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進行中。
紅網時刻1月4日訊(通訊員 陳紅雲 江亮飛)近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產科上演了「命懸一線 驚心動魄」的一幕。該院產科聯合該院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協同作戰,歷經3個小時,成功搶救了一名兇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休克產婦,母子平安的同時,保住了產婦子宮。
兇險性前置胎盤是妊娠期的嚴重併發症,是分娩期子宮切除的一個重大高危因素之一。之所以命名為兇險性,主要是因為這種情況在孕期容易引起大出血,而且在剖腹產分娩的時候容易引起難治性大出血,為了保命,有時不得不切除子宮,嚴重的時候可能造成母子雙亡。
上月24日9時10分,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產科病房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工作。「醫師,快來……我兒媳婦大出血,快救救她……」,突然一個老人家慌忙闖進醫生辦公室,撲通一聲跪在值班醫師張秀軍面前。原來,急診室來了一位大出血的孕婦,張秀軍立即放下手頭的事,快速飛奔過去。
患者李女士,孕5產1妊娠33周,以前有剖宮產術史,因無痛性陰道流血2小時餘入院。入院時,李女士的血壓為90/64mmHg,急性病容,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神志尚清楚。張秀軍憑多年臨床經驗及多次的搶救經歷,迅速給李女士做出了診斷:「兇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隨即,立即予以相關搶救措施: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完善相關檢查……
護士在抽血化驗時發現很難穿刺抽到血,測血壓為70/50mmhg,李女士開始神志開始淡漠。產科主任黃豔春立即為孕婦開通了綠色搶救通道,啟動即刻剖宮產流程,邊積極搶救孕婦,邊聯繫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協同搶救。
孕婦大出血,胎兒宮內窘迫,如何挽救胎兒?如何挽救孕婦的生命?如何挽救孕婦的子宮?命懸一線,責任重於泰山!
該院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助產士以最短的時間緊急完善了術前準備,飛速護送孕婦進了手術間;產科醫生們完成談話籤字,通知新生兒科專家進手術室;護理人員完成巡迴、建立三管靜脈通路、準備新生兒窒息復甦用物等;輸血科三袋濃縮紅細胞和兩袋冰凍血漿火速配齊……各項工作同步有序進行著。
9時42分,手術室的無影燈亮起,手術開始。手術由經驗豐富的黃豔春和原本休息的副主任醫師張亮玲親自操刀,新生兒科醫師早早守候在輻射搶救臺邊,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醫生們通力合作,臺上幾隻手上下翻飛,僅3分鐘便順利取出一名男嬰,新生兒出生後輕度窒息(Apgar評分5分),立即開始新生兒復甦搶救:保暖、氣管插管正壓通氣,新生兒自主呼吸恢復,肌張力變好、皮膚紅潤了,窒息復甦成功!當孩子啼哭的那一剎那,他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半。
胎兒安全分娩出。
胎兒娩出後,麻醉師們立即完成氣管插管全麻、深靜脈置管、有創血壓監測工作,手術仍在緊張有序進行……
患者子宮下段前壁肌層部分缺失,胎盤完全覆蓋宮頸內口,胎盤與子宮粘連緊密,部分植入,活動性出血多。注射縮宮素、麥角新鹼等加強子宮收縮、雙側子宮動脈結紮、宮腔填塞球囊、陰道填塞紗條等一系列止血措施,陰道流血量逐漸減少!
12時45分,手術結束。歷經3小時的生死時速,產婦血止住了,產婦的子宮也保住了,新生兒情況良好,在該院多科醫護團隊齊心協力的搶救下,手術圓滿成功了!一場生死營救下來,在場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溼了大半。
「其實那一刻,大家真的不敢去想,要是手術再延遲一會兒,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參與搶救的黃豔春說。從通知手術室麻醉科開始到新生兒出生,前後僅用了13分鐘,母子平安,這是該院多科通力合作、技術精湛、交流溝通充分的結果,彰顯了該院的綜合救治能力。
該院產科提醒廣大女性,沒有生育計劃時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拿流產當避孕。懷孕後要遵從醫生的囑咐,定期產檢,預防併發症,提高順產機率。產後、剖宮產後還要注意避孕,再次懷孕後早做檢查,及時發現異常。