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問:現在的手機後蓋都是玻璃材質,會影響手機散熱嗎?
其實,手機有兩條傳熱通道,不同手機的散熱設計也是有所不同。
這裡傲川就簡單說一下:
01從手機內部結構入手來提升散熱效果
比如,PCB主板採用整版堆疊有利於熱源分散,可降低局部熱量堆積問題;
將PCB主板放置在遠離手握區域,可提升持握時的發熱感;
增加內部各組件與後蓋的間隙,可降低外殼溫度;
模內鑲件是與主熱源最近的金屬,如果選用高導熱係數材質就能降低局部溫度;
提升材質表面粗糙度可增加表面積,改善散熱能力等。
02通過散熱技術提升散熱效果
這個之前的文章講過,就不再展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傳送門:
新一代iPhone SE是否值得入手,還是得看這點
總而言之,手機的散熱是一套系統工程學,考驗的是廠商的決心和良心。
回歸正題,手機後蓋的傳熱能力也是決定手機背面溫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比起金屬後蓋,手機玻璃後蓋確實不利於機身散熱,它卻是手機廠商目前選擇的最優解。
從小時候接觸的手機塑料蓋到現在的玻璃後蓋,材質的變化也說明了電子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我們需求的變化。
後殼已然成為手機外觀差異化最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主流手機而言,玻璃可謂是一騎絕塵啊,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採用玻璃。
為什麼是它?現在吃半小時雞手機都能取暖了,為什麼不選擇散熱更強的金屬呢?
03玻璃 VS 金屬
玻璃
優點:耐磨,硬度高、對信號的阻擋更小、屬於不導電材料可以實現無線充電功能、鏡面設計更美觀有質感
缺點:散熱效果不佳、容易摔碎,損壞率比金屬高,維修成本高
金屬
優點:導熱性能優秀、比玻璃耐摔
缺點:容易發生變形、會屏蔽信號、具有導電性無法實現無線充電的功能、容易被刮花或掉漆影響手機美觀
結論:
玻璃後蓋上,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綜合對比玻璃材質勝出。
這時候,或許會有人槓了:
小米mix系列用的陶瓷材質也不錯啊,導熱係數比玻璃高,散熱效果更好,也不妨礙5G、WIFI等無線電信號穿透手機外殼與手機內部的相關元器件進行通訊。
是啊,沒毛病啊,陶瓷硬度高、抗熱震性良好、散熱快、抗彎強度高、斷裂韌性好、耐磨性強等優勢,且外表光滑手感棒。
但陶瓷後蓋容易沾指紋,而且比較嚴重。重要的是它傷錢:陶瓷後蓋的良品率比較低,成本高昂。
從成本上來看,氧化鋯陶瓷價格在300元以上,玻璃和金屬價格區間在70-200元之間,相差不大。相比於陶瓷,玻璃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而陶瓷的成本高,難以大規模量產。
從工藝和產能來看,曲面玻璃的原材料供給較為充足,生產工藝相對較為成熟,良率在50%-90%之間,良率較高,產能較為充足,適合於大規模使用;陶瓷受制於成本產能有限,工藝不成熟且良率在20%-30%,遠低於金屬,玻璃。
這麼一對比,為啥不選合適的呢?「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好了,這就是為什麼玻璃是當下滲透率最高的非金屬材料,和市場主流選擇的原因啦。
傲川科技
專業的導熱界面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主營導熱矽膠片、導熱矽膠絕緣片
石墨片、導熱矽脂、導熱凝膠等
研發|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