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後蓋散熱不好,為什麼90%手機廠商都選它?

2020-12-22 AOK傲川

有位朋友問:現在的手機後蓋都是玻璃材質,會影響手機散熱嗎?

其實,手機有兩條傳熱通道,不同手機的散熱設計也是有所不同。

這裡傲川就簡單說一下:

01從手機內部結構入手來提升散熱效果

比如,PCB主板採用整版堆疊有利於熱源分散,可降低局部熱量堆積問題;

將PCB主板放置在遠離手握區域,可提升持握時的發熱感;

增加內部各組件與後蓋的間隙,可降低外殼溫度;

模內鑲件是與主熱源最近的金屬,如果選用高導熱係數材質就能降低局部溫度;

提升材質表面粗糙度可增加表面積,改善散熱能力等。

02通過散熱技術提升散熱效果

這個之前的文章講過,就不再展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傳送門:

新一代iPhone SE是否值得入手,還是得看這點

總而言之,手機的散熱是一套系統工程學,考驗的是廠商的決心和良心。

回歸正題,手機後蓋的傳熱能力也是決定手機背面溫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比起金屬後蓋,手機玻璃後蓋確實不利於機身散熱它卻是手機廠商目前選擇的最優解。

從小時候接觸的手機塑料蓋到現在的玻璃後蓋,材質的變化也說明了電子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我們需求的變化。

後殼已然成為手機外觀差異化最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主流手機而言,玻璃可謂是一騎絕塵啊,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採用玻璃。

為什麼是它?現在吃半小時雞手機都能取暖了,為什麼不選擇散熱更強的金屬呢?

03玻璃 VS 金屬

玻璃

優點:耐磨,硬度高、對信號的阻擋更小、屬於不導電材料可以實現無線充電功能、鏡面設計更美觀有質感

缺點:散熱效果不佳、容易摔碎,損壞率比金屬高,維修成本高

金屬

優點:導熱性能優秀、比玻璃耐摔

缺點:容易發生變形、會屏蔽信號、具有導電性無法實現無線充電的功能、容易被刮花或掉漆影響手機美觀

結論:

玻璃後蓋上,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綜合對比玻璃材質勝出。

這時候,或許會有人槓了:

小米mix系列用的陶瓷材質也不錯啊,導熱係數比玻璃高,散熱效果更好,也不妨礙5G、WIFI等無線電信號穿透手機外殼與手機內部的相關元器件進行通訊。

是啊,沒毛病啊,陶瓷硬度高、抗熱震性良好、散熱快、抗彎強度高、斷裂韌性好、耐磨性強等優勢,且外表光滑手感棒。

但陶瓷後蓋容易沾指紋,而且比較嚴重。重要的是它傷錢:陶瓷後蓋的良品率比較低,成本高昂。

從成本上來看,氧化鋯陶瓷價格在300元以上,玻璃和金屬價格區間在70-200元之間,相差不大。相比於陶瓷,玻璃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而陶瓷的成本高,難以大規模量產。

從工藝和產能來看,曲面玻璃的原材料供給較為充足,生產工藝相對較為成熟,良率在50%-90%之間,良率較高,產能較為充足,適合於大規模使用;陶瓷受制於成本產能有限,工藝不成熟且良率在20%-30%,遠低於金屬,玻璃。

這麼一對比,為啥不選合適的呢?「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好了,這就是為什麼玻璃是當下滲透率最高的非金屬材料,和市場主流選擇的原因啦。

傲川科技

專業的導熱界面材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主營導熱矽膠片、導熱矽膠絕緣片

石墨片、導熱矽脂、導熱凝膠等

研發|生產|銷售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為啥現在手機廠商都喜歡用玻璃後蓋嗎?看完不淡定了
    有的後殼是用陶瓷、皮革和塑料等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玻璃做成的,這有什麼不一樣呢?在以前的手機,它的後蓋大部分都是用塑料做成的。比如iPhone5 c用的就是多彩塑料機身,人們當時都會覺得這個手機很酷,很炫。但以現在眼光來看,肯定會覺得不入眼。
  • 為什麼手機多為玻璃後蓋,金屬後蓋卻很少見?原因其實很簡單!
    現在的社會,基本上都是人手一部手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手機的種類也非常多,現在的手機不像以前了,更加注重外觀上的體現,功能上也是越來越豐富,不過當下的智慧型手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手機的後蓋多為玻璃後蓋,雖然之前也見過金屬後蓋的,但現在感覺金屬後蓋的手機已經明顯變少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手機後蓋開始「去金屬化」:玻璃、陶瓷後蓋將成主流
    可以看到,近期的手機新品中,全面屏的夏普Aquos S2為玻璃後蓋,安卓之父炮製的Essential PH-1為陶瓷後蓋,即將發布的三星Note7以及傳聞中的iPhone 8不出意外也將是玻璃後蓋。
  • 未來多數手機將採用玻璃後蓋,你準備好了嗎?
    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帶有玻璃後蓋的智慧型手機的整體普及率將達到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26%,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0%。之所以玻璃後蓋會這麼流行,首先是玻璃材質的後蓋要比金屬材質便宜,其次加上無線充電功能的普及,玻璃後蓋將成為未來手機廠商的首選。
  • 你了解手機後蓋材質嗎?你最喜歡什麼樣的手機後蓋?
    手機進入智能時代以後,我們發現變成了一個樣,方方的一個平板,毫無個性可言。再加上手機殼之後,很多人都減少了對於手機後蓋的關注。其實,目前手機的後蓋材質相比十幾年前的功能機而言並沒有太多變化,每種材質幾乎都能勾起一波回憶殺。你喜歡哪種後蓋材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玻璃易碎!金屬耐摔!可是為什麼現在的手機都喜歡用玻璃做後殼?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手機都使用了玻璃材質的後蓋,相比起之前的金屬、塑料等多樣化材質的選擇,為什麼現在各大廠商們最後都選擇了使用玻璃材質作為手機後蓋呢?信號玻璃材質的後蓋不會影響到手機信號。比起其它的材料,玻璃的信號更好,金屬材料同樣是會影響到信號,這就是為什麼金屬後殼是需要注塑條(注塑條是為了信號),而玻璃後殼則不需要的原因。無線充電大家都知道,近年來手機上有一個比較火的技術,那就是無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就是手機上不用接任何接線,直接放在無線充電器上就能實現充電。
  • 手機後蓋用金屬比較好,還是用玻璃比較好?看完算是長見識了
    手機後蓋用金屬比較好,還是用玻璃比較好?看完算是長見識了第一次將手機的機身設計成金屬材料的,是已經沒落了的HTC,這項工藝引領了整個行業的前進,後來蘋果將這項工藝發揚光大,有很多手機廠商在此之後都紛紛將自己的手機設計成金屬機身的。
  • 手機後蓋用玻璃材質的好,還是用金屬的好,長知識了
    手機後蓋用玻璃材質的好,還是用金屬的好,長知識了一說到手機,我們很多人都是比較熟悉的了,以前的手機都是一個功能手機,手機最初被發明的用處也只是用來打電話,發簡訊作為通訊工具使用的,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當手機進入智能時代之後,手機的作用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 磨砂質感的手機玻璃後蓋是怎麼做出來的?
    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材料之一。大到整個蘋果店主體構建,小到一臺手機的背部蓋板,都是玻璃。玻璃的種類其實有很多,劃分的維度也不盡相同,比如說按照厚度可以分為薄玻璃、厚玻璃、特厚玻璃,而按照表面狀態又可以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壓花玻璃、磨光玻璃、浮法玻璃等。
  • 怎樣才能大概知道手機的散熱性能怎麼樣?
    看這款手機是不是雙層主板,這裡針對蘋果手機,目前只有蘋果的部分機型採用的雙層主板設計。雙層主板設計會導致散熱更加困難,一般用了這個設計,不要對散熱抱有太大希望。看手機後蓋的材質。金屬後蓋導熱最好,但目前已經看不到用金屬後蓋的手機了。
  • 手機後蓋材質正在從金屬轉向玻璃、陶瓷和塑膠
    5G時代的到來,因為5G採用的大規模MIMO技術,手機中需要新增大量的天線,而金屬對信號會產生屏蔽及幹擾,所以手機後蓋去金屬化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手機後蓋材質正在從金屬轉向玻璃、陶瓷和塑膠。
  • 蘋果11PROMAX後蓋玻璃可以單獨換嗎,需要多少錢?
    蘋果11PROMAX的後蓋是玻璃的,這種材質註定了會碎。蘋果之前的手機後蓋都是鋁合金的,從蘋果8開始,後面出來的機型後蓋採用的都是玻璃材質。玻璃材質看起來比較有質感,但是不小心摔地上,也會造成玻璃的破裂。不單是蘋果手機這樣設計,其他品牌的新款,比如華為小米,還有OPPO和VIVO的後蓋也都是採用的這種玻璃材質。
  • 塑料/金屬/玻璃 你選哪種材料?越來越多廠商選塑料
    還記得你的第一臺手機是什麼樣子的嗎?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很多年前的手機形態不同於如今,觸屏時代到來之前的手機五花八門,滑蓋、翻蓋、側滑、全鍵盤各有特色。機身材質也大多以塑料為主。 但如今,玻璃材質的後蓋逐漸成為了智慧型手機當中的主流,甚至已經普及到千元價位。
  • 後蓋玻璃繼續進化?OPPO Reno5系列即將發布
    現在廠商們已經對線條、材質和顏色琢磨地非常透徹了。這種情況下,能否給機身設計帶來新鮮感,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後蓋工藝的打磨。尤其是在正面全面屏造型千篇一律的今天,後蓋對於手感和觀感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在後蓋工藝之中,AG玻璃成了現在的業界寵兒,磨砂工藝帶來的細膩手感和養眼質感俘獲了無數消費者。
  • 【爆料】vivo展示新機採用的電致變色玻璃後蓋技術
    關注國產手機最新消息:昨日,vivo 官方帳號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款新機的後蓋設計。雖然左上角的後攝模組被黑色膠布給擋住,但採用「電致變色」技術的玻璃後蓋還是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Vivo 解釋稱,這項技術背後的基礎原理有些複雜,但最終呈現給大家的效果還是相當絢爛。
  • 用iphone手機玻璃後蓋拍溼版照片
    喜歡攝影的iPhone用戶可以給自己的手機裝上各種仿相機的外殼甚至攝影鏡頭。但是與攝影師Jake Potts相比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他使用溼版攝影法,用iPhone的玻璃後蓋拍攝了一張復古感十足的照片。
  • 學習筆記本 為手機選個散熱器吧!
    根據這個原理,在手機領域也出現了一種名為「手機散熱貼」的產品,它的主要成分為一種凝膠,平時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使用手機玩遊戲前,先將手機散熱貼從冰箱裡拿出,再貼在手機後蓋上,在一段時間之內可以確保手機冰涼。相對而言,採用金屬材質後蓋的手機,在使用這類產品時的效果要優於玻璃材質的後蓋,因為金屬的導熱係數要在玻璃之上。
  • 手機機身材質科普:塑料、金屬、玻璃……都有哪些優缺點?
    (以前三星總是使用塑料機身,被嘲諷為「萬年大塑料」),目前使用塑料做機身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少了,特別是旗艦機基本上都拋棄了塑料機身,只有低端千元機才會使用了。,因此iPhone 4使用了雙面玻璃加金屬中框,後來的手機也紛紛模仿了這種設計。
  • 華碩ROG手機簡評:金字招牌下的產物 黑鯊紅魔是它的對手嗎?
    簡單的理解,就是華碩將PC上的散熱技術拿到手機來使用,同時還增加了一個AeroActive Cooler 的風冷散熱器。這個散熱器通過左側中框上的兩個接口(一個 Type-C + 一個專用口)來連接,可以通過給手機後蓋額外加風冷的方式來提高 ROG 手機的散熱表現。
  •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給手機貼膜,貼不貼膜究竟區別有多大?
    如今越來越多的手機在出廠前就會給用戶貼上手機貼膜,其實最早的手機在出廠時會貼一層屏幕保護膜,而早期的保護膜就是一張塑料薄膜靜電紙,有一些手機廠商出廠膜貼得非常好,幾乎不撕掉貼膜也能使用手機。不過隨著大屏觸摸手機的問世,原本到手就被人撕掉丟棄的貼膜成為了手機市場上不可或缺的最佳伴侶~早在安卓4.4時代,尤其是鋼化貼膜還沒有出現的時候,讓街頭貼膜師貼一張高透貼膜,至少要花10元才肯定幫你貼膜。不過鋼化玻璃貼膜的問世,讓許多街頭貼膜師失了業。其實鋼化玻璃貼膜的問世,讓觸屏手機的屏幕在日常使用時再也不用擔心因意外劃傷造成屏幕表面磨損而影響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