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因為大學而出名,比如說考上清華北大的大學生,一畢業就自帶光環,和其他大學畢業生相較而言,自然在名氣上多了分量。
也有一些大學是因人而出名。
比如被馬雲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的杭州師範大學,比如因愛因斯坦而出名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很多時候,一個校長的個性就決定了這個學校的風格。這一點,想想清華北大第一任校長奠定的風格和基調就知道了。
我們不得不說,網紅去了哪裡都會成為熱點和焦點。網紅教授鄭強去了太原理工當黨委書記,一下子讓太原理工頻頻上了熱搜。
可能很多人對太原理工還不太熟悉,來,科普一下,學習一點新鮮的知識。
太原理工是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學。但在全國範圍來說,山西省的教育就好像被人選擇性的遺忘了一樣,沒有提起。其實這也沒有什麼讓人奇怪的,畢竟除了北上廣這些高度發達城市,很多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都會被人選擇性遺忘。
所以同人不同命,即便都是211大學,不同城市的大學有不同的命運。對於這些二三線城市的211大學也只能自嘆一聲,這都是命啊!
但是如果你願意深究一下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平時不在你法眼之內的大學,其實也有自己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傳承。
這就好比一個你看不上的人,如果你坐下來和他仔細聊聊,就會發現他也會有自己豐富的人生故事,也會有震撼到你的地方。
比起明星,普通人的故事更值得感嘆。比起名牌大學,普通大學也有自己的歷史。
太原理工其實在歷史上還是很輝煌的。太原理工的前身是山西大學的工學院,在1953年院系調整的時候,山西大學工學院分拆出來,獨立辦學,名稱為太原工學院。1997年,太原工學院改為太原理工大學,並進入了211工程名單。
當然,世間萬事萬物都遵循馬太效應,作為一所211大學,相對於北上廣的大學來說,底子還是比較薄的,這是客觀事實。
現在太原理工迎來了網紅教授鄭強,看來這所大學要迎來新的變革和生命了。
鄭強何許人也?來,看一下他的經典語錄。
1,教育的本職不是謀生,而是喚起興趣,鼓舞精神。靠教育來謀生和發達也是可以的,卻被我們過度重視了。
2,一個男人,只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對自己的老師鞠躬,絕對不應當對權貴與金錢低頭。但如今,大多數人正好反了。
3,我認為:語言、計算機就是工具。中國的外語教授講英語還不如美國賣菜的農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日本博士、德國教授說不出英語的多得是!我們怎麼能說一個人不會說英語就是文盲呢?語言就是一個工具!你沒有那個環境,他怎麼能講這個語言呢?......如果我是教育部長,我要改革二件事:
第一:取消六級考試。你一個研究生連中文一級都不及格,你英文考六級幹什麼呢?看看研究生寫得論文,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沒有學好,天天考英語──打勾:託福打勾、GRE打勾、英文考出很高的分。這樣培養出來的人能幹什麼?自己搞的專業一點都沒學好!
說不會計算機就是文盲,這又是一個誤區!我現在是教授,我顧不上搞計算機!
第二:大學一年級開始的叄個月像軍訓那樣突擊一下英語,馬上過關,然後就任其自然。
這麼個性和有思想的教授,現在去了太原理工。果然就給太原理工帶來的人氣和流量。
被關注的感覺真好,現在太原理工頻頻刷新聞,至少在名氣上比以前大了很多。同時,鄭強進行了人事改革,給人才的安家費從1百萬漲到了3百萬。
談錢可能有點不好意思,但的確很現實很讓人喜歡,畢竟再有才華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對於人才,如果解決了他們物質上的難題,那他們就可以一心一意的追求精神上的研究了。
我們對人才有各種重視方式,千好萬好不如來點實際的最好。與其在口頭上對人才進行各種褒獎,不如來點實際的,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隨著鄭強教授的加入,太原理工的分數也上漲了。其實這對於大學的提高才是最有意義的。
現在太原理工在部分省市的錄取線已經出來了,通過2020年的分數線跟2019年的對比,可以發現26個省市,去除三個實行新方案的省,一共是23個,分數線上漲的有13個省市、自治區,這說明分數上漲是客觀事實。
附:太原理工2019和2020在部分省市的錄取線
什麼叫好大學?軟硬體和資源固然重要,但是具有文化沉澱和思想的大師更為重要,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啟蒙者和引領者。
希望鄭強教授的加入,山西理工能夠騰飛,通過新鮮血液和思想的融入,一個大學能夠得到整體提升。更重要的是,希望這種整體提升,能夠讓山西理工的大學生們,獲得人生真正意義上的騰飛。
您是怎麼看的?請留言交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