,就是我們常說的「磨砂觸感」,如果說原先光線是直來直往,那蝕刻後就像是一團氤氳霧氣在玻璃表面化開,從視覺和觸覺上都變得完全不一樣。

除了防眩光之外,磨砂表面本身的物理特性還帶來了不少其它的功效,比如它更不容易沾染指紋,同時對於抗劃傷的能力也有所增強。

▲ 採用 AG 工藝後,小米 10 Pro 品質感超越以往

當然,從消費者的層面來看,這些 AG 蝕刻工藝的霧面玻璃最大的作用還是提升手感,畢竟觀感上和亮面設計的手機可謂是各有千秋,但在手感和抗汙能力上兩個就不在一個級別了。

此外這種工藝也讓去年和今年手機在整體品質感上也上升了一個層次。

AG 工藝依然可以個性化表達

不過採用了 AG 蝕刻工藝並不等於放棄了個性化表達,因為化學蝕刻 AG 玻璃這種工藝出現已久,蓋板玻璃廠也早就對該工藝進行了改良。比如為了在 AG 玻璃上製造更複雜的光學效果,加工廠會在蝕刻工藝上進一步增加光學紋理抗蝕工藝,原先那種不規則的 AG 光學效果通過微納級光學重新物理定向,然後再往表面覆蓋一層光學色彩鍍層,就能組合出不同光學出光效果組合,打造出如漸變色 AG 後蓋板玻璃這種新的設計形式。

比如 2018 年 11 月發布的一加 6T,有一個非常騷眼的配色叫做「電光紫」,這個「電光紫」就是通過 AG 蝕刻做成的。這個顏色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人不時懷念。

再比如今年 2 月份發布的小米 10 Pro,藍色和白色都採用了 AG 工藝,但視覺觀感並不相同。

藍色較為內斂低調,即便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也不會出現顏色變化,而白色版本卻並非通體雪白,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反射偏紫和偏粉的反光,這同樣也是在 AG 蝕刻基礎之上做的特定光學效果。

當然 iPhone 可能永遠都是推動大眾對一種新技術或者新工藝最大的助推器,今年的 iPhone 11 Pro 系列同樣採用了了 AG 蝕刻,看看「暗夜綠」低調內斂的配色與 AG 蝕刻的細膩磨砂觸感,營造了一種肉眼可見的高級感。

在手機售價和審美都節節攀升之後,可以說 AG 蝕刻工藝可以說是一個智慧型手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側面體現。

尤其是在今年,由於大部分高端手機的價格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其實對於質感這一表現的要求在各個品牌都達到了歷史新高,比如一貫走性價比殺手路線的真我 X50 Pro 同樣也使用 AG 蝕刻工藝,非常低調的墨綠色成為了品牌較為獨特的一個配色。

手機對於背後材質和工藝的還在繼續,比如 Find X2 Pro 同時推出了素皮版本和陶瓷版本,而採用了 AG 蝕刻工藝的冰霜銀配色 P40 Pro 則帶來了超乎不少人想像的高級質感。

一加最近推出一加 8 系列也號稱使用了第五代 AG 工藝,將霧度做到了 72%,據悉手感會更細膩舒服。

▲ 一加表示用了第五代 AG 工藝

在可見的一段未來中,玻璃材質仍將作為手機主流的材質,但是在工藝和呈現方式上會看到更多的變化。

比如蘋果有最複雜的玻璃工藝,一加帶來了最活潑的色彩,華為的商務質感等等。而廠商們一定也會尋求更多元的嘗試,像華為去年的素皮設計今年 OPPO 就跟進了,另外陶瓷工藝也是可以繼續期待的。

國產手機整體漲價的趨勢已經無可避免,但廠商願意在材質表現上下功夫,提高整機品質和審美,整體上也有利於把國產手機的製造能力再推升一個層級,真正達到和蘋果三星等國際頂尖產品同等的水準。

相關焦點

  • 你摩挲不停的AG工藝磨砂玻璃後蓋是怎麼來的
    手機上的 AG 磨砂玻璃是怎麼來的手機行業可以說是幾年一個輪迴,塑料、金屬、玻璃這幾種材質有種輪流坐莊的感覺,而以最近兩三年來說,玻璃材質風頭正勁。▲ vivo X30 Pro X AW 版就是個指紋收集器玻璃材質的好我們都知道,比如能夠提供晶瑩剔透或者鏡面反光的視覺觀感,同時手感溫潤細膩,視覺上可塑性強等等。不過使用這些玻璃後蓋的手機時,也難免會碰到諸如『指紋收集器』,『易劃傷』、『易碎裂』的問題。
  • 淺談智慧型手機時代的磨砂玻璃
    論及電子設備外殼的磨砂質感,可以追溯到經典的iMac G3,其作為蘋果公司iMac個人電腦產品線上首個型號,是1997年,史蒂夫·賈伯斯歸來並精簡公司龐大而混亂的產品線後,開發的第一代iMac。這款產品在設計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後蓋多彩的半透明塑料在帶來新鮮明快的觀感的同時,又巧妙兼顧了耐用性,畢竟以玻璃作為機體後殼是不現實的。塑料的透明度和易著色性賦予了產品出類的科技感(內部透出來的電子元器件),而輔以霧面的表面,又削減了塑料質地和加工的瑕疵。高飽和顏色的吸引力,自然可以穿透霧面對光的折損。
  • 為什麼手機多為玻璃後蓋,金屬後蓋卻很少見?原因其實很簡單!
    現在的社會,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手機的種類也非常多,現在的手機不像以前了,更加注重外觀上的體現,功能上也是越來越豐富,不過當下的智慧型手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手機的後蓋多為玻璃後蓋,雖然之前也見過金屬後蓋的,但現在感覺金屬後蓋的手機已經明顯變少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後蓋玻璃繼續進化?OPPO Reno5系列即將發布
    回到手機本身,「群星璀璨」這個形容詞也許同樣適用。Reno5系列官方微博預熱圖根據目前網絡上的曝光,可以發現Reno5系列的後蓋很可能會採用改進後的玻璃蝕刻工藝。這種情況下,能否給機身設計帶來新鮮感,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後蓋工藝的打磨。尤其是在正面全面屏造型千篇一律的今天,後蓋對於手感和觀感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在後蓋工藝之中,AG玻璃成了現在的業界寵兒,磨砂工藝帶來的細膩手感和養眼質感俘獲了無數消費者。
  • iPhone 11設計細節曝光 磨砂式玻璃後蓋可減少沾染指紋
    今年9月份,蘋果將推出新款iPhone,預計會命名為iPhone 11系列,近日,山寨版的iPhone 11已經面世,不過其與真正的iPhone 11還是存在差異的,根據最新曝光的iPhone 11設計細節中,其將使用磨砂式玻璃後蓋。
  • iPhone 11設計細節再曝光:一體式後蓋+磨砂玻璃
    國外科技博主曝光稱,iPhone 11在後蓋工藝上將有一定變化,一起來了解一下。iPhone 11細節曝光據著名的科技爆料者BenGeskin表示,目前網絡上部分iPhone 11渲染圖細節不夠準確。事實上,該機的山寨版已經推出,通過下圖對比可以發現三個細節不同:一體式後蓋、磨砂玻璃材質及靜音鍵設計。
  • 手機後蓋材質正在從金屬轉向玻璃、陶瓷和塑膠
    5G時代的到來,因為5G採用的大規模MIMO技術,手機中需要新增大量的天線,而金屬對信號會產生屏蔽及幹擾,所以手機後蓋去金屬化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手機後蓋材質正在從金屬轉向玻璃、陶瓷和塑膠。
  • 蘋果11PROMAX後蓋玻璃可以單獨換嗎,需要多少錢?
    蘋果11PROMAX的後蓋是玻璃的,這種材質註定了會碎。蘋果之前的手機後蓋都是鋁合金的,從蘋果8開始,後面出來的機型後蓋採用的都是玻璃材質。玻璃材質看起來比較有質感,但是不小心摔地上,也會造成玻璃的破裂。不單是蘋果手機這樣設計,其他品牌的新款,比如華為小米,還有OPPO和VIVO的後蓋也都是採用的這種玻璃材質。
  • 玻璃後蓋散熱不好,為什麼90%手機廠商都選它?
    有位朋友問:現在的手機後蓋都是玻璃材質,會影響手機散熱嗎?其實,手機有兩條傳熱通道,不同手機的散熱設計也是有所不同。回歸正題,手機後蓋的傳熱能力也是決定手機背面溫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起金屬後蓋,手機玻璃後蓋確實不利於機身散熱,它卻是手機廠商目前選擇的最優解。
  • 手機後蓋開始「去金屬化」:玻璃、陶瓷後蓋將成主流
    受益於金屬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急速提升,加上產品單價較高,比亞迪電子、通達電子等國內供應鏈企業近兩年相關業績表現亮眼。不過,隨著全面屏、無線充電的興起,以及未來5G的應用,手機外殼材料將向非金屬方向發展,玻璃後蓋和陶瓷後蓋將成主流。  很快,一大波秋季手機新品即將面世。除了沒有懸念的全面屏,其他零部件也正在變化,後蓋就是其中的一項。
  • 未來多數手機將採用玻璃後蓋,你準備好了嗎?
    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帶有玻璃後蓋的智慧型手機的整體普及率將達到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26%,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0%。之所以玻璃後蓋會這麼流行,首先是玻璃材質的後蓋要比金屬材質便宜,其次加上無線充電功能的普及,玻璃後蓋將成為未來手機廠商的首選。
  • 手機後蓋用玻璃材質的好,還是用金屬的好,長知識了
    手機後蓋用玻璃材質的好,還是用金屬的好,長知識了一說到手機,我們很多人都是比較熟悉的了,以前的手機都是一個功能手機,手機最初被發明的用處也只是用來打電話,發簡訊作為通訊工具使用的,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當手機進入智能時代之後,手機的作用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 怎樣給玻璃磨砂花紋,給玻璃磨砂教程圖解
    1用一大張紙將需要磨砂的區域覆蓋起來。用比較好撕的膠帶(比如美紋紙膠帶)將紙固定。2用鉛筆畫出自己想要的圖案。注意,雖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複雜的花紋也完全做得出來,但是這會在你使用噴霧劑時變得非常麻煩。3將畫好圖案的紙取下,鋪在不容易刮傷的平面上。
  • vivo S7蔡徐坤獨家定製禮盒上市 超質感AG手感玻璃後蓋
    華強北電腦網11月2日消息 眾所周知,vivo和OPPO的代言人一直都是人氣非常高的當紅明星,擁有眾多粉絲,並且在外觀顏值方面一直是排在前列的,所以在手機銷量方面並不會差,畢竟有強大的粉絲支持,加上本身手機硬體方面都過得去,銷量自然無需擔心。vivo現在又搞出新花樣了,推出代言人獨家定製禮盒,粉絲們可瘋狂了。
  • 你了解手機後蓋材質嗎?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手機後蓋?
    【主流——玻璃材質】玻璃材質受到手機用戶的歡迎,這是顯而易見的,看看現在主流機型幾乎都是玻璃材質就清楚了。蘋果從iPhone4和iPhone4S使用玻璃後蓋,到了iPhone5換成金屬材質,iPhone5C也曾經嘗試過塑料材質,到了iPhone8因為無線充電的緣故,放棄了金屬,改回玻璃材質。
  • 淋浴房玻璃要如何擦乾淨 磨砂玻璃汙垢該怎麼擦洗
    原標題:淋浴房玻璃要如何擦乾淨 磨砂玻璃汙垢該怎麼擦洗   隨著浮法
  • 用iphone手機玻璃後蓋拍溼版照片
    喜歡攝影的iPhone用戶可以給自己的手機裝上各種仿相機的外殼甚至攝影鏡頭。但是與攝影師Jake Potts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他使用溼版攝影法,用iPhone的玻璃後蓋拍攝了一張復古感十足的照片。
  • 華為手機後蓋開膠是什麼原因 華為手機後蓋開膠解決方法
    後蓋脫膠雖然不經常發生,但是可能大家都會遇到這種可能,那麼遇到後蓋脫膠的情況要如何解決呢?這裡為各位小夥伴帶來分享,看一下後蓋脫膠的解決辦法。  華為手機後蓋與中框之間的粘接性能是經過嚴格測試,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脫膠問題。
  • 華為P40Pro入手3天,後蓋摔成蜘蛛網,500多的維修費說沒就沒
    而當眾人親自上手,感受到華為P40系列的質感後,不少人有要說上一句「真香」。尤其是冰霜銀配色,實在令人驚豔,讓不少消費者為之傾倒。華為P40 Pro採用了四曲滿溢屏設計,在最大程度上延伸屏幕的邊界,讓用戶的視覺效果更加震撼。而其背部則採用玻璃機身,輕微的磨砂質感既保證了手感,又為用戶贏得了視覺上的享受。
  • Nokia 7 白色版體驗:可能是最特別的白色雙面玻璃手機
    3D 曲面磨砂玻璃後蓋Nokia 7 白色版採用了金屬中框加前後玻璃的「三明治」設計。這些工藝倒沒有什麼稀奇的,不過特別的是,Nokia 7 後蓋的這塊玻璃並不是光滑的鏡面,而且進行了磨砂處理。印象中,在 Nokia 7 白色版之前,主流手機產品中似乎只有索尼 Xperia Z5 的後蓋採用過磨砂玻璃(如果還有其他機型,大家可以幫忙在評論裡指出)。不過 Z5 的玻璃是 2D 的平面,採用 3D 磨砂玻璃材質的,Nokia 7 白色版可能還是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